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马步站桩功怎么做_第1页
正确的马步站桩功怎么做_第2页
正确的马步站桩功怎么做_第3页
正确的马步站桩功怎么做_第4页
正确的马步站桩功怎么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确的马步站桩功怎么做?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即筑基功。     预备姿势: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度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起势 :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画弧;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     站桩要领     两脚与肩同宽;两脚尖内

2、扣10度左右;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收腹,提肛;圆裆,松腰;含胸拔背;虚领顶颈;舌抵上颌;目视前方;鼻尖和肚脐成垂直线(即鼻尖和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百会和会阴成垂直线(即“百会”穴和“会阴”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虚腋;沉肩坠肘;小臂和地面平行;两小臂互相平行;中指和小臂成一直线;手掌呈瓦状;手指呈梯形,拇指和食指呈鸭嘴形;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马步站桩时要做到三个不要:不要人静,不要意守,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个强调: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要求 :

3、0;   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爆发力”越大)。     (3)功夫里的“动功”是什么? :动功又称“内劲站桩功”,它是在马步站桩基础上进行锻炼的桩势。它仍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并讲究以势运气,以气助力,以力带气,从而达到“气血并练”、“劲气并练”、“表里并练”,使气、力倍增,促进全身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它主要练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增强双手“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功能。  &#

4、160;  第一节 双臂揽月     预备姿势 :    继马步站桩姿势。     动作要领 :    屈肘,两小臂收向胸前,离体约10厘米,中指相对,两臂交错,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互相平行,相距约10厘米;掌心朝下,手指呈梯形;右手“劳宫”穴对准左臂的“曲池”穴,左手的“外劳宫”对准右臂的“少海”穴。揽月510分钟后手指松直,随即两臂向两侧同时缓缓拉开,如同大鹏展翅谓之“拉气”;略停13秒钟,然后再沿原路复原谓之“

5、进气”。反复做7次。     要求 :    不要耸肩缩颈,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揽月时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拉开后,两臂不伸直,两“合谷”穴相对。     功理 :    通过“劳宫”穴作用于“曲池”和“少海”二穴,使两臂的经气互相渗透,气血贯通,从而加强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之气的运行,并调节其平衡。     第二节 十字手     预备姿势 : 

6、   继双臂揽月,直立,双肘下落,两手在胸前10厘米处交叉呈“十字手”,上缺口平“天突”穴。     动作要领 :    十趾抓地,收腹提气,腿部发力推动腰、背、肩、臂,十指朝上呈立掌,两臂同时用内劲向前推出,将劲、气推运至十指末梢,推到尽头;然后放松,将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出时吐气,收回时吸气,一推一收为一遍,做7遍。     要求:    力发于根、自下而上节节贯通;前推时用七分劲,填背;收回时带三分劲

7、,坐背;前推时不要耸肩缩颈,头颈切忌用力,以免血压升高。     功理 :两臂用内劲尽量前推时,背部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脊髓也随之上升,劲、气由下而上贯通督脉;放松收回时,劲、气仍循督脉而回。这样,一紧一松,久练之则劲气相随,气大力粗,督脉自然通畅。     第三节 抱球     预备姿势 :    继十字手后恢复马步站桩姿势。     动作要领 :    

8、两手距胸腹约10厘米,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阙”穴,翻掌朝上;两手“劳宫”穴相对呈抱球状。抱球510分钟后,两手同时缓缓地上下拉开,右手向上拉至平“百会”穴,左手向下至“会阴”穴谓之“拉气”;到位后停13秒再缓缓地合拢至肚脐前,两手相距约10厘米谓之“压气”,停13秒后再拉,如此反复拉压7次。     要求 :    姿势同马步站桩时要求,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抱球时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     功理 :   &

9、#160;两手“劳宫”穴相对在体前呈“抱球”状,两掌心可有明显地相斥或相吸(因人而异)的“气感”,当两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动时,则导引三焦之气贯穿带脉,作用于任脉的承浆、天突、膻中、中脘、神阙、关元等穴,调理并强化任脉、冲脉(因其夹行于两侧)和带脉之经气。久练之可促进“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并可防治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四节 丹凤朝阳     预备姿势 :    继抱球后,直立,双手成仰掌护腰待发势。     

