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才子佳人_小说戏曲叙事模式的演变历程_以_省略_题诗_小说至明_题红记_戏曲的_第1页
_才子佳人_小说戏曲叙事模式的演变历程_以_省略_题诗_小说至明_题红记_戏曲的_第2页
_才子佳人_小说戏曲叙事模式的演变历程_以_省略_题诗_小说至明_题红记_戏曲的_第3页
_才子佳人_小说戏曲叙事模式的演变历程_以_省略_题诗_小说至明_题红记_戏曲的_第4页
_才子佳人_小说戏曲叙事模式的演变历程_以_省略_题诗_小说至明_题红记_戏曲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9卷 第 3期 2007年 5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 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29No. 3 May. 2007“ 才子佳人” 小说戏曲叙事模式的演变历程 以唐五代 “ 红叶题诗” 小说至明 (题红记 戏曲的嬗变个案为例 鲁 茜 1, 陈如碧 2(1.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 湖南 湘潭 411201;2. 东莞理工学院 城市学院 , 广东 东莞 523106摘 要 :“ 才子佳人” 属中国文学史的重大题材 。 从唐到明小说戏曲的嬗变主要有 :男女主人公相貌 、

2、 身份 、 行为的日益 明显 “ 才子佳人” 遇合特征 ; 正反面次要人物的逐渐增加及其 “ 促成” 、“ 拨乱” 作用的加强 ; 赞叹 “奇情” 创作观念的累积 ; 由单 线向 “ 才子佳人” 式的双线结构转变 ; 作品结局悲喜色调的转换等 。 以第一个个案视角 , 清晰地描述出 “才子佳人化” 叙事模 式的多文体世代演进型历程 。关键词 :“ 才子佳人” 小说戏曲 ; “ 才子佳人” 叙事模式 ; “ ;中图分类号 :I207. 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3- “ 才子佳人” ,多 , 延续时间之长 , , 在中国文学可谓空前 。 然而 ,20世纪以来 , 学人多集中在 “

3、才子佳人” 小说研究上 。 我们认为 :“ 才子佳人” 小说作为一个特定类型 , 重点放在明 末清初并侧重 “ 白话章回体” , 成果积累丰厚 , 值得肯定 。 但 从整个文学史来说 , 仅局限于此远远不够 。对该题材的文 学源流 、 叙事演变进程 、 意义等综合 、 比较 、 影响研究 , 都有 深入的必要 。有鉴于此 , 我们首先选择了一个代表性个案 :它从唐到 明中叶 , 恰在 “ 才子佳人” 小说流派兴起之前 , 具有时代跨度 大 、 题材连贯一致 、 历朝都有代表性叙事文学样式 , 对 “ 才子 佳人” 思想影响深远 , 本身就是 “ 才子佳人” 传统题材的婚恋 佳话 “ 红叶题诗”

4、 入手 , 以第一个个案专门考察 “ 才子佳 人” 小说戏曲在历代的叙事模式嬗变 , 清晰地描述出 “才子 佳人化” 小说戏曲的演变历程 。一 人物上渐趋演变的叙事模式“ 红叶题诗” 题材最早兴起于晚唐五代 , 有七篇笔记小 说 :云溪友议 中 “顾况” 条 、 “ 卢渥” 条 1; 本事诗 中 “顾 况” 条 2; 小名录 中 “凤儿题叶” 条 3; 逸史 “卢渥红叶” 条 4; 玉溪编事 “ 侯继图” 条 5和 北梦琐言 “李茵” 条 6。 因为其优美凄婉的文化内涵 , 在宋 、 元 、 明 、 清 (李长祚 红叶记 , 亡佚 , 传奇汇考标目 中著录 , 李长祚实明末遗民 典 籍中有诸多

5、的记录 , 据笔者初步统计有 69篇 , 以宋张实 流 红记 传奇 7、 元李唐宾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杂剧 8、 明王 骥德 题红记 9传奇三部创作型的小说戏曲改编为代表 。 从文本演进来看 (所引皆出原文 :(一 男女主人公相貌 、 身份 、 行为的日益明显 “才子佳 人” 遇合特征唐五代 “ 红叶题诗” 中的主人公是宫女与士子 (包括 侯 继图 中任氏的闺怨变形 , 宫女们深宫孤寂 , 渴望自由与幸 福 , 题写诗歌来寄托情怀 ; 士子们深深被题红诗中的宫怨打 动 , 爱恋未曾谋面的宫女 。这点在后世的改编创作中都得 以保留 。但不同的是 , 唐五代中的宫女与士子都只是简单点出 人物身份

