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市南开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N 14 O 16 S 32 C 12 Na 23 Cl 35.5 Ca 40 Mn 55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道小题有1 个正确答案)1.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组合是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 纯碱硫酸硫酸铜二氧化硫B. 苛性钠盐酸纯碱一氧化碳C. 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氧化钙D. 苛性钾硝酸小苏打二氧化碳【答案】 D【解析】【分析】碱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文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盐
2、是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详解】 A.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 A 错误;B. 一氧化碳不能和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B 错误;C.氧化钙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T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D. 苛性钾就是氢氧化钾,是碱;硝酸是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盐;二氧化碳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D正确。答案为D。2. 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 化学反应的是( )A.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 利用基本
3、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 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答案】 D【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秸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 涉及化学反应;日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涉及化学反应;C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涉及化学反应;D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涉及化学反应;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
4、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反应放出无色无味气体,则过氧化氢显还原性B. 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D. 同一种元素,化合价越高则氧化性越强【答案】 A【解析】【详解】A过氧化氢与高镒酸钾反应放出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为氧气,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由 -1 价升高为 0 价被氧化,则过氧化氢显还原性,选项 A 正确;以同素异形体间的相互转化的反应,有单质参与反应,但其不属于
5、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C阳离子也可以具有还原性,比如亚铁离子;阴离子也可以具有氧化性,比如过氧根离子。只有处于最高价的元素才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有还原性;选项C 错误;D氧化性强弱与化合价没有必然联系,比如氯元素的含氧酸,氧化性顺序是HClO>HClQ>HClQ>HClQ(依次减弱),选项D错误。答案选A。4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 H 2SQ=2H+S6+4O-B. NaHCQ=Na+H+CO2-C. Ba(OH) 2=Ba2+2OHD. Na 2CSNa+CO2-【答案】C【解析】【详解】A. H2SO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Q=2H
6、+SO2-, A项错误;B. NaHCQ为弱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NaHC0Ns+HCO, B项错误;C. Ba(OH)2是强碱,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 C项正确;D. NazCO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CO=2Na+CO2-, D项错误;答案选Co【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将 NaHCO电离为Na+、J和CO2,要注意强酸的酸式盐,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离子集合的一个物理量B.摩尔可以把物质的量、体积等宏观量与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离子联系起来C.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近似表
7、示为6.02 X 1023D.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答案】A【解析】【详解】A.物质的量是具有一定数目离子的集合体,是描述微观离子集合的一个物理量,A项正确;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宏观量与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离子联系起来,B项错误;C.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近似表示为6.02 x 1023mol-1 , C项错误;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D项错误;答案选Ao【点睛】本题中容易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忽略,认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可近似表示为6.02 x 1023,在判断时要加倍注意。6. 工业上可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反应制备
8、金属钾,其化学方程式为Na+ KClNaCl+ KT。该反应属于( )A. 置换反应B. 复分解反应C. 分解反应D. 化合反应【答案】 A【解析】【详解】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选A。7.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 CO2-COB. KMnO,f 0 2C. Fe f Fe 3O4D. CuOf CuSO【答案】 C【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反应类型。【详解】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可以使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时元素化合价升高;A. 碳元素化合价降低,故 A 错误;B. 氧元素化合价升高,但高锰