10、;动作要领 :    右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劲自下而上发于脚跟而贯通到掌指,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向左手方向画弧,在左手上约10厘米处两手“劳宫”穴相对,停23秒钟,然后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时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际仍成待发姿势。左手动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7遍。     要求 :    前推时收腹提气,同时用口呼气,收手时用鼻吸气,头颈正直,忌用力,目视前方。     功理 :  

11、  手前推时,劲气由脏腑而出,“内气外放”,经手三阳经而达掌指;收手时则“外气内收”,经手三阴经而回。练此功气的脉冲量增大,内外气的交换循环大大增强,久练之则气大力粗。     第五节 仙人指路     预备姿势 :    和“丹凤朝阳”预备姿势相同。     动作要领 :    两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掌、肘、肩运动,均匀地用内劲向前推出,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蓄劲而收

12、回腰际,再恢复原待发姿势。做7遍。     要求 :    推手时劲气的走向是以脚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推手时呼气,收手时吸气,头颈忌用力,目视前方。     功理 :    本桩势是将全身的劲气运至双手,经手三阳经而发,由手三阴经而回。久练之不仅可以增强肩、臂、掌、指的劲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双手内外气的交换,增大气量,达到能双手发气的目的。     第六节 力劈华山  &

13、#160;  预备姿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脚之间;两手腕交叉于胸前约10厘米处,上缺口对“天突”穴,指尖朝上。     动作要领 :    手指朝上,用内劲向上举起,直插云霄,双臂伸直,同时吸气;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同时呼气;略停13秒,双手保持手指朝下,不可打弯,直线缓缓向上,肘打弯,提至胸前,同时吸气;直腰,两手松直,指尖朝上,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 : 

14、;   下劈时腿要挺直,劈下后不低头,目视前方。     功理 :    本动作劲发于腰部,力运四肢末梢,气走手、足三阴、三阳经。久练之则百脉通畅。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力过猛。     第七节 海底捞月、怀中抱月     预备姿势 :    同“力劈华山”的预备姿势。    

15、60;动作要领 :    两手掌心朝前,呈拉幕状缓缓向左右水平分开,贯气于掌指,坐腕,用力向两侧平推成“大字桩”,同时吸气;松腕,手指朝下,弯腰,缓缓下落捞月(海底捞月),屈腕,指尖相对。同时呼气,向上捞起,上身随势而起,直腰屈肘,两臂运动,掌指着力,似抱重物状,缓缓端起至胸前(怀中抱月),同时吸气;两手交叉于胸前,同时呼气,恢复预备姿势。反复做7遍。     要求 :    弯腰捞月时两腿要挺直,不低头,目视前方;上身随势而起时,要垂肩坠肘,颈部不僵直。  

16、60;  功理 :    海底捞月,气贯掌指,蓄劲待发;向上捞起,则锻炼腰背,通手六经脉,并可提升“中气”,对内脏下垂疾患有一定疗效。     第八节 霸王举鼎     预备姿势 :    继“海底捞月”中的“怀中抱月”势。     动作要领 :    接上式,两手缓缓上托至锁骨处后,小臂内旋,翻掌向上,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中指相对。用

17、内劲徐徐上举,腰、腿、臂均用力挺紧勿松,呈“举鼎”状,同时吸气;随即两臂放松,从两侧缓缓下落“八卦圈”,同时呼气;当两臂落至与肩平时坐腕,运劲外撑呈“大字桩”,同时吸气;停13秒钟,再放松,徐徐下落,恢复原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 :    上举时臂要挺紧,并保持指端相对。呈“大字桩”时,要收腹挺胸,两腿夹紧,劲往下沉至脚心,上肢用多大力,下肢也用多大力。     功理 :    双手托起上举,则导引气在胸腹中运行,以升举阳

18、气,充养髓海,调理三焦。     注:第七、八两节通常合在一起练习。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筑基功。 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它们遍布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沟通内外,联系表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特的功能体系,使肌体内外上下统一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之说。马步站桩功的机理,类似于“体外反搏”的原理,它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上虚下实”姿势,以

19、增加心脏气血的回流量和上身各部的气血通量,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和改善微循环,使周身的经路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人老先从腿上老”,祛除疾病,健身益寿的目的。 预备姿势: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起势: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站桩要领:1两脚与肩同宽; 2两脚尖内扣10°左右;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5收腹、提肛; 6圆档、松腰、松胯

