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参考译文.doc

《财经专业英语教程(第三版)》配套PPT教学课件及习题答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8573314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1-16 上传人:考**** IP属地:山西
30
积分
关 键 词:
财经专业英语教程(第三版) 财经 专业 英语 教程 第三 配套 PPT 教学 课件 习题 答案
资源描述:
《财经专业英语教程(第三版)》配套PPT教学课件及习题答案,财经专业英语教程(第三版),财经,专业,英语,教程,第三,配套,PPT,教学,课件,习题,答案
内容简介:
阅读材料参考译文Unit 1领导者和管理者导言你是一个管理者还是一个领导者呢?也许你常常听到这两个词混用,但实际上他们就像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世界观。想要知道你更适合做一个领导者还是一个管理者,你就必须对你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对自己更加有信心。这样当你在和他人相处以及经营企业的时候会产生影响并提高效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不同个人作风,他们各自对目标的态度,他们对工作基本概念的认识,他们和员工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他们的发展方向。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发展领导能力,以及要成为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领导者需要达到哪些要求。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个人作风方面的差异管理者强调理智和自控,他们是问题的解决者(主要负责工作目标、资源、组织结构和员工),他们通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能用什么好方法来实现目标,让员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他们努力不懈,意志坚定,努力工作,有智慧,分析能力强,能够吃苦而且能够善待别人。领导者被认为是很有智慧,但是有时候需要孤军奋战,在他们试图控制别人之前首先他们要控制好自己,他们能够憧憬工作的目标,发现工作的价值,他们富有想象力,有工作的激情,敢于冒险。管理者和领导者对待目标的不同态度管理者对于目标的态度通常是客观,几乎可以说成说是被动的。通常不是出于个人意愿而是觉得其必要性,因此管理者和公司的文化密切联系,他们注重当前的信息,因此对公司的目标总是做出积极的回应。领导者他们相对而言,更加的活跃和主动,因为他们产生愿景,想要宣传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不只是对当前情况作出必要的反应,他们想要对当前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而不仅仅只是对情况作出回应,而是拥有目标和他们个人定位;他们会提出愿景,这些愿景可以改变人们对自己的追求、可能性和必要性的看法。管理者和领导者对工作的认识管理者将工作看做是发挥能力的过程,通过将人力和计划构思结合起来制定战略作出决策,不断的协调平衡不一致的意见,擅长于对不同的价值观和对未来的不同的看法的争论形成妥协,减少选项,承担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因为他们有规避风险的强烈的生存意识。领导者采取新策略来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开拓提供新的选择。首先他们会通过宣传他们的远景让员工振作起来,然后开发选项让人们对目标产生一种真实感,让人们共同关注他们共有的理想目标,提高他们的期望值。他们很不喜欢从事那些一成不变的烦琐事务,而习惯于在高风险的岗位上工作。同其他人关系的差异管理者喜欢同其他人一起工作,他们说独自一人的活动使得他们非常的焦虑,他们善于同其他人合作,他们很少将个人情感夹杂在同员工的关系中,他们更倾向于协调矛盾,寻求妥协,建立权力平衡,与各种不同角色在事情的整个进程中,或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进行合作,注重如何完成任务,保持控制、理性的结构。经理们有可能被人看做是难以理解,超然和操纵别人。领导者他们保持着自己独有的洞察力,在同他人相处的时候将这种洞察力用于其中,他们使用直觉的注入感情的方式与别人打交道,将精力集中于对于参与者来说尤其重要的事件和决策。吸引具有相同意见和不同意见人的或者爱者和恨者的强烈情感。在人事关系可能破裂,紧张甚至是容易让组织分裂的地方创建相应的系统。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自我意识管理者他们说他们对生活的调节通常是直接的,自从他们出生以来就过着差不多平静的生活;他们有一种自我意识,并认其是进行工作的指导,其执行任务的态度通常源于一种在家的态度和与环境相协调;他们认为自己是当前事务秩序的监督者和管理者,他们把自己和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并因为这些事务而获得奖励。他们说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们理想的责任和义务吻合一致,巩固了现存制度并使之延续,展示了生命社会化的发展过程,而社会化的过程又为他们指导现存制度,保持社会关系的现存平衡做好了准备。领导者报告显示领导者这个职位并不是那么轻松,他们的生活就是不断的奋斗寻求条理性,不把所有的事情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不满足于现状;报告显示他们的自我意识来自于深刻的独立性,他们可能在一个组织里面工作,但是他们觉得自己从不属于这个集体,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于自己的工作角色,团队成员,或者其他能够显示社会身份的社会职位;他们寻求改变的机会(例如,科技,政治或者是社会意识),他们支持改变,他们发现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深刻改变人类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展示个人把握生命发展过程的能力。这个过程迫使他们努力寻求心理和社会的改变。领导能力的发展正如你所看到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但你一定要记住他们都有各自的长处和弱点。管理者擅长维持现状,向公司文化中注入稳定有序的因素。但是,他们或许并不擅长鼓动改变和展望未来。另一方面,领导者善于激励人心,提高他们的期望度,指引他们向新的方向前进(包括好的坏的)。但是,就如艺术家和其他有才华的人一样,领导者通常有神经质,自恋和过分专注的倾向。如果你计划独立经营你的事业,你就要发展管理技巧,无论你是否有这方面的天分。如果你相信你自己事实上就是一个领导,是一块需要雕琢的玉,你会怎么做呢?纵观历史,无数事实证明领导者需要与一个老师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这个老师的能耐就是帮助这些有才能的人发掘潜能。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一个领导者,就找一个你敬佩的老师你可以联系上他她,他她可以提供帮助来发展你的天分和兴趣。无论你是否能够到达辉煌的顶峰,你会以你从未想象过的方式成长,这不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活吗?Unit 2谈谈管理导言卡尔摩尔和南加州大学的商业教授爱德华劳勒就他的著作“建立改变”进行了交谈,谈话同时涉及到了在经济衰退期间企业进行变革的必要性。问题一卡尔摩尔:您的一本近作名为“建立改变”,书名与十分畅销的“建立持久基业长青”有一点参照的意味。您在“建立改变”中说了什么呢?爱德华劳勒:“建立持久基业常青”的主题说的是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人们不能依赖被称作为一次性变革或跃进式变革来维持企业与时俱进和适应环境。所谓一次性变革是指那种旧的模式,建立一个企业运作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新的情况,为了对此做出反应,必须作一些改变。我们现在的观点是在对企业进行设计时,你需要的是一套持久的改变的方法。这样你就要从以下各个方面观察你的企业,诸如“我们必须如何处理我们的工作,解决我们的奖励体系,以及怎样进行领导,怎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企业不会陷进泥潭,被运作捆绑,被束缚于曾经拥有的竞争优势?”,做到总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寻求以后的竞争优势,这样就能够持续地和不断地予以贯彻执行。“建立改变”的意思就是你如何设计、运作、管理和领导一个组织使其能够紧密联系环境,十分灵活变通,就真地几乎永远不需要一次性变革了,也不需要解冻、冻结、稳定、运作等等的传统改变模式了。问题二卡尔摩尔:听起来是真精彩。这样的组织有哪些特性呢?爱德华劳勒:书中我们讨论了很多设计元素,从赔偿系统到组织结构,从战略到我们频繁使用的术语:特性。书的很大一块说的是组织内的人们理解了这是组织模式,他们认为自己的组织欢迎改变,认为这种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是可取的,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方法。前几天我曾经和一个首席执行官讨论过,他说:“是啊,例如我们就不在外地举行年度战略会议了等等。战略成了连续的发展过程。每月我们都要审视我们的战略并且自问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这是一个元素。另外一个元素可能是你实际设计一个组织的方法,即要建立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非常外向的一种结构。我们讨论了每一个员工与外部环境的分离程度,认为企业内任何个体跟客户联系起来,了解外部的问题等应该是非常方便的。为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选择人才。你必须选择那些喜欢改变的人,他们不怕改变,并能深信下一步的发展对他们来说并非一定是一场灾难。问题三卡尔摩尔:这好像是某些行业,尤其譬如是高新技术行业更加需要这样的组织结构。有这种认识吗?要取决于行业吗?爱德华劳勒:这肯定与变革的频率和环境有关。最为需要这种组织结构的行业是由于这些因素:技术发展特快,产品开发迅速,市场变化莫测或产品推销到全球。我认为这些想法之所以到现在才被人们所接受,其原因可能因为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需要改变的环境。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各类知识无处不在激增,市场的变化莫测我的意思是大家一定要看看奥林匹克,看看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走的多快多远无论那一个行业,战略的生命期趋向缩短。你非常容易地会想到农业来反对这个看法,但是如果你看到这一点,你一定要想到农业中的生物技术,农产品的转换等等。问题四卡尔摩尔:您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加灵活的接近客户的组织,这样就牵涉到环境、正在发生的事情等都要发生变革。该组织对变革态度友好,几乎是喜欢变化,而不是讨厌变化。可是,当您想到采用理论所表述的绝大部分人是不需要变化的时候我们自然要询问,这样的组织违背人类的本性吗?爱德华劳勒:这个问题提得好。到底有多少人寻求变化,喜欢变化,又有多少人不喜欢变化。我觉得差不多每个人都不喜欢那些使他们的处境更为糟糕的变化。我对人性是很乐观的。我认为,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变革对你们对我们都有好处,你就能发现人口中相当多的部分就会支持变革,并把变革看作是大家要求做的事情了。问题五卡尔摩尔:在这样的组织中,首席执行官的作用也会变吗?怎么变呢?爱德华劳勒:我认为肯定得变。很明显,首席执行官所处的位置必须保证正确的实践行为的到位。我觉得这样组织肯定不赞成帝王式的执行官,这样的CEO与众不同,生活在一种不同环境里。这样组织赞成比较传统的领导模式。我知道这种组织不赞成必须实行高度民主,尽管其中有些组织认为民主一定很重要,更加注重群言堂等等。如果首席执行官能够把握企业方向,并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用了好多次的一个术语是领导权共享,认为这样的组织里的最好的领袖人物应该使组织内的其他每一个人都能行使领导行为,这样,当某个人看到机会的时候,他她就能立刻行动起来。他们不会认为这是别人的责任,他们不必去讨论。他们行动了,并且得到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他们所期待的就是整个组织内的人们都能这样做。Unit 3阅读材料参考译文掌握自己诺尔曼利尔曾说过“要实现自我不容易,因为看起来并不是任何人都想实现自我。”你已经有过这种经历,发自内心地不想干另一件事。进行自我表述有可能令人气馁,但是定义自我对于你的人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环。能激励你把工作干得最出色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让我再次引用沃伦比米斯的观点(他是“从平民到领导”的作者),他认为到真正成功有四步路要走。1 要善于自我表述。2 要善于倾听自己的心声。