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易图的逻辑划分与问题 提 要 本文取郑樵通志“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之说,提出了易学之属中本有图学之种的易图学概念。依易传·系辞“拟诸形容,象其物宜”之说,认为以“棥薄?-”符号构建的八卦和六十四卦本身即是易图,而易经则是一部由卦象 图下系附文字,有“图”有“书”经纬相错、动植相须的
2、典籍。 本文着重探讨了易图的逻辑划分及其中有待商榷的几个问题。易图的逻辑划分,是把易图的全部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明确地揭示易图概念的外延,从量的方面定义一个易图概念的适用范围。文中对易图的逻辑划分提出了“象数图”、“义理图”或 “易学卦象图”、“易学概念图”的二分法,就中讨论了“朱熹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创作卦象图缘何而起”、“黑白点和黑白块作图元素对后来易图创作的影响”、 “要慎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易图概念”、 “李挺之及朱熹卦变图并非先天卦 变”、“太极图划分中的问题”、“黑白点河图、洛书划分入易图的
3、问题”、“先天图划分中的问题”、“易学概念图名不举实之例”等八个问题。 笔者希冀以此文抛砖引玉,于易学研究中重视易图的分类研究,以便有助于易图学史的撰写。 前 言 一般谓“画出来的形象”为图。易图就是与易学内容有关联的图。易传·系辞: “拟诸形容,象其物宜”, 准此,由“棥薄?-”符号构成的八卦和六十四卦本身即是易图。易学之有图,则易类之中别有图学之种。 易学思维过程是运用
4、易学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有时因概念模糊或混淆概念,也会使思维过程发生混乱。 易图是易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样,对易图的属、种概念内涵的揭示(定义)与外延的揭示(划分)弄不清楚,也会使易图学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例如,清儒江永于河洛精蕴中列“圣人则河图画卦图”,其实是在说他自己则朱熹黑白点河图排布所谓的“先天八卦方位图”。这与汉代人所说的“河出图”之间并没有同一关系。其病根则在于混淆了分属不同集合中的子概念。 南宋郑樵特别注重概念的属、种关系。他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易本一类也,以数不可合于图,图
5、不可合于音,谶纬不可合于传、注,故分为十六种学。”“学术之苟且,由源流之不分;书籍之散亡,由编次之无纪。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有传学、有注学、有章句学、有图学、有数学、有谶纬学。安得总言易类乎?”(1)对于易图的概念,如果说“唯易则无所用图,六十四卦二体六爻之画, 即其图矣”(2),则是对易图概念进行了限制。从易图学的发展史看,如此减少易图概念内涵的限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郑樵虽然不对易图加以限制,主张易类之中当有图学,但是他“记有”(记今之所有者)、“记无”(记今之所无者)二分法的一般列举, 并不能揭示易图概念的全部外延。我们研究易图学,需要准确地运用易图概念进行判断和推
6、理。 明确概念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易图的划分则是揭示易图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可以从量的方面帮助定义一个易图概念的适用范围。易图的划分,就是把易图的全部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从象、数、言、意的角度划分,可分为象数图和义理图两大类;从易学卦象和易学概念的角度划分,又可分为易学卦象图和易学概念图两大类。笔者很是赞同郑樵对图与书关系的议论,他说: “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 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理。天地出此二物以示圣人,使百代宪章必本于此,而不可偏废者也。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图,