20、;7含胸拔背; 8虚领顶劲;9舌舐上腭; 10目视前方;11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2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13虚腋; 14沉肩坠肘;15前臂与地面平行; 16两前臂互相平行;17中指根部与前臂成一直线; 18手掌成瓦状;19手指成阶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 20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21马步站桩时要做到“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要求: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

21、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力”越大)。四、扳指(趾)法:既是本功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功法的关键所在。 练功中,当我们在马步站桩20分钟左右后,按照“2、4、1、5、3”的顺序,有规律地扳动手指(同时也尽可能地随之按压相应的足趾)时,体内会有温煦之感,手上的“气感”亦随之增强;有的人还会出现随着指、趾的扳动,身体也不自主地前俯后仰的微动,甚至剧烈地震动,并感到有一股热流在体内循环,周流不息。坚持练功36个月者,不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体力大增,而且会变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全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其功力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势:继马步站桩1020分钟后开始扳指 扳指顺序:1食指;

22、2无名指;3拇指;4小指;5中指。 扳指要领:两手放平,掌心朝下,手指放松伸直(此时脚趾亦同时放松),屈食指指掌关节(指间关节伸直),慢慢地压下食指;停115分钟后,食指慢慢抬至略高于原位后复原。停12秒钟后,再用此方法依次扳动其他各指(图24图28)。五指均扳过一次为一遍,如有时间可连续扳3遍或5遍,再继续马步站桩5分钟左右即可做收势收功,或做后面的动功要求:1扳指时各指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 2不可漏扳或多扳;3手指压下和抬起的速度要缓慢,以免发生意外;4扳指时要尽可能地同时按压相应的脚趾;5如发现有头晕现象,不必害怕,做收势休息片刻。喝点热茶即可消失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马步桩功(呼吸精气

23、,独立守神)一、姿势:腿:两腿平行开立(中间距离约自己脚长的三四倍),两脚尖稍内扣,两腿屈膝半蹲(大腿逐渐与地面平行),两膝关节外撑,足掌缘踏实,足心涵空,身体微向前倾使重心落于两腿脚前掌(涌泉穴)之间(劲力体会:姿势不动,两腿脚前掌用意微微蹬地,保持“两腿蓄力准备向上跳”的状态。如此,身体重量就会透过双膝直达脚底);臂:两臂圆环,合抱于胸前,掌心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约相隔一横拳半距离。不许耸肩(沉肩),肘部似吊重物(坠肘)。两腕塌沉,掌心涵虚,仿佛使两掌心之气遥向感应。两手臂轻柔,犹如一片云烟;眼:双目微睁,目视前方;头:脖子贴衣服领子(正),似被顶上一绳拉(悬);身体中正:挺胸收腹,胯稍前

24、移,做到衣服轻轻贴后背。二、练法:第一步:度疲劳此步不用意念,只需心平气和、全身舒松、呼吸自然。开始站桩,由于两臂抬起的不适应,会出现“假疲劳”的现象,即肩酸、臂胀、腿抖、身晃等感觉。这是正常现象,是桩功必经的一个阶段。坚持天天站桩,即可自动消失。这时再站,不仅不觉其累,反而有舒适之感,站完之后精力旺盛,犹如睡足觉早晨刚起床一样。此时方才进入站桩正轨,如此则可使身心得到极大休歇,身不炼而自炼,性不养而自养。此步效果:腿部肌肉发抖,头面发热,胯部麻热,会阴有跳动感,后腰发热。第二步:内养意念:轻微地集中在头顶“百会穴”和“下丹田”(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意守丹田宜清淡,

25、似守非守,若有若无,不可勉强,只要能保持一种内在的安静,专心守中,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即可。呼吸:开始时自然呼吸(鼻呼鼻吸,吸气时鼓腹似上提,呼气时收腹似下沉);一段时间后,两脚酸麻,呼吸艰难(急促);坚持下去会逐步形成腹式深呼吸(吸气时收腹似上提,呼气时鼓腹似下沉);逐渐过渡到慢、细、匀、长的呼吸。意境:立身安舒,神不外溢,意不外露。致虚极,守静笃,渐渐至超凡脱俗,“身心两忘”纯任自然的境界。此步效果:身心两忘,融于宇宙自然,入定。三、锻炼时间:清晨起床后和晚间睡眠前练功效果较好,白天有暇也可以站。每次在半个小时以内亦可更长。开始不适应,时间可稍短。吕祖指玄篇曰:“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