6、、 名姓 , 如 逸史 、 云溪友议 中的 “ 卢渥” 、 李茵 中的 “ 云芳子” “李茵” , 最多也只点到主人公是 “进士贾全 虚” 、“ 侯继图尚书” 等等 , 并不曾再作进一步的人物描述 。 从宋代开始增加人物的身份 、 地位各种元素进去 , 如 :宋代 流红记 中是 “ 儒士于” 、“ 僖宗宫人韩夫人” ; 元杂剧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中是 “小生姓任名继图 , 字道统 , 本贯 西蜀人也 。 浑家姓李名云英 , 乃故丞相李林甫之孙女” 。 更 为重要的是 , 主人公身份的传承与流变有着某些鲜明特征 , 预示着递进的 “ 才子佳人” 化 。79收稿日期 :2007-03-10基金项目

7、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06C28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 成 果之一作者简介 :鲁 茜 (1976- , 女 , 湖南株洲人 , 讲师 ,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 元曲中任继图的出场白是 “ 小生攻习诗书 , 兼通武艺 。 ” 好友花仲卿赞他 “ 饱学才子” 。 到明曲中于出场便称自己 “ 入洛声名岂浪传 , 青裘白马自翩翩 。从来博学张平子 , 自 小能文谢惠连 。 才倚马 , 笔如椽 , 狂来书破蜀江笺 , 他时献 赋长杨罢 , 领取青云属少年 。小生于 , 表字之 , 洛阳人 氏 。 家传阀阅 , 业擅缣缃 ;

8、驰骋词锋 , 挟风霜于七步 ; 泛澜学 海 , 饱经史之五车 ; 倜傥居时辈之先 , 风流为后生之冠 。 ” 好 友韩亻 屋向叔父韩平章介绍他也是 “高义出尘埃 , 才华更潇 洒 , 丰神俊 , 弱冠才” 。比较唐笔记里的进士或贫困士子形 象 , 宋传奇里于的落魄文士和清客形象 , 从元代戏曲开始 越来越突出士子文武全才 、 年纪弱冠 、 相貌秀美的书生和才 子形象 , 且描绘越来越细致 。女主角也不例外 , 唐传奇中对宫女的勾勒极为简略 , 仅 表示有如此之人 , 如 “宫娥皆颇衰悴” ( 云溪友议 、 “ 卢娶 其一” ( 逸史 、“ 乃于翠筠奉恩院 、 王才人养女凤儿者诘其 由” ( 小

9、名录 。 到 流红记 增加了 “帝禁宫人三千余得 罪 , 使各适人 , 有韩夫人者 , 箧中不下千缗 , 本良家女 , 年才 三十 , 姿色甚丽” “就吉之夕 , 乐甚 。明日 , 见韩氏装橐甚 厚 , 姿色绝艳 , 本不敢有此望 , 自以为误入仙源 , 神魂飞越 矣” 的描写 。 元曲中对云英无相貌夸饰 , 但增加了 “乃故丞 相李林甫孙女” 高贵出身和思念夫君志在守节等细节 传奇中对韩翠屏的描写是 “ 才色无双 ,休夸他薛夜来号作 锦字 ” , 从唐到明 ,的演变趋势 。而且这些年纪刚刚长成的才子佳人们 , 男方是 “ 自古修 文演武 , 取功名于乱世 , 终不然恋酒贪花 , 堕却壮志 。

10、从来 道 学成文武艺 , 货与帝王家 , 那时节称我平生之愿 , 腰金 衣紫 , 荫子封妻 , 荣显乡闾 , 也是好事 。 浑家休得阻当 , 小生 便索登程也” (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楔子 、 “ 老夫于凤 , 山 妻谢氏 。 百年耕读 , 看看渐入桑榆 。 几叶箕裘 , 啧啧敢夸兰 玉” ( 题红记 庭闱春宴 、 “ 今当大比之年 , 我看你这般才 学 , 决然唾手功名 。便可收拾行李 , 到科场走一遭去” ( 题 红记 趣装应试 , 个个书香门第 、 才高八斗 , 满腹经纶 , 不 是状元就是榜眼 , 功名如囊中取物 ; 女方也出身显赫家庭 , 如韩翠屏父亲韩泳 , “ 京兆万年人氏 。

