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_第1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_第2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_第3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_第4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教学设计方案 篇1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为了提高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由教育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组织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北碚区的每个直属学校和镇教育中心均参加了此次大赛,并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踊跃参与,共收到181份教学设

2、计。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评出了一等奖35名,二等将42名,三等奖59名。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想象力的培养。教学难点:1.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2.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意境美。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贴图、音乐CD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生字词。2、齐读课题,继续学文二、发挥想象 感情朗读 培养美感1、读通课文,找出诗歌中出现的4个人物2、根据学生喜好随

3、机教学第二、三小节教学第二小节(1) 指读第二小节,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2) 抓住“神奇”重点词理解,以读带讲(学生互相评价)(3) 发散思维:从桥上走过还会看到什么?(4) 再读第二小节教学第三小节(方法与第二小节雷同,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3、仿编儿歌用“ 说,彩虹是 。”的句式说话。(小组交流 个别说)4、教学四、五小节(1)分角色朗读(2)读好问句(个读、小组读、齐读、师生比赛读)(3)随文教授“巨”的笔画顺序5、教学第一小节(解释“彩虹”现象)6、教学最后一个小节7、齐读全文(配乐、表演读)三、拓展思维 发挥想象 表达感情(机动)四人合作画彩虹(这个环节也可放在课后)四、总结全文 激

4、发兴趣 引导探索这彩虹多美啊!它是大自然妈妈那双巧手的杰作。你们感到大自然妈妈的神奇了吗?想要更多更好地探索大自然妈妈的奥秘,平时要多阅读科普类的课外书,就能成为一个知识丰富、视野开阔的孩子!教学设计方案 篇3课时:两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与隔阂的原因,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老师主动沟通的能力,形成和谐师生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感受老师工作辛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来对待社会。二、教学重点:正视师生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并应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实现师生和谐。四、教学

5、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反馈教学法五、教学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欣赏蜡烛的图片并联系蜡烛的精神。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如何?由此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二)、对比引入师生间的矛盾:通过同学解读古诗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欣赏歌曲谢谢老师来说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引入师生之间也有矛盾。(三)、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入一个学生被老师误解的材料,提出问题。(四)、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导致刘浩气冲冲的原因有哪些?(同学思考再回答)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个大组代表刘浩,另一个大组代表老师,来出谋划策。看看哪个大组的同学讨论积极

6、,回答得好。2、假如你是刘浩,你应该怎么办?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五)、问题延伸,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调查一下学生中有多少人被老师误解并受到了批评的,然后请这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的内容包括:1、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2、你当时有没有去解除这个误解?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六)、学有所思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刘浩的这个材料并思考: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先请学生回答,然后由老师做总结。(七)、活动设计辩一辩:老师的表扬对我的作用很大,所以学生只需要表扬,不需要批评。一二大组为正方,三四大组为反方,进行辩论,时间在十分钟之内。(八)、课后调查:请大家去调查你的老师,调查的项目

7、包括调查表里的几项内容(调查表见后面的附表)(九)、老师总结七、板书设计师生之间一、师生间也会有矛盾(一)、正视师生间的矛盾(二)、产生的原因附调查表:调查的老师所教科目:_每天工作时间:_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 _她(他)对本班级的期望:_我们的表现令她(他)高兴的事:_我们的表现令她(他)烦恼的事:_她(他)承担了:_她(他)得到了:_通过调查,我们的感受:_教学设计方案 篇4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非常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对一些实际例子做出判断、决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函数建模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来。所谓的数学模型是指

8、对客观实际的特征或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种数学结构。函数就是重要的数学模型,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使求解变得容易进行。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刚学完函数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建立起函数模型奠定基础。学生虽然对这种函数建模问题并不陌生,但是要建立起正确的函数模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题型题目较长,相关的内容较多,问题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也多种多样,不少还会涉及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对自己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直接让学生一步到位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很困难,老师在这里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由问题入手,逐步分析,自己设

9、计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后把这些小问题串起来,把题目中的大问题解决。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才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分类的思想,帮助学生把函数建模问题分成几类,以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一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某同学为了援助失学儿童,每月将自己的零用钱一相等的数额存入储蓄盒内,准备凑够200元时一并寄出,储蓄盒里原有60元,两个月后盒内有90元。(1)盒内的钱数(元)与存钱月份数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几个月后这位同学可以第一次汇款?这种题型只要建立起一次函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以前也有

