农民进城,怎样水到渠成_第1页
农民进城,怎样水到渠成_第2页
农民进城,怎样水到渠成_第3页
农民进城,怎样水到渠成_第4页
农民进城,怎样水到渠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民进城,怎样水到渠成核心阅读农民市民化 ”做文章时,中西部不少地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可是,当东部发达地区在围绕城乡一体、可能还在为进城农民的饭碗不足而苦恼。发达地方可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起步,如今渐渐水到渠成,后发地区可能还在艰难地探索,小心地规避只建房子不留人的空心城镇化 ”陷阱。在此背景下,记者分别到苏南无锡和中部县城长垣调研,以期找到普遍性的规律。江苏无锡保障跟人走 福利全都有本报记者 李智勇记者在江苏无锡锡山区的山联村碰见一位大妈,问:您觉得,您和城里人的日子有啥区别呀?8 点半上班 这是区别吧? ”她不言语,一直想。最后说: “城里人 9 点上工,我们镇上的工厂开工早

2、,拿大妈的回答跟当地干部交流,没有一个人觉得是笑话,反都露出共鸣的表情。无锡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蒋军民拿出数字来佐证无锡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72%,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达到 1.9 : 1,差别相当小;各种社会保”蒋军障,不区分城里人村里人,保障标准一视同仁。都说城镇化最终要实现农民的市民化,拿我们无锡来说,农民和市民的区别现在连户口簿上都看不出来! 民说, “产业有支撑,保障跟得上,这是两会上的说法,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尊重农民自发性打铁还须自身硬无锡无锡,人稠地稀。户籍人口 470万,耕地面积 176.8 万亩,摊下来人均不到四分地,要按常住人口算,三分地都划不到。指着地

3、吃饭,早就穷坏了。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种地用不了这么些人,不向二、三产业转移都不行。无锡早期的城镇化,是一种自发行为。是人们受客观条件的逼迫,自己闯出的一条路。”蒋军民说。他认为,当年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就是城镇化的发端。群众创造出产业,劳动力开始转移,一时间风起云涌,出现了全国闻名的经济强村、强郊、强县。这些年,乡镇企业纷纷改制,活力更加强劲。蒋军民又拿出一堆数字全市 57 个镇(涉农街道)工业销售收入 12521 亿元、商业销售收入 8540 亿元,全市 899 个村级组织财产 412 亿元,村均集体收入 612 万元,村民大多都在上班,纯农业人口不到7% 。产业的繁荣造出了一大批金饭碗,看

4、不见的手推着农民从农业转移出去。城镇化之路水到渠成。记者在山联村,提出要看看农民的产业饭碗。村党总支书记吴岳平乐了,手往周边一比划:遍地都是啊!村子从发展生态农业起家,搞起休闲旅游经济。2011年,游客就来了 20 万人次左右,光算土特产、餐饮、观光收入,就有个 3000 来万元吧! ”可在蒋军民看来,山联村并不典型,还算刚摆脱落后帽子的村,和农业绑得也紧,工业化搞得充分的,多得是。无锡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充分发展同步。这就解决了困扰许多地方的饭碗问题。那么,政府在找饭碗、造饭碗过程中,无为而治就行了吗?当然不是。城镇化走到今天,离不了政府的大力推进。科学编制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

5、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就业保障和社会管理、财政和金融体系的投入支撑、甚至产业孵化,起作用的还是政府。”蒋军民说。看得见的手 '要因势利导,一方面,我们充分尊重 看不见的手 ',市场自发的力量,动力充沛强劲;另外一方面, 推一把、送一程、把着舵嘛。 ”蒋军民表示, “但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光靠看得见的手,肯定会出问题。不分市民和农民社保都一视同仁在初次分配领域, “看得见的手 ”以宏观管理为主;而社会保障等二次分配领域,则是政府标标准准的舞台。农民的养老、看病、上学等社会保障,无锡的做法是3 个字:全接轨。早在 2010 年,无锡便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把原来城乡分

6、割的一系列保险: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等,全部整合为一。现在无锡的养老保险,只有就业和没就业的区别,没有了城镇和农村之分,身份、户籍的屏障全打破了,待遇和标准都一视同仁,水平也都提高了。 ”无锡社保局养老保险处处长钱孝明说,基础养老金标准现在每月 270 元,个人缴费,政府就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征地农民,如果到了一定年龄,享受政府保养,每月再给发270 元的补偿性养老金。 ”城乡整合的不仅仅是养老保险,医保也一样。2011 年 1 月起,无锡市区率先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进行整合,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分城乡。报销水平高的

7、当然是职工医疗保险,但你只要在无锡有工作,都能参加职保,享受一样的支付待遇。”医疗保险处主任吴继红介绍。据了解,在无锡市区,职工医疗住院待遇,政策范围内的基金支付比例已达到90%,并且没有最高支付限额。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就业适应能力不足,也存在饭碗问题。”就业促进处副处长杨朝晖介绍, “我们把农村劳动力纳进城市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各类企业予以扶持。比如,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当年新招用登记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 可按每人不超过 10 万元贷款额度给予 50%的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 ”蒋军民对一些地方赶农民上楼、不解决生计和保障的