11、幼举弘词 , 早登甲第 , 官拜中书侍郎 、 同平章事 , 身居鼎鼐 , 为朝廷之羽仪 , 职掌机 衡 , 作臣僚之表率 , 宠荣已极 , 补报无由 。 夫人王氏 , 诏封晋 国 , 伉俪甚宜 , 熊疲未叶 。 ” “ 止生下女儿一人 , 名唤翠屏 。年 方十八 , 尚未适人” 、“ 只是女孩儿年纪长成 , 未谐婚配 , 老身 早晚放心不下 。 意欲分付官媒 , 着他体访公卿人家 。但有 聪明俊秀子弟 , 妙选一人 , 招他做个赘婿 , 权作半子 , 看俺暮 年 。 相公意下如何 ? ” “夫人言之有理 , 只是婚姻大事 , 欲求 一个快婿 , 也不易得 。待我一壁厢谩行访求 , 再作区咎”

12、( 题红记 诏入长门 , 个个出身名门 , 年方二八 , 不是宰相 就是辅臣之女 , 偏偏又是家门仃伶的独生女 , 佳人们的终身 大事便兼负着赘婿养孤的双重任务 。 一边是才子们进京赶 考 , 博取功名的过程 , 一边是佳人父母为闺中娇女觅得良婿 的行动 , 于是才子与佳人们的遇合故事便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二 正反面次要人物的逐渐增加及其 “促成” 、 “ 拨乱” 的加强在 “ 红叶题诗” 题材的流变中 , 还有着次要人物逐步增 加的过程 。在七篇唐五代笔记小说中 , 出现过次要人物的主要是 凤儿题叶 和 李茵 两篇 , 且次要人物分别代表两种类型 , 前者德宗作为开明君主的正面形象 ,

13、成就宫女与士子的红 叶情缘 , 后者中官田大人则为阻碍乃至酿成悲剧的反面角 色 , 题材的源头便具有促成与阻碍婚恋的两种人物 。 流红 记 中出现三个次要人物 , 河中贵人韩泳 、 僖宗 、 宰相张氵 睿 , 他们作为封建家长与媒人 、 开明君主与封赏 、 其它官员与舆 论层面 , 都为正面型次要人物 。到元杂剧中正面人物已分化成两条线 , 一条是女主人 公的义父 、 义母 、 义妹及丫环 牛僧孺尚书和夫人 、 女儿 金哥 、 丫环梅香 , 作为云英家人 、 贴身侍女出现 , 牛僧儒扮演 身居高位 , 为义女 、 女儿择婿的慈父形象 , 而金哥则是云英 手足情深的姐妹形象 ;, , 得以参与平

14、定安 , , 亦是 。这些次要人物 。值得提出来的是 , 明传奇 题红记 中 , 不仅两线的次要 人物沿着促成才子佳人男婚女嫁功能继续发展 , 如韩平章 及夫人 、 韩亻 屋 、 于凤和谢氏 、 皇帝 、 皇后 、 萧尚书等 , 更增添 了一大批丑角形象 。 如 :“ 不须女貌娉婷 , 那用郎才标致 , 凭 着三寸舌尖 , 说得天花乱坠 , 老的嫁与少的 , 懵懂配他伶俐 , 哄得下花红 , 且喜利市十倍” 的老媒婆 , “蛇蝎一般 , 油头尖 嘴不成人的光棍” 张公子 、 称 “ 两年死了三个老婆 , 可不十分 造化 ? ” 的李舍人 (第 28出 二竖成婚 ; 还有于 、 韩亻 屋的 贴身