9、酸钾受热分解直接可以生成氧气,故 B 错误;C.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故 C正确;D.铜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故 D错误。故选C。【点睛】有些反应中,反应物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8. 下列物质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乙醇B. 氯气C. 氨气D. 碱石灰【答案】 C【解析】【分析】电解质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为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详解】 A. 乙醇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A 项错误;B. 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 项错误;C.氨气的水溶液是氨水,能导电,且氨气是非电解质, C项正
10、确;D.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氢氧化钠,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答案选C。9.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 碳酸氢钠作胃药B.过氧化钠作供氧剂C. 氯气制漂白粉D.碳酸钠作食品膨化剂A. 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作用,生成氯化钠、水和CO,可作胃药,A项正确,不符合题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钠可与 CO和H2O反应生成Q,可作供氧剂,C.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漂白粉,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作食品膨化剂, 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D。10. 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 、 CO32-、 Ca2、 NO3-B. Na 、 N
11、O3- 、 Al3、 Cl C. K 、 SO42-、 Cl、 Cu2D. Ba 2、 Cl、 K、 SO42-【答案】 B【解析】【详解】A. 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不能共存,故错误;B. 四种离子都无色,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能共存,故正确; C. 铜离子有颜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共存,故错误;D.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故不能共存,故错误。故选B。11. 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u 2+2OHCu(OH)2 J CuCO 3+2NaOHFCu(OH) 2 J +N&COB. CO32-+2H CQT +H2O BaCO 3+2
12、HC1 BaClz+COT +H2OC. CO32-+Cj2+ CaCOjCa(NO 3)2+NaC屋 CaCOj +2NaNOD. H +OHH 2O2KOH+H2TK2S+2HO【解析】【详解】A. CuCO3是沉淀,书写离子反应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A项错误;B. BaCO3是沉淀,书写离子反应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B项错误C.反应 Ca(NQ)2+N&CO CaCOj +2NaNO的离子反应是 CO2-+CS2+ CaCOj , C项正确;D. H 2s为弱酸,书写离子反应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D项错误;答案选Co【点睛】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意:氧化物、过氧化物、
13、弱电解质、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沉淀、气体、非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分,易电离的强电解 质(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 )拆成离子形式,12.下列试剂的保存盛装方法中,错误的是(A.漂白粉应该遮光密封保存C.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答案】D【解析】【分析】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B.过氧化钠与CO和H2O均能反应C.新制的氯水中存在 C12和HC1O;D.汽油容易挥发且易燃。【详解】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可与)B.过氧化钠应该隔绝空气密封保存D.钠应该保存在汽油中CO和HO反应生成HClO, HClO见光分解,因此漂白粉应该遮光密封保存,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4、;B.过氧化钠与 CO和H2O均能反应生成 Q,因此应该隔绝空气密封保存,B项正确,不符合题C.新制的氯水中存在 C12和HClO, HClO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汽油容易挥发且易燃,因此将钠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中,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Do【点睛】解答本题是要熟练掌握各种试剂保存的方法:保存依据保存方法典型实例防氧化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加入还原剂隔绝空气NaSO、N3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FeSO溶液中加少量铁屑K、Na保存在煤油里,Li保存在石蜡里防与CO反应密封保存,减少暴露时间NaOH NaCO溶液、石灰水、NaQ固体等密封保存防挥发密封,
15、置于阴凉处液封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液澳用水封防燃烧置于冷暗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苯、汽油、酒精等防分解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浓 HNQ KMnOB液、AgNO溶液、氯水等防水解加入酸(碱)抑制水解FeCl3溶液中加稀盐酸;Na2s溶液中加NaOH(防腐蚀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或塑料盖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浓HNQ酸性KMnO§液、氯水、滨水等腐蚀橡胶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防黏结碱性溶液用橡胶塞NaOH N&CO、NaSQ 溶液等13.20gA物质和1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8.8gC物质、3.6gD物质和0.3mol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16、A. 72g - mol-1B. 72C. 108D. 108g - mol-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m(A)+m(B尸m(C)+m(D)+m(E),利用M=m计算E物质的摩n尔质量。【详解】根据质量守恒有m(A)+m(B尸m(C)+m(D)+m(E) , m(E)=20g+14g-8.8g-3.6g=21.6gM(E)= m = 21.6g =72g/moi o n 0.3mol答案选A。14.在下列物质中加入少量水,不能发生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的有()A.钠B.过氧化钠C.氧化钙D.碳酸氢钠【答案】D【解析】【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为放