7、植物也;书,动物也,一动一植,相须而成变化。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3)四库馆臣把易图学列入易象数学中之一宗,又谓“至宋而象数之中复歧出 图书一派”(4),此说并不符合易经由卦象图而作,易类之中本有图学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就个人研究所得,举例探讨一下易图的逻辑划分及其中的问题, 不当之处,敬请方家赐教。 一 卦象图的划分及问题 &
8、#160; 卦象图就是用易经卦爻符号构成的易图(也包括一些省略卦爻符号,仅有卦名的易图。如四正卦图、卦气六日七分图、卦气七十二候图、乾坤纳辰图、爻辰所值二十八宿图等等)。卦象图中包括卦序图、方位图、卦气图、卦变图等多种。卦序图,如去掉易经六十四卦下所系卦、爻辞而得之序卦图,依易传· 杂卦所作之杂卦图等等;方位图,如易传·说卦的八卦方位图说(必是有是图方有是说), 邵雍观物外篇所说“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之八卦方位图(即 一般所谓的“先天八卦图”),俞琰易外别传所列乾坤坎离图等等;卦气图, 如连斗山周易辩画依孟喜
9、“十二月卦”说所作十二卦气原图,易稽览图以 四正卦爻配二十四气图,惠栋易汉学依易稽览图之说所画卦气六日七分图,朱震汉上易传卦图所列李溉卦气图等等;卦变图,如朱震汉上易传卦图所列李挺之卦变反对图和六十四卦相生图,朱熹周易本义所列卦变图,张理易象图说所列六十四卦通变之图,胡渭易图明辩所列虞仲翔卦变图等等。 卦象图的演变过程到了宋代, 出现了以黑白点或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所作的易图。其中的卦象图,如周易图所载洪迈的六十四卦阴阳倍乘图、六十四卦生自两仪图, 朱熹周易本义所列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俞琰易外别传所列标有
10、“天根”和“月窟”字样的先天图等。 这样的卦象图,缘何而起?此种作图方法对后来易图的演变有甚么影响?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卦象图划分中需要加以研究的。于卦象图子概念的演变方面,出现了“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易图概念,这样的易图推演概念是如何而来的?如何理解和使用这样的易图概念?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卦象图划分中需要加以研究的。这里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朱熹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创作卦象图缘何而起? 对这一问题,有人认为是受到
11、了刘牧黑白点河图、洛书的影响。 笔者对此表示赞同,但同时认为朱熹以黑白块创作伏羲八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则是源于所谓圣人一奇一偶叠加画卦的“加一倍法”。“来教又论黑白之位尤不可晓。然其图亦非古法,但今欲易晓,且为此以寓之耳。” “大抵曰仪、曰象、曰卦,皆是指画而言。”“仆之前书固以自谓非是古有此图,只是今日以意为之,写出奇偶相生次第,令人易晓矣。”“一画为仪,二画为象,三画为卦,则八卦备矣。此上若旋次各加阴、阳一画,积至三重,再成八卦者八,方有六十四卦之名。”(5)朱熹“自初未有画时说到六画满处”,用的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
12、六分为三十二”; “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的爻画“加一倍法”。 从其伏羲八卦次序图来看,连乾、兑、离、震四卦初爻为“一画”,以当阳仪;连巽、坎、艮、坤四卦初爻为“一画”,以当阴仪。 如果仍然沿用易经卦爻符号“棥薄?“-”作这样的图,初画阳仪的“一奇”四分之后为“棥保傻鼻摇搿鹚呢猿踟常趸跻堑摹耙慌肌彼姆种笠辔皸”,则不可当巽、坎、艮、坤四卦初爻 (否则八卦变成了四乾卦、四兑卦)。朱熹改用黑白块创作卦象图的原因即在于此。 2.黑白点和黑白块作图元素对后来易图创作的影响 以
13、朱熹为代表,改易黑白点或黑白块为易图创作元素,由于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的影响,而被后来的许多易学研究者所接受,从而这样的易图及其演变图归入了卦象图之属或易学概念图之属。元末至清初, 又有人把用黑白点或黑白方块所作之“先天八卦方位图”、“十二月卦圆图”图演变为“天地自然河图”、“古太极图”、“先天画卦图”、“来知德圆图”、“来氏太极图”、“伏羲心易发微泰极之图”等等。 正是由于这种易图作图元素的改变,方在朱熹之后见到了许许多多的易图,也正是由于这许许多多易图概念的演变,方使得易图逻辑划分的重要性,于易图学史中明显地突显出来。譬如,见于道藏的所谓“先天太极之图”究竟应该归入易图哪