26、逐日用功多。”四、注意事项:1、选择柏树多,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2、当腿部肌肉颤动或身体发生摇摆时,注意控制,保持姿势。3、空腹、饮酒后、过度疲劳不宜站桩。饭饱之后,休息半个小时,才可站桩。节制性生活。4、大悲、大怒、情绪波动之时,不宜站桩。 5、每次练完,起立散步至心平气和,不能蹲下甚至坐下。五、辅助功法 收功后的辅助功法。1、前俯腰姿势:两腿并步站立。上身向前下俯屈,两手掌按贴脚面或脚前地面或者两手向后抱住两脚跟腱部,使胸、面贴紧腿部。姿势持续一段时间。要点:并腿,挺膝,挺胸,松腰,收胯(髋),上身尽量向下俯探。刚开始时若不能达到姿势要求,按以下方法练习:两腿开步站立,距离为能忍受上身下俯

27、且手掌按向地面时腿筋被拉抻产生的疼痛感为度。持续一段时间;随着锻炼的深入,两腿间距离不断缩小直到达到要求。2、仆步压腿:姿势:右腿全蹲,左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两脚全脚掌着地,两手分别抓握两脚外侧。要点:挺胸、塌腰、沉髋,左仆步转成右仆步时,要使臀部尽量贴近地面移动。· 四平式马步桩功· 姿势:四平马步桩功,姿势低平,功架开展,强度较大。练功时两腿并立,两脚平行站好(距离约为自己脚长的三倍)。两膝弯屈半蹲,两大腿微平,脚尖内扣,五趾抓地,重心落于两腿正中,膝部外展与脚尖垂直。裆部撑圆,同时注意保持头正、颈直、含胸、收腹、提肛、立腰、开胯、沉肩、收臀。手的姿势任选下面的一种。

28、(1)两手成八字掌,屈肘插腰(拇指朝后)。目视正前方。 (2)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两手成八字掌,手心朝下,中指指尖相对,四指微开,两手食指与拇指尽量撑开成"八字"形,两手臂与肩平齐,两中指间相距约3厘米,头不可前倾。目微视两中指间。 (3)两臂向两侧平拉伸直,两手成柳叶掌,尽量以小拇指一侧朝外,两手臂与肩平齐。腕部屈立挺直,小拇指一侧向左右平行外撑,屈腕约90度,两肘微屈。目视正前方。放松:练功开始前,全身肌肉放松,精神集中,可以采用站立姿势,全身从头、颈、肩、臂、手到胸、腰、背、胯、腿、脚逐段放松,以达到"松沉、稳实"的最佳练功状态。同时要使精神集中,

29、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刺激,情绪稳定,神态自然。意念和呼吸:练功者在练习马步桩功时,思想应集中在下丹田。开始练习时,意念呼吸不可强求。只要体态端正,周身放松,保持一种内在的安静,不为杂念干扰即可。呼吸的方法一般可采用逆式呼吸法。这种呼吸的方法,练习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形成自然的腹式呼吸。具体练功的方法为:待姿势的正确调整及"意守"状态锻炼过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即可采取"呼吸"的练习。在吸气和呼气时要注意顺其自然,柔和轻缓,绝不能用力。吸气时,用意念"引气",由鼻慢慢通到丹田,此时腹部自然凸起。呼吸时要细慢、深长、缓和、均匀。待气呼净、略

30、做停顿后,再进行吸气的锻炼。腹式呼吸的形成,对于保持人体"腹实胸宽"的最佳状态,对于调合气血、强健脏腑、疏通经络、改善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在武术的实践中,对正确地应用刚柔、虚实、直横等多种劲力的发挥,都能起到直接的作用。时间和姿势:四平马步桩功的锻炼,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的地方进行。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眠前。初学者练习的姿势可略高些,一般练510分钟,可休息一会儿。随着锻炼程度的加深,姿势也要随着逐渐下降,最后达到腿平的位置。但这要依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适当掌握,不能急于求成。技术和要领:在初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姿势掌握,达到"顶平则头正,肩

