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和给杨沂孙的《还书帖》_第1页
翁同和给杨沂孙的《还书帖》_第2页
翁同和给杨沂孙的《还书帖》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翁同和给杨沂孙的还书帖文/舜梁“杨二老爷, 顿首,拜登三陶文集, 珍重,珍重,前后汉书适已购得,奉缴不次,三通重烦携致,感谢,翁同龢。”【舜梁 曰:杨沂孙少年时师从李兆洛学诸子, 精于管子、庄子。擅书法,尤爱“篆籀之学” ,初学邓石如,后吸取金文、石鼓文、汉碑篆书等书体笔法,久而久之有独到之处,为清代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杨辞官返里后,篆书名重一时,兼工篆刻。有管子今编 、庄子近读、观濠居士集、文学说解问譌 、在昔篇等。同治十一年八月,时在京任太仆寺卿的内阁学士翁同和,以母亲逝世回家乡常熟守制。赵次侯在“半亩园”安排了一次颇具规模的雅集,邀请了常熟的许多名流。沂孙、沂泗兄弟亦予座。席间鉴赏金石碑

2、帖,畅论书画之艺,杨沂孙与翁同和也相互交换了关于汉唐碑刻的看法。今天,虽然无从考证,因为没有笔录资料记录他们看法如何,但是,从本手稿可以看到,他们的交流不断。三陶文集为杨沂孙编纂,以纪念与杨家关系密切的三位陶氏闻人陶元淳、陶贞一、陶元靖。该书由杨沂孙长子同福于贵池县署中所刊,成书于光绪七年,杨沂孙作序。杨沂孙通过侄子杨崇伊之手,将三陶文集送给翁同和。这是翁同和给杨崇伊的二位伯父的信件,并且把之前杨沂孙借给翁同和的前后汉书奉还。“杨二老爷,顿首,拜登三陶文集, 珍重,珍重,前后汉书适已购得, 奉缴不次,三通重烦携致,感谢,翁同龢。 ”另外,李鸿章同杨崇伊是姻亲关系,这段历史在书摊上可以找到。杨崇

3、伊的伯父杨泗孙,同李鸿藻是絷友,杨泗孙的子女小,带杨崇伊出仕。当时居住在北京铁匠胡同。所以说,杨崇伊的教育并非来自其父杨汝孙,而是他的二位伯父,一位是杨泗孙,另一位是清末的书法大家杨沂孙。本帖收录于瓶公墨札“半亩园”的常客之杨沂孙翁同龢书法(摘录章节) 民国甲子年 ( 1924年),江浙齐卢军阀交战,战火所及,使常熟北门外的“旧山楼”赵家损失惨重。赵家所有亲属都逃离庄园,园中便成了军队的驻扎地。事后,家人回到园中,见大量古籍散落于马厩草丛间,一片狼籍,名园荒废,藏书荡然无剩。【半亩园雅集】同治十一年八月,时在京任太仆寺卿的内阁学士翁同和,以母丁忧回家乡常熟守制。赵次侯在“半亩园”安排了一次颇具

4、规模的雅集,邀请了常熟的许多名流。赏花饮酒之余,自然有琴棋歌舞、诗词书画诸作。首当其冲的是翰林院编撰,当朝尚书,同邑翁同龢,他是“旧山楼”的常客,赵次侯墓志铭也是翁同龢修撰(翁同龢手稿赵次侯墓志铭现藏于上海图书馆,见附件 1-4)的。作为主人,赵宗建(次侯)与兄长赵宗德(价人)则忙里忙外,为“半亩园”幽美环境增色十分。将“旧山楼”所藏古籍、书画、碑帖数万卷,任君挑选。 “半亩园”的常客之杨沂孙、杨泗孙兄弟,与赵氏兄弟交厚,是邀请之列。席间沂孙、沂泗兄弟鉴赏金石碑帖,畅论书画之艺,杨沂孙与翁同和也相互交换了关于汉唐碑刻的看法。 (见附件 5-8)常熟本地则有庞钟璐(庞薰琹的曾祖父) ,庞钟璐后来

