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3)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3)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3)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3)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2.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关栏内。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2、的答案无效。5.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第 I 卷选择题一、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 绯红(fçi)寻觅(mì)镌刻(jun)眼花缭乱(lio)B. 佃农(diàn)推崇(chóng)禁锢(gù)坦荡如砥(d)C. 溃退(kuì)濒临(bîng)卑微(bçi)藏污纳垢(hòu)D. 平庸(yông)茸毛(róng)踌躇(zhú)自出心裁(cái) 答案:B分析:

3、(A眼花缭乱 liáo C 濒临 bîn垢òu D 踌躇 chú)2.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 语文课上,悠扬的朗读声络绎不绝地从教室里传出来。9B. 莫言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C.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直指江南,千里长驱,锐不 可当。D. 小王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 的感觉。答案:C分析:(A 络绎不绝:用以形容人或车,不能用以形容声音。B 抑扬顿挫:用以形容声音,不能用以形容情节。D 鹤立鸡群:是个褒义色彩明显的成语)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4、A. 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B.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水平。C. 为尽快让篮球运动在校园里火起来,我市近期启动并制定了“校园篮球行动”计划。D.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答案:D分析:(A 缺宾语,加上“的电子产品”。B 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增强水平”。C“启动并制定”语序不当)4.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则应该有合理的顺序。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则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好句子。语言连贯还应当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要做到

5、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ABCD答案:.B5.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 藤野先生和白杨礼赞都是托物言志类散文,作者分别是鲁迅和朱自清。B. 消息是常见的新闻体裁,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称为新闻的六要素。C.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句子的主干是:“老人喝泉水。”D.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A分析:藤野先生不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 二、本大题共 1 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6.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6、)(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4)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5)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6) ,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二章( 7 ) 鸟语花香, 在不同诗人的眼里是有不同的情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谁家新燕啄春泥”,借莺燕写尽了春日勃勃生机;杜甫春 望中的“ , ”,则借花鸟写出的动乱中令人伤感的衰败之象。答案:(1) 山随平野尽(2) 大漠孤烟直(3) 欲辨已忘言(4) 似曾相识燕归来(5) 芳草萋萋鹦鹉洲(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7) 几处早莺争暖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每空 1

7、分,有错字或漏字都不给分)三、本大题共 4 篇文段,共 33 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9 题。(9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 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

8、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有删减) 注释:午、未、申:中国传统计时的时间名称。染:染成。设色:涂色,用颜色描绘。夕舂(chông) :夕阳。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安可为俗士道哉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景尤不可言。 9. 【甲】文中苏轼自称“ ”,【乙】文袁宏道称游湖的“杭人”为“俗士”。这样的称谓分别寄寓两位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答案及分析:7(2 分)(1)念: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只是。(4)怎么。(每

9、词 0.5 分)8(4 分)(1) 院子里(的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月光下的) 影子。(2) 月亮的景色(美得)尤其不能用言语描述(难以用言语描述)。(“言”,译为“说”亦可)(每小题 2 分。重要的字每字 0.5 分,译错或漏译逐字扣分,扣完该句的 2 分为止) 9.(3 分)“闲人”(1 分)【甲】文自称“闲人”,既有漫步赏月的闲适与欣喜,也有被贬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1 分)【乙】文称“俗士”,既表达对盲目春游、辜负美景的普通游人的不屑,也表达作者不愿与“俗士” 为伍,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清高孤傲之情。(1 分)您看哪个答案更恰 当?(二)阅读下面

10、选文,完成 1013 题。(10 分)中国石拱桥(节选) 茅以升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

11、桥。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到现在已经 1300 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12、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 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

13、字。10. 阅读选文,请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3 分)11. 选文中,从“石拱桥”到“ ”再到“赵州桥”,说明对象由大到小, 可见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第段在说明赵州桥时,作者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3 分)12. 第段划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13. 第段中“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句中加点的“几乎”不能去掉,请说说理由。(2 分)答案及分析:10.(3 分)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每点各 1 分)11.(3 分)中国石拱桥逻辑顺序总分总(总分也可以)(每空 1 分)12(2 分)句子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 分)把赵州桥的桥洞比作弓,更通俗形象地

