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实基础强化技能拓展思维_第1页
打实基础强化技能拓展思维_第2页
打实基础强化技能拓展思维_第3页
打实基础强化技能拓展思维_第4页
打实基础强化技能拓展思维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打实基础 强化技能 拓展思维2004 年高考,全国大部分省市将采用新课程卷。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化学 的复习和备考给广大考生谈几点建议。一、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构筑化学知识网络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各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 彼此间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知识网 络体系,明确各个概念和理论模块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懂得它本身揭示了什么, 它与其上、下位概念或理论之间是通过哪种“内核”联结的, 是衡量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化学 基础知识的重要标志。比如,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既决定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也决定了它的成键特 征和所形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进而预示了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可能表现。 这种关联

2、的“内 核”就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 所以高度关注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就显得尤 为重要。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程卷第 15 题和第 31、32 题(题略)均是针对这个基础 模块命制的,它反映了综合卷突出学科内综合的命题思路,昭示了高考化学复习的方向。要应对上述命题特点,建议复习过程中做到: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 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 达到理解层次。应对下列主干内容之间的关系达到理解或掌握 水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 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原子内各微粒、序数等之间的关

3、系,同一周期内、同一主族内元素性 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如2001、2002、2003 年高考试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关于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2001年)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气)+ B (气)=2C (气)若经2s (秒)后测得 C的浓度为0. 6mol L 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 3mol L 1 s 1 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 6mol L 1 s 1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 7mol

4、 L 1其中正确的是A.B.C.D.(2002年)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 (g)+ Y (g) 2Z (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003年)某温度下,在一定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 g)+ B (g) 2C (g)达到平衡时,A 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 均减半

5、B.均加倍 C.均增加ImolD.均减少1mol所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重在自己总结归纳。2 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 明的范围和要求, 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 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 内 容和思路的题目。 目前流通的复习资料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充斥着大量超越新教材要求的 内容和题目, 考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慎重选择。 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是极好的复习资源, 要按 照新教材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 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要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 做到不 凭个人喜好选题, 不脱离自身学习状况选题, 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 不大量选做难

6、度较 大的题目。二、认真落实基本技能,准确表述化学问题化学用语等基本技能在教材和高考试题中都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例如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在近几年理科综合新课程卷中屡屡出现:( 2000 年)今有如下 3 个热化学方程式:H2 (g)+ 1/2O2 (g)= H2O( g) H= akJ mol 1H2 (g)+ 1/2O2 (g)= H2O( l ) H= bkJ mol 12H2 (g) + O2g)= 2H2O(I ) H= ckJ mol 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b和c均为正值C. a=bD. 2b= c( 2003年)已知在1 x 105Pa, 298K

7、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H2O( g)= H2(g)+ 1/2O2 (g) H= + 242kJ mol 1B. 2H2 (g) + O2 (g)= 2H2O(I ) H= 484kJ mol 1C. H2 (g)+ 1/202 (g)= H20(g) H= + 242kJ mol 1D. 2H2 ( g) + O2 (g)= 2H2O(g) H= + 484kJ mol 1分析上述热化学方程式考题的演变, 会使我们认识高考对化学用语以及其他基本技能 的考查思路与基本方式, 比如是否吃准每个符号及其组合后的含义, 是否明确符号内有关数

8、值间的对应关系, 是否能把该符号或操作牵连的相关背景知识 (像以上热化学方程式试题触 及的化学计算基础) 整合起来等。此外, 化学用语作为学科工具语言, 常常设定为综合类题 目推断结果的显现方式, 对考生提出明确的答题要求。考试中,过程分析正确,但由于表达 失误,造成令人痛惜的结果的现象屡见不鲜。构成新课程化学教材知识体系的几条主线与对应的基本技能要求如下表所示新教材的知识结构主线对应的基本技能(1)物质(原子、分子、晶体)结构与其化学变化中性质表现的关系元素符号电子式、化学式( 2)元素周期律及其在认识、 理解元素与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中的指导作用 元素 位置表示法、化学方程式3)化学反应中的

9、能量变化规律电子转移表示法、电极反应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热化学方程式( 4)分散系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规律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5)可逆反应特点及反应方向调控规律可逆反应式( 6)官能团性质及有机合成反应规律有机物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有机反应方程式( 7)化学反应的实现途径化学实验的设计原理与操作实验仪器的操作、 实验装置组合(8)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化学计量符号、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由上述联系可以看出,化学基本技能是化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2003 年理科 综合化学试题的答题要求看,化学用语(化学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规范要求以及 计算的精确性要求, 都较以前有所