3 要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4 要全身心投入指导你前进的愿景。你的目标应该与你的自我信念相吻合。如果你相信你的设计公司每年要处理十二个项目,其中五项是医院项目,那你就会找到办法来使这一切按计划进行。如果你完全不知道你想干什么,你就不能到达任何地方。没有导航的船能走多远呢?你会冒原地打圈的风险。掌握自己就是掌握自己情况的过程。你在你想的地方吗?你喜欢这前进的过程吗?等待巨大成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们是不会自动光顾的,它们也不会向你提供你认为可以获得的金钱和报酬。你非去享受这个旅程不可。不要干你认为你应该干的事,要干你想干的事情。要成功地确定你自己的愿景,你必须: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激励自己。以信任别人为手段激励别人。这样你的公司就从根本上表现你的信念,这就又一次指出理解你潜在动力的重要性。以赫尔曼米勒公司为例,它是一个领导的典范,马格斯迪普里在他的著作“领导是一门艺术”里进行了阐述。迪普里掌握该公司的第一手资料,他是该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著名的家具制造商,它被财富杂志命名为管理十佳公司之一,同时被推选成美国百家最受雇员欢迎的公司之一。迪普里将领导定性为自己追随者的“仆人”,因为领导的工作就是要为自己的下司排除工作障碍。简单说来,一个真正的领导就是要使下级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潜力。“用最有效的和尽可能充满人情的方法。”这就要求你具有十分清晰的思路清清楚楚,大部分都是你自己的信念。只有你有自信,有知识敢于放弃你认为可能是唯一的途径,并且努力去倾听理解还有一条更好的途径,你才能鼓励别人提出相反意见,你才能够促使别人不要老是服从于别人的权力。 如果你掌握了自我管理的艺术,你也就能够教导你的雇员进行自我管理。在每一个成功的公司里都存在着一种自我管理的精神。要花费时间发现你自己真实的动力和要求。要觉察你自己的局限性,并寻找办法改变和克服这种局限性,使自己站得更高。正如迪普里所说的那样,“领导是一门艺术,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学会它,不是单靠读书就能学会的东西。部落性重于科学性、关系重于信息积累。”要尝试着跳伞,敢于在陡峭的山坡滑雪,要冒险它会以无法测定的速度和程度改变你的前程。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描绘了一幅动力需求的层次图。图一的金字塔表现了这些需求。这些分层次动力需求的含义在图二中作了说明。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的要害就是“已经满足的要求不再是动力源泉。”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所处的金字塔的位置以下的因素已不能成为他的刺激力量。你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个体接受不同因素组合的刺激。如一个制图员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三四次下岗,他需要的是安全。另一方面,对于一个高级建筑师或工程师来说,如果能承认他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会更具刺激力。自我实现自尊交际安全生理 图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你的刺激因素是什么?你的需求是什么?你在寻求满足哪一个层次?你如何才能到达那个层次?层次水准回报和惩罚依靠需要刺激的信息自我实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标准而工作高度的自治能力对人、目标、价值、认知需要以及实现目标的障碍等均具有丰富的知识与处理问题的专门技能自尊尊重 成就 综合的自信感觉办事能力、懂尊重重视相互依靠,为心理汇报而与别人交往; 同情别人,得到别人的尊重独立、知识、对外界的反应1 能力、占有和独立感觉2 控制欲3 如今存在的问题(现时现地的)交际接受热情关心拒绝排斥冷落敌视冷淡为得到外部的物质回报高度依赖他人;经常屈服于他人的高压统治安全担心危险、威胁和免职等安全,免职和对外需求状态时的心理知识;明显的行为特征是实足的从属和过分的服从生理食物、休息、运动图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含义相关材料Warren Bennis i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founding chairman of the Leadership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He has advised fours U.S. presidents and more than 150 CEOs and is author or coauthor of more than 20 books on leadership, change, 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Organizing Genius and his most recent, Co-Leaders. (3/99)3670 Trousdale ParkwayBridge Hall 308ALos Angeles, CA 90089Tel: 213 740 0766Fax: 213 740 9725相关网页:Abraham MaslowUnit 4五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模式1. 沃尔玛就像亨利福特一样,萨姆沃尔顿是一个能够认准好主意的商人。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怎么把好的主张应用实践,让它发挥出最佳效果。天道酬勤,他建立的沃尔玛公司如今是世界零售业的老大。20世纪30年代超级市场的出现向商业世界证明了,减少成本向顾客提供低价商品可以赚取利润。零售商人不久之后把这一理念带到了普通商店的运营里。奉行节约实用原则,不对货架做过多装潢,商店可以节省资金。他们还通过删减人员来节约成本,这当然意味着人工服务的减少。但是正是因为在这些地方降低了成本,商店就可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低价,吸引顾客光临这样的朴实无华的商铺。沃尔顿观察普通商店赚取利润的同时,发现了一种完善这种商业模式的方法。按常规来说,在闹市区开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沃尔顿却开始在乡村地区开店。确切地说,他在人口总数为5000到25000人的小镇开店。消费者们宁可到这些商店购物,而不是开车到临近的都市去。因为沃尔顿是第一个进入这些小型市场的人,他就拥有优势,这是其他稍后敢于进入这类地方市场的竞争者所不及之处。今天,沃尔玛握有生杀大权,有些公司的存活甚至还要依赖与这家零售商的生意呢!尽管沃尔玛成功了,但并非它的所有公司都没有错误。下次您可以浏览一下他们的众多的难堪的失误,可以作为您管理好你自身财务的提示和参考。2. 微软无论你喜欢与否,你不能否认微软具有横扫千军的霸气。随着电脑时代的来临,1981年,这家公司为IBM的个人电脑开发的操作系统就领先于众。此后,微软适应新的发展和挑战的能力让它占据了该行业的顶峰。在为非科技团体开发软件的竞争中,微软用自己的操作系统控制了市场尤其是,它的一套办公软件解决了文字处理(微软Word)和电子制表(微软Excel)的制作技术。另外,其他公司想要开发与这个操作系统兼容的软件就必须支付版税(牌照费)。这样的市场垄断权力让微软在20世纪90年代加入到互联网大战。虽然微软加入这场战争的时间相对落后,但它开发了一个网络浏览器(IE),并用其挑战被推崇的网景浏览器。微软把IE与办公软件其余的成功的软件捆绑一起,在信息高速公里上占领了重要据点,并打败了它的对手。在商业进化论中,作者埃里克马克解释说,微软商业模式的强大之处在于,公司会突袭其他市场。微软在扩张自己的软件影响力的同时,还在其他舞台上打败了竞争者。在今天看来微软不仅在操作系统和网络浏览器,而且在博彩领域都超过了对手。3. 麦当劳公司把两块牛肉饼、特质调味汁、生菜、干酪、腌菜、洋葱,夹到两片芝麻面包之间:一道美味大餐亮相了。但这和高速、优质、一致和房地产有什么联系吗?但就是这些特征建立起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麦当劳兄弟的天才想法创造了快餐,他们把流水线生产引入餐饮行业这是商业界的天作之合。但是在推销员雷克洛克接管之前,这项新产业一直没有迸发出自己的全部潜力。通过与麦当劳兄弟合伙,并最终接管了这项事业,克洛克全力以赴出售麦当劳餐饮的特许权。特许权连锁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激进的理念:麦当劳和其他餐馆在克洛克掌管之前就这么做了。但是克洛克对这个理念有自己的独特倾向。克洛克严格掌控自己的特许权,保证全国每一家餐馆遵守自己的商业惯例和清洁标准。他的经营手法排除大的投资者,但租地成本让克洛克很难获取利润。所以他采取了向经销商转租店面的手法。房地产所有权给克洛克提供了现金流,这些钱被用来充当购置更多地产的预付定金,所增加的地产继续被用来转租给获得特许权的经销商。作为一个地主,麦当劳公司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最庞大的餐饮链,他的商业模式也吸引了更多的模仿者涉足快餐行业。4. 亚马逊20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家们都在寻找释放一项工具潜力的方法。它尚处于婴儿期,却具有创造伟大成就潜力,它就是互联网。尽管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次豪赌,成功者凤毛麟角,而杰夫贝佐斯的计划产生了效果。他的商业模式证明了一项公理“稳扎稳打才能赢”这也同样适用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挑战实体书店,贝佐斯开创了亚马逊互联网公司,其图书的销售量远远超出了实体书店的负荷。贝佐斯买下仓库来承载大量的库存,这样亚马逊就可以提供直达消费者的服务。赚钱了吗?他和他的投资者们必须等待才能看到利润。贝佐斯允许读者通过读者品轮来批评产品,从而建立了一个可靠的用户社区。就像戴尔一样,亚马逊通过顾客即时付款,而后再向供应商支付货款的时间差获取利息。直到进入2000年,亚马逊才看到利润,并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存活了下来。它开始扩大供货种类,从CD和电子产品到服装等。亚马逊也通过给第三方隶属企业提供平台额外获取盈利,第三方管理库存仓库,亚马逊公司占有其中的股份。由于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要经历一个过程,利润姗姗来迟招致批评甚多,但是他的商业模式最后成功了。通过创造一种以方便客户为首要原则的商业形式,贝佐斯走出了困境,赢得了喝彩。5. 戴尔“我们的库存很大!”你可以听到公司在广告上这样夸耀自己,听起来这是件大好事儿。但是,对很多生意来说,库存是灾难的来源。戴尔公司问世之前,大量的存货对电脑公司来说是难以回避的灾难,他们担心自己货架上预定的配件在下一秒就被迅速淘汰。戴尔公司采用了丰田公司早在20世纪60年代使用过的适时反应模式。根据这种模式,戴尔不再需要估算应该预定什么样的配件。相反这一策略几乎完全不需要库存的存在。有的地方,这意味着手头只需一个星期出货量的库存,然后公司库存量甚至缩减到仅仅只有两个小时的出货量。适时反应战略配合着戴尔的客户直销流程,创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商业模式。最后,戴尔取消了零售中间商,而自己直接向客户销售产品。成本被节约下来(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低价),也让服务更加快捷。消费者们定制他们想要的产品,付款之后,戴尔从供应商那里拿到必要配件,组装出客户定制的电脑。戴尔可以有一个月的缓冲时间来给供应商结款,所以公司从客户的付款那里同时获得了利息。在电脑领域,戴尔给客户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服务而像苹果这一类公司也以戴尔为榜样。戴尔商业模式开创了一条直通供应商终端的流线高效道路。Unit 5英特网营销基础不管你是最近刚刚承接把你的企业推向网络的任务还是要你负责管理已经存在网站,有几条大家普遍认为的真经(至少在这位顾问的眼里)你应该予以重点考虑。不要把英特网只看作是放置你的电子宣传小册子的地方。不要错误地认为英特网似乎仅仅是一种广告媒体。网络与电话的共同之处要多于与印刷的共同之处,在很多方面与传统媒体不同。即使是英特网广告,它跟离线广告的方法和要求也不一样。要开发英特网的独特的品质,给现在的客户和潜在的客户提供丰富的经历。要弄清楚你的竞争对手在网上做了什么。要花费几天时间检查一下他们是怎样使用互联网的。把每一个网站都分析一下,这些网站是如何借助于网络向全世界宣传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的;用起来是否容易;是否讨人喜欢;能否给公司的客户服务增添价值;跟公司的其他营销努力整合了没有等。创建一个网络商业计划书。在开始贵公司的网站项目前要决定一下可以度量的目标,分阶段确定里程碑,使它们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但公司的网站管理计划是最容易疏忽的。你的网络商业战略应该是公司现存商业战略的延伸,应该与公司在现实世界的一切活动很好的统一起来。要与离线商标保持一致。要确保你的网站的经历始终在维护你的品牌形象。例如你的商标在大的工程上是知名的话,那就要考虑你的网站让用户是否好用。一定要确保你的网站经历始终一贯。最近的研究发现公司网站对电子邮件的反馈很不讲究,没有品牌意识。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推销是可行的,但要小心。