17、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为放热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为放热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与水不反应,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o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钢溶于稀硝酸: CO2-+H+=HO+COTB.向碳酸氢俊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钢溶液:HCO+Ba2+OH=HO+BaC创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钢溶液:SO2+Ba2+H+OH=BaSOj +H2OD.氯化铁溶液中插入铜片:2Fe3+3Cu=3Ci2+2Fe【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根为难溶物,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A项错
18、误;B.向碳酸氢钱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钢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NHHCG+Ba(OH)2=2HO+BaCa +NHJ ,离子万程式为:NH +HCO+Ba +2OH=2HO+Bag +NHT ,B项错误;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钢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硫酸钢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2-+Ba2+H+OH=BaSOj +H2Q C项正确;D.氯化铁溶液中插入铜片,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离子方程式为:2Fe3+Cu=cU+2Fe2+,D项错误;答案选Co【点睛】解答本题时明确反应的意义以及书写方法是关键,离子方程式中,化学式拆与不拆易出错。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强电解质必须拆分;
19、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难溶物、气体、氧化物、单质均不能“拆分”,用化学式表示。16.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溶于水,甲为碱,乙、丙为盐。它们溶于水电离出的全部离子为:Na+、 H+、 Ba2+、 OH- 、 CO32- 、 SO42- ,乙溶液与丙溶液混合有气体产生。甲溶液与乙溶液、丙溶液混合分别有白色沉淀A、 B 生成,其中 A 可溶于稀硝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NaOHB. 乙为NaHCO3C. 丙为H2SO4D. 沉淀 A 为 BaCO3【答案】 D【解析】【详解】甲为碱,含有OH,阳离子可能是 Na+或Ba2+,又因为碳酸钢和硫酸钢都是难溶性物质,所以甲
20、应为Ba(OH)2 。乙溶液与丙溶液混合有气体产生,甲溶液与乙溶液、丙溶液混合分别有白色沉淀A、 B 生成,其中 A 可溶于稀硝酸, 则乙为Na2CO3, 丙为NaHSO4 , 生成的沉淀A 为 BaCO3 ,沉淀B为BaSO。综合以上分析答案选D。17. 某城市以“液氯泄漏”作应急预警演习,演习时下列防护措施合理的是( )及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及时戴上用浓烧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用高压水枪向泄露口附近喷洒稀碱液并设法控制氯气泄漏;及时戴上用稀纯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就近向地下商场转移。A. B. C. D. 【答案】 A【解析】 【分析】氯气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与碱或碱性溶液反
21、应。【详解】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及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正确;浓烧碱溶液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错误;氯气能被碱液吸收,可以用高压水枪向泄露口附近喷洒稀碱液并设法控制氯气泄漏,正确;稀纯碱溶液可以吸收氯气,可以及时戴上用稀纯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就近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错误。正确的是;答案选 A。18.把0.1molCO2分别通入到下列100mL溶液中,导电能力变化较大的是()A.含0.1mol的CaCl2的溶液B.含0.2mol的NaOH勺溶液C.含0.1mol的NH3 - H2O的溶液D.含0.1mol的N&CO的溶液【答案】 C【解析】【
22、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电解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把0.1molCO2通入含0.1mol的CaCl2的溶液中不反应,导电能力变化不大,A项不符合;B.把0.1molCO2通入含0.2mol的NaOH勺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强电解质生成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 B 项不符合;C.把0.1molCO2通入含0.1mol的NH3 - HO的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镂, 弱电解质生成了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增强,变化较大,C项符合;D.把0.1molCO2通入含0.1mol的NaCO的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强电解质生成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 D 项不符合;答案选C。1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
23、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S+KNO+OK2S+MT+CQT (未配平)。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还原剂SB. 12gC被消耗时,C得到4mol电子C. 该反应中所有元素均有化合价变化D.有4mol气体生成时,N原子得到10moi电子【答案】 D【分析】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反应方程式为:S+2KNO+3C=KS+NT+3COT ,反应中 S 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详解】A.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作还原剂