31、平则身正,腿平则劲正,心平则气正"的要求。练功前应先排空大小便,尽量不做剧烈活动,不看书报,衣着不宜太多,领扣和腰带要系得松紧适中,最好在饭后一个半小时间后练功。桩功练习中,要虚领顶颈,两唇微闭,舌抵上颚,下颏内收。身体要自然正立,全身放松,沉肩提裆,精神集中,意守丹田。初学者会由于腿部肌肉紧张而发生抖动,这时应暂停,进行休息,调整后再练。要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要下苦功夫,长期坚持。调整:马步桩功练习,属于静力的负重*锻炼,因此大腿肌肉及膝关节负担较重,在站桩前后应做充分的腿部和腰胯活动。尤其青少年在练习后,一定要做放松活动。其中包括按摩肌肉、活动关节的放松摆腿等动作,尽快

32、消除肌肉和关节的疲劳,避免造成膝部习惯性变形和关节肌肉拉伤少林四平马步两脚开立,相距约两脚半,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式。两脚尖平行向前,用暗劲向里拧扣;两大腿与地面平行,两膝用暗劲向里拧,但以向外撑靠为主;两臂屈肘环抱于身前,两小臂与地面平行;然后两臂内旋,向前伸出,两掌心朝前,大拇指用劲张开,其余四指微微分开,并用内劲向手背方面伸张,手腕紧屈;头顶颏收,颈项竖直,沉肩垂肘,挺胸、塌腰、松胯,舌轻抵上腭,谷道回缩上提,周身运动,不需意念,双目自然向前平视。鼻吸鼻呼,以鼻深深地将气吸入腹部丹田处,旋即又徐徐地以鼻呼出,吸多呼少。如此循环往复,连绵不断。习练此桩,目的是锻炼内气之鼓荡,使气在紧张之中仍

33、能沉着平和,周身劲气合一,练出整劲来,并使周身筋脉灵活,骨肉坚实;气血之运行随呼吸以为贯注。如欲运气于指尖、臂膊及胸肋腰肾之间,意之所动,气即赴之,此功之妙也。习练日久,自可化拙力为真劲。诀曰:气沉丹田地,运动八脉开,周身轮转毕,息气保春回。注意要点:1.必须保持"顶平、肩平、腿平、心平",顶平则头正,肩平则身正,腿平则劲正,心平则气正。只有达到此四平四正,才能使身体内外合一,劲、气、力、神相合如一。2.初习四平马步桩时,如懒散之人忽骑乘终日,腿、足、腰、臂极其酸痛困乏,反觉劲力不进而退,这便是换力。凡从前之浮力虚气,必须全部换掉。此时不可畏惧退缩,宜持之以恒,勇猛以进,循

34、序渐进,是为重要。总以两腿久站不觉痛,两臂不觉酸困,但觉气沉丹田,足胫坚强,气力大增为目的。3.初习此功时,呼吸不可太猛,宜循序渐进;呼吸时应鼻吸鼻呼,切忌以口呼吸;呼吸时切忌胡思乱想、心神不宁,应心无杂念、自然而然。练功练功,由不自然转为自然,方可更上一层楼。四平马步桩尚有高级意念活动法,为免学者贪功冒进,暂不叙述,望见谅。三、掌托日月桩功此功法是为地功门中日月天地桩功打基础,是修习日月天地桩功必经之途。两脚开立,相距约两脚半,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两脚尖向前且相互平行,用暗劲向内拧扣;两大腿与地面相互平行,两膝用暗劲向外撑靠,且两膝尖与两脚尖垂直;两臂随着身体下蹲,先以双穿掌平行向前穿出,掌

35、心向上。然后,双臂缓缓向左右伸展,且与地面平行。两臂尽力伸开,两手掌心朝上,五指自然分开,并向外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颏向里收,颈项竖直似老熊出洞,松肩、挺胸、塌腰、坐胯;舌尖轻抵上腭,谷道回缩上提,连通任督二脉;周身运劲连绵不断,不需意守,双目向前平视。鼻吸鼻呼,以鼻缓缓吸气入腹部丹田,深而绵长;稍停顿,用鼻徐徐将气呼出,吸长呼短,循环往复,连绵不断。此桩功习练的目的:一、通过呼吸运动,可使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得到很好地锻炼,并使任督二脉周天运转贯通,使之与手之六经脉相互连通,使周身筋脉活泼,气血运行畅通。二、通过锻炼,可使两臂气力倍增,筋骨坚实。三、习之日久,可使周身一家,内外合一,劲整力雄