Email推销是与客户和潜在用户保持联系的效率很高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直接推销的设备也很实际。对于B2B的营销人员我建议在很多情况下不要租用电子邮件列表,你应该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你也不要把你自己的邮件列表租借给别人。在任何情况都不要发送垃圾邮件,要让收件人预先知道你给他她邮件的时间频率,以及什么内容类型的邮件。要尽量把信息发送的具有针对性;只有相关的信息才能赢得人们的倾听。要把你的网站和公司的其它营销活动统一整合起来,不要犯某些传统公司的错误,即创建了一个网站但与公司的离线的工作完全脱离了。你的网站应该与公司的现实世界努力紧密相连。这意味着其工作不是仅仅把网址往广告上一放了之。即使没有高级的个性化技术,网络也能让你非常容易地有针对性发送信息,使得这些信息与用户更加相关。要看看对于哪些人来说你发送的信息不会产生打扰,并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利用你公司的网站改善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尤其是要服务好那些正在搜索调查之中的潜在的客户。英特网允许你与你的客户保持联系,回答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要确保让你的客户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且能够跟公司进行交流。一个好的公司网站帮助现有的客户,同时还能够发展新的客户。要考虑建立实时在线帮助系统。把你的网站建设成你的目标市场的信息源。成为你客户的可信赖的高质量信息源对于你的企业具有巨大的价值,另外还能有助于你公司在客户中赢得言论自由,有话就能说的良好印象。要进行可用性测试。如果你有了预算,在创立网站之前要进行可用性测试。把可用测试的专家组请进来,不要仅仅依赖帮助你开发网站的公司,要把另外跟此事无关的可用性测试公司请来。如果你花不起经费让测试专家组进行正规测试,我建议你请来一个测试专家,然后测试你的几个客户也行。要关心隐私。尽管大部分的用户不会不怕麻烦地阅读你的隐私条款,但研究表明他们是关心这件事情的。我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心只能不断增添而不会减少。要确保你的网站有很好的隐私规定和条款,用户寻找方便而且大家都很喜欢。要围绕客户的担心或忧虑来制定你的保护隐私的条款。至于电子邮件,那就是要做到任何时候都不要发送垃圾邮件。垃圾邮件不仅仅损坏你的声誉,也可能使你陷入困境,其反馈率也极低。要时刻准备接受咨询。大部分公司网站对电子邮件的咨询十分恐怖,你的网站可不能这样。同样还要准备应答国际商业咨询,即使意味着告诉来信者你不处理国外的订单。把你们公司没有专业人士管理的领域外包出去。如果你计划要充分获取网站的潜在价值,把网站的开发利用外包给合适的公司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我建议你找到一家拥有营销经验的公司而不是网站的设计人员或编程人员。记住设计人员的专项是设计,编程人员的优势在编程,而网络营销专业人员擅长的是英特网推销。要跟上英特网营销的快速变化是一项全职工作。找到一个专家,充分使用他她。把你自己的精力集中于运作你的公司或者完成好你的职业责任。要宣传你的网站。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网站无需宣传。想一想,一些成功的大网站在非英特网的媒体上花费大概75%的广告预算。有了一个网站就好像拥有了一个免费的电话号码,这个号码没有被收进所有的电话簿里,你需要努力工作,把访问者拉到你的网站上来。就像任何其它的媒体一样,要成功是要花钱的。把你的网站的网址黏贴到所有可以黏贴的地方,在贸易展示的公开场所,商业名片上,办公文具上,广告上以及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地方。使用有意义的英特网广告。英特网广告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作出直接反应的设备,但B2B的过程要比B2C的过程复杂的多,时间要长得多。B2C广告目的是找到一个客户使销售成功,对于做大买卖的B2B来说是不现实的。B2B的营销人员应该考虑使用英特网广告找到目标。这些目标通常在英特网的登载他们广告的地方,这些广告的特色往往是白皮书,调研,网络研讨会以及对潜在客户产生强烈兴趣的信息等等。要让你的网站给别人免费使用。英特网给B2B的营销人员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向目标市场展示高品质的知识资本,这样在目标市场的心目中你的公司成了他们的思想领袖。要坚持分析你的网站的流量以及其它的电子商务评估指标以便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要弄清楚人们是怎样知道你的网站的,到站后他们在做什么。任何一个好的网站统计软件包都能够告诉你有多少人访问了你的网站,他们浏览的是哪些网页,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搜索引擎过来的。如果你聘请的是一家网络开发公司的话,要确保他们至少每一个季度要和你一起检查一次。要知道哪些项目在工作,哪些项目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样就可以重新设计,使其对用户的服务更加有效,对实现自己诉求的目标(如处于领先位置,销售等)更为有利。把在线和离线信息整合起来以便提供现今供客户和未来客户更加完整的情况。Unit 7阅读材料参考译文变化中的经济体制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例如日本政府与经济界紧密的纽带关系源于个体商人与公家权威部门长期的亲密合作的传统。前苏联的政府集权制是1917年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动的革命的直接结果。这种制度以工人阶级的名义将社会、政治以及政府机构全面加以控制。但是历史原因不是全部,社会经济制度是要变化的,有时候还会有突变。菲特尔.卡斯特罗和他的支持者在1959年推翻古巴政府后,其经济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外国的公司被接管或被驱逐,农场被收为国有,实行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与前苏联建立了新的联系,与许多国家的贸易关系中断或停止,很多教堂主事被赶出教堂,建立了新的教育和卫生机构。古巴的社会经济体制向政府集权转向,疏远了以往与西方私人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美国私有经济遇到的挑战由于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少年来,私有经济的思想体系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人们一直怀疑作为经济思想指导原则的自由市场哲学体系是否继续行之有效,因为基本的原理已经被忽略或者被认为在很多场合已经不适用。工商企业的大发展使人们觉得竞争机制已经不能正常运行,价格和生意已无法保证公正。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使得政府更进一步充当了经济活动的协调者。大规模的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政府的职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先管辖的范围。大型经济组织大公司、工会、政府、大型农场、军事编制、综合教育系统甚至包括巨大的宗教团体都向私有化提出了挑战。在这些大的机构中,个人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对有关团体的政策发生点影响已变得越来越不容易。随着政府管理章程替代市场竞争原则,一些觉醒的雇员不象以前那样遵守传统的职业道德,许多消费者怀疑厂商难以公正地对待他们,不相信厂商能够生产出可靠的、有效的和安全的产品。这些社会干预就削弱了私有经济普遍接受的原则。妇女和少数派认为机遇对他们来说很不平等。行业组织的各式要求继续改变着有限的职能的政府概念: 农场主要求价格保护;工人要求实行最低工资制;小企业为避开大公司的竞争而寻求保护;国内厂家为避开国外竞争者而呼吁保护;老人迫切要求退休保障;另外还有很多人要求政府给予这种或那种帮助。为对这些要求作出反应,政府要做的事情就大大超出了与私有经济制度相匹配的政府职能。由政府行为导致的全球竞争也拉大了私有自由经济的思想原理和经济实际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当国有企业或国家补贴企业打入没有任何设防的自由市场的国家,把遵循自由市场规则运作的公司的生意抢走的时候。面对这些情况各国都要求通过某些保护法律来限制市场的全自由运作。中国的改革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有几百个世纪的历史,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是封建农业、商贸和多种不同的政治体制的结合。这样的社会经济体制包括强大的地主阶级和由皇帝控制的中央集权。就是到了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居住在乡下或小镇上而不住在大城市里。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家庭地位相当突出。 差不多在一九八零年前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经历了某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采用两个办法来刺激经济发展。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零年搞了个所谓的大跃进,结果惨遭失败。毛在一九六六年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更是一场大灾难。中国竭力奉行“闭关自守”政策。医生、工程师、大学教授以及另外许多行业的技术人员被下放到农村帮助干一些普通农活。工厂的厂长要服从不懂技术、没有经验的党员领导干部和激进的年轻红卫兵成员的瞎指挥。科学教育被严重压制,中国的专家被剥夺了与外国学者接触的机会。邓小平作为毛的继承人,曾被说成是“走资派”,并被谴责为“崇洋媚外、公然反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毛死于一九七六年,邓小平于一九七八年接替毛。邓对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态度与毛的对抗资本主义的观点大相径庭。邓和他的支持者对私有经济体制采取务实态度。中国需要的是技术和外国资本,需要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需要与别的工业国家重新进行接触。美国、欧洲国家甚至是以前的大敌日本都被邀请去探索贸易、科学和教育往来。从美国的一些经济院校学习管理经验。中国的留学生被派到西方大学和技术院校学习深造。邓也取消了一些中央控制,允许工厂的厂长们自己制定生产目标而不只是执行政府计划命令。允许有的工厂保留利润进行投资,而不是让他们全部上交中央政府。小企业已不再因为自身拥有资产或产生一点利润而有被关进监狱的风险。在紧关重要的农村,农民可以自己种庄稼,并可以到自由市场去销售。在毛统治时期,这是被禁止的,违反是要进监牢的。邓把单一的国营中国民航分解成相互竞争的五个公司,旨在改善效益和提高服务质量。另一项改革是在中国沿海建立经济特区。这些仔细选定的地区是专供那些想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使用的。政府批准鼓励跨国公司在特区建工厂、引进最新技术、雇佣中国工人,训练管理人员、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作为回报,中国得到了外汇,增加了出口,学到了急需的技术,为很多公民创造了工作机会,并且刺激了每个经济特区普遍的经济发展。法国:转变中的混合经济体制社会经济体制变化并非仅仅在中国和其它国有集权经济体制国家风行,两个最重要的国有私有混合经济体制的国家英国和法国在八十年代经历了经济体制方面的根本的变化。我们集中注意一下法国,将其作为一个例子,看看其发生的变化是多么的迅速,实际证明又是多么的不稳定。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主要依靠被称作为“指导性”类型的计划经济来构建和复活被战争蹂躏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通过政府管理、间接控制与刺激、政府补贴、物价和工资控制以及重点公用事业及中央银行的国有制等多项经济政策的结合,政府计划部门借助于“指导”(而不是硬性强迫)有效地控制住经济活动对国家的发展十分有利的总体方向。尽管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少,但大块的法国经济系统仍然掌握在私人手中。这种混合经济制度使得法国生产在六十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总的经济增长率可与日本媲美,令世界各国羡慕。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法国经济在七十年代遇到挫折,公众的不满情绪蔓延。一九八一年,法国选民选择了由弗朗克希.密特朗为首的社会党,该党更加倾向于集权控制经济。十一个大的工业集团、大部分的私人银行部门被收归国有。该措施使得法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和就业率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工业投资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在可与美国的五百强相比的最大的企业中,国家股份占了销售额和就业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八。