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塑造自我_第1页
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塑造自我_第2页
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塑造自我_第3页
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塑造自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人为本 尊重个性 塑造自我 浅谈作文教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 翁佩英 作为多年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每当学生提及作文,总有回避或应付了事的,而乐于写作,乐于表达的学生少得可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目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减负,但现行的教育制度,使学生们忙于做题,忙于应试,很少有时间去看书。而写作必须要有坚实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否则,即使想象丰富,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胸中无墨,何以泼墨挥毫?所以,一到作文课,大多数学生觉得没东西可写,或想到却表达不出,词不达意。既然无话可写,他们也就苦恼于写作,在老师的催促之下,他也只能应付了事

2、。其次,缺乏兴趣是学生应付作文的另一个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人,只要激发起他的兴趣,就能极大地调动他的积极性。目前的作文教学更多注重结合单元写作,而非他们本能的心灵的表达。语言是心灵的一种表达方式,文字是心灵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课堂作文,大都是老师给定的内容,他们只是被动地进行写作,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本不是他们主动的一种表达,对他们来说,缺乏兴趣,写作也就缺乏心灵的参与,变得机械而苍白。再次,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也直接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由于考试,由于应试,学生的作文化为一个冰冷的分数存在于师生之间。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不计自己个性,照规定的套路写作,背所谓的经典范文,作文已经

3、不是他们心灵的抒发,所以,他们的文章缺乏个性,也就显得呆板。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以社会价值取向来衡量学生的作文,以至于压抑了学生个性心灵的自由抒发。在这样的条条框框中,个性学生逐渐成了一个共性的相似体。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只是为了考试,教师的评价也只是为考试服务。社会价值取远离学生的生活,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也就无法投入地去写,或背诵范文,或应付了事。作文如果离开学生的生活,如果离开学生的个性,也就无所谓作文了。管老师说:“作文是生命,是心灵,是尊严,是荣耀。作文是本真的袒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是跳跃的音符。作文是言的世界,是情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丰富

4、的精神家园。”作文要贴近学生生活,抒发学生自由心灵。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解放学生个性压抑,激发学生写作激情,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重点。“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尽管学生的阅读有限,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是学生有话可写的前提。而且经常的观察训练也会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变得敏感,变得易于感动,而感动是情感抒发的前提。有了观察,还要乐于表达。去年3月底,学校组织踏青,在行前,我与学生约好,踏青回来,晚自习时我和他们一起写作文,我还告诉他们我的写作构思。在交上来的作文中,有部分学生模仿我的构思,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由于师生同时写作,这极大地

5、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之后,只要我写了某些文章,就给学生看,而有些学生也模仿我,许方鑫说:“老师,我每看你写一篇,我也写一篇。”他还极有兴致地把他写的给我批改,尽管有些地方稍有模仿,但那写作的积极性却在他的思想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林德泽是个思维细腻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非常敏感,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经常,他也把自己的感悟写给我看,我在与他交流写作方法时也与他交流生活情感的见解。我也经常帮他修改有关的文章。在写作课上,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评讲作文,特别是自己的作文。与他们最为贴近的作文就是他们自己的作文,在他们交上来的作文中,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优生的作文,有自由个性的作文,也有学生存在通病的作文,直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他们讨论、讲评,哪些地方写得好的,为什么,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好,应该怎么修改更好。这样,以学生的角度、学生的眼光来看,来改。让他们在思考、讨论、倾听、讲评中获得进步。对于后进生和中等生,只要他们有亮眼之处,就给予肯定,给予表扬。对于描写不恰当的地方,尽量低调指出,并引导改变。在一次作文难忘师恩中,有个学生这样描述我: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并且将“难忘师恩”中的“难”写成“唯”。我这样给予评价:读了你的文章老师很伤感,原因有两个:一、我教了你将近一年,你竟然不认识我。(在他作文的原稿上描写外貌的地方写上:这是我吗?我什么时候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