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内微泵推注敏感抗生素效果监测及分析【摘要】目的:评估气管切开术后痰培养致病菌阳性病人气道内微泵推注湿化液中加用敏感抗生素其效果。方法:对气管切开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气道内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加用敏感抗生素,对照组(30例)气道内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湿化,比较两组痰量、痰液的粘稠度、发热天数、痰培养致病菌检出率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痰量比较在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在用药后第3、7天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气道分泌物粘稠度降低病例数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痰培养致病菌检出率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内在湿化液中加用敏感抗生素可使痰量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度降低,痰培养致病菌检出率下降,可有效控制下呼吸道感染。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湿化液 抗生素【Abstract】Objective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stilling wetting sensitive antibiotics into tracheas by the perfusor on the tracheotomy patients whose sputum pathogenic bacterium cultures were positive Methods 60 cases o
3、f tracheotom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ed group (30cases), given saline with -chymotrypsin and sensitive antibiotics, and control group, given saline with -chymotrypsin only Compare both group with the quantities and viscosities of sputum, the fever days, and the changes of positive rates of
4、 the culture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quantities of sputa on both groups kep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mparing with control group, the quantity of sputum was obviously reduced in observed group after 3 and 7day treatment (P005), and the viscosity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secretion was
5、 more dropped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ositive rate of culture was lower in observed group than control one (P005) Conclusion With instilling wetting sensitive antibiotics into the trachea of the tracheotomy patient, the quantity of sputum and the viscosity of respiratory tract secretion can be r
6、educed,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sputum pathogenic bacterium culture can also be dropped So the low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n b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Key Wards】Tracheotomy Wetting Antibiotics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衰竭都会导致缺氧,严重缺氧可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往往采取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但气管切
7、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1,彻底的排痰与气管内给药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为探索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微量注射泵(下称微量泵)推注敏感抗生素的疗效,我们对60例气管切开术后痰培养阳性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 2001年1月至2001年10月我院脑外科病房收治气管切开术后痰培养有致病菌定植的病人3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673岁,平均44871442。原发病为颅脑损伤为19例,脑溢血2例,复合伤9例,其中昏迷病人24例。2000年1月至2000年10月气管切开术后痰培养有致病菌定植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86
8、1737,颅脑损伤20例,脑溢血3例,复合伤7例,其中昏迷病人25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病情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2 方法21 微量泵安置方法m 两组病人均用微量泵作气道湿化。用50ml无菌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加接无菌静脉头皮针(剪去针头)、细硅胶管前端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并用胶布固定于外周,再将注射器装载于微泵调节好速度,持续推注,同时给予氧气吸入。22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观察组气道内应用同类抗生素其量相当于全身用量的1/32/3,如为氨基糖甙类药物,则静脉应用此类药物者,气道内用同类药物时,减量为全身用量的1/3,避免药物的毒性反应。并为了保证及时
9、有效给药,需根据药物的特性给药,如为头孢菌素类在溶液中稳定性较低,需小剂量分次在应用前溶解配制,在4-6h内用完,减慢药物的分解。观察组根据痰培养致病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加入生理盐水及-糜蛋白酶中稀释后微泵持续推注气道内,速度为35ml/h,并根据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量、室内温湿度及时调整速度。对照组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内应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微泵持续推注气道内,两组病人均于痰培养阳性开始滴注第3、第7天及拔管前常规痰培养1次,以便及时停用抗生素。23 痰标本留取及培养方法应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先用碘伏棉签消毒气管套管口内外壁3次,戴无菌手套取出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在无负压状态下将吸痰管
10、从气切套管口处插入病人气道远端,此时将负压器侧孔封堵,使无菌储痰器内形成负压至吸痰管前端,见储痰器内有痰液后放松接负压器侧孔,在吸痰管远端无负压状态下退出气管套管,将储痰器上端盖子取下,下端盖子盖于其上密封。送本院微生物科培养。H标本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巧克力琼脂、麦康凯平板,35培养1618h。根据形态学及生化反应鉴定菌种,后作药敏试验(ATB细菌鉴定板条及药敏板条)1618h后应用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测试结果。24 观察指标(1)24h气道分泌物排出量:吸引器吸出痰量中去除吸引时所消耗的生理盐水量,咯出痰量用有刻度痰杯盛接,准确记录24h痰液量。(2) 详细记录气道分泌物的性状及变化, 比