24、,A项错误;B. 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 12g(即1mol)C被消耗时,C失去4mol电子,B项错误;C.该反应中K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C项错误;D.有4mol气体生成时,生成N2 X4mol=1mol ,生成CO x 4mol=3mol , N原子得到10moi44电子,D项正确。答案选Do20.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共有六种粒子,Fe3+、NQ、Fe2+、NH+、H+、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有18gNH4+被消耗,转移 8moi电子B.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 8C.若有ImoiFe3+生成,转移电子数约为 6.02 X 1023个
25、D.反应发生后溶液酸性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实际发生的反应应为:8Fe2+N(O-+10H+=8Fe3+NH+3H2Q【详解】A. NH4+是生成物,不能被消耗,A项错误;B.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Fe3+,还原产物是NH+,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8: 1 ,B项错误;C.生成8moi Fe 3+,电子转移8moi,若有ImoiFe3+生成,转移电子1moi,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 X 1023个,C项正确;D.反应中H+被消耗,浓度逐渐降低,溶液酸性减弱,D项错误;答案选Co2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
26、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导电能力3CBO q iitraA.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Q不是电解质B. 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 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 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 HSQ电离出的离子导电D. 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答案】A【解析】【分析】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和水,硫酸钢虽是强电解质,但由于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 离子很少,导电能力较低。【详解】A.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由于生成的BaSO是电解质,但
27、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很少,导电能力较低,A项错误;B. 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 0,此时Ba(OH)2与硫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 移动的离子,B项正确;C. BC段加入的稀硫酸逐渐过量,溶?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C项正确;D. 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钢和水,D项正确;答案选Ao2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氯水有C12存在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
28、Cl-存在D.加入NaOHB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有HC1O分子存在【答案】B【解析】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Cl2、HQ HClO)和四种离子(Cl-、H、ClO-、OH)。【详解】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A项错误;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氯水有Cl2存在,B项正确;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的产生不能证明是氯水中的Cl还是盐酸中的Cl-, C项错误;D.加入NaOHB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有Cl 2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Bo【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确定新制氯水的成分。新制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和四种离子即:
29、卜23.LiAlH 4是金属储氢材料,遇水能剧烈反应释放出出LiAlH 4在125c时分解为LiH、Hb和A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LiAlH 4适合用作氧化剂B. ImolLiAlH 4与足量水反应转移 4个电子C. LiAlH 4在125c时完全分解,每生成一个Hb分子转移4mol电子D.由以上信息可知,LiAlH 4的还原性性比 Al强【答案】D【解析】【分析】LiAlH 4是金属储氢材料,遇水能剧烈反应释放出H2,反应方程式为:LiAlH 4+2HO=LiAlO2+4 Hd ,ALiAlH 4在125c时分解为 LiH、H和Al ,反应方程式为:2LiAlH 4= 2LiH+3H
30、 2 T +2Al ,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 LiAlH 4中Li为+ 1价,Al为+3价,H为-1价,发生反应后 H从-1价升高到0价,Li和Al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因此适合用作还原剂,A项错误;B. 1molLiAlH 4与足量水反应转移 4mol电子,即转移 42个电子,B项错误;C. LiAlH 4在125c时完全分解,每生成3molH2分子转移6mol电子,每生成1molH分子转移 2mol电子,C项错误;D.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反应中 LiAlH 4为还原剂,Al为还原产物,LiAlH 4的还原性强于Al, 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判断反应中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
31、剂、还原产物以及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 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是重点也 是难点24 .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 杂质)除杂试剂AFeCl2溶液(FeCl 3)Fe粉BNaCl 溶液(MgCl 2)NaOH§液、稀 HClCC12(HC1)浓 H2SC4DNs2CQ(NaHCO)佳。CO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 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反应方程式为:2FeCl3+Fe=3FeCE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除杂方法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 MgC2与