14、一类?如果是先有“古太极图”,而后以之演变出了“先天八卦图”,则应归入易概念图之属,如果是先有“先天八卦图”,而后以之演变出了“先天太极图”,则应归入易卦象图之属。 显然这是一个需要从因果关系方面弄清楚的问题。 3.要慎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概念 邵雍对“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的界定是:“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凡有文字卦画之“迹”者,皆当属于“后天之学”范畴,而不应该划入心易思维之学的范畴。“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是“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之图; “震兑
15、横而六卦纵,易之用”,是“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之图。(6)“易之本” 和“易之用”,皆为文字易传·说卦所有, 所以,有迹的两幅八卦方位图,本无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名。之所以有此称名,则源于朱熹对邵雍先天之学的曲解。“盖自初未有画时说到六画满处者,邵子所谓先天之学也;卦成之后,各因一义推说, 邵子所谓后天之学也。”(7)邵雍主“八卦相错”说,本不以一画为仪、两画为象。其说以太极(一气)为一,两仪(天地)为二,四象、八卦(天之四象日月星辰,地之四象水火土石)为三,六十四卦为万(万物)。所谓邵子的“加一倍法”,本是接“八卦相错,然后万
16、物生焉”之后,说以乾为祖变得六十四卦。何来“自初未有画时说到六画满处”的爻画“加一倍法”?又何时说此即为“先天之学”?“先天八卦”不先,“后天八卦”不后,所以应该慎用这样的易图推演概念。 4. 李挺之卦变图及朱熹卦变图并非“先天卦变” “先天卦变”是邵雍独特的用以得到“乾坤纵而六子横图和先天图的卦变方 法。“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卦成矣”(8),是以三爻乾(或坤)为祖逆爻序连续变卦,一变乾上爻变得兑,二变乾一、兑二中爻得离三、震四,三变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初爻得巽五、坎六、艮
17、七、坤八。“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卦成矣,四变而十有六,五变而三十有二,六变而六十四卦备矣”(9), 是以六爻乾(或坤)为祖逆爻序连续变卦,一变乾上爻得夬,二变乾一、夬二之五爻得大有三、大壮四,三变乾一至大壮四之四爻得小畜五至泰八,四变乾一至泰八之三爻得履九至临十六,五变 乾一至临十六之二爻得同人十七至复三十二,六变乾一至复三十二之初爻得姤三十三至坤六十四。依此定义,虽然南宋有人谓李挺之卦变图为“先天卦变”(10), 而朱熹的卦变图之下体又极力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序, 但是这样的卦变方 法均不属于“先天卦变”范畴,所以不能归
18、入“先天图”之属。 至于俞琰易外别传中依朱熹卦变图所出之所谓先天六十四卦直图,则是一幅名不举实之图。 二 易学概念图的划分及问题 易学概念图是用以揭示易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易图。如“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天尊地卑”、“日月为易”、“参天两地图”、“乾坤六子图”、“仰观天文图”、 “俯察地理图”、“刚柔相摩图”、“八卦相荡图”、“帝出震图”、“先甲后甲图”、“大衍之数图”等等。其中有重要影响的易图,有“太极图”、“先天图”等等。又许多易学著作中有源
19、于“河出图”命题的易图棗“河图”,源于“洛出书”命题的易图棗“洛书”。 1.“太极图”划分中的问题 “易有太极”之太极为一单独概念,自刘牧、周敦颐等人就此易学概念拟图之后, 则易图学中的“太极图”就成了一个普遍概念,其子类有如刘牧太极第一图;周敦颐太极图;郑东卿太极贯一之图;林至法象第一、太极一变、太极再变、太极三变、太极六变等图;萧应叟太极妙化神灵混
20、洞赤文之图;萧廷芝无极图;陈致虚太极顺逆图;李简易有太极图; 张理太极生两仪之象;陈应润易有太极图; 胡居仁易有太极图二;章潢古太极图;张介宾太虚图;高雪君来氏太极图等。 对“易有太极”之太极概念,易乾凿度说是“气形质具而未离”的“浑沦”, 郑玄注曰“易,太易也。”“太易,无也,太极,有也。太易从无入有。圣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曰太易。”刘牧“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之说及周敦颐“自无极而为太极”之说,即有本于此。“太极”为一气“浑沦”之有,拟诸形容,则以一“”象之。所以,一“”之象即为构建“太极图”
