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水土保持生物措施_第1页
第六章__水土保持生物措施_第2页
第六章__水土保持生物措施_第3页
第六章__水土保持生物措施_第4页
第六章__水土保持生物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定义一、定义 指在山地丘陵区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指在山地丘陵区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良土壤、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为主要目的土资源、改良土壤、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为主要目的所采取的造林种草措施。也叫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所采取的造林种草措施。也叫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2 2、种类的命名、种类的命名 根据根据地形(或小地貌)地形(或小地貌)+ +防护性能防护性能+ +生产性能生产性能; 或或地形(或小地貌)地形(或小地貌)+ +防护性能防护性能(或生产性能)(或生产性能)分类。分类。 举例:举例: 山顶防护林:山顶防护林:山顶,山顶,保持水

2、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获取木材获取木材。 护坡薪炭林:护坡薪炭林:较缓坡较缓坡,防止各类坡面侵蚀,防止各类坡面侵蚀,薪材薪材。 坡面水土保持林:坡面水土保持林:陡坡陡坡,防止各类坡面侵蚀防止各类坡面侵蚀。 沟头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头沟头,防止水蚀和重力侵蚀。防止水蚀和重力侵蚀。二、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二、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 在小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在小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要体现各个林种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显示其最佳的要体现各个林种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显示其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从而生态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流域治理持续、稳定、高效达到流域

3、治理持续、稳定、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目标的主要作用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目标的主要作用。 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水平配置和和立体配置立体配置。 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局和合理规划。 在规划中要贯彻在规划中要贯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地制宜” “生物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的原则; 在林种配置的形式上,兼顾流域水系上、中、下游,流在林种配置的形式上,兼顾流域水

4、系上、中、下游,流域山系的坡、沟、川,左、右岸之间的相互关系;域山系的坡、沟、川,左、右岸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应考虑林种占地面积在流域范围内的均匀分布和同时,应考虑林种占地面积在流域范围内的均匀分布和达到一定林地覆盖率问题。达到一定林地覆盖率问题。1.水平配置水平配置 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结构的配合。 根据林种的经营目的,要确定林种内根据林种的经营目的,要确定林种内树种、其他植物种树种、其他植物种及其及其混交搭配混交搭配,形成林分合理结构,以加强林分生物学稳定,形成林分合理结构,以加强林分生物学稳定性和形

5、成开发利用其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条件。要注意性和形成开发利用其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条件。要注意当地适生的植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经济开发的价值。当地适生的植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经济开发的价值。 “立体配置立体配置”除了上述林种内的植物选择、立体配置除了上述林种内的植物选择、立体配置之外,还应注意在水土保持与农牧用地,河川、道路、四旁、之外,还应注意在水土保持与农牧用地,河川、道路、四旁、庭院,水利设施等结合中的植物种的立体配置。庭院,水利设施等结合中的植物种的立体配置。2.立体配置立体配置总体上,林种立体配置应强调以下几点:总体上,林种立体配置应强调以下几点:v 针对针对防灾需要防灾需要和和所处立地

6、条件所处立地条件而合理选择树种或植物种;而合理选择树种或植物种;v 根据选定的树种或植物种,依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根据选定的树种或植物种,依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处理好性处理好植物种间植物种间的关系;的关系;v 林分林分密度密度的确定,除应考虑一般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之的确定,除应考虑一般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之外,还要注意林分将要防护灾害的需要以及所应用树种外,还要注意林分将要防护灾害的需要以及所应用树种和植物种的特性。和植物种的特性。通过林种的通过林种的“水平配置水平配置”与与“立体配置立体配置”达达到:到: 使林农、林牧、林草、林药的合理结合形成使林农、林牧、林草、林药的合理结合形成多功能

7、、多功能、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形成林中有农、林中有牧、形成林中有农、林中有牧、利用植物共生、时间生态位重叠,充分发挥土、水、肥、利用植物共生、时间生态位重叠,充分发挥土、水、肥、光、热等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培肥地力,以达到光、热等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培肥地力,以达到最高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小流域综小流域综合治理合治理(1)目的目的 通过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或封山育林通过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或封山育林防止坡面土壤侵防止坡面土壤侵蚀,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同时获取一些小径级用材。蚀,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同时获取一些小径级用材。1.坡面水土保持林

