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表达的研究_第1页
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表达的研究_第2页
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表达的研究_第3页
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表达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表达的研究        观察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变化,为探讨PKC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实验资料。材料与方法(1)大鼠哮喘模型的建立:参照吕国平等1报道的方法,哮喘组大鼠每只腹腔内注射抗原液1 m1致敏,2周后用超声雾化喷雾1%鸡卵清蛋白(OVA)让大鼠吸入20分钟激发哮喘,对照组腹腔内注射0.9%生理盐水1 m1。(2)分组:SD雄性大鼠(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8只,体重150250 g,随机分为4组,

2、每组7只。A组(正常对照组):喷雾生理盐水20分钟,每日1次,共2周。B组(即刻激发组):喷雾1% OVA让大鼠吸入20分钟激发哮喘。C组(哮喘发作1周组):喷雾1% OVA 20分钟,每日1次,共1周。D组(哮喘发作2周组):喷雾1% OVA 20分钟,每日1次,共2周。(3)组织标本制作:于实验的第14日(B组)、21日(C组)、28日(D组)经1% OVA喷雾20分钟激发后,按李荣等2方法测定肺功能,包括潮气量(VT),气道阻力(Raw)。A组于实验的第28日经0.9%生理盐水喷雾20分钟后测肺功能。随即经气管插管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学分类。开胸取右肺中叶及气管条10 m

3、m,部分常规病埋切片,余部分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于链霉亲合素-生物素(SP)法。(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抗体选用美国Sigma公司兔抗PKC 、PKC 1(110),生物素化单抗兔IgG(110)酶标S-P(1100)。计算机像分析:采用MPIAS-500型分析仪测定大鼠气道上皮及平滑肌PKC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随机测定10个高倍视野后计算其均值,作为该切片的代表值。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均经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其±s,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用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程度用直线相关法分析。结果(1)大鼠致敏激发后肺功能的改变见表1。(2)B

4、ALF细胞学分类见表2。(3)致敏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HE染色可见细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性炎细胞,细支气管上皮变性,细胞脱落,粘膜及粘膜下以淋巴细胞、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我们选用抗PKC 、PKC 1两种同功酶的抗体作为第一抗体。结果发现,同功酶主要分布于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的气道上皮(1),与Larviee等3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与对照组相似,哮喘组(B、C、D组)同功酶主要在气道上皮层表达(24),但PKC表达明显增强。1同功酶则主要在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的气道平滑肌层表达(5),与Donnelly等4的研究结果相符;与对照组相似,哮喘组(B、C、D组)1同功酶主要在气道平滑肌层表达(68)

5、,但PKC表达明显增强。定量分析结果见表3。(4)肺功能改变与PKC表达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随气道阻力升高,气道上皮PKC 表达呈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r=0.58,P<0.05),气道平滑肌PKC 1表达亦呈正相关(r=0.66,P<0.01)。1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气道上皮PKC 少量表达免疫组化组×4002哮喘即刻激发组大鼠肺组织气道上皮PKC   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免疫组化×4003哮喘发作1周组大鼠肺组织气道上皮PKC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免疫组化×4004哮2周组大鼠肺组织气道上皮PKC 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免疫组化×40

6、05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PKC 少量表达免疫组化×1006哮喘即刻激发组大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PKC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免疫组化×1007哮喘发作1周组大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PKC 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免疫组化×1008哮喘发作2周组大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PKC 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免疫组化×100表1四组大鼠哮喘模型肺功能变化(±s)组别只数潮气量(ml)气道阻力(cm H2O。s-1。ml-1)A组72.66±0.560.8±0.3B组71.69±0.222.4±0.8*?C组71.21±0.41*

7、?2.7±0.8*?D组70.82±0.29*?3.0±0.7*?注:与A组比较P<0.05,*P<0.01 表2四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分类(±s)组别只数细胞分类巨噬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A组70.90±0.040.0460±0.00170.09±0.04B组70.70±0.06*?0.1526±0.0376*?0.14±0.04*?C组70.67±0.06*?0.1685±0.0359*?0.16±0.04*?D组70.69±0.0

8、6*?0.1557±0.0225*?0.16±0.06*?注:与A组比较?P<0.01 表3各组蛋白激酶C表达量比较(A值,±s)组别只数气道平滑肌(PKC 1)气道上皮(PKC )A组70.26±0.090.32±0.11B组70.99±0.24*?0.80±0.16C组71.32±0.22*2.29±0.38*D组71.41±0.17*2.51±0.41*注:与A组比较P<0.05,?P<0.01;与B组比较P<0.01 讨论PKC有10种同功酶,不同的同功

9、酶可能有一定的功能特异性5。蛋白激酶C信息通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多个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它活化后可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促进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各种炎性介质,促进气道粘液分泌,使气道平滑肌增生6。本组研究发现,哮喘组PKC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随着激发的持续呈上升的趋势,并且随气道阻力升高气道平滑肌PKC表达量亦升高。提示PKC参与了哮喘气道阻力增高、气流受限的发病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气道上皮细胞(EC)作为效应细胞合成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分泌粘液及表达粘附分子参与哮喘病理生理过程。Krunkosky等7发现抗原诱导的气道上皮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

10、依赖于PKC的激活,而Kai等8发现,PKC活化参与气道上皮细胞分泌HMWG,说明气道上皮PKC激活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我们的研究发现,哮喘组大鼠气道上皮PKC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随气道阻力升高,气道上皮PKC表达量亦升高,呈正相关。本组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PKC参与了哮喘气道阻力增高,气流受限的发病过程,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金毅、徐永健、张珍祥)参考文献1吕国平, 崔德健, 郭英江,等. 介绍一种建立大鼠哮喘模型的实验方法.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5, 18: 377.2李荣, 张珍祥. 一氧化氮对实验

11、性哮喘的作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7, 13: 201-202.3Larviee P, Lerine ST, Martinez A.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induces airway mucin release via activation of protein kinase C: evidence for translocation of protein kinase C to membranes.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1994, 11: 199-205.4Donnelly R, Yang K, Omary MB.

12、Expression of multiple isoenzymes of protein kinase C in airway smooth muscle.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1995, 13: 253-256.5Otte AP, Moon RT. Protein kinase C isozymes have distinct roles in neural induction and competence in xenopus. Cell, 1992, 68: 1021-1029.6徐永健, 张珍祥. 蛋白激酶C信息通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国外医学呼吸分册, 1996, 16: 67-70.7Krunkosky TM, Fischer BM, Alkey BJ.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 alpha)-induced ICAM-1 surface expression in airway epithellial cells in vitro: possible 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s. Ann Ny Acad Sci, 1996, 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