15、男仆书童与韩兴 , 代送家书的小贩郑文隆 , 同途应举的 白丁 、 黄愧 , 韩平章家守门的老院子等 。 他们或者以见钱眼 开乱配姻缘的封建社会媒婆形象 、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纨 绔泼少 , 继承唐五代小说中内官田大人的反面形象 , 在剧中 发展为 “ 拨乱小人” 的被鞭挞类型 , 成为才子佳人的阻碍力 量 ; 或者作为新增加的纯粹审美意义上丑角 , 以滑稽幽默的 科诨说笑 , 为戏曲增添喜剧的色彩与轻松氛围 。另外 , 女主人公的贴身丫环形象 , 在元杂剧里仅一笔带 过 , 不见作用 , 但在明传奇 题红记 却被塑造成一个聪明机 灵 、 温柔知心而又乖巧伶俐的丫头形象 , 虽无红娘的思想高

16、度与独立人格 , 亦有她的几分灵气与脾性 , 既是小姐不可缺 少的亲近得意之人 , 亦是男女主人公婚恋情节的有力推动 者之一 。 其实 , 才子佳人戏中的贴身丫环形象 , 在王实甫 西厢记 、 郑光祖 亻 刍梅香 里已塑造得非常丰满生动 , 她 们聪明乖巧地促成小姐与心爱才子的婚恋 , 又保护小姐不 失大家闺秀的风范 , 这可能也是婚恋戏曲小说至明清何以 会出现如此多写丫环的原因 , 使得此类人物出现类型化 现象 。89 二 情节上累积与嬗变的叙事模式(一 改编作品中赞叹 “ 奇情” 创作观念的累积比较唐代把 “ 红叶题诗” 基本述写成 “ 丛残小语” 式的笔 记体小说 , 作为宋代传奇代表作

17、之一和该题材改编的开创 性作品 , 流红记 最突出的是对 “ 情” 的抒写和赞叹 :第一 , 它增加了于拾叶后 , 思念成疾 , 向友人诉说的 情节 。 面对 “ 子何愚如是也 ! ” 的笑劝 , 于表明了 “天虽高 而听卑 , 人苟有志 , 天必从人愿耳” 的坚定意志 , 并用仙客无 双情深志坚勉励自己 , 终不废思虑 。此对男主人公拾叶后 一往情深形象的塑造 , 发展为后世才子们对佳人的忠贞 情深 。第二 , 它以题诗之情为组织情节的线索 。 通观全文 , 一 共四次题诗场景 , 达六首之多 。韩氏和于红叶上所题之 情 , 不仅得到彼此的倾心爱恋 , 又饱含着两人只能隔宫墙暇 想相思的肠断

18、之情 , 更成为他日两人喜结良缘的定情信物 , 奇缘的见证 。 从深宫题红之怨 , 可值哀怜之情 , 到士子落拓 不遇的惺惺相惜爱悯之情 , 进而发展到社会舆论的同情之 情 , 封建家长以为是 “兹事自古无 , 可以传千古” 的赞叹题 咏之情 , 其中贯穿的主线是一份感动天地 、 感动世人 、 最终 导致 “ 天作之合” 的奇情 。第三 , 篇末的直接议论表明作者主旨 。以 “流水 , 也 ; 红叶 , 无情也 。 以无情寓无情 , ,之 , 复与有情者合 , ,在天理可合 , , , 则虽比屋 邻居 , 不可得也” 之观点 悦于得 、 好于求者” , “ 观此可 以为诫” 的教化主张 , 追

19、求的是一份感天动地 、 超越礼教的 赤诚真情 。流红记 作者直接跳出来或借人物之口大旨言 “ 情” 为 后世所继承 , 并且为了体现这份 “ 天作之合” 的 “ 奇情” , 后代 作家越发在好事多磨上做尽文章 , 增加其曲折艰难故事 。 元杂剧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在继承 流红记 主要情节基本 上 , 还作了如下改造 :第一 , 将故事的乱世背景进行了渲染 , 并安排为安史之乱 , 男主人公直接参战 , 建立军功 。 回到家 中 , 妻子已被掳去 , 不知存亡 , 由此展开乱世中的夫妻离合 聚散故事 。 将故事放在重大社会动乱时代背景中展开 , 这 种叙事笔法被 题红记 借鉴 , 于状元及第后