14、说明了赵州桥大拱的坡度平缓的特点,从而突 出了赵州桥设计的科学性。(1 分)13.(2 分)“几乎”意为“差不多”,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在我国普遍存在,去掉了变成我国处处都有石拱桥,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只答出准确也可给分)(2 分)(2 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18 题。(14 分)枯萎的蒲公英叶子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

15、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 为我寻挖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

16、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

17、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 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 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

18、旗语”, 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选自海燕2015 年 9 期,有删改) 14读罢全文,请你说说文章以“枯萎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作用。(3 分)15.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眼里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16. 第段和第段都提到心在“疼”,联系上下文,请分别说说“我”“心疼”的原因。(2 分)1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划线的句子“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3 分)18. 无论是爬上月台去为儿子买橘子的父亲,还是顶着北风为女儿寻挖蒲公英的母亲,他们蹒跚的

19、步伐里总包含着亲人“最沉实的爱”。请你也回忆一个生活片断,去表达你感受到的这种爱。(3 分)答案及分析:14(3 分) 象征性:“枯萎的蒲公英”象征了去世的母亲;文章的线索:歌颂枯萎的蒲公英,其实是歌颂母亲; 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开头借“枯萎的蒲公英”引入回忆,结尾借与“蒲公英”对话直 接抒发对母亲的感恩思念之情。(只答作用,不结合文章内容也可以,写出两点即可得满分)15(3 分)母亲是个刚强坚毅的人,不管生活有多大的困难都挺过来;母亲是个勤劳的人,一辈子操劳;母亲是个善良的人,本本分分地艰苦谋生;母亲是个疼爱子女的人,年届八十还去为了女 儿寻挖蒲公英。(每点 1.5

20、 分,写对二个方面即可得满分)16(2 分)第段是看到冬日里的蒲公英联想起母亲艰辛的一生而心疼(1 分);第段是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却已逝世而伤感心疼(1 分)。17(3 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努力”“力量”“手脚”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寒冬中紧贴地面而生长的状态生动地描写出来,表达“我”对蒲公英及母亲身上所具有的顽强坚毅品 质的赞美。(修辞判断、品析内容、揣摩感情各 1 分)18(3 分)围绕亲人“沉实的爱”,叙写具体片断,情感真挚,语句通顺,即可得分。13四、本大题共 2 题,共 4 分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 有一次一个凶

21、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妄图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 蚂蚁的目的达到了,占有了这个井。19. (1)以上文字选自 ,作者是 。(2 分)(2)请你至少写出一种该书中描绘的昆虫并简要概括其特点。(2 分)答案:19.(1)(2 分)昆虫记法布尔(每空 1 分)(2)(2 分)螳螂:外表美丽而天性凶残,是个不折不扣的杀手蝉:为快乐而放声高歌,永远不知疲倦的歌唱家,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 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五、本大题共 1 题,共 43 分20. 亦师亦友的老师,晨昏相伴的同学,令人回味的课堂、青春放歌

22、的活动,静默生长的草木校园的一切,诠释着我们的年少情怀,当然也为我们的成长留下了难忘的印记。请以“为校园的 点赞”为题目,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1) 将题目补充完整,并确立好主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尽量真情地叙写能表达中心的 具体事件;(2) 字数不少于 600 字。不超过 900 字;(3) 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 XX 代替。书写要求:工整、规范、美观。作文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作文写作难度不大。【审题立意】解题时首先要弄懂“点赞”的意思 ,根据作文题中引用的相关句子,就能品读出“点赞”的含义,即对校园中的人和事表示肯定、支持、喜爱、赞美之情,【思路点拨】文题中“点赞”这个关键词决定了本文的主旨是赞扬校园中的真、善、美,为各种传递正能量的人、事、物点赞,赞美、支持他们,这样的立意无疑是准确的,但如果同学们能够把视角再抬高一点,如“为校园的那一树花开点赞、为校园的创意点赞、为校园的“对手” 点赞”等,那立意自然高人一筹【文体选择】写记叙文,在构思时既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形成呼应之势;更要对文章的主体部 分精心进行布局,以使文章线索明了,过渡自然,情节波澜不断,人物形象呼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