8、(或水源涵养)坡面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A. 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一是要保障和增加树种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一是要保障和增加树种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二是要力图长短结合,及早获得其他经济效益。二是要力图长短结合,及早获得其他经济效益。B.封山育林封山育林(2 2)配置特点)配置特点(1)目的和对策目的和对策 发展护坡薪炭林主要在于解决农村生发展护坡薪炭林主要在于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主要是做饭和取暖)的同时,制活用能源(主要是做饭和取暖)的同时,制止坡面的水土流失。止坡面的水土流失。 2.护坡薪炭林护坡薪炭林 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中,一般可选择距村庄(居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中,一般可选

9、择距村庄(居民点)较近,交通较便利不适宜于高经济利用(如农业、民点)较近,交通较便利不适宜于高经济利用(如农业、经济林、用材林、草场),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作为经济林、用材林、草场),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作为人工营造护坡薪炭林的地方。人工营造护坡薪炭林的地方。(2)配置特点)配置特点(1)目的)目的 合理规划合理规划基本农田田面基本农田田面,田边和梯田埂坎,田边和梯田埂坎实行以农作物栽培为主的农林间作,在稳定基实行以农作物栽培为主的农林间作,在稳定基本农田、培肥地力、巩固固持梯田埂坎的同时,本农田、培肥地力、巩固固持梯田埂坎的同时,通过农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果树等的合通过农作物、经济作物、

10、经济林、果树等的合理立体配置,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农田上的光、理立体配置,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农田上的光、热、水、肥等条件,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生产力热、水、肥等条件,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总体经济效益。和总体经济效益。3.山地农林复合系统山地农林复合系统梯田埂坎梯田埂坎上的农林间作上的农林间作梯田地坎上栽植经济林或其他小乔木梯田地坎上栽植经济林或其他小乔木B.梯田地坎上栽植灌木梯田地坎上栽植灌木(2)配置特点)配置特点坡耕地坡耕地上的农林间作上的农林间作A.坡耕地上建立生物地埂坡耕地上建立生物地埂B.坡耕地林粮间作坡耕地林粮间作 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上实行农林间作,横坡拦截,调节地表径流,上实行农林间作,

11、横坡拦截,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间作的经济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间作的经济树种或灌木树种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树种或灌木树种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梯田埂坎上的农林间作梯田埂坎上的农林间作水平梯田水平梯田是坡地基本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梯田建是坡地基本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梯田建成后,梯田地坎占用的非生产用地约占农田总面积的成后,梯田地坎占用的非生产用地约占农田总面积的3-20%,这部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防止梯田地坎的冲蚀破,这部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防止梯田地坎的冲蚀破坏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坏是必须解决的问题。l核桃、栗子、花椒、柿子、山楂、海棠、花椒核桃、栗子

12、、花椒、柿子、山楂、海棠、花椒(河北、(河北、北京北京、豫西石山区)豫西石山区)l枣枣(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等)(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等)l臭椿、泡桐、楸树臭椿、泡桐、楸树A.栽植经济林或其他小乔木栽植经济林或其他小乔木配置方式配置方式l果树或经济树种多配置在梯田地坎,株距果树或经济树种多配置在梯田地坎,株距5-6ml乔木树种,株距乔木树种,株距3-5m,要注意适当修枝,要注意适当修枝l避免根孽性强的树种,如刺槐避免根孽性强的树种,如刺槐树种:树种:杞柳、紫穗槐等。杞柳、紫穗槐等。优点:优点:枝条可以编织;嫩枝嫩叶可就地压制绿肥;密集的枝条可以编织;嫩枝嫩叶可就地压制绿肥;密集的灌木地上地

13、下部分覆盖地坎以及根系固持网络埂坎灌木地上地下部分覆盖地坎以及根系固持网络埂坎起到巩固埂坎作用。起到巩固埂坎作用。配置方式:配置方式:栽植或扦插灌木苗木时,可栽植或扦插灌木苗木时,可栽植在地坎高度的栽植在地坎高度的1/2或或1/3处处,不会产生,不会产生“串根胁地串根胁地”问题,而在灌问题,而在灌木丛形成后,依靠其浓密的冠幅和盘结交错的根系,木丛形成后,依靠其浓密的冠幅和盘结交错的根系,承接缓冲暴雨雨滴对地坎的冲刷。同时,灌丛地上承接缓冲暴雨雨滴对地坎的冲刷。同时,灌丛地上部分高度有部分高度有1.5m以上,梯田田面范围内可形成良以上,梯田田面范围内可形成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好的小气候条件。B.栽