法国出口的三分之一产品来自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得到国家“工业政策”的支持,其目的是复苏钢铁工业,给电子工业注入新的活力,集中发展法国较之国外对手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很明显法国在自身的混合经济体制中突然加大了在中央集权控制的力度。但是,这种社会主义的倾向还没有完全付诸行动就遭到了政治上反对派要求转向的威慑。象其它大多数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的国家一样,法国是一个多党选举制的国家。法国的选民们在1986年选举由杰克奎斯.希拉克为总理的保守政府又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倾向。希拉克建议出售六十五家国有银行、保险公司和工业企业,“私有化”成了新的保守政府的重整经济的口号。另外,工业部长采取措施利用自由经济原则来代替政府的干预和补贴。他鼓励目标市场的企业家,砍掉无效益企业、在全国建立工业区刺激新的投资者。总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以下三种基本体制中选择某一种来组织自己的经济和社会活动(1)私有经济体制,(2)国有集权经济体制,(3)国有私有混合经济体制近几年许多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了各国都在继续探索组织生产和经济运行的最有效的方式。 不同类型的社会经济体制之间的全球性的竞争压力使得所有国家的全体管理者均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和挑战。无论何处的企业,其运行均会受到某种经济体制的制约,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计划和决策时把这些社会因素记在心中。Unit 8宏观经济分析导言当你想买的产品价格升高时,它会影响到你。 But why does the price go up?但为什么价格上涨? Is the demand greater than the supply?是需求大于供给吗? Did the cost go up because of the raw materials that make the CD?难道是因为制造激光唱片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吗?Or, was it a war in an unknown country that affected the price?或者,是因为一个未知国家的战争影响价格?In order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e need to turn to macroeconomics.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求助于宏观经济学。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behavior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行为,相反This is different from microeconomics , which concentrates more on individuals and how they make economic decisions.微观经济学更多地集中于个体,研究他们是如何作出经济决策的。Needless to say, macroeconomy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t.不用说,宏观经济非常复杂,有许多影响因素。对These factors are analyzed with various economic indicatorsthat tell us about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economy.这些因素分析要依赖各种反应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经济指标。 Macroeconomists try to forecast economic conditions to help consumers, firms and governments make better decisions.宏观经济学家试图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以帮助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做出更好的决策。 Consumers want to know how easy it will be to find work, how much it will cost to buy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e market, or how much it may cost to borrow money.消费者想知道就业是否容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有多大,贷款的利息是多少。 Businesses use macroeconomic analysis to determinewhether expanding production will be welcomed by the market.企业使用宏观经济分析,以决定扩大生产是否将受市场欢迎。Will consumers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the products, or will the products sit on shelves and collect dust?消费者是否拥有足够的货币购买产品,或者产品是否会滞留在货架上积满尘埃。 Governments turn to the macroeconomy when budgeting spending, creating taxes, deciding on interest rates and making policy decisions.政府在预算开支,确定税收政策,决定利率和制定政策决策时也需要借助于宏观经济。Macroeconomic analysis broadly focuses on three things:national output (measured by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宏观经济分析大体集中在三件事情上:国民经济产出总量(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予以测定)、失业率和通货膨胀 。 (For background reading, see The Importance Of Inflation And GDP .)National Output: GDP 国民经济产出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产产出是宏观经济学的最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通常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The figure is like a snapshot of the economy at a certain point in time.这个数字把某一个时间点的经济状况像快照一样的反映了出来。When referring to GDP, macroeconomists tend to use real GDP , which takes inflation into account, as opposed to nominal GDP , which reflects only changes in prices.The nominal GDP figure will be higher if inflation goes up from year to year, so iti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ive of higher output levels,onlyofhigher prices.在谈到国内生产总值时宏观经济学家倾向于使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概念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相反地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后者只反映价格的变动。如果通货膨胀每年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字会更高,这不一定表明较高的产出水平,只有反应价格的升高。 国内生产总值有The one drawback of the GDP is that because the information has to be collected after a specified time period has finished, a figure for the GDP today would have to be an estimate.一个缺点。因为资料的收集工作必须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后方可完成,今天的国内生产总值只能是一个估计数字。 虽然如此,GDP is nonetheless like a stepping stone into macroeconomic analysis.国内生产总值总是像一块垫脚石一样,您可以借助它进入宏观经济分析。 Once a series of figures is collected over a period of time, they can be compared, and economists and investorscan begin to decipher the business cycles , which are made up of the alternating periods between economic recessions (slumps) and expansions (booms) that have occurred over time.一旦一段时间内的一系列的数字收集好以后,人们就可以对它们进行比较,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就可以开始破解商业周期 ,这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经济衰退(低谷)和经济扩张(高涨)交替形成的一个周期。From there we can begin to look at the reasons why the cycles took place, which could be government policy, consumer behavior or international phenomena, among other things.从那里我们可以开始审视商业周期发生的原因,政府将会实行哪一种政策,消费者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会出现什么样的新的国际现象等等。 Of course, these figures can be compared across economies as well.当然,这些数字还可以与全面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这样这样我们可以判断哪些国家经济走强,哪些国家经济走弱。 分析人士可以Based on what they learn from the past, analysts can then begin to forecast the future state of the economy.根据对过去的了解,开始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what determines human behavior and ultimately the economy can never be forecasted completely.记住这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决定人类行为和最终决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永远不能完全预测的。 Unemployment 失业 The unemployment rate tells macroeconomists how many people from the available pool of labor (the labor force) are unable to find work.(For more about employment, see Surveying The Employment Report .) 失业率告诉宏观经济学家在现有的劳动力储备中有多少人无法找到工作。 Macroeconomists have come to agree that when the economy has witnessed growth from period to period, which is indicated in the GDP growth rate, unemployment levels tend to be low.宏观经济学家已经有了共识,当经济出现增长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就会表现出来,失业率趋向也低。 