21、的基本图形。准此,凡以一“”为“母”之易图,似皆可划入“太极图”之属。如林至一“”之法象第一及一“”之内二分、四分、八分乃至六十四分之图,皆冠以“太极”图名。又如张理一“”之内上画“棥薄禄?-”之图,亦冠以“太极”之名。 对于先见于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天地自然河图(即后来被章潢收入图书编更名为古太极图之图),是否可以划入“太极图”之属?这是一个颇有争论的问题。 朱伯崑先生认为:“ 此图式,赵氏称之为天地自然之图, 即先天太极图”, “此先天太极图式,看来脱胎于周易参同契”,“其中所表达的思想&127;
22、,当出于陈抟”,“所以上面相传的图式,称为先天图,又称为天地自然之图。这个图式, 后来影响颇大。邵雍的先天八卦方位图,&127;即来于此。”(11)如果我们“控名以责实”,以 “先天太极图”为因,而“先天八卦方位图”即为其果,则此图当列入“太极图”之属; 以“先天图”为因,而“先天太极图”即为其果,则此图当列入“先天图”演变图之属。 从易图学发展史看,初爻画于外的伏羲八卦图(即一般所谓的“先天八卦方位图”) 先见于南宋杨甲六经图,而此“先天太极图”则先见于明代赵 为谦六书本义。 从
23、逻辑推演的角度看,此图是仿林至太极三变&127;图而来(12),伏羲八卦图是因,而此“先天太极图”是果。如此,则此图当列入卦象图之属八卦方位图之种(是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所作卦象图之演变图)。 南宋有谓“先天太极一理”者(13),而邵雍先天图象天之六十四卦圆图及形地之六十四卦方图共七百六十八爻为“太极之全体”(14)。如此,就有人视先天图为一“”基本图形构建之易图(外“”内“”)。朱熹主张把先天图 内方图“拿出放外”(15)之后, 有人(如俞琰)则径直称先天图象天之六十四卦圆图为“先天图”,并以六十四卦圆图之中“虚处”为
24、“太极”。先天图天地相函,地在天中,是一浑天象。圆内包方,是一“母包子”的太极系统,而单一的六十四卦圆图又是朱熹“母生子,子在母体之外”的太极系统。以林至太极一变 至太极六变图看,俱是子在母体之内。六十四卦圆图(内标以 “太极”之图),似不可以“太极”名其图。太极为大一, 两仪为大两,大一即大两。 太极一变, 两仪一太极;太极再变,四象一太极;太极三变,八卦一太极;太极六变, 六十四卦(万物)一太极。如此“母包子”太极系统之图,方可划入“太极图”之属。 2.“河图”、“洛书”划分入易图的问
25、题 易传·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子罕:“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感叹生不逢时,天地无瑞应出现,不能法则其时以行其事。 “河不出图”之叹,是因黄河里曾经出“图”的传说而发。“凤鸟至”、 “河出图”,是圣帝明王时的天地瑞应,圣人会法则其时以行其事;“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则非圣帝明王之时,圣人唯有感叹而已。 孔子因“河出图”传说而有“河不出图”之叹。至于传说中自黄河水中出来的“图” 是何形象,则“自秦汉以来,未有能言其状者”(16)。
26、如此,“河图”,就不会是一 个名以命实的实体概念,而成了一个空概念。汉代纬书多言“河出图”,如尚书中候言“东序河图”:“尧励德匪懈,甲似龟背,袤广九尺,平上五色,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录纪,兴亡之数。帝乃写其文,藏之东序。”言“圣人则之画卦”:“神龙负图出河,宓牺受之,以其文画八卦。”言黄帝得“龙图、龟书”:“黄帝巡洛,河出龙图, 洛出龟书,曰威,赤文象字,以授轩辕。”伏羲、黄帝、尧帝皆得“河图”,“以其文”、 “赤文象字”、“写其文”,为有文字内容的一类“河图”棗传说中“河出图”的一类。准汉代纬书之说,似乎只有伏羲氏则之以画八卦的“河图”,与易学有关,而其他时
27、代其他圣人所得“河图”,则与易学无关。对待如此形制湮泯“河图”的态度, 正可阕 疑。所以于宋代刘牧之前,无有依缘仿象以一时之臆见而断千古之疑者。 对于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一般则认为是圣人以此“神道设教”。 如隋书·经籍志说:“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则有天命之所应。盖龟龙衔负,出于河、洛,以纪易代之徵。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唐代道士吴筠于玄纲论·神道设教章中说:“降鉴有道,乃锡斯文。故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大禹受洛书,神道设教兆 于兹矣。”北