8、做法很不赞同。社保是城镇化的保险绳。农民进城后,更富了,保障更充分了,那谁还没有积极性? ”核心利益不可损进城目的是富民在无锡市惠山区的涉农街道堰桥社区,记者遇到一位老大娘。刚说到拆迁 ”俩字,大娘连声道:都盼着哩!再问失地问题,她更干脆:失地好啊盼拆迁、失地好?大娘叫陶锡芬,今年 68 岁,盛巷村人。理由说得很充分:拆了失了不要紧,政府给我们双置换 ”嘛。双置换,头一条是用宅基地置换集中安置房。村里的老房子,能置换街道上一大一小两套房,总面积差不多。我们村村民薛建明的女儿薛婷婷,因为要结婚,符合提前置换的政策,已经拿了钥匙了。120 多平方米,三室厅的房子,从村里搬到城里,咋不好?还有一套7

9、0 多平方米的,老两口将来住。 ”另外一个置换,是用土地承包权置换社保。两年农龄,换一年社保。我闺女今年40多岁,农龄 20 多年,折合来,算已经交了 10 年社保。怎么不划算? ”陶大娘一家过去也是在镇上工厂上班,地都承包给种粮大户了,几乎没啥损失。双置换是无锡市推广的一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办法。堰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朱平说,这个办法老百姓很欢迎。这样的保障水平当然不是白来的,堰桥街道陆续要投入20 多亿元。无锡的做法,是慎重对待农民的几个核心利益。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进城之后的就业和社保及村里集体资产 股权问题,全想到了。 ”蒋军民说。户籍随房走,对于无锡来讲,村级经济体发达,股权就是农民的资产

10、,让农民带股进城,这就保证了农民利益。股份跟人走,福利全都有归根到底一句话,城镇化,得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也是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 经验。 ”蒋军民说。河南长垣产业是基础 就业是前提本报记者 曲昌荣我们老家这地方活儿多得很,工作比大城市还好找。”即将搬进高店社区的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原邵寨村村民邵运增说。他在附近铸钢厂当上了工人,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工作的大儿子,今年也在家找到满意的工作。眼瞧着要住进新楼房,两个孩子工作都在身边,47 岁的邵运增对 “不离土不离乡 ”的新生活充满信心。放下锄头进社区解决生计是必需长垣县规划的 112 个新型农村社区先后启动建设 67 个,投入资金 38 亿元,

11、入住农户 1.8万户,累计完成旧宅拆迁 7800 亩,累计复垦 7000 亩。然而当初听说要从平房搬进楼房时,邵运增担心上楼之后的生活没保障。邵运增坦言,他这个年龄出去打工,不好找工作,又没有养老保险,也不能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就指着几亩地生 活和养老。为增加邵运增再就业的筹码,办事处组织他免费参加有针对性的职业技术培训,他也没想到能成功应聘到 铸钢厂,月工资 2000 多元,日子比以前舒服多了。把农民变成市民,让农民放下锄头进社区,住楼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工作问题。在河南省长垣县南蒲办事处,37 个行政村实行整合搬迁,面对进社区,很多村民有着同邵运增一样的忧虑。原张寨村村民赵军以前在外面干建筑

12、工,农忙时候就回家种地。他两年前就入住南蒲社区,搬进社区后,住上干 净整洁的三居室,父母孩子住在一起其乐融融,他不想再四处奔波打工,一心想自己做点事。200 平方米的门面房,开了家百货店,自己当老赵军观察自己住的社区跟城市里的小区一模一样,沿街也是一排排的门面房,要是开个小超市肯定能挣钱。就在 大家都忙着装修房子时,他用装修的钱加上借的钱,在社区门口租下 板。赵军说自己一直有开店的想法,在村里的时候大家住的分散,家里条件有限,未能如愿,搬进新社区对他来说是 一个新的起点。农民就业家门口产业支撑必须有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产业化是支撑,就业是前提。新乡市调查显示,目前入住新型社区的11 万农户,从

13、事二、三产业的比重由入住前的 49% 提高到入住后的 79%。长垣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达到5000 多家,现已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民进社区后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可能。以南蒲办事处为例,他们依托紧邻河南省起重工业园区和木岗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优势,将现有的37 个行政村5.3 万多人,整合为 5个新型社区,社区分布在两大工业园区周边,园区内百余家起重机厂、电器厂、配件厂等,就能安置劳动力超 3 万人。同时在社区周边建设 3 个设施农业园和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安置4050人”员及妇女劳动力超 5000 人。通过建设产城融合区、工业聚集区、现代农业区,为群众搭建了

14、就业、创业两个平台,南蒲3万名左右劳动力将实现 85%到高新技术专业园区企业就业, 10%到高效农业基地和规模种植基地就业, 5% 到社区服务业就业,最终实现劳动力 100%就近就业。住的条件好了,工作环境也好了,挣的也不比外面少,大量在外打工的村民选择回家。尽力保障老权益逐渐增加新福利长垣县委书记薄学斌分析认为, 入住新型农村社区后, 农民生产生活范围扩大了, 权利增加了。 过去是 “老三权 ”,即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权。一旦有变化,政府通过种种手段,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现在多数居民把承包土地流转出去,自己重新择业,又有了新三权 ”,即社会保障权、自由迁徙权和自由择业权。农民对三权”与“新三权 ”的取舍深刻影响着未来农村社会的格局和走向。农民搬进社区,作为社区居民,享受到的城镇化待遇和福利越来越多。张建业家入住南蒲社区,公司与他签订有正式劳动合同,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有了, 最让他高兴的是两年来家里的水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