This is because with rising (real) GDP levels, we know that output is higher, and, hence, more laborers are needed to keep up with the greater levels of production.这是因为随着(真正)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产出也就水涨船高,因此,就会需求更多的劳动者Inflation来满足适应生产水平的提高。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家观察的The third main factor that macroeconomists look at is the inflation rate, or the rate at which prices rise.第三个主要因素是通货膨胀率,即物价上涨的速度。 Inflation is primarily measured in two ways: through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and the GDP deflator .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种手段进行测定: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和GDP平减指数。 CPI The CPI gives the current price of a selected basket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is updated periodically.给出的是选择性的一揽子的产品和服务的当前价格,并且定期更新。The GDP deflator is the ratio of nominal GDP to real GDP.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For more on this, see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A Friend To Investors and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ontroversy .)If nominal GDP is higher than real GDP, we can assume that the pric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has been rising.如果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我们可以认为,商品和服务价格一直在上升。Both the CPI and GDP deflator tend to mov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differ by less than 1%.消费物价指数和GDP平减指数往往朝着同一方向运行,差异不到1 。Demand and Disposable Income 需求和可支配收入 What ultimately determines output is demand.最终决定产出的是需求。需求源源自消费者(投资或储蓄与住宅和商业相关)、政府(支出购买商品和联邦雇员的服务)和进出口。但Demand alone, however, will not determine how much is produced.需求不能单独决定生产量。What consumers demand is not necessarily what they can afford to buy, so in order to determine demand, a consumers disposable income must also be measured.消费者有需求但并不一定买得起,因此,要确定需求,必须测定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This is the amount of money after taxes left for spending and/or investment.这是税后总收入,用来开支和/或投资。 In order to calculate disposable income, a workers wages must be quantified as well.为了计算可支配收入,工人的工资也必须进行量化。 Salary is a function of two main components: the minimum salary for which employees will work and the amount employers are willing to pay in order to keep the worker in employment.薪酬是由两个主要成份组成的功能:员工上班的最低工资和雇主愿意支付的以留住工人工作的薪水。 假定供需Given that the demand and supply go hand in hand, the salary level will suffer in times of high unemployment, and it will prosper when unemployment levels are low.齐头并进,在失业率高的时期工资水平将会受到影响,而在失业率低的时候工资水平就会得到提升。Demand inherently will determine supply (production levels) and an equilibrium will be reached; however, in order to feed demand and supply, money is needed.需求天性决定供应(生产水平),这就要达到一个平衡点。为了实现供求就需要货币。The central bank (the Federal Reserve in the US) prints all money that is in circulation in the economy.中央银行(美国是美联储)印刷所有在经济领域流通的货币。个体的总需求决定了经济领域所需货币的总量。To determine this, economists look at the nominal GDP, which measures the aggregate level of transactions, to determine a suitable level of money supply.要确定这一点,经济学家要看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它反映了交易的总体水平,以确定一个合适的货币供应量。 Greasing the Engine of the Economy - What the Government Can Do 润滑经济发动机政府有什么作为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A simple example of monetary policy is the central banks open-market operations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For more detail, see the Federal Reserve Tutorial .) When there is a need to increase cash in the economy, the central bank will buy government bonds (monetary expansion).当有必要在流通领域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时候,央行会购买政府债券(货币扩张)。These securities allow the central bank to inject the economy with an immediate supply of cash.这些证券让央行立即将现金注入经济。这样利率,即借贷成本减少,因为对证券的需求将增加债券的价格,推动利率下跌。从理论上讲,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将进行消费和投资。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will rise and, as a result, output will increase.对商品和服务需求将增加,这样产出也会提高。In order to cope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production, unemployment levels should fall and wages should rise.为了适应增加的生产水平,失业人数就应该下降,工资就会上升。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central bank needs to absorb extra money in the economy, and push inflation levels down, it will sell its T-bills .另一方面,当央行需要吸收流通领域多余的货币,减少通货膨胀,就会出售国库券,This will result in higher interest rates (less borrowing, less spending and investment) and less demand, which will ultimately push down price level (inflation) but will also result in less real output.这会导致利率的提高(较少借贷,减少支出和投资),减少需求,这将最终压低价格水平(通货膨胀),但也将导致实际产出的减少。Fiscal Poli财政政策 The government can also increase taxes or lower government spending in order to conduct a fiscal contraction.政府还可以增加税收或降低政府开支,以便实行财政紧缩。What this will do is lower real output because less government spending means less disposable income for consumers.这样就能降低产出,因为政府减少了开支意味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降低。And, because more of consumers wages will go to taxes, demand as well as output will decrease.而且,由于消费者工资纳税比例的提升,需求以及产出都会下降。政府财政A fiscal expansion by the government would mean that taxes are decreased or government spending is increased.Ether way, the resultwill be growth in real output because the government will stir demand with increased spending.扩张将意味着减少税收或政府开支增加。无论哪种办法,其结果是实际产出增长,因为政府增加支出就会刺激需求。In the meantime, a consumer with more disposable income will be willing to buy more.在此同时,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就会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A government will tend to use a combination of both monetary and fiscal optionswhen setting policies that deal with the macroeconomy.政府在制定政策处理宏观经济时倾向于利用货币和财政选项的组合。 Conclusio结论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conomy is important to all of us.经济表现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We analyze the macroeconomy by primarily looking at national output,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我们分析宏观经济主要是看全国的产出,失业和通胀。Although it is consumers who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economy, governments also influence it through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尽管最终决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消费者,但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能够对经济的发展发生其影响。Unit 9股市崩溃的前世今生股票市场崩溃是指股价在短时间内大面积下滑。惊慌和深层次经济因素共同推动股市的崩溃。股市崩溃往往尾随投机性股市泡沫而来。股市崩溃事实上是外部经济事态与从众行为和正反馈回路相结合所形成的社会现象。部分市场参与者的抛售行为驱使更多市场参与者一哄而起。