28、宋真宗朝的王钦若说:“天瑞安可必得?陛下谓河图、洛书,果有此乎?圣人以神道设教耳。”(17) 老儒杜镐亦说: “此圣人以神道设教耳。”(18)可是,到了刘牧之时却对所谓天出有文字的“河图”、 “洛书”提出了看法:“天神言语,必当简要,不应曲有次第,丁宁若此”,“书载天神言语,陈列字数,实非通论。天何言哉?圣人则之,必不然也。”于是对圣人则“河出图、洛出书”以神道设教的说法提出了挑战。既然圣人不是则之天神言语而神道设教, 那么 “圣人云河出图、洛出书在作易之前”,就一定是“河图之数惟四十有五,洛书则五十有五数”,“是知龙马之瑞,非伏羲不能昭格”,
29、“河图,八卦垂其象也,故可以尽陈其位”,“太嗥乃则而象之, 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数,遂定八卦之象。”(19)刘牧以“天垂自然之数”,“负于神龟”之五行数为“洛书”;负于龙马“其位有九”之数为“河图”。虽然刘牧本人也承认“龙图、龟书不载之于经”, 但是他仍然将此黑白点之图说成是“出于宓牺画易之前”的“河出图、洛出书”。 其理由有二:一是“前贤迭相传授”;二是“符于自然,非人智所能设”。 实际上“前贤迭相传授”的是“太一 下行九宫”之图(20)和“天地生成之数图”(21),但并不称之为“河图”或“洛书”。 一经刘牧如此命名之后,则“河图”、“
30、洛书”对于天地生成之数和太一九宫之数来说,就成了实体概念,结果如此式样黑白点状的“河图”或“洛书”便作为“易图”名正言顺地出现在刘牧、朱熹及其后的许多易学著作中。从易图逻辑定义和划分的角度看,这样以点代数的所谓“河图”和“洛书”是否应该归入易学概念图之属,则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首先,刘牧河图之实是“九宫数”,洛书之实是“天地生成之数”。严于名实,点数为图,九数以“图”名,十数亦当以“图”名。如此,“河图”为“河出图”之图,而“洛图”则不为“洛出书”之书。 其次,刘牧河图、洛书是数码映象图,并非传说
31、中“龙马负图”或“神龟负书”空类之“实”(如同“天使”的画像一样)。元儒吴澄斥“马负一片之图而出于河,龟负一卷之书而出于洛”为非,即从载体方面看出了此种说法的错误。 第三,“河出图”为出于黄河之图,“洛出书”为出于洛水之书,此皆为传说中的祥瑞。黑白之点,奇偶之数,是何“瑞应”? 第四,系辞说伏羲仰观俯察、远取近取“以作八卦”,并非“画八卦”。刘牧亦说“易备七八九六之成数,而后能生八卦,而定位矣”,“河图陈八卦之象”,“龙图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蕴”, “河图相传于前代,其数自一至
32、九,包四象八卦之义”,“河图八卦,垂其象也,故可以尽陈其位”,“水数六除三画为坎,余三画布于亥上成乾;金数九除三画为兑,余六画布于申上成坤;火数七除三画为离,余四画布于巳上成巽;木数八除三画为震,余五画布于寅上成艮,此所谓四象生八卦也”(22), 说的是伏羲则“河图”尽陈说卦“帝出乎震”八卦方位。刘牧以“”为一画,“-”为二画,故说余三画为乾,余六画为坤,余四画为巽,余五画为艮,但又以四正卦坎、兑、离、震为三画,岂有圣人则“河图”画八卦以其中五卦皆画三画之理?刘牧又有“圣人无中得象,象外生意,于是乎布画而成卦”及“圣人观象画卦, 仰观天而俯察地,近取身而远类物,六画之象既立三才之道斯备”说, 亦与伏羲则“河图”画八卦说矛盾。 第五,倘若周易之八经卦为伏羲则黑白点“河图”而画,那么连山、归藏之八经卦又是那位圣人则之什么而画? 总之,笔者认为系辞所说“河出图,洛出书”的实质是神话传说。 这一出于汉代或汉代之前人的判断语词,是“自秦汉以来,未有能言其状者”的空类命题, 对此正可阕疑,而不应以一时之臆见出黑白点之图,并谓之为作易之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冰荔早熟管理办法
- 出版资质管理办法
- 函授教育管理办法
- 分局采购管理办法
- 分类管理办法出口
- 创意创业管理办法
- 创新评价管理办法
- 制定实行管理办法
- 制定风控管理办法
- 割接流程管理办法
- 民办培训机构终止时学员及教师安置情况报告范文
- 2025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课件(原创)
- 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英语 含答案
- 压疮护理新技术
- 员工车间参观活动方案
-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立项备案申请模板)蜜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住培导师管理制度
- 煤矿七新考试题及答案
- 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