20、, 爆发黄巢起 义 , 献良策 , 歼敌有功 。 第二 , 增加了男主角朋友 、 女主角姐 妹花仲卿与金哥的婚姻遇合故事 , 副线为宰相女儿抛绣球 , 新科武状元接丝鞭 。明传奇 题红记 主要增加了神仙风送梧桐叶 、 小人拨 乱等情节 , 并将才子佳人遇合的典型情节 , 如进京赶考 、 点 选入宫 、 高中状魁 、 恩赐放归 、 花阴私祝 、 洞房完聚等 , 一一 详细描述 , 虽颇有结构散漫 , 戏剧冲突不紧凑之嫌 , 但是明 传奇言情之作的传统笔法 。我们认为 , 在 “ 红叶题诗” 的流传演变中是创作观念的 转变 , 作家们赞叹 “ 奇事” , 倡导 “奇情” , 在 “情” 与 “幻”

21、 的理 念上对情节进行了大量虚构 、 铺排渲染 , 创作的成份远远大 于简单的改编 。 这体现着宋元明清小说戏曲家们始终贯穿 的男女之情的 “ 情” , 与中国封建社会礼教重压有关 , 其实质是人们对自由恋爱 、 婚姻幸福一种始终的渴求与赞叹 , 随着 “ 存天理 , 灭人欲” 对人性束缚摧残的加深 , 是 “十部传奇九 相思” , 是 “ 情不知所起 , 一往而深 。 生者可以死 , 死可以生 。 生而不可与死 , 死而不能复生者 , 皆非情之至也” 10的反 弹 。 而这种情 , 又被最符合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与文化产物 的才子佳人婚配形式所承载 , 历代歌咏创作不绝 。 如 “ 红叶 题诗”

22、 这一传统题材的婚恋佳话中 , 至元杂剧的煞尾是 “夫 妻守节事堪怜 , 仗义施恩宰相贤 。 金榜挂名双及第 , 洞房花 烛两团圆” , 明传奇 题红记 第一出 :“ 唐天子开笼放凤 , 韩 平章得婿乘龙 。 翠屏女怨题渌水 , 于状元媒倩丹枫” , 所言 之情非常显明 , 就是越来越显著的 “才子佳人” 大团圆思想 旨趣和价值渲导 。(二 由单线向 “ 才子佳人” 式的双线结构转变在唐五代最初的 云溪友议 题红怨 两篇小说中 , 存在 简单的单线结构 , 甚至还达不到较集中的结构 , 前者如 “卢 渥” , 后者如 “ 顾况” 故事 。其他唐 “红叶题诗” 小说 , 虽具体 叙述不一 , 但

23、结构多与 题红怨 卢渥 同 , 讲述士子拾叶娶 妻 (含离散 过程 , 。宋传 奇 , 但基 。时 , 结构渐趋复杂 。它 , 叙事视角与叙事体例的变化 , 必然要求叙述 方式改变 , 从而使叙事结构相应变化 。 此剧主要情节为 :继 图赴军平叛 , 云英守家盼归 云英被掳 , 尚书收养 ; 继图回 家 , 妻子离散 继图大慈寺歇马 , 佛殿题词 ; 云英陪母烧香 , 粉壁还题 云英风送梧桐叶 , 继图妙拾题叶诗 文武状元 双及第 , 宰相女儿抛绣球 夫妻守节事堪怜 , 洞房花烛两团 圆 。 从楔子起 , 戏曲就以任继图与李云英 (包括各自副线人 物 两条情节线 、 按分 合 分 合叙事节奏交

24、替进行 。 明 传奇 题红记 仍按男女主人公两线交替并行继续发展 , 但 结构上亦出现新的时代特点 , 一是它由元杂剧以旦本戏为 主 , 一主一副结构转变为生旦并唱 、 合为同一主线 , 且视点 细化到男女主角的以 “出” 轮换 、 交替并行 , 结构更为分明 ; 二是大量次要人物 , 他们或以开明家长类型 , 或以小人拨乱 类型 , 或以纯粹丑角类型 , 成为新的副线 , 使男女主人公的 遇合更为曲折动人 , 结构也更为丰富成熟 。 客观地说 , 明传 奇一般存在详略不裁剪 , 平铺直叙毛病 , 动不动就长达三四 十出甚至五六十出 , 如 题红记 是王骥德少年修改祖父 红 叶记 作品 , 不