一般说来,股市崩溃会在下列条件下产生:股价经历了长时期的上涨,民众对经济状况持有过于乐观的估计,股市的市盈率超过长期均值,同时市场参与者滥用保证金借款与杠杆工具。股市崩溃在数字上没有具体的规定,不过这一名词一般适用于股票市场指数在几天之内下跌两成或更多的情况。股市崩溃与熊市通常是这样区分开来的,股市崩溃意味着恐慌性抛售和股价大幅骤降;而熊市则是指数月甚至几年时间内股价萎靡不振。尽管股市崩溃与熊市常有联系,它们并不一定同时发生。1987年股市崩溃就没有导致熊市,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经指数熊市持续了几年也没有引起股市崩溃。1929年华尔街坍塌股票史上最著名的股市崩溃发生在1929年10月29日。在此之前,经济在所谓的“兴旺呼啸的二十年代”的大部分时期高速增长。那是一个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诸如无线电、汽车、航空、电话、电网等新鲜事物均是在这一时期展开研究并逐步推广的。引领前进潮流的公司,诸如美国无线电公司(RCA)、通用汽车等股价飞涨。金融公司做得也不错,华尔街银行家创立了当时被称为共有基金作为信托投资公司,诸如高盛贸易公司。投资者们着了魔一样追逐股市中的利润,尤其是对使用保证金借款的杠杆工具表现的尤为钟爱。1921年8月24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63.9点。到了1929年9月3日这一指数高达381.2点,飙升了六倍多。但是接下来的25年内这一高度不曾再现。到了1929年夏天,经济收缩倾向已趋于明显,同时股市经历了一系列使人不安的下跌。这一系列的下跌滋生了投资者的不安情绪,事态的发展频临危急关头。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的10月24日开始了一系列不断加剧的股价暴跌,接着紧随而至的是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和29日的黑色星期二。在黑色星期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滑38点到260点,缩水12.8个百分点。抛售股票如洪水般淹没了正常状态下提供投资者股票市价的自动收报系统。电话电报系统致使瘫痪不能进行正常处理。而这种信息的真空只会导致更多的担忧与恐慌。之前被投资者高度青睐的新时代科技此时却加深了他们的苦难。黑色星期二充满混乱。保证金追缴迫使投资者将股票变现,重负之下的投资者带着出售订单涌向了交易大厅。当时的魅力股的价值大大缩水。两天之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了23个百分点。到了周末11月11日,指数在228点站住了脚,此时已经从九月的高点累计下跌了百分之四十。接下来的几个月股市似乎触底反弹,但只不过一种回暖假象,它将那些毫无戒心的投资者陷入了近代最为糟糕的经济危机中去。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到达真正底部时总共下跌百分之八十九,那是1932年7月的事了。1987年的股市崩溃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乐观情绪蔓延。自1982年8月到顶点时的1987年8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776点上涨到2722点。其间全球十九强股市的指数平均上涨296个百分点。纽交所平均交易量由六千五百万股上升到一亿八千一百万股。1987年10月19日的崩溃也被称为黑色星期一,这是五天前开始的股市下跌的高潮。10月14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缩水3.81 个百分点,紧接着十月十六日星期五又缩水了4.60个百分点。在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深跌508点,一天之内市值缩水22.6个百分点。标普500缩水20.4个百分点,由282.7点下滑到225.06 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仅仅损失11.3个百分点,这不是因为对卖家进行管制,而是纳斯达克市场系统失灵的缘故。由于深陷沽盘之中,纽交所的许多股票遭受暂停或者迟滞交易。在纽交所上市的2257支股票中有195支在那一天遭受暂停或者迟滞交易。而纳斯达克的情况要更糟糕。由于对允许做市商退出交易的市场交易制度的依赖,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流动性枯竭。许多股票的交易面临窘境,买方开价竟然高过卖方开价!这种锁定状态严重削减了交易量。在10月19日,微软的股票交易仅仅持续了54分钟。这次崩溃创下华尔街在连续交易中的单日最大跌幅。自10月14日开始交易至10月19日闭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损失760个点,缩水百分之三十一。1987年的这次股市崩溃是全球性的。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數星期一缩水10.8个百分点,次日又缩水12.2个百分点。在九月,全球主要股市整体下跌。澳大利亚受影响较小,下跌百分之十一点四。而香港受创最重,股市缩水45.8个百分点。23个主要工业化国家中,有十九个下跌超过百分之二十。尽管有着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重演的担心,股市在崩溃之后立刻反弹。崩溃之后的第二天创下102.27点的涨幅,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三又出现186.64点的涨幅。不出两年,道指完全复原,到1989年9月,股市重拾1987年崩溃中损失的所有市值。在1987年一年之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出现六次两位数涨幅。1987年股市崩溃的原因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股市经历了多年牛市,美国股票市场市盈率高过战后平均水平。标普500在高于收益23倍的水平上交易,这个战后高值远高于14.5倍的平均水平。从众行为和心理上的反馈回路在所有股市崩溃中起到关键作用。不过分析家们也试图找到外部的触发事件。除了对股市高估的普遍担心外,股市崩溃的罪责还被以下因素分担:程式交易、投资组合保险、衍生工具,还有主流媒体关于不断恶化的经济指标(诸如美国货物贸易出现大额赤字、影响远期利率攀升的美元贬值)的报道。1987年股市崩溃的影响之一便是回路切断器或者称之为交易限制被纽交所引进。这种工具的引进基于一段时间的冷却能够消散投资者恐慌这一想法。一旦交易日出现事先规定的股价大幅下滑,这些市场强制关闭机制就会被触发。2008年股市崩溃主要起因于次贷打包证券和用来保障贷款和发行者安全的信用违约风险调换,自九月十六日始,美国大金融机构开始破产并迅速演变为世界性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欧洲众多公司倒闭,世界范围内有价证券和商品价格的急剧下滑。冰岛银行破产导致冰岛克朗贬值至使该国处于破产边缘。最后赖于俄国的紧急贷款,冰岛免于罹难。2008年美国共有15家银行倒闭,另外还有几家银行由于得到政府救助或者其他银行收购而免于破产。2008年10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发出警告说,国际金融体系正颠簸于“全面崩溃的边缘”。 金融危机造成多个国家暂时关闭股票市场。十月八日,印尼股市一天之内缩水一成之后停止交易。俄罗斯、乌克兰和泰国也暂停了交易。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墨西哥和巴西采取措施救助贬值的通货。伦敦时报报道称:“人们逐渐把这次衰退称为2008年的股市崩溃,经验丰富的交易商把它比作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下滑二十一个百分点看起来并不比二十一年前下滑二十八点三个百分点来得猛。不管怎么说,上次仅是一天之内的猛烈而短暂的冲击,而这次是长达一周的折磨。”商业周刊提及这次危机也使用了诸如“股市崩溃”或者“2008年的恐慌”之类的字眼。从10月6日开始整整延续了一个星期,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五个交易时段收盘时,五次下跌。交易量也创造了新低。道指下跌了1,874点,18个百分点,是一周内的指数和百分数下滑最糟糕的一次。标准普尔下跌超过20%。无论如何,这次股市衰退总体上讲并没有达到1987年股市崩溃的程度。另有证据表明媒体在有意控制并夸大股价下跌,并将其称作“崩溃”,试图营造大萧条的氛围。在10月24日,世界范围内众多股票交易所经历了它们历史上最糟糕的衰退,多数股指跌幅超差不多一成。在美国,道指跌幅没其它市场那么糟糕,也缩水了3.6个百分点。相反美元和日元较其他主要货币,尤其是跟英镑和加拿大元相比,直线升值。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投资者都在寻找避风港的缘故。这一天的晚点时候,英国央行副行长Charles Bean称:“这是百年一遇的危机,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中的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商业周刊称拿本次金融危机与前面的任何危机相比都缺乏统计基础,这是因为以前危机中的金融市场状况要糟糕得多。Unit 10诊断萧条用depression表示萧条,其使用频率最多的莫过于过去的六十年,但其精确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普遍的单凭经验感觉对于经济衰退(recession)的理解是连续两个季度的GDP的下滑。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在对系列经济指标更为严谨的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衰退公布了一个正式的界定。但对于经济萧条(depression)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当前经济大幅度的下滑至何种程度才配得上使用经济萧条depression这个单词呢?网上调查的结果显示有两条主要的标准来区别萧条depression和衰退recession:实际GDP下降超过10%,或者GDP下降超过三年的时间。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均达到了这两条标准,1929年到1933年的GDP下滑了30%左右。1937到1938年期间的产出也下降了13%。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排出战争因素),但是43个月的下降并非是最长的;这顶荣冠应给予1873-79年期间的那一次,其产出的下降延续了65个月。按照上面所说的标准,日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济上“丢失的十年”称不上萧条,因为GDP从高峰到低谷的最大跌幅仅仅是3.4%,到1999年三月也只是延续了两年的时间。二战后只有一个发达经济体的GDP下滑超过了10%:芬兰到1993年的三年内收缩了11%,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前苏联的解体,使它丢失了一个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型经济体更易发生萧条但新型经济体发生经济萧条的可能性要高得多。经济学人周刊后面数页报道25个新兴经济国家,不少于13个在过去的30年内其GDP的下降幅度都超出了10%。阿根廷和波兰遭遇了两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在1997 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其产出经受了两位数的下降。俄罗斯的GDP从1990到1998年的下降幅度达到了45%,令人震惊。下面的图标是经济学人提供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发达经济体和新型经济体的下滑排名,它排除了战争时期(譬如德国和日本,他们在1944年的产出跌幅达到甚至超过了50%)。30年代德国和法国的萧条排到了前12名,但英国还好,其GDP的下滑相对温和,是6%。30年代之前所有的经济下滑通常都被称为萧条depressions,衰退recession这个术语是后来创造的以避免引起令人可怕的记忆。甚至在大萧条之前经济下滑的时间和程度一般都超过了现在。衰退变得温和一些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政府开支的增加。经济衰退期间,政府与企业不同,他们不减少开销,也不随便裁人,这就有助于稳定经济。另外税收自动减少,失业福利的增加等于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另一个原因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金本位导致衰退期货币供应量的萎缩,使得下滑更为糟糕。银行的倒闭对经济衰退更是推波助澜。不仅仅是下滑的程度和延续的时间但澳新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Saul Eslake的最近的分析作出了不同的结论:经济衰退recession和经济萧条depression的区别不是简单地下降幅度和延续的时间问题,下滑形成的原因不能忽视。标准的衰退通常是在一段时间的货币紧缩政策之后,但萧条是资产的突然爆裂,信用泡沫即信用萎缩以及总体物价水平下滑的结果。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平均物价下降了四分之一,名义GDP到最后收缩了差不多一半。美国二战前的最糟糕的衰退都与财经恐慌和物价下跌相关:1893-94以及1907-08的实际GDP下滑了差不多10%;1919-21期间下滑了13%。