32、 NaOH应生成 Mg(OH)沉淀和 NaCl,反应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4 + 2NaCl,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除杂方法正确,B项符合题意;C. HCl与浓HbSO和C12不反应,不能用于除去杂质,C项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NaHCO达不到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的目的,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o【点睛】除杂时要注意,选择的除杂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且不影响目标气体的量,遵循“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的原则。25 .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 C, NaHCOB水中的溶解度比 NaCO的大B.石灰乳与Cl
33、 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常温下干燥的C1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 C12不与铁反应D.图4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25 C, NaHCOfc水中的溶解度比 NaCO的小,A项错误;日石灰乳与Cl 2的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只有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1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正确;C常温下C12不与铁反应,加热条件下则可以反应,C项错误;DK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生成 NaHCQ NaCO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o26.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4gCO2与足量过氧化钠反应,获得2冲个电子Fe(OH
34、)3胶体粒子NA个1mol,获得NA个电子,A项错误;B. ImolFeCl 3制成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形成的胶体中含有C. ImolKzCrzO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 3ND. Na个CO子与NA个N2分子均为28g【详解】A. 44gCO(即1mol)与足量过氧化钠反应,电子转移B. Fe(OH) 3胶体是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无法计算胶体粒子的数目,B项错误;C. ImolKzCrzO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为6mol,转移的电子数为 6N% C项错误;D. Na个CO分子为1mol,质量为28g, Na个N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质量为28g,因此NA个CO分子与Na个N分
35、子土匀为28g, D项正确;答案选D。27. 在新制氯水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 K+、 CO32- 、 NO3-B. Na +、 Ag+、 NO3- 、 OH-C. K +、 Na+、 NO3- 、 Fe2+D. H +、 NH4+、 NO3- 、 Na+【答案】 D【解析】【分析】新制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Cl2、HClQ和四种离子(Cl-、H+、CIO、OH)。【详解】A. CO32-与新制氯水中的H+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B. Ag +与OH、Cl-, H+与0侬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 N03与新制氯水中的 H+形成具
36、有强氧化性的硝酸,可将Fe2+氧化为Fe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且氯气也能氧化亚铁离子,C项错误;D. H+、NH+、NO-、Na+与新制氯水中的离子均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有色离子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二性(在强酸性溶液中,0H及弱酸根阴离子不能大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不能大量存在)、三特殊(A102与HC0T不能大量共存:“NO一十M”组合具有强氧化性,与 S2 > Fe2+、I > SO*等还原性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NH4+与CHCOO、CO2,
37、Mg+与HC。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 、四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常见类型有复分解反应型、氧化还原反应型、水解相互促进型和络合反应型4 种) 。28.向饱和NS2CO溶液中通入足量 CO,结果有晶体析出,对析出晶体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相同温度下NaHCO3 的溶解度小于Na2CO3B. 溶液中溶剂减少了C. 溶质质量增加了D. 反应过程放热【解析】【分析】 产生沉淀的原因不是产生的碳酸氢钠不溶于水,而是因为碳酸氢钠溶液达到了饱和,不能溶 解的碳酸氢钠沉淀了下来。【详解】A.碳酸氢钠溶液达到了饱和后可析出,NaHC
38、O溶解度小于N&CO, 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饱和N&CO溶液的溶剂为水,通入 CO后,N&CO、水和CO反应生成NaHCO水的量减少,即溶液中溶剂减少了, 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1mol碳酸钠,1mol水和ImolCQ反应生成2mol NaHCO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墙加,不符合题意;D. Na 2CO、水和CO反应生成NaHCO析出晶体的过程与该反应放热答案选D。29.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新制备 C12,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D瓶中装的可以是(A.稀硫酸B. NaOH溶液C. H 2OC项正确,D.到明显现象,溶液干燥的氯气没有漂