36、,化拙力为真劲。此桩意念运使:初习时,不需意念,可顺其自然,但须能站桩510分钟。此后可加意念,意守双手劳宫穴片刻,自会感觉到双手变厚变大,与天地相接。至此时,切不可妄加任何意念及意守,纯任自然,切记。其中妙处,非笔墨所能言。注意要点:1.注意事项及要求与四平马步桩基本相同,学者可参阅。2.初习此桩功,两臂会酸痛难忍。此时切不可畏难而退,应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自会由不自然转为自然。3.初习时应呼短吸长,以充实丹田之气。一旦进入意念阶段,可纯任自然,因本功习练时身体自会随之调节。4.双手前穿时应擦腰而行,以启动带脉运转。必要时,可双手回环擦腰,以磨炼带脉,增加腰肾功能。5.再重复强调一次:习练此功

37、时,不可过于追求意念,总以自然为本,应心无杂念,神不外驰。以上所述为地门马步桩功静桩功中两个小式,四平马步桩功是全套功法之基础,也可称之为母式,而掌托日月桩功则是变化与加深。尤其是掌托日月功,乃进入高级功法天地日月桩之必经之途,故学者更应勤加习练,以便为修习更深一层功法打下一个好基础。少林四平马步注:由于各门派的各种要求有所不同,两腿平行开立(宽度约比自己肩宽二脚),膝弯曲下蹲(四平一般要求每个曲杆于90度),要求顶悬项直,舌抵上腭,展眉落腮,似笑非笑,下颏内收,提肛腹实,平胸自然,意守丹田,坐髓沉气,身体自然正直,两臂自然向前力掌或平掌平升!站立时间根据自身的体力而定! 马步冲拳两脚与肩同宽

38、,或比肩稍宽,脚尖可向正前方,也可顺着小腿形状自然外分,然后蹲下。只要注意膝不过脚尖,这样重心都在脚跟上。大腿蹲下,不要求与地面平行,以自己能够承受为主。为了平衡重心,可以略塌腰,要面向前方。然后手握空拳,收于两侧,交替向前打出。不必用力。打拳是为了让上身放松,感到柔和。拳速以自己舒服为准,我的速度是150下/分 ,暂时我也就能蹲这么久,打完150下后,收功。收功的方式是双手交叠,左手在下,放在小腹上,意守小腹两三分钟到自己平静为止。次数每日早中晚三次,或早晚两次。所打的拳数每日增加,增加几下自己定。我是每天增加10下。这样所蹲的时间逐渐增长。能够蹲到七八分钟为上限,就不再增加。 先讲究数量,

39、后讲究质量。先按照这些动作坚持下来,等动作熟练了,那些高级的动作要领自然而然就领悟了,什么臀往后顶,膝用暗劲内扣而裆用暗劲外分等等,再初期不要求这些动作,练熟了这些动作自然就做到。练这个也能提高性能力,耐久度。一,马步蹲法: 传统武术的马步有多种,最常见的练功马步是四平马,所谓四平是: 头平:头要正,只要保持向上顶的感觉头自然就平了。 肩平:两肩不要歪斜。 手平:两手向前平伸,与地面平行。 腿平:两大腿与地面平行。 想练习的武友按下面步骤进行体会。 1,两脚分开三个半脚掌的宽度,两脚尖向前,两腿伸直站好,重心均匀分布于脚掌,两脚脚趾抓地。 2,两手抱拳于腰间,两肩略后张,挺胸塌腰,头往上顶,(

40、所谓的悬顶)。 3,保持上身动作不变,两腿弯曲,上身直线往下沉,记住是往下沉,不是往后坐,到大腿与地面平行角度。保持两脚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两膝外撑,使裆部成一圆弧形,这就是传统武术所谓的圆裆。 如果一开始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有困难,可以先蹲得高一点,随着腿部力量增强慢慢下放到标准高度。 因照片拍摄角度问题会令动作从视觉上有所偏差,故用手绘图说明。 二,冲拳: 首先进行拳的定位,马步站好,两手握拳向前平伸,与地面平行,两拳在身体中线上并拢,然后收回一只手到腰间抱拳,伸着这只手拳头的位置就是你进行冲拳时的目标位置。 以右拳为例,马步冲拳的整个过程是:右腿略向内拧转(以不导致马步变形为度)

