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桩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1页
PHC桩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2页
PHC桩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3页
PHC桩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4页
PHC桩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HC 桩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本标段主线桥及 Z 匝道桥基础均采用$ 600PHC 桩 基,桩长3137 米,共计 31799m/972 根,采用 4 台 H508-105 型打桩机施工(备用 1 台),见图 1 PHC 桩 基施工图。施工工艺流程见表5.1PHC 桩施工工艺流程 图。7.1.1打桩施工前准备根据重锤轻击的原则,结合本标段管桩的类型、 长度,以及地质条件和以往的施工经验,我们初步考 虑选用 H508-105 型打桩机配 D80 桩锤进行本标段的管 桩施工,并采用 30t 履带吊配合输送桩。从控制网引出桩基轴线。桩基轴线的定位点设置 在不受打桩影响的部位,并在施工过程中作系统的检

2、查。定位点需要移动时,先检查其准确性,并作为测 量记录。7.1.2PHC 管桩的预制、运输、堆放7.1.2.1PHC 管桩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生产 厂家的产品,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积极会同现场监理 检查构件厂生产资质和质保体系。7.1.2.2对管桩的现场堆放场地进行平整、压实, 垫木间距根据吊点确定。下层垫木应加强,两侧设置 限位块防止滚动,堆放层数不超过三层,并按不同长度堆放7.123管桩将采用大型平板车运输至现场,在 起吊和运输过程中的吊点和支点将严格设在设计规定 的吊点位置。7.124管桩达到现场后,有专人负责检查验收 并检查其桩身表面是否有细裂缝等外观质量。7.1.3打桩7.1.3.1

3、桩在打入之前,在桩侧面画上标尺,以 便做打桩记录。7.1.3.2打桩时采用桩和锤相适应的桩帽和硬木 垫层,并及时更换被打击密实失去弹性的垫层。7.1.3.3桩锤、桩帽和桩身要控制在同一轴线上, 桩的垂直度应符合规定,采用 2 台经纬仪跟踪观测控 制。7.1.3.4每根桩的打桩作业除特殊情况外,均须 连续打到设计标高,不得中断。7.1.3.5每只墩台打桩顺序,由一端向另一端进 行,不得从周围向中间施打。如桩基离管线或建(构) 筑物较近,则由临近建(构)筑物或管线的一侧向另 一侧施打。7.1.3.6插桩前按上、下节不同桩长度予以间隔 施工,即相邻桩的接头位置错开。7.1.3.7插桩后,即检查校正桩

4、位,若有偏差, 应提起重插。7.138插好后将桩锤压向桩顶,缓缓沉入土中。 同时再检查桩锤的桩帽中心是否与中轴线一致,并检 查桩的方位有无移动,以便进行必要的改正后,方可 开锤施打。7.139打桩开始时,由于桩身入土浅,露出地 面较高,并且贯入度较大,必须严格控制桩锤的冲击 能量,采用“落锤”方法施打,或减少进油量,减低 落锤高度,以后视桩的沉入性能,适当地逐步加大冲 击能。7.1.3.10桩的停打条件为桩尖标高作控制,以贯 入度为参考。7.1.3.11打桩时如遇贯入度变化较大等特殊情 况时应即暂停,查明原因并在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后 方可继续施打。7.1.3.12未经有设计、监理同意,不能任意

5、改变 打桩入土深度,若下沉贯入度过大或过小时,则应及 时与设计、监理进行研究处理。7.1.3.13上、中、下节桩焊接时,除应符合有关 桥梁焊接规定外, 在焊接时宜用小电流焊接。 焊接时,焊接件表面保持清洁。7.1314 上、中、下节桩必须对中,不偏斜,两 节桩之间出现的允许间隙误差,采用厚薄适当的钢板 填实。焊接时对称施焊,减少焊接变形,焊缝连续饱 满,并确保规定的焊缝长度。7.1.3.15 详细、准确地填写打桩记录。特别注意 最后贯入度,即最后 50 cm 桩长的锤击高度及桩的贯入 度。7.1.4送桩送桩工具紧接桩顶部分,要有保护桩顶的硬木垫 层,安放前要先将桩顶损伤部分清除并修理平整。桩与

6、送桩工具的纵轴线要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 上,送桩必须与打桩一样连续完成打到规定标高,不 得中断。7.1.5管线监测7.1.5.1打入桩施工前需先邀请管线单位对临近 的管线进行交底,明确管线位置、走向、直径、材质、 接口形式等情况。7.1.5.2在了解管线情况后,针对不同的管线分 别制定保护措施,申报监理和管线单位审核。7.1.5.3施打时需对影响区域(两倍桩长)内的 重要管线进行监测。管线监测分直接点和间接点两种:直接点由管线顶部设刚性预埋件引到地面可监测位 置;间接点直接在管线位置的地面上设刚性预埋件监 测,通过读取土体隆起值推算管线变形情况。管线监 测点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一般沿管线走向间隔