10、加强。 因此,在化学复习过程中应强化有关训练,避免或 减少基础性失误。1在平时的练习中,要规范化学用语,训练科学表述,做到读得懂(试题题目)、 写得准(化学用语)、说得明(对象或问题的“然”及其“所以然”)。2熟练、准确书写化学用语的前提是多动手、 勤检查。 平时练习中的“眼高手低” 现象是造成考场书写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3化学实验的仪器名称、操作术语,元素名称的书写,常常也是造成高考丢分的 原因。如 2003 年考卷中由于不能正确书写铍的元素名称而造成了很多失分现象。三、努力扩展思维视角,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根据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题,以考查学习能力为重” 的命题指导思想,高考化学复 习要高度重视

11、综合能力的培养。 考试说明针对理科综合提出的五项能力要求, 与化学教学大 纲提出的化学学科培养的四种学习能力是一致的。能力与技能不同,各有其一般形成规律。 它不能通过传授形成,而要在过程的体验、在反思与感悟中获得提升。例如( 2003 年理科综合新课程卷 33 题):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 沉淀。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04溶液与用不含02的蒸馏水配制的 NaOH溶液反应制 备。(1) 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04溶液时还需加入。(2) 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 02常用 的方法。(3) 生成白色Fe (0H 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02的NaOH溶液,插入FeS

12、0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 Na0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0H溶液、铁屑、稀 H2S04等试剂制备。(1) 在试管I里加入的试剂是。(2) 在试管H里加入的试剂是。(3) 为了制得白色Fe (0H 2沉淀,在试管I和n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4) 这样生成的Fe (0H 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这是一个典型的综合能力考查题目,从本题的命题特点,可以获得许多复习启示:1立足教材基本实验内容,从Fe( 0H) 2 的“个性特征”作为发散点,考查 Fe2+的还原性、Fe2+的水解与抑制原理、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创新实验的观察与解读能

13、力等,具有高度学科内综合的特点。2试题各问的梯度和考查指向明显,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对方法一做出圆满解答,具有较强的化学实验能力与观察思维能力才能对方法二做出合理判断。3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且能用简练的化学术语进行描述。再如( 2003 年理科综合新课程卷 14 题):某温度下向 100g 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 加入 56g 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 5. 6gB. 沉淀物的质量为 7. 4g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 98 . 2g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 98 2g这是一道融合化学反应、 反应热、 溶解度为一体的综合能力考查题目,

14、 它巧妙地利 用了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过程中伴随的放热效应,对考生的综合思维水平进行了有效的检 验。要使自己在高考中能够从容应对此类综合性题目, 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复习方 法。为此,建议从下面几方面入手:1 复习过程中要做到定期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达到既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的程度, 对重要概念、 原理及重要反应的特征达到娴熟的程度。 坚决克 服那种复习过程中“重题不重书”的舍“本”逐末现象。2 要善于采用“以点带面”的复习方法,尽可能做到由此及彼、由少及多。如以 典型化合物Na2CO3 NaHCO为“点”进行发散,综合正盐、酸式盐以及其他相关物质的关 系、水解原理应用、

15、溶解度、计算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以乙醇或乙酸乙酯为例,对有机 官能团的转化, 烃及其衍生物、 糖类间的联系,同分异构现象等进行综合分析,都有助于综 合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3精选类似题目进行专题练习,提高对主干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如运用比较、 甄别的方法明辨相关概念或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目的、 条件、 途径及影响因素几个层面的递进分析, 建立实验问题及推断类试题的解决模型, 利用特征联想、 性质沟通等方 法实现知识模块的整合, 针对实例进行共性与个性、规律与特例、 结论与前提、定量与定性 等方面的辩证思维训练,都会使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四、研究把

16、握审题要领,实现最佳应试心态高考既是对考生基础和能力的挑战, 也是对考生心理状态的检验, 其中审题缺失和 心理动荡常常是影响考场发挥的两大因素。 因此,复习阶段有意识地训练以下几种能力是十 分必要的。1试题信息解读能力。试题信息解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表现。不会阅读,就不会 审题。 从历年化学综合试题的卷面反映看,读不准题目、审不清题意, 即试题解读能力差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如 2003 年理科综合新课程卷 30 题(有机推断题,题略),不少考生 由于审题时把握不好“足量”条件的提示而造成失误。因此,应加强审题训练。建议以 考试说明 中的“题型示例”作为审题和解题思路练习模板, 通过揣摩命题意图、 确定或验证 自己的解题策略,逐步熟悉或提高高考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