41、,带动上身向左小幅度拧转,以上身拧转的力量将手臂放松抖出,在手臂打出的过程中上身回转恢复到正向前方,在手臂伸直的瞬间握紧拳发力。 这个原理就象用毛巾向前抖击,手挥出去还要向回来一下才能把抖击力发挥出来一样。 上面的过程说着很多,但完成动作就是一瞬间的事,简单说就是身体一抖将拳打出去。 练习要点: 1,站立马步时一定保持挺胸塌腰,头正颈直,不可弯腰驼背。实在保持不住了可以放松一下,不要以变形为代价延长时间。 2,出拳时手臂放松,只在最后瞬间握拳发力。 3,出拳时腰腿发力只是很小很快的动作,不要动作幅度过大导致马步变形。 4,出拳频率不要过快,一到两秒一拳的频率即可,重点是每一拳发力到位。 进行正

42、式练习前可以自我测试一下最多能坚持多久,然后从最长时间的70%起步练习,每天延长三秒种时间,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增长功力。 古语有云:莫以善小而不为之,套用这句话劝告一句“莫以功简而轻视之”,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出功夫,因为功夫的本质就是积累。十年磨一剑和一天磨十剑是有本质区别的。坐山架子,巍巍少室;其势峥峥,少林桩功。盆盘马桩,名异实同;八一二型,教清训明。一曰八盆,无异骑乘;足如八字,蹲虎四平。二曰一盆,式如一形;脚根对根,旬八一功。三曰二盆,川字为名;足尖内收,尖意练定。三盆训终,次第序通;桩先拳后,学勤宜恭。初练桩功,腰酸腿痛;力反觉减,切莫辍停。浮力虚气,头重脚轻;喘呼足颤,改除换清。桩步

43、求稳,全靠沉功;水谷润肤,身力气冲。妙旨有三,静匀细松;万念归一,独守丹宫。松肌流砂,血随气行;呼吸匀细,长短约等。一忌猛进,二忌尘景;三忌口息,四忌不宁。泓浓团团,气盈丹宫;如兵屯扎,似马宿营。隐而不发,节节虚灵;心君无令,意念不动。猝然来犯,气似役形;霹雳交心,心君火动。上下左右,龙虎奔行;推拉挽拔,似不倒翁。马功桩首,理在其中;隐如少室,站桩成功。地功门马步桩功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地功门拳法源于实战,所以技击时特别注重手脚并用,

44、明拳暗腿。陈盛甫教授生前常说:地功门桩法应以马步桩为基础。马步乃势法之母,手法运使皆赖于马步桩法,马步不稳手必乱,又曰:未习打,先站桩。而今恩师已驾鹤西去,为缅怀恩师于九泉,余今不揣浅陋,将其部分功法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地功门马步桩法有两种形式:一是静桩功,又分五个小式;一是动桩功,它也分五个小式。此文介绍静桩功中的两个小式,以扎根基。一、吐故纳新混元桩习马步桩之前,应先修习吐故纳新之法。每日清晨选一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空地,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身体略下蹲,两臂自然下垂于身前,自然放松。然后,两臂成环状,手心朝里,大拇指朝上,五指分开,距小腹约五寸

45、。身体中正,自头顶百会穴至两腿间之会阴穴成一垂线;舌尖轻抵上腭,周身放松,意念平静,自然而然,双目微闭,鼻吸口呼。呼出体内浊气,吸入新鲜空气:口闭、齿扣、舌顶,徐徐以鼻深深吸气入腹,专心致志静听气息直贯入丹田;稍存后,缓缓用口将体内浊气呼出体外。如此反复进行,习之日久,自会内气充盈。注意要点:常习此功法,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要求以静为主,必须身体中正,呼吸自然均匀,心无旁鹜,神不外驰,逐渐达到松静之态,这样才能使气息平和。初习时,每次可静站510分钟;随着习练时间的增长,功力加深,每次可逐渐增加到30分钟。此功是地功门所有功法的基础入门功。初习此功时,应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弄巧成拙。久练此功,既可充盈丹田之内气,化拙力而生真劲,又可使周身气血顺畅,达到祛病健体的作用。二、四平马步桩动待吐故纳新混元桩法稍有所成后,继续练四平马桩功,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两脚开立,相距约两脚半,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式。两脚尖平行向前,用暗劲向里拧扣;两大腿与地面平行,两膝用暗劲向里拧,但以向外撑靠为主;两臂屈肘环抱于身前,两小臂与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