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读考纲读考纲析考情析考情明考向明考向考纲解读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题型备考指南备考指南考纲下载考纲下载核心知识点核心知识点区域存在的环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的治理保护措施施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防治措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施2014课标课标,36(2)、(3)、(4)题,题,18分分2013课标课标,36(1)、(3)题,题,14分分综合题综合题命题重点:命题重点:1.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

2、合图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化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漠化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2.常结合示意图或统计材料,考常结合示意图或统计材料,考查森林在不同区域环境下的生查森林在不同区域环境下的生态效益或者考查森林对地下水态效益或者考查森林对地下水及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影响。考查形式:考查形式:多以综合题形式考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系数在查,难度系数在0.6左右,分值左右,分值为为8分左右。分左右。热点探究:热点探究:西北地区、南美热西北地区、南美热带雨林。带雨林。森林的环境效益,森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被破坏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危害和的原因、危害和保护措施保护措施

3、2016课标课标,36(3)题,题,6分分2014课标课标,79题,题,12分分2013课标课标,37(3)、(4)题,题,10分分选择题选择题综合题综合题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知识体系预览1.识记:水土流失成因、识记: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危害及治理措施。2.理解:能归纳总结区理解:能归纳总结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模式。一般模式。3.应用:结合相关材料,应用: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其区域生态环境问分析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提出防治措施。题,并能提出防治措施。人为人为生物

4、生物耕耕地地考点一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考点一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 核核 心心 知知 识识 再再 现现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日月山日月山沟谷发育沟谷发育长城长城太行山太行山秦岭秦岭(2)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耕地耕地农业单产农业单产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地上悬河地上悬河“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沟”西部放歌西部放歌(1)“一道道岭,一条条沟一道道岭,一条条沟”显示了黄土高原什么样的地貌特点?显示了黄土

5、高原什么样的地貌特点?提示提示河谷发育、地表破碎河谷发育、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这种地貌的形成与黄河有什么关系?这种地貌的形成与黄河有什么关系?提示提示黄河及其支流等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而成。黄河及其支流等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而成。2.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高高 分分 素素 养养 提提 升升下图是我国境内沿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读

6、图完成(1)(2)题。题。(1)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水土流失 B.水体污染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 D.土地盐碱化土地盐碱化(2)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破坏植被破坏植被该地区夏季多暴雨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土质疏松距海遥远,气候干旱距海遥远,气候干旱A. B. C. D.解析解析第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形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题,读图可知,乙地形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2)题,由于题,由于乙地形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黄土

7、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所以水土流乙地形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所以水土流失严重。失严重。答案答案(1)A(2)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

8、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类活动。(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生

9、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真真 题题 考考 向向 探探 究究考向水土流失的调查分析考向水土流失的调查分析 (2013重庆文综,重庆文综,1011)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据此完成(1)(2)题。题。(1)流域产沙量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

10、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

11、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 C. D.解析解析第第(1)题,流域产沙量是流域内所有降水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并非仅是暴题,流域产沙量是流域内所有降水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并非仅是暴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更不是每次暴雨土壤流失量的平均值。因此选项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更不是每次暴雨土壤流失量的平均值。因此选项A、B所所述方式是不可行的。收集泥沙的收集池应该设置在流域出口处,而不应该设置在流域述方式是不可行的。收集泥沙的收集池应该设置在流域出口处,而不应该设置在流域源头,因此选项源头,因此选项D正确。第正确。第(2)题,根据长期

12、试验观测,坡度题,根据长期试验观测,坡度25以上开垦会造成严重的以上开垦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因此25以上应严格禁止开垦坡地,以上应严格禁止开垦坡地,1525为保护性开垦。图中曲线为保护性开垦。图中曲线在在1525范围内,单位面积产沙量随着坡度增加而迅速增加,范围内,单位面积产沙量随着坡度增加而迅速增加,25以上为禁止开以上为禁止开垦地,水土流失较重,增幅较小。垦地,水土流失较重,增幅较小。答案答案(1)D(2)A考点二水土流失的治理考点二水土流失的治理核核 心心 知知 识识 再再 现现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1.原则原则(1)_、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13、2)_、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林草林草经济经济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开发开发农林牧农林牧2.黄土高原黄土高原_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小流域小流域水平水平林果林果平整平整护田林网护田林网间作间作打坝建库打坝建库措施措施_工程措施工程措施(见效快见效快)平整土地平整土地(修建基修建基本农田本农田)修筑梯田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拦蓄坡面径流)打坝建库打坝建库(贮水拦沙贮水拦沙)生物措施生物措施(治根本治根本)营造护田林网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封坡育林育草 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关键是关键)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耕改土等保塬

14、保塬护坡护坡固沟固沟 高高 分分 素素 养养 提提 升升“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歌词中的“黄土塬黄土塬”是中国西北地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开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黄土塬地貌等高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开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线图,回答回答(1)(2)题。题。(1)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A.冬季所刮的西北风冬季所刮的西北风B.植被破坏植被破坏C.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D

15、.夏季的暴雨夏季的暴雨(2)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甲处打坝淤地甲处打坝淤地乙处整修梯田乙处整修梯田丙处修建水库丙处修建水库丁处平整土地丁处平整土地A. B. C. D.解析解析第第(1)题,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是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题,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是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自然动力。第自然动力。第(2)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造护坡

16、林。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造护坡林。答案答案(1)D(2)A区分同一种生态问题在不同区域的差异区分同一种生态问题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比如对于黄土高原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时对比如下:比如对于黄土高原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时对比如下: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盖率低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开发、樵采过度开发、樵采整治措施整治措

17、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封山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封山育林恢复植被,兴建小水电育林恢复植被,兴建小水电站,大坝等站,大坝等真真 题题 考考 向向 探探 究究考向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措施考向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措施(2013江苏地理,江苏地理,111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读图完成(1)(2)题。题。图图1图图2(1)图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