39、白性,潮湿的氯气中存在HClQ HClO具有漂白性。【详解】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有色布条,含水蒸气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A处通入氯气,关闭 B阀后,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布条为湿润的有色布条,可知D中溶液可吸收氯气或干燥氯气符合条件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答案选BoA. 金属钠着火时应用干冰灭火器及时扑灭B.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实验室制备并收集1mol氯气,称量的 MnO要多于87gD. 金属钠用镊子取用,用滤纸吸干表面,切割后剩余部分放入污物箱【答案】C【解析】【详解】A. 金属钠着火后
40、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与CO2 反应生成氧气,因此不能用干冰灭火器灭火, A 项错误;8. 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B 项错误;C.实验室用MnO和浓HCl反应制备并收集氯气,因生成的氯气不能完全被吸收,因此制备1mol氯气时,称量的 MnO要多余87g, C项正确;D.金属钠用镣子取用,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切割后剩余部分放回原试剂瓶,D项错误;答案选C。31.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几位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锂单质化学性质与钠类似,活泼性比钠略差。它的密度为 0.534g/cm 3,锂元素的焰色为紫红色,将绿豆大的锂投入水中,下列实验现象合理的有()锂沉
41、入水中 锂浮在水面上水中有大量气泡 反应后在水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反应剧烈,发出紫红色火焰锂四处游动A. B. C. D. 【答案】 A【解析】【分析】锂单质化学性质与钠类似,是最轻的金属,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LiOH。【详解】锂是最轻的金属,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上,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 LiOH ,在水面上四处游动,LiOH属于碱,能使石蕊变蓝色,因此正确的是; 答案选 A。2mol 甲反应生成1mol 丙和 3mol 乙,下列判断正32. 如图所示,甲、乙、丙常温下都为气体,确的是( )0 - 8 * 乙口表示A原子0表示B原子B.甲的摩尔质量为17D.消耗0.2m
42、ol甲,可以生成 2.8g丙A.乙是单原子分子C.生成丙和乙的质量比为14: 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甲为NH3,乙为H,丙为Nb,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乙为H,属于双原子单质分子,A项错误;B.甲为NH,摩尔质量为17g/mol , B项错误;C.乙为七丙为N,质量比为28:6=14:3 , C项错误;D.消耗0.2mol甲,可以生成丙 0.1mol ,生成丙的质量为 0.1mol x 28g/mol=2.8g , D项正确;答案选Do33.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备无水氯化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瓶B中制备氯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镒和浓盐酸B.装置C、D中分别盛有
43、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C.装置D和装置E之间需要增加一个干燥装置,才能制得无水氯化铁D.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尾气【答案】C由装置图可知圆底烧瓶中发生的是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C中呈放的是饱和食盐水,吸收反应是挥发出的HCl, D中盛放的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E中放置的是铁粉,在双通管中生成无水氯化铁。【详解】A.实验室制备氯气用二氧化镒和浓盐酸,因此烧瓶B中制备氯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镒和浓盐酸,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 C中呈放的是饱和食盐水,吸收反应时挥发出的 HCl, D中盛放的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装置E和装置F之间需要增加一个干燥装置,才能制得无水氯化铁,C项错
44、误,符合题意;D.氯气是大气污染物, 因此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D项正确;答案选Co【点睛】在解答制备无机物实验题时,要掌握思维流程:明候目的原理,首先认真审.方确制备的物质及央求.弄清越日R锋郸有用侑思 蟀育已学过的知识,i通过费比.近稚,分析,从而明稠卖的原膏仪器武剂连接装置分小悔作34.ag纯净的碳酸钠和ag碳酸钠与碳酸A.分别和盐酸反应时,混合物的耗酸量大B.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时,混合物放出的C.分别配制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碱性大D.分别配制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的的台腐也设BL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杳挖制在定的范围从而逸挣化学仪困和把上一步痕中据需突弱的目的和原
45、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或相 的性成.反应善件,却反应物和生成物拊状毒,a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mol, ag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在106-a- mol和 -mol之间,就此代 10684入方程式进行计算比较。【详解】A. ag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消耗酸为亘mol, a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与盐酸反53应,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介于卫mol和卫mol之间,因此,碳酸钠消耗的盐酸多,A项错误;5384B. ag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 CO-a-mol, a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106CO介于 mol和-amol之间,混合物放出的 CO多,B项正确;10684C.等浓度的碳酸钠的pH大于碳酸氢钠
46、,因此混合物的碱性小,C项错误;D. a g纯净的碳酸钠含 Nd的物质的量为 mol, a 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含Na+的物53质的量在 亘mol和亘mol之间,因此碳酸钠含 N才的物质的量多,D项错误;8453答案选Bo3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目的操作A.制备较图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C.验证新制氯水有酸性用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检验某样品中含有钾元素用玻璃棒蘸取样品,在煤气灯外焰灼烧,观察火焰颜色是否为紫色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碳酸