Eslake先生认为,前苏联的解体以及亚洲危机的经济衰退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经济萧条,因为通胀很猛。而日本在90年代末期名义GDP萎缩了好几年就够得上称为经济萧条。Eslake先生的意思是,萧条并不一定要达到达到30年代那么“大”的程度,在他的定义中,萧条depressions就像衰退recessions一样,也有轻微和严重之分。衰退recession和萧条depression差别的另一个重要含义在于它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政策作为对策。如果是因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所引发的衰退就要采用低利率来进行医治,依靠财政政策的调整其效果不能奏效,这是因为间隔太长。相反,如果是由于资产缩水,信用恐慌和通货紧缩导致的萧条,传统的货币政策远不如通过财政政策那样奏效。是的,我们没有了香蕉今天的状况如何?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的GDP按年度计算有可能要下跌6%,但大部分经济学家排除与上个世纪30年代萧条的相似性,也不认为是在重蹈90年代日本的覆辙,因为政策制定者不会重复过去的错误。在大萧条时期,美联储让数百家银行倒闭,货币供应量减少了三分之一,而政府通过减少花销,抬高税收等方法企图平衡其预算。而这一次美国的货币和财政的宽松一直远远超过90年代的日本。但是这些乐观的看法出自很多这类经济学家,他们曾经认为美国的房产价格全国范围的下跌是不可能的,他们还认为金融改革使得金融体系更加具有适应性。但愿他们这一次的看法是对的。但是这次危机是由于历史上最大的资产价格泡沫和信用泡沫所引起的,甚至超过了80年代末的日本和20年代的美国。政策制定者们不会重犯与30年代相同的错误,但他们会犯新的错误。Alfred Kahn是吉米卡特总统的一名经济顾问,他1978年警告说“经济萧条”已经迫在眉睫,卡特总统因此而责怪他吓唬民众。 Alfred Kahn 觉得此语depression让人不快,随后就改口称:“我们面临45年来最糟糕的香蕉年头”。如今美国经济再次闻到一丝香蕉(萧条)难闻的味儿。(香蕉易烂,由此喻指美国经济烂透了、糟糕透顶之类的意思译者注)Unit 11金融巨匠: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导言如果曾经有过经济学的摇滚明星,那就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生于1883年,与亚当史密享有同一生日,六月五日。凯恩斯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逝世的那一年。那个年代世界面临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严峻选择,凯恩斯的出生年月如此吉利似乎命中注定要成为一种强大的自由市场的力量,但是他提出了一种第三种方式,使得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要审视他的学说及其影响。剑桥预言家凯恩斯在英国的一个特权家庭里长大,父亲是剑桥的经济教授,他本人在大学学习数学。他从事文职事务两年,然后在1909年回到剑桥当教员。他从来没有接受过经济学的正规训练,但在后来的几十年间他迅速成为一个中心人物。由于对一些政治和经济事件的精确预言他开始崭露头角。他的第一个预言展示在一篇评论中,他反对要求德国在一战后的赔付支付,指出强迫德国赔付整个战争的损失就会逼迫其发生极度通货膨胀,这会对整个欧洲发生负面结果。接着他又预言如果像英国财政大臣丘吉尔那样要求回到战前的固定汇率就会中止经济增长,减少实际收入。战前的汇率在1925年战后损失中高估了,锁住这个汇率的企图定会得不偿失。这两个方面的预言均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遭遇严重失误,但又获得成功反弹凯恩斯不是一个纯理论经济学家: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他是一个积极交易者。在那呼啸的20年代他发了大财。就在他将成为历史上最富裕的经济学家的道路上顺利发展的时候,1929年的经济大崩溃卷走了他四分之三的财富。凯恩斯没有估计到这场大灾难,是当时认为负面经济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人之一,就如美联储观察美国经济一般。尽管遭遇大萧条的突然袭击,适应性极强的凯恩斯在危机中人们纷纷清仓抛售股票的时候大量购入,成功地东山再起,又一次获取了大量财富。临死时,他的这种非从众的投资理念给他积累了三千万美元的财富,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二富的经济学家。通论就在另外很多人对经济大萧条造成的结果惊恐万状的时候,正是凯恩斯对经济学理论贡献的起点。凯恩斯认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有其本来的不确定性,必须进行改造以抵制马克思主义,防止大萧条再次发生。1936年他把自己的思想总结在他的著作中,书名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中论述内容广泛,其中他认为亚当史密的古典经济学中有关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只适用于充分就业的情况,其它情况下他的通论就会发挥主导作用。通论内容凯恩斯通论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扮演中心角色,这一思想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尽管表面上是在挽救资本主义以免跌入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凯恩斯对政府敞开大门,让其成为经济的主导者。简单说来,凯恩斯把赤字财政、财政支出、税收和消费看得比节约储蓄、私人投资、平衡预算和低税政策还要重要(后者是古典经济学所赞颂的经济美德)。凯恩斯坚信政府通过投资开销,并迫使公民也跟着消费购物等干预手段就可以修复经济的萧条衰退,同时通过各种宏观调控的技术就可以避免未来周期性的重复。地上挖洞凯恩斯把政府支出纳入整体国民产出来支持他的理论。起初他的这一思想引起争论,因为政府实际上是不能储蓄或像企业或私人公司那样投资的,只是通过课税或发行债券集资(债券也是通过税收归还的)。凯恩斯把政府纳入平衡方程式表示政府的开支,哪怕是在地上挖洞再填上也会刺激经济,因为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和个人都会紧缩他们的预算。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新型政府以及一战后出现的福利国家。对储蓄和私人投资的战争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恢复经济的关键,而节约储蓄是桎梏经济发展的锁链。在他的国民产出方程式中,他把个人储蓄从个人投资中剔出,使得政府投资变成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代表人民进行开支的大政府才能够确保充分就业经济繁荣。即使被迫对他的模式进行修订,允许一些私人投资,他仍然认为这些投资不会像政府投资产生那么高的效率,因为私人投资者在经济困难时期是不大可能去承担超支不必要的工程的。宏观经济学:放大和简化政府很快采用凯恩斯的思想的原因是很容易理解的,该思想向政治家们提供了无限制的资金实施民心工程,赤字预算对他们赢取选票则十分有利。对于争得政府合同的公司来说就像是获得了意外之财,不管该工程按时实施还是仅仅是在预算之中。问题是凯恩斯的思想提出了很多设想,而这些设想没有得到任何现实世界证据的支持。例如凯恩斯假设不管私人贷款多少其利率保持一致,表示节约储蓄不利于经济增长即使经验证明结果相反。为了说得更加浅显,他应用倍数效应来描述政府投资开支,而对私人节约储蓄从来没有使用过类似的话语进行表述。过度简化可以成为经济学的有用的工具,但是使用的假设越是简单,一种理论的现实世界应用得就越少。理论与常规的碰撞凯恩斯1946年去世。除了“通论”,他还是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国际货币资金组织的专家小组成员之一。他的理论继续普及,掌权了公众。但在他死后批评家们开始攻击他的宏观经济学观点以及他思想的短期目标。他们认为强制花费是可能让工人受雇再工作的一周,但接着会怎么样呢?最终钱被用光了,政府必须开始印钞,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上个世纪70年代正好发生了经济不景气状况下的通货膨胀。凯恩斯理论认为经济不景气是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的,但事实就这样发生了。政府投入,排挤了私人投资以及通胀降低了实际收入,对凯恩斯理论的批评得到了更多的相应,最后由米尔顿弗里德把凯恩斯的资本主义公式推翻,在美国重新确立了自由市场的原则。凯恩斯时代尽管凯恩斯的经济学再也不会拥有曾经拥有的受人尊敬的地位,但它活力依旧。当你看到消费性开支或者信心数字你就看到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延伸。2008年美国政府向它的公民交出的刺激账单也代表了凯恩斯的思想,消费者能够购买平面电视或者说通过消费渡过难关。凯恩斯的思想将永远不会从媒体或政府中彻底消失。对于媒体,许多简化的东西言简意赅容易掌握,可以使用短小的篇幅加以阐述;凯恩斯断言认为,政府要比纳税人更善于开支纳税人的钱,这是对政府的褒奖。结论尽管产生了这些不受欢迎的结果,凯恩斯的著作功不可抹。即使是反对派也认为凯恩斯的思想加强了自由市场理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凯恩斯以后的米尔顿弗里德和芝加哥学校的经济学家们的著作里看得到。盲目坚持亚当史密的信条是危险的。凯恩斯模式强迫自由市场经济学变成了更加广泛的理论,而每次经济危机人们对凯恩斯思想持续的和普遍的回应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学作出了相应的发展。弗里德曾经说过:“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的拥护者。”但完整的引语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的拥护者,但另一方面再也没有一个凯恩斯主义者了。我们都使用凯恩斯的语言和器具,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凯恩斯的起始结论了。”Unit 13全球化纵观历史,冒险家、将军、商人、金融家为逐步构建全球性的经济做出了贡献。如今,通信、运输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空前变化给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全球性的流动资本重新组建公司,它摧毁了规章制度,破坏了当地的和全国的政治。恰恰是在全球化导致大范围的痛苦、无序和动荡的同时,它也创造了新的市场和财富。对于寻求社会公正和解放的全球运动,它既是抑制的来源,也是催化剂。这些材料着眼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提出全球化新在何处,什么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它是怎样改写政治的,又是怎样影响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的等问题。概念许多世纪以来,全球人类社会已经逐步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但是最近的步伐突然大大加快了。喷气式飞机、便宜的电话服务、电子邮件、电脑、巨大的远洋轮船、即时的资本流动,所有这一切,使得整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相互依赖。跨国公司在许多国家制造产品,然后向全世界的消费者销售。货币、技术和原料突破疆界,在各个国家之间流通的更为迅速。除了产品和金融,思想和文化也更为自由地传播。其结果是法律、经济和社会运动在国际层面上逐渐形成。许多政治家、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认为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总的来说是受欢迎的。但是,对全世界几十亿人来说,由经济活动引起的全球化意味着会根除旧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人的生计和文化提出了挑战。全球性的社会公正运动本身是全球化的产物,它也提议另辟蹊径,更加满足公众的需要。关于全球化内涵和它的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政治争论仍然会很激烈。经济全球化通信和运输技术的发展与自由市场的思想体系相结合,已经使得商品、服务和资本具有空前的流动性。北方发达国家想在全世界打开销售他们产品的世界市场,想利用南方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这是得到南方发展中国家精英支持的政策。他们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和地区贸易协议,通过削减关税,国家企业私有化,放宽环境和劳动力标准等手段强迫那些贫穷国家经济融入国际社会。结果,那些投资者的利润增加了,但是,提供给劳动者却是微薄的薪水,激起了国内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本页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探讨了它有可能怎样遭遇抵制以及如何加强管理以便获得持续发展等问题。政治全球化传统上说,政治是国家政治体制内部的行为。一个国家的政府要从根本上负责维持社会安全,保障民众的经济福利,同时保障人权及边境内的环境。