7、10 米布 一个点。7.1.5.4打桩期间在影响区内每日监测两次,当 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线保护措 施、放慢打桩速度。根据国家规定,管线检测建议报 警值为:日变形值 3 mm;累计变形值 10 mm。7.1.6打桩施工中常见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7.161 打桩困难,贯入度过小,无法达到设计 桩底标高。对策:7.1.6.1.1检修桩锤、送桩、桩帽及缓冲垫等打桩辅助设备,合理选用,减少施工能量损失;7.161.2查找有关图纸,判断是否遇到了孤石、原有建筑物或中间硬夹层等,也可在桩体周围开挖样 洞以确定障碍物的规模、走向及深度,会同有关单位 合理确定解决措施;7.1.6.1.3加强施

8、工技术管理,提高桩的就位质 量,避免桩身发生倾斜,引起锤击能量损耗甚至与邻 桩相碰。7.1.6.1.4注意接头施工质量,避免引起锤击能 量损耗;7.161.5考虑到施工区域中遇有粘土层,当施工到这些地层时可考虑间断停打, 使土体自行调整,恢复原来状态,降低摩阻力。7.1.6.2策:桩底达到设计标高,但贯入度过大。对7.162.1对照地质资料,判断是否进入软弱土层或暗浜或由于施工区域地层起伏较大而导致桩尖未能进入硬持力层足够深度;7.1.6.2.2考虑到施工区域中有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层,当施工到达这些地层时,可考虑间断停打,使土体自行调整,降低孔隙水压力,恢复土体的抗剪 强度,提高桩侧摩阻力;7

9、.1.6.2.3采用应变试验测定桩的承载力,以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7.1.6.2.4当桩的埋入深度相差不大时,可采用送桩将桩尖打入持力层足够深度直至达到设计承载力为止,待基础开挖时再将桩接长至设计标高;7.1.6.2.5当桩的埋入深度相差较大时,可先将桩打到与地面平,再凿开桩顶接长钢筋并浇筑早强高 标号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继续复打至足够 深度直至达到设计承载力为止;7.1.6.2.6采取补桩措施以提高群桩整体承载能力。7.163已打好的桩发生较大的上浮。对策:粘土地基中由于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使桩基周 围土体产生隆起和位移,已打入的桩由于后打入桩的 挤压作用而上浮和位移。当桩的上浮量

10、超过 10 cm 时, 原则上应进行复打施工,将桩重新打入到设计标高, 但当持力层为粘土层时,随着土体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土体重新固结下沉,上浮的桩会相应的下沉,故一般 不必复打。7.1.7沉桩的质量保证措施7.1.7.1严格控制预制桩的质量。经常性地对打 入桩的预制厂进行不定期抽查。7.1.7.2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交底重点 为沉桩过程中的桩位、垂直度、标高及贯入度控制的 要求。7.1.7.3加强现场管理。项目经理部质监人员及 质检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打桩现场,及时发 现并纠正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7.1.8沉桩的质量检验标准:桩位偏差 1/2 边长,且不大于 250 ;桩尖高程:

11、不高于设计标高;桩垂直 L/100。7.1.9对无法迁移的管线、建筑物的保护措施及维 持邻近道路畅通的措施7.1.9.1将管线暴露出来再吊好或支撑好以后再 进行打桩。7.1.9.2在桩位与管线、建筑物之间开挖防挤(振)沟,减少表层土体的侧向挤压作用和隆起影响, 并减小邻近浅埋式基础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差异变 位影响,同时减少打桩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可在打桩地区邻近防护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前 3m 左右 处设置深度大于邻近防护建筑物基础和地下管线埋深 的沟槽,宽度约为 70 cm ,深度不宜超过 2m。当沟槽 较深时可在槽内灌水或护壁泥浆以防止发生坍塌。7.1.9.3控制打桩方向。打桩应背向或使已打入 桩对后打桩的打桩震动传播起阻力作用,对后打桩的 侧向挤压作用起阻挡作用,减少隆起影响,避免管线 受挤破坏,避免建筑物、道路隆起产生裂缝危及安全。7.1.9.4合理控制打桩速率。使打桩地区的土体 孔隙水压力和土体强度得以缓解,使土体桩侧摩阻力 趋向正常值,确保施工顺利进行。7.1.9.5施打隔离钢板桩。在桩位与管线、建筑 物、邻近道路之间施打平行于管线、建筑物或道路的 屏蔽钢板桩,深度大于邻近防护建筑物基础和地下管 线埋深,在道路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