10、接触过,对他们而言这种问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对函数建模有个感觉。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整本书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多用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求利润问题也多属于这种类型。某商店进了一批服装,每件售价为90元,每天售出30件,在一定范围内这批服装的售价每降低1元,每天就多售出1件。请写出利润(元)与售价(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利润最大?学生首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往往是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他们最熟悉的问题做起:利润=单件售价×售出件数,设售价为x,则下面只需要找出售出件数即可,而售出件数又与价钱降低的幅度有关,所

11、以设计下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售价比原定的售价降低了:90x售出件数比原来多了:(90x)×190x则现在售出件数为:30(90x)120x因此,利润=x(120x)只要学生根据这些小问题,一个一个向题目索取答案,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三分段函数模型的应用我们国家的税收,邮资的收取,出租车的收费都是按段收费的,可以根据这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它们对应的函数,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而且也更能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四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这种函数的应用多用于人口的增长问题,银行用复利计算利息的问题。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设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本利和为,存期为x,

12、写出本利和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不计利息税)这种涉及到建立指数函数模型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可以帮助学生从第一期、第二期求起:1期后的本利和为 aa×ra(1r)2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a(1r)ra(1r)23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2a(1r)2×ra(1r)3x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x这样分步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最终的本利和的函数式是怎么得到的。根据实际例子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是教学当中的一大难点,只有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体现由问题入手,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才

13、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把数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学设计方案 篇5设计理念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特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201版)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

14、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重难点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

15、过程一、出示课题,谈话引入。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你们知道猴王是谁吗?(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么多的?(电视剧西游记) 那你们读过吴承恩先生的名著西游记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猴王并不陌生,直接引入课题简洁、省时,能更快的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导语: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

16、好。(出示自学要求)1、出示自学要求:(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读通课文及理解生词,都是可以在预习时完成的。但基于这篇课文是学生首次接触古代的白话文,难度过大,所以课上在读通、读懂课文上要多花一些时间,多下一些功夫。2、小组内检查自学情况。导语: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都特别认真!下面让我们在小组内检查一下自学的效果吧!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

17、的效果最好?【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把读课文及检查生字词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决,会大大降低检查的覆盖面,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这些内容都放在小学组内完成,由小组长负责。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一齐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权的过程中,使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3、组长汇报自学情况。下面,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刚才检查自学的情况。注意说时要有条理,把出现的问题说清楚。(为节省时间,只请一两名说即可)【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

18、事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投影出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围绕这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使学生整体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精读分析、组内讨论、全班交流。默读课文并思考:石猴是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设计意图】语文课文的学习不在于问题提得多,概括面广,而应简化课堂的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精读分析”环节,我只设定了一个问题,而用这一个问

19、题带动起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导语: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出示问题: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1、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石猴出世很神奇。品味语言:读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语言描写中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2、结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乐,也从中感悟出石猴很爱交朋友。品味语言: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相关内容。“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

20、之中。”(1)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学生加上自己想象说一说。(2)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指名读。(3)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排比句)(4)品味语言,再读此句,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5)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旁,做阅读批注。(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6)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读中感悟古代白话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名著的语言魅力。3、结合第三自然段,体会石猴勇敢,勇于承担责任。品味语言: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21、:我进去,我进去!”(1)、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这只猴很勇敢,不怕危险)(2)、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指名读。4、结合第四自然段,体会石猴动作敏捷及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点。 品味语言:A、石猴是怎样跳入洞中的?投影出示:“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1)、找出此句中的动词:瞑、蹲、纵、跳。(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石猴动作十分敏捷,本领过人)B、石猴跳入洞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设计意图】

22、: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痕”,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5、结合第五自然段,体会石猴聪明,有大将之风。众猴进入水帘洞后是怎样的表现?投影出示:“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1)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句后,加上想象说一说。(2)再次读此句,品味语言,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语言的概括性。 众猴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石猴是怎样说的呢?投影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

23、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师: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众猴对于石猴都很佩服,真心服从)【设计意图】:此句也是名著中极为经典的语句之一,充分体现出了猴子好玩耍的特点,是学生感悟名著语言的好机会。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觉得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加深了吗?这是谁的功劳?你觉得名著与影视剧的区别在哪?、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