5、则仕途显达,官做到工部、刑部尚书。此外,还有常在半亩园聚会,亦与杨氏兄弟过往密切的,如秀水(今嘉兴)的杨象济、金匮(无锡)的华翼伦,吴鸿纶等。华翼纶,字赞卿,号篷秋。精鉴别,富收藏,山水画师法王原祁,著有画说。画家杨象济,字利叔,号啸溪,是杨沂孙同治元年在上海结识的旧友。书画俱古雅,尤长于画佛像。更奇的是好龟成癖,请杨沂孙书其居曰“龟巢” ,自号“老龟” 。此次雅集,有杨沂孙书法题半亩山房雅集为证。杂花塞径树压墙,紫芝如盖充山房;林泉之乐殊未已,功业在天竟可忘。病叟支离已卬岁,连饮君酒以复阳;庐人尚知缁衣好,烈士总恕褐博狂。庞公每矜饮能默,独饮孤默亦寻常;试看茆亭薄醉后,所争在大倾衷肠。天真遇

6、酒幸一发,喜怒任意无隐藏;嗟彼默默不饮者,知白守黑徒刮囊。中秋无月且赏雨,君家新宅开轩昂;蔬果杂陈儿女列,文采岂第聚一堂。深深拜月月犹隐,绵绵话雨雨未央;阴晴圆缺等闲耳,我将独酌罗壶觞。八月十四,次侯招饮,山斋人水,欢醉而散,十五日雨,无月。草诗一首。价人、次公两兄足下粲正。沂孙草。历史文化的延续,不是山前湖造景,不是沙家浜经营,不是昆承湖圈地,不是亮山铺草坪。而是常熟的地杰人灵,是她的彩衣堂,是她的脉望馆,是她的笛在月明楼,是她的旧山藏书楼,是她的铁琴铜剑楼,是她的众多的藏书山庄。 【附件一】翁同龢手稿赵次侯墓志铭上海图书馆藏第一页。释文如下:清故太常寺博士 ,赵君墓志铭:前翰林院编撰,削籍

7、尚书,同邑翁同龢撰庚子五月,余在山中,闻赵次公病,走视之,数留余坐而无言。越二日,竟卒。呜呼,此吾邑魁奇磊落之士,亦余东阡西陌往来朋从之故人也。而今死矣。君讳宗建,字次侯,晚自号次公。其先为宋宗室玉牒,明时由江阴迁常熟北郭,是为宝慈赵氏。曾祖同汇,创族义田,祖元愷,按察使经历,父奎昌,虞夲府主簿。皆以义侠闻乡里。君少孤,读书务其大者,自少时辄与诸老辈辨论,上下无所回屈。甞一,至京师以太常博士应京兆试,罢,归不出。而粤贼之难作。方是时,贼据金陵乙八年,庚中三月,突陷常州,苏州,旁昭近地,【附件二】翁同龢手稿赵次侯墓志铭上海图书馆藏第二页。释文如下:太仓以东悉陷。吾邑以孤城据其间。君将数百人驻邑东

8、支塘。支塘,太仓之冲也。贼不得过,居数月,邑城陷,君闻警折而西还,贼城外鏖战,部卒周金龙,席子刚,歼焉。君独身北渡江,至海门。自奋曰:誓杀此贼。乃籍余财,募沙勇,再渡江,乘夜毁沿江卡垒,进至王市。天未明,大雾,贼倾巢出战,失利,遂还海门,而旅资既罄矣。然犹郁郁图再举。走上海乞师,得刘公铭传与偕。会常熟贼将以城降,君与刘公大破贼于杨舍。江以南事粗定。于是,侍郎宋公晋山荐君于朝,有示赐孔雀翎,发两江总督,为国藩差遣。 人且谓君大用矣, 而君以: 邑新复, 不善后事,亟乃【附件三】翁同龢手稿赵次侯墓志铭上海图书馆藏第三页。释文如下:谢不赴。辑流亡,掩战骨,补口河,以此不复闻兵事。君所居宝慈里,三百年旧宅也。有池台竹石之观,君葺而完之。四方名流毕凑,饮酒赋诗。君,修髯丰,干顾眄,爛然语声。殷四壁,善鉴别金石图书,又喜谈禅。见者疑为顾玉山,倪云林一流,而不知其平生所舊,固不止于是也。昔我先公,与君之祖叔才公友差,君之尊人亲受业焉。而君兄宗德, 久任户曹舍, 特重其风仪, 故君尤暱就余,唯余亦知君最深,其卒于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丙寅。粤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