47、钠溶液与 HCl和HClO均发生反应,而 CaCO与HCl反应,不与HClO反应, 可使平衡右移,增加 HClO的量,因此制备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 Cl2通入碳酸钙溶液中, A项错误;B.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项正确;C.新制氯水中含有H+同时还存在HClO, HClO具有漂白性,因此不能用pH试纸检测新制氯水的酸性,C项错误;D.观察K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钻玻璃,D项错误;答案选B。36.已知 3Br2+6FeCl2=4FeCb+2FeBr3,贝U 0.1molCl 2通入 100mL含 0.1mol 澳化亚铁的 FeBr2 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48、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l 2+2Br-=2Cl -+Br2B. Cl 2+2Fe2+=2Cl -+2Fe3+C. 2Fe 2+2Br-+2Cl 2=2Fe3+Br2+4Cl-D. 2Fe 2+4Br-+3Cl 2=2Fe3+2Br2+6Cl -【答案】 C【解析】【分析】还原性:Fe2+>Br-,因此通入C12后先氧化Fe2+,当所有的Fe2+完全被氧化后,再氧化Br-。【详解】还原性:Fe2+>Br-, 0.1molCl 2参与反应,需得到 0.2mol电子,其中0.1molFe2+提供0.1mol 电子,另外0.1mol 由 Br -提供,因此反应系数比应为Cl2: F
49、e2+: Br-=1: 1 : 1;答案选C。37.已知溶液中粒子的还原性顺序:S2->S(O2->I->Fe2+> Br-。某溶液中的离子有 NO-、I-、SO2-、Na+、Fe2+中的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黄色的滨水,溶液保持无色,由此推断该溶液()A. 含 SO32- 、 Na+ ,可能有NO3- 、 I - ,肯定不含有Fe2+B.含I-、Na+,肯定不含NO-、Fe2+,可能含有SO2-C.含SCO2-,肯定不含NO-、Fe2+,可能含有Na+D.含NO-、Fe2+,肯定不含I-,可能含有SQ2-、Na+【答案】 A【解析】【分析】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黄色
50、的滨水,溶液保持无色,说明原溶液中无Fe2+,滨水反应后褪色,因此溶液中的阳离子为Ns+,溶液中一定有还原性离子参与反应,且由于反应后溶液无色,I-没有参与反应,据此分析判断。【详解】还原性:S2->SO2->I->Fe2+>Br-,因此向溶液中加入滨水,会根据还原性顺序进行反应。溶液保持无色,则原溶液中无Fe2+,因此肯定含 Na+,滨水反应后褪色,因此溶液中一定有还原性离子参与反应,且由于反应后溶液无色, I - 没有参与反应,故溶液中一定有SO32-参与反应,因此一定含有的离子为SQ2-、Na+,肯定不含有Fe2+,可能有NQ-、I-;答案选A。38. 在给定条件
51、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备注:“aq”表示水溶液,“s”表示固体,“ g”表示气体A. NaCl(aq)-(电解)Cl 2(g) - (Fe ,加热)FeCl 2(s)B. MgCl 2(aq)-(石灰乳)Mg(0H)2(s)-(煨烧)MgO(s)C. Na(s)(O2,点燃)NazO(s)f (HzO)NaOH(aq)D. NaOH(aq)-(NH4Cl)NH3(g) -(CO2, NaCl)NazCO(s)【答案】B【解析】【详解】A. 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氯气,氯气和金属铁反应,生成氯化铁, A 项错误;8. 氯化镁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镁, B
52、 项正确;C.金属钠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C项错误;D.氯化镂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NH与CO通入NaCl溶液中无法使 NS2CO析出,生成的是碳酸氢钠, D 项错误;答案选B。第n卷(填空题)39. ( 1)很多含氯物质都能做消毒剂。液氯可以用于饮用水消毒,但是消毒后的水中可能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机氧化物。世界各国陆续开发新型自来水消毒剂,下列物质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的有_。A Na2O2 B Cl2O2 C O3 D O2 E ClO2( 2) Na2FeO4 为紫色物质,也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 高铁酸钠处理过的水中含有氢氧化铁胶体,用激光笔照射
53、,可以从侧面看到一条光路,这个现象在化学上被成为_ 。( 3)漂白液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其中的有效成分是_(写出化学式)。( 4)漂白粉也是常见消毒剂。工业上使用漂白粉一般加入少量盐酸或醋酸,促使_(填写出物质名称)产生,以增强漂白杀菌作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家用漂白粉不加入酸如何产生该物质 _ 。( 5)漂白粉的质量靠它的“有效氯”衡量。有效氯是根据它同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氯气量来计算的。请配平完成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Ca(ClO) 2+_HCl=_Cl2 T +_CaCl2+_。生成的微量氯气与氢碘酸反应,可以得到碘单质,反应生成的碘与NaSQ可以定量的进行反应:2N&GQ+12=NaSO+2NaI,漂白粉的有效氯=(漂白粉加酸所释放出的氯气的质量/漂白粉的质量)X 100%漂白粉的有效氯一般高于30%某化工厂漂白粉 2g进行上述一系列反应进行测定,消耗硫代硫酸钠 0.02mol ,则其有效氯为 一。【答案】 (1). B 、C E (2).丁达尔效应(3). NaClO (4). HClO (5).Ca(ClO) 2+CO+H2O=CaCOL +2HC1O (6). 1 (7).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员工保密协议条款说明书
- 中级经济师复习全书及试题答案
- 网络平台运营管理与服务优化方案
- 公共关系与组织行为学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钻孔机器人设计关键技术解析
-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计划
- 秋季教学活动总体规划计划
- 图书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素描十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面对挫折教育
-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SYT 0440-2021 工业燃气轮机安装技术规范-PDF解密
- 2024年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DL-T 572-202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PDF解密
- 2020年10月自考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
- 《重选的基本原理》课件
-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89热学中的变质量问题(解析版)
- 人教版 美术 三年级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 202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初赛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