11、较两组病人治疗后7d内痰液由粘稠转成稀薄的例数。(3)体温观察:从痰培养阳性之日至体温正常止,观察体温变化36次/d,并记录,体温370(腋温)属发热。(4) 痰培养结果,指治疗后7天内痰培养未检出致病菌的病例数。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3 结果3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痰量变化比较见表1。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痰量变化比较(略)表1 示,治疗前痰量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3d、第7d观察组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其中第7d两组病人各有3例和5例病人已拔管。32 两组病人痰培养阴性例数及发热天数变化比较
12、见表2表2 两组病人气痰培养阴性例数及发热天数变化比较(略) ; 表2示,治疗后观察组痰培养阴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33 两组病人气道分泌物性状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气道分泌物性状比较(略)表3示,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分泌物粘稠转为稀薄病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4 讨论气管切开术常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但气管切开术后常可致下呼吸道致病菌定植,其主要原因:(1)与气管切开插入套管损害了气道局部的清除机制、以及反复创伤性操作、院内交叉感染有关;(2)与危重病人机体处于长期高分解、营养不良、免疫抑制以及增加了潜在致病菌暴露机会有关;(3)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易诱导菌株耐药,菌群移位,真菌
13、感染及二重感染有关。在痰培养检查中表现为呼吸道定植菌阳性,虽然痰培养阳性并不一定必然发生肺炎,但其出现意味着肺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并且随其菌量增加,肺炎发生可能性增大2,因此,气管切开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做好气道管理控制呼吸道定植菌对防止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泡距血管很近,数目多,通过肺部的血液循环量和吸收面大,肺吸收迅速。随着药物微粒的沉着,溶解和扩散而出现呼吸道的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药物一旦接触终末细支气管后,溶解于表层粘液,又由纤毛上皮历经约30min向上运送达咽部,事实上大多数吸入药物在纤毛运送过程中已被吸收而发挥药效3。另据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导管自环甲间隙插5cm,将药液注到
14、气管分叉之前的总气管内,药液可大部分到达肺内,以后逐渐向喉头方向排除4。因此在气管内湿化液中加入敏感抗生素,并将湿化液导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同时氧气吸入,可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达到局部治疗的作用,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7天内痰培养致病菌检出病例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气管切开术后在湿化液中加用敏感抗生素,抗生素剂量一般为全身用量的1/32/3,故药量小,并应用微泵推注。因微泵推注每滴湿化液容积小,且是沿气管内套管管壁缓慢流入气道,对气道刺激性小,几乎不引起刺激性咳嗽5,并持续给药,可使湿化液中的药物在气道内作用时间延长,同时可维持局部药物浓度,增加了局部用药的效果。因此
15、气管切开术后痰培养阳性病人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采用气管内湿化液中加入敏感抗生素,可使痰量减少、痰液的性状由黄稠渐转为稀薄,易于咯出,减少了吸痰的次数,因频繁吸痰增加了导管对局部气管的刺激和损伤,以及细菌侵入下呼吸道的机会6。也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痰量减少,创造了拨管的有利时机,本观察组病人在气道应用抗生素后,11例7d内拨管,减少了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而两组病例在用药后发热天数上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原发疾病、手术或其它感染等诸多因素所致。 气管切开后严格气道管理是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但必须每周进行痰培养监测,否则可增加耐药菌株形成的机会,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采取以下
16、措施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1)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气道管理,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湿度,并按需吸痰,及时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按药敏给药,并在湿化液中加敏感抗生素,连续使用3天后再做培养,以便及时停药,预防二重感染。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相应症状体征。(2)充分湿化气道:由微泵持续推注气道内湿化,使痰液稀释,每日湿化液量为250300ml。(3)药物现配现用避免药物分解。5 结论通过本研究证明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利用微泵准确调节速度,使湿化液均匀流入气道内,可保持气道湿润,并能有效地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此研究对降低呼吸道感染率,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1 张德操,陈筱云,李明凤等老年呼吸衰竭的呼吸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87,22(8):3592 Court CA,Garrard CSNosocomi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库事务管理的核心概念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宁波工程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南京林业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西安市雁塔区第六小学招聘笔试真题
- 战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识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州市培艺学校老师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成都理工大学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生物与艺术结合的跨界教学探索计划
- 企业战略创新与市场风险试题及答案
- 优化系统资源的使用策略试题及答案
- (三模)2025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三)生物试卷(含答案)
- 拓扑优化与异形结构打印-洞察阐释
- 【绥化】2025年黑龙江绥化市“市委书记进校园”事业单位引进人才287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粉笔协议班电子合同
- 2025年电缆购销合同范本9篇
- 2025+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中学生学宪法班会课件
- 医院后勤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县人民医院老住院楼装修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编写
- 肾内科健康科普护理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