14、植灌木栽植灌木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在一些水土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往往占到耕地总面积的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往往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070%。在小流。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对一些坡度较大的坡耕地采取逐步退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对一些坡度较大的坡耕地采取逐步退耕还林草的措施,当然采用坡耕地农林间作的形式是一项耕还林草的措施,当然采用坡耕地农林间作的形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过渡办法。行之有效的过渡办法。A.坡耕地上建立生物地埂坡耕地上建立生物地埂B.坡耕地林粮间作坡耕地林粮间作坡耕地上的农林间作坡耕地上的农林间作长江上中游长江上中游 在一些地广人稀,或坡

15、地坡度较缓、坡长较大的地区(如在一些地广人稀,或坡地坡度较缓、坡长较大的地区(如我国东北的漫岗地形条件或黄土高原丘陵区北部丘陵山地的平缓我国东北的漫岗地形条件或黄土高原丘陵区北部丘陵山地的平缓坡地)。坡地)。每隔一定距离栽植灌木树种,这些植被带可及时地拦截每隔一定距离栽植灌木树种,这些植被带可及时地拦截泥沙并在植被上方沉积起来,经过一定的时间,可逐步改坡耕地泥沙并在植被上方沉积起来,经过一定的时间,可逐步改坡耕地为坡式梯田。为坡式梯田。这种方法,习惯称之为生物地埂。这种方法,习惯称之为生物地埂。A.建立生物地埂建立生物地埂作用:作用:有效调节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调节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

16、失;经济价值;经济价值;改善坡耕地的水肥条件。改善坡耕地的水肥条件。n n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主要采用紫穗槐、沙柳、黄柳等树种。主要采用紫穗槐、沙柳、黄柳等树种。n n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多沿等高线,每隔多沿等高线,每隔20-30m(为草带宽度的(为草带宽度的8-10倍)人工栽植紫花苜蓿、黄花菜等草带。倍)人工栽植紫花苜蓿、黄花菜等草带。n n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采用箭麻、火棘、马桑等草灌植物。采用箭麻、火棘、马桑等草灌植物。树种:树种:松、杉、泡桐、杜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乔松、杉、泡桐、杜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乔木树种木树种配置方式:配置方式:在缓坡耕地上,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在缓坡耕地上,

17、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有计划地沿等高线种植以上树种实行有计划地沿等高线种植以上树种实行林粮间作,植树行间距林粮间作,植树行间距10-12m,株,株距距3-4m,当乔木树种郁闭后,完成,当乔木树种郁闭后,完成了退耕还林的过渡。了退耕还林的过渡。B.林粮间作林粮间作1.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2.石质山地沟道防护林石质山地沟道防护林3.山地池塘、水库防护林山地池塘、水库防护林4.河川两岸护岸护滩林河川两岸护岸护滩林(二)山区水文网、侵蚀沟道防护林 土质沟道土质沟道是指分布于黄土高原各个地貌类型上的侵蚀沟是指分布于黄土高原各个地貌类型上的侵蚀沟系统,也包括以黄土类母质为特征的,具有深厚土层

18、的沿河系统,也包括以黄土类母质为特征的,具有深厚土层的沿河冲积阶地、山麓坡积或部分洪积扇等土地基础上所冲刷形成冲积阶地、山麓坡积或部分洪积扇等土地基础上所冲刷形成的现代侵蚀沟系。的现代侵蚀沟系。1.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第三节第三节 水土保持种草水土保持种草 一、草种的选择与配置一、草种的选择与配置 按适地适草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生的草种,按适地适草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生的草种,同时考虑种植和管理成本。同时考虑种植和管理成本。 选择草种有两种方法:选择草种有两种方法: 对现状草地进行调查,选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适生对现状草地进行调查,选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适生草种;草种; 种植和引进不同草种进行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