25、符合他 曲律 论剧戏 对传奇应 “贵剪裁 , 贵 锻炼” 、“ 勿太蔓 , 蔓则局懈” 、“ 毋令一人无着落 , 毋令一折不 照应 。 传中紧要处 , 须重着精神 , 极力发挥使透” 11的理论 总结 , 被他晚年 “大悔 , 惧人齿及” 11, 不及元杂剧四折体 式 , 精炼选取最富戏剧性的情节片段 , 构成强烈戏剧场景来 得妥当 , 是更便于阅读的案头之作 , 而不是适合演出的场上 之曲 。 但是 , 从唐到明 , 因男女主人公遇合的曲折需要 , 从 单线向双线结构演进 , 并且成为 “才子佳人” 戏典典型样式 变化轨迹是清晰的 。(三 作品结局悲喜色调的转换唐五代 “ 红叶题诗” 小说

26、, 虽然士子与宫女最终结合 , 但 99 那是在乱世维艰 、 礼教日盛情势下演绎的爱情故事 , 具有整 体性的悲剧意蕴 , 云芳子和李茵的最终离散 , 可以说是代表 了晚唐五代爱情悲剧的顶点 13。 后世作品显著特征之一 , 是将其整体性悲剧色调逐步改编成整体性喜剧色调 , 这种 改编意图深刻体现了作家们的思想意蕴与文化心理 。 宋传奇与元杂剧叙述了清客贫士与放归宫女 、 乱世夫 妻的悲欢离合故事 , 笔调哀婉凄清 , 但是作者塑造的结局却 寄寓着强烈的倾向性 :流红记 中于与韩氏逢僖宗之幸 蜀 , 具言红叶事 , “ 帝还西都 , 以从驾得官 , 为神策军虞候 。 韩氏生五子三女 , 子以力

27、学俱有官 , 女配名家 。 韩氏治家有 法度 , 终身为命妇” 。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结局是 “我则道 凉宵衾枕无人共 , 谁承望洞房花烛笙歌送 。 乐事重重 , 喜气 融融 。 畅道人月团圆 , 鱼水和同 。 依旧的举案齐眉 , 到老相 陪奉 。 若不是这一叶梧桐 , 险些儿失落了半世夫妻旧恩 宠 。 ” 一是歌颂红叶成就的 “ 儿女满眼前 , 青紫盈门户” , 一是 喜庆秋风送就的 “ 金榜挂名双及第 , 洞房花烛两团圆” , 结局 的喜剧色调是显而易见的 。 明传奇 题红记 把众多叙事因 素进行了改造 , 韩翠屏乃宰相之独生女 , 正待择得良婿 , 不 料被点选入宫 , 诏入长门 , 霜

28、红写怨 , 后又被恩遣还闺 , 黄阁 命媒 ; 于乃书香门第 , 进京赶考 , 高中状元 , 后又金水还 题 , 郊南奏捷 , 洞房会叶 , 御赐成婚 ; 女主人公深宫怨女 , 为了情传天上 , 谐伉俪于百年 , ,文武之兼资 ,藻 , ( , 但唐笔记 、 宋传 奇 、 (入 宫 、 战乱等 , 在明传奇里却变成了最终轻而易举成就才子 佳人们翰林命妇荣耀的事由 , 是典型的明清 “ 才子佳人” 戏 。 从人物 、 情节 、 结构 、 思想主旨四个方面 , 可看出 “红叶 题诗” 叙事传承与嬗变 , 有较突出向 “ 才子佳人” 叙事模式不 断累积演进的趋势 :首先 , “红叶题诗” 题材体现着 “因诗相 慕” 、“ 以诗为媒” 的爱恋模式 。 其次 , 不断新增的情节 , 体现 着才子佳人婚恋中的历经曲折模式 。最后 , 流变中悲剧色 调向喜剧色调的转变 , 体现着 “ 才子佳人” 的 “ 大登科后小登 科 , 奉旨成婚大团圆” 的结局模式 。而通过该个案的具体演进历程 , 我们可初步推演出 “ 才 子佳人” 叙事文学的发展线条 :唐宋是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实质是文士婚恋 ; 且积淀到元代婚恋剧就已开始真正成熟 , 各叙事元素聚拢为基本定型了的婚恋模式 , 即一般写书生 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