随着全球生态的变化,全球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以及其他全球化趋势,全球级别的政治活动也越来越多。在全球化的大框架下,通过政治一体化组织比如欧盟;通过政府间的组织,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政治可以超越国家之上发生。政治活动也可以超越国界,通过全球性的活动和非政府组织进行。通过和其他国家的组织建立联盟,国内社会组织可以在全球展开活动。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不是与自己的国家政府打交道,而是使用全球通讯系统,直接疏通国际组织和其他参与者。文化全球化科学技术为文化全球化创造了可能性,甚至完全可能将其成为现实。因特网、传真机、卫星、有线电视正在横扫文化界限。全球性的娱乐公司制作普通百姓接受的娱乐产品,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些人生活在何方。价值、标准和文化传播往往会提升西方的资本主义理念。当地文化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全球消费文化的牺牲品?英语会根除其他所有的语言吗?这种消费价值观会压倒人们的社区意识和社会团结吗?或者相反,这种共同的文化会使人们拥有更多的共同的的价值观,政治上趋于一致吗?这一节探讨文化和全球化的这些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法律全球化传统意义上说,法律是一个国家的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国家借助法庭和警察执行法律规则。与此相比,国际法一直相对软弱,几乎没有多少有影响力的执行权力。但是,全球化正在改变着法律轮廓,产生新的全球性的法律机构和标准。国际刑事法庭承诺依据世界刑法章程对那些可恶的对公众造成损害的国际罪犯绳之以法;而政府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审判一些声明狼藉的国际犯罪分子。在所有的法律中商业法的全球化速度最快,因为各国一致同意实施标准的管理规则和司法实践。外交官和法学家正在制定关于破产、知识产权、银行业程序和许多其他的公司法的国际规则。为了与国际化相适应,为了服务于大的跨国公司,法律公司正在使他们的实践全球化。最大的跨国界法律公司正在组建,有几千名专业人士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大手笔的实践行动。Unit 14了解世贸组织:基本知识贸易体系原则世贸协定繁缛复杂,因为这些协定涵盖了各类贸易活动的法律文本。它们包括的内容有农业、纺织品和服装、金融、电信、政府采购、工业标准和产品安全、食品卫生管理、知识产权等等等等。但有几条简单的基本的原则贯穿在所有的文件之中,这些原则是双边贸易体系的基础。让我们仔细审视一下这些基本原则:无歧视贸易1. 最惠国:平等对待贸易伙伴。根据世贸协定,成员国通常不能歧视其贸易伙伴。给了某一个国家的特殊待遇(譬如对其产品降低关税率),也必须同时让其他世贸成员也要享受同样的待遇。这一原则叫作最惠国待遇。这一原则至关重要,它是关贸总协定的第一条款,该条款讲的是货物贸易。最惠国待遇也是服务贸易总条约(第二款)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协定(第四款)的重点,尽管在各自的协定中对于该原则的处理略有差别。总起来,这三个协议包括了世贸组织处理的三个主要贸易领域。有些例外是允许的。例如,几个国家一起可以建立仅仅适用于本集团的产品自由贸易协定,对集团以外的产品不给予平等待遇;或者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市场准入权利;或者一个国家可以对被认为是不公平贸易国家的产品提升壁垒;对于服务贸易也在有限的情况下允许采用不平等方式。但是协议对这种例外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一般说来,最惠国待遇意味着某个国家每一次降低贸易壁垒或开放市场,所有的贸易伙伴的相同的产品或服务都必须享受相同的待遇,不管是穷国的还是富国的,强国的还是弱国的。2.国民待遇:进口商品与国内商品享受同等待遇。进口商品和国内产品应该待遇平等至少是在进口商品进入市场以后。进口的服务与国内服务,国外的商标、版权、专利和国内的商标、版权、专利都应该待遇平等。国民待遇原则(给予别国产品与国产品同等待遇)在世贸的三个主要协议(关贸总协定第三款、服务总协议第十七款和与知识产权贸易相关的协议的第三款)中均有体现,尽管需要再说一遍的是该原则在每一个协议中的处理方式略有差别。国民待遇仅仅适用于已经进入市场的产品、服务或知识产权项目。因此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是不违背国民待遇原则的,即使对国产品征收不同的税额也无妨。自由贸易:逐渐地通过谈判的原则降低贸易壁垒是鼓励贸易的最明显有效的举措之一。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其它保护措施,如进口禁令或者选择性限制进口配额。有时候还有其它贸易难题,如繁缛的红头文件以及兑换率政策等也已经讨论过。自从1947-48关贸总协定建立以来进行了八个回合的贸易谈判,第九个回合,即多哈发展议程现在正在进行之中。开始集中于对进口产品降低关税。谈判的结果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工业国家的对工业产品的关税率稳定地下降到不到4%。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谈判扩大到产品的非关税壁垒,同时涉及到新的领域,例如服务和知识产权领域。开放市场是一件好事,但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世贸协议允许相关国家逐步进行改变,即所谓“渐进式自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通常会给与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义务。可预测性:通过绑定和透明政策有时候承诺不提高贸易壁垒与降低贸易壁垒具有同等重要性,因为这种承诺给企业对未来机会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视界。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能够鼓励投资,创造了就业岗位,消费者能够充分享受竞争带来的好处商品选择范围大,价格便宜。多边贸易体系是政府的一种尝试,目的是使商业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乌拉圭回合增加了绑定1986-94谈判前后绑定关税百分比的比较谈判前谈判后发达国家7899发展中国家2173转轨经济国家7398(这些是关税项目,因此百分率没有按照贸易量或贸易值加权计算)在世贸组织中,当一个国家同意开放产品和服务市场,它就绑定了其承诺。对于商品来说,绑定意味着最高关税率。有时候其关税率低于绑定的税率,这经常是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事情,在发达国家实际的关税率与绑定的税率是相同的。一个国家可以改变绑定,但一定要在和贸易伙伴谈判以后执行,谈判意味着要给予对方的贸易损失进行必要的补偿。乌拉圭多边谈判的成果之一是增加了绑定义务的总量。农产品已经达到100%的约定关税。结果大大提升了经商者和投资者的市场安全度。世贸体制也努力通过其它办法提高市场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其中一个办法是不鼓励使用配额制或其它措施来对进口量进行限制管理配额就会导致更多的红头文件,也会招致对不公平贸易的谴责。另一个办法是促使各国尽可能透明地公开其贸易规定。很多世贸协议均要求政府在国内公开他们的政策和实践,或者通知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对国家的贸易政策进行常规监督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手段,提升了相关国家国内和多边层面上贸易政策的透明性。促进公平竞争世贸组织有时候被描述为“自由贸易”机构,但这并不完全准确。世贸是允许关税存在的,并限定情况允许其它形式的贸易保护。更准确地说,世贸是一个努力实现公开、公平和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规则的体系。非歧视规则最惠国和国民待遇规则的制定确保公平贸易的条件。同样地还有反倾销(以低价出口赢得市场份额)和反补助规则。问题非常复杂,制定规则就是要确定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以及政府能够如何作出反应,特别是通过征收额外进口税补偿由于不公正贸易所造成的损失。很多世贸协议的目的是支持公平竞争:例如在农业、知识产权和服务领域。政府采购协议(只有部分世贸成员签署,因此叫作“诸边复边协议”)则将竞争规则扩充至很多国家数以万计的政府机关等等。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世贸体系力促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执行相关协议时间上需要弹性。协议本身继承了关贸总协定的早期条款,允许发展中国家获取特别援助计划和贸易优惠。世贸成员国中超过四分之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在七年半的乌拉圭回合期间超过六十个国家通过自身努力执行了贸易自由化规划。同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发挥了空前的积极性和影响力,而且在如今的多哈发展议程中表现更加出色。在乌拉圭回合的最后发展中国家准备承担发达国家提出的绝大部分的义务。但协议决定给予他们过渡期,便于这些国家对更为生疏的,可能是很困难的世贸条款进行调整适应尤其是那些最穷的即“最不发达”国家。该轮最后通过的部长决议要求富裕国家应该加快执行对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商品市场开放的承诺,并寻求对这些国家增加技术援助。如今发达国家开始允许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几乎所有产品实行无关税无配额进口。要做到这一切,世贸组织和其成员国家还在经历一个学习过程。如今的多哈发展议程包括了发展中国家担心的他们所面临的执行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困难。Unit 15国际支付体系简史 (II) 自打20世纪70年代实现浮动汇率以来,汇率的变化扑朔迷离,使得如利率、收入、和物价等经济原理,对这些变化也无法解释。通常的解释是短期利益的投机性交易是不稳定的根源。过度的易变性阻碍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因为汇率的过分的易变性增加了在国际市场经商和家庭管理的不确定性。 1994年7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上,一个秘密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外交家组成的团体在会上提出了对汇率不确定性的忧虑。该团体以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克尔为首,被称为布雷顿森林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为实现更稳定汇率的两步措施: 第一步是货币基金组织成员采取协作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汇率变动的压力。 第二步是各国要设定可以调节的目标区域,各国政府只能在这允许的汇率范围内实现浮动。 实际利率比价解释了协调金融和财政政策第一部分。当一个国家决定利率提高,另一国家决定利率降低时,资本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汇率发生变化。但是,协作在经济周期不同的国家之间是不容易实现的。 建议的第二步中为货币建立有限浮动的目标区域相似于1979年建立的欧洲货币体系。然而,这一体系也不是毫无缺点。在浮动汇率下,当出现大的冲击时,汇率自动调整。虽然理论上说各国政府可以调整目标区域模拟市场力量,实际上无法成行,即使面临很大的冲击。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在1979年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来限制成员国间的汇率变动。欧洲货币体系的大部分成员国承认欧洲汇率机制,该机制将各参与国置于一个有限浮动的汇率体系内。1992年前,该体系内大部分国家货币的汇率可以在中心价值的2.25%上下浮动。 德国是欧洲货币汇率机制的中坚力量,这不只是因为德国的经济是该体系中最强大的,而且还因为德国长期以来货币稳定,通货膨胀率低。荷兰是一个小得多的国家,也有用货币政策实现低通货膨胀的经验,但法国、比利时、特别是意大利通货膨胀率一直很高。正象预料到的那样,在初期,由于各国通货膨胀率的不同,汇率机制不断的改变。但在1987年到1992年,改变就不再发生,因为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在探索紧缩经济时把汇率机制作为政治武器使用。当选民们抱怨高失业率时,承诺抑制通胀的政府会指出,这是为了承担保持汇率稳定的国际义务。 欧洲货币体系的创建者视欧洲汇率机制是走向货币联盟,使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财经专业英语教程(第三版)》配套PPT教学课件及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8573314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