24、焰山?)师: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获。【设计意图】:此问题与引入时“你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相照应,在前后对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

25、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3)送生字”回家”。师

26、: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4)找“朋友”。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

27、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2小组内互读。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

28、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感悟句子。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3拓展说话。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

29、,男生读第一小节。(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5赛读。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三、拓展活动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3抽学生上台展示。

30、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2小组交流。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双:左边的“又” 写得稍窄些,捺变点。食:上面的“人” 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五、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附:板书设计: 假 如(有神笔)画太阳

31、让小树成长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1、 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前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到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回顾、巩固本单元学过的2到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及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如何构建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这一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 复习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在地里忙着收获丰收的果实,苹果树上红彤彤的大苹果也在等着采摘,你愿意帮忙吗?(愿意)真好

32、,咱们班同学都是乐于助人爱劳动的好孩子,只要你能算对苹果上算式的得数并说出算这个得数要用到的口诀就可以把这些好吃的大红苹果采摘下来,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口算练习,指名生回答。二、 新课探讨1、 出示课件(响起铃声)师:动物学校放学了,小动物们有序的走出学校准备回家去,看它们多高兴啊!咱们今天就在动物学校的动物们放学回家路上的情境中巩固2到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回家路上)师:你能仔细有顺序的观察这幅“放学图”用简洁的语言把图中的数学信息描述出来吗?(指名两人说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2、 好多数学信息啊,那你能帮我算出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吗?(能)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需要用到图中的那个数学

33、信息?(指名生回答)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生回答)【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后追问用那句口诀计算,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3、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其它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1、指名一生回答2、同桌两人互相问答3、问答后请两名同学全班展示交流)4、 师:大家都提了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我有个问题也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下。在这幅图中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每组有两只猴子,6组一共有12只猴子;桥上每队有6只狐狸,两队一共有12只狐狸)师:生活中有没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用算式2×6=12解决呢?三、 练习巩固1、 师:大家都学得好认真啊,咱们玩个跳格子游戏,休息下吧(课件出

34、示数线图)这个图你能看懂吗?你是怎么知道下一次要跳到数字几的?第二个数线先让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2、 课件出示课本p41页练习题。(1)请一名学生读题(2)要求7辆索道车可以坐多少人其实就是求“7个2是多少” 2×7=14(人) 7×2=14(人) 2+2+2+2+2+2+2=14(人)3、 生独立完成课本p41页第4题第一幅图后全班展示交流4、 第三题拓展: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四、 小结:本节课重点复习了2到5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你在生活中细心感受,看看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如何解决,在家中跟爸

35、爸妈妈交流交流。板书设计:回家路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4 ×4=16(只)答:一共有16只小猫。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精彩、表演练习说话。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3、提高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4、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四段。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弄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爬竿、黑熊踩球、山羊走钢丝都很精彩。教学难点:对好奇、绝技、喝彩等词的理解;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三、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小黑板。四、教学时间:三课时1.小朋友,今天我们

36、继续学习15课精彩的马戏。课文中有2个多音字,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喝彩好奇喝好喝水好玩1、谁来读一读?1、大家一块读,每个词语读两遍。2、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1-4段,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插图,边读边看边想: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待会儿提出来。3、小朋友,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马戏节目有很多,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节目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2、3、4自然段,并用横线勾出表示节目名称的词语。用波浪线勾出表示观众反应的词语。(板书节目名称,请三位学生上台板书表示观众反应的词语。)4、(放屏幕)同学们,猴子爬竿逗得观众哈哈大笑,黑熊踩木球引起一阵哄笑,山羊走钢丝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可见这三个

37、节目确实都很精彩,那它们的表演精彩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读2、3、4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三个节目都很精彩?读完之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这个问题。(板书:顽皮、紧张、出色)5、把今天学习的1-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要读得有感情。6、总结:小朋友,课文主要写了这三个节目,从动物表演的经过和观众的反应都可以看出这三个节目很精彩。那么,动物们能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是谁的功劳呢?我们下节课再一块儿学习讨论。7、完成课后第三题。1、请一人读题目要求。2、全班齐读词语。3、用精彩、表演练习说话。4、抄写第三题的词语。5、红花题:用精彩、表演书面造句。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目标】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教学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