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改进研究 (1)_第1页
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改进研究 (1)_第2页
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改进研究 (1)_第3页
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改进研究 (1)_第4页
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改进研究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改进研究 (1)    本文以某市商业银行分行为个案研究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改进方向、路径。实行分类考核、分类引导,并与贡献结合挂钩分配,是经济欠发达且行际差异显著的二级分行关于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改进的基本方向和重点路径。     关键词:经营绩效;考核机制;分类考核;分类引导     实施支行经营绩效考核和评价,是有效运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稳定、快速、高效、安全、持久发展的客观需。

2、近几年来实施的支行行长经营管理业绩目标考核和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全行业务活动的健康发展和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然而,从现行支行经营绩效考评机制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践有效性看,却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深入探讨解决的至关重的问题。本文拟以某市商业银行分行为个案研究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进行重点考察分析,对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优化问题作些深入研讨。     一、支行经营绩效考核的基本实践与反思     (一)近几年来支行经营绩效考核的大体模式     某市商业银行分行从1993年开始实施支行行长

3、经营目标(2000年起改为支行行长经营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实践完善再实践再完善,经营绩效考核机制日趋优化。现行的考核模式为:一个模子的指标体系、指标考核标准值、指标权重结构,对个别指标的标准值实行了“一行一策”,内部管理基准分占25,外加考核文明服务,挂钩费用分配在总额既定的框架下进行。     (二)近几年来支行经营绩效考核的主效果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支行经营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践成果是比较明显的。主体现在:一是初步起到了引导支行经营方向的作用;二是促进了业务发展、质量优化、效益提升和经营安全;三是推进了费用

4、资源分配提供了形式合理化。     (三)近几年来支行经营绩效考核的问题与矛盾     1、经营绩效考核“导向性”不突出。绩效考核的精髓在于它是对绩效目标实现过程的一种控制,是通过了解和检验支行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支行绩效的改进和提升,促进支行绩效发展。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考核指标设定是关键的一环。考核指标的设定是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参照系。从更深层次上来说,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让支行明白市分行对他的求是什么,以及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可是,近几年来的支行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却表现出“导向性”下降,

5、过分追求考核指标的“统一性”和标准值的“同一性”,考核指标的“统一性”难以有效地引导各个支行紧扣当地金融资源特色结构努力做好特色优势业务;标准值的“同一性”使得一些落后目标较大的支行缺乏努力完成目标的勇气,而另一些优于目标较大的支行缺失最大限度地超额完成目标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市经营绩效的更好提升。     2、经营绩效考核的“经营性”下降。经营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应当考核业务经营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然而,近几年来的支行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却表现出“经营性”下降,把内部控制、案件防范、贷后管理、文明服务等一系列非“经营性”项目列入经营绩效考

6、核范围,并且其所占的基准分权重越来越大。     3、考评分配“预见性”不强。近几年来的支行行长经营绩效考核办法,支行无法预先测算获知能够得到多少分,也不知道达到多少分可以得到多少费用资源。支行在无法预先测算获知能够得到多少分和达到多少分可以得到多少费用资源的情况下,只能做到那里算那里。由于考评分配“预见性”不强,因而不利于绩效考核对引导支行经营行为作用的充分发挥。     4、混淆了集体绩效考核与行长个人绩效考核的关系。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特殊性法规规定,其分支行不能跨区域从事金融业务扩张经营,只能在划定的

7、地盘内开展经营活动。由这一特殊性决定,在各区域间经济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的条件下,各支行之间的经营绩效水平差异,并不能表明支行行长本身的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工作努力程度的正向差异。对各支行行长的经营绩效考核采用统一的指标和同一的标准值,显然缺乏可比性和公平性。     5、考核挂钩费用陷入“两难”困境。一是考核激励力度偏小,经营绩效考核挂钩费用占全部考核挂钩费用的比例偏低,未能充分起到经营绩效考核分配的统领激励作用。二是在费用资源总量严重紧张的背景下,若把考核挂钩费用比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则落后支行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转将面临困难;如果维护落后支行的经营管

8、理正常运转,那么考核挂钩费用比例将较低,经营绩效考核激励力度不大。    二、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改进思路     (一)支行经营绩效考核目标的基本定位 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架构与改进,必须服从于经营绩效考核目标的有效实现,应当首先做好经营绩效考核目标的基本定位。在经营绩效考核机制中,目标选择、指标体系、指标意义三者之间,以及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者之间存在着严格的逻辑关系。     (二)某市商业银行分行的行际差异分析 支行经营绩效目标的确立,应当建立在对各个县市区域的经

9、济环境、金融资源状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把握区域差异性程度,依据全市业务发展最优化和经营效益最大化,制定各支行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和侧重点基础之上。因此,应当认真搞好行际经营环境差异和经营状况差异分析。     1、区域经济环境的差异分析 从全省角度来看,某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主指标都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多数指标排在末尾或倒数第二。如果说全省市际之间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特征,那么该市的县际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则更为显著。由于该市的县际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的存在背景是区域整体经济欠发达,因而其县际之间的利益冲突矛盾更加尖锐,解决矛盾的

10、难度更大。近年来该市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情况如表1所示: 某市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分析表 表1         计量单位:亿元、 项目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财政总收入 工业总产值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全市计 218.19 14.6 100.0 143.36 41.0 100.0 25.63 22.5 100.0 275.71 18.6 100.0 城区 53.74 12.4 24.

11、6 44.83 5.1 30.5 7.84 19.3 30.6 60.70 11.0 22.0            摘本文以某市商业银行分行为个案研究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改进方向、路径。实行分类考核、分类引导,并与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

12、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县域计 165.79 15.3 76.0 98.53 64.1 68.7 17.79 24.1 69.4 215.01 21.0 78.0 青田 32.80 19.4 15.0 30.59 144.0 21.3 3.72 37.0 14.5 46.04 31.2 16.7 缙云 34.47 16.2 15.8 15.28 53.7 10.7 3.57 16.0 13.9 52.81 34.4 19.2 龙泉 24.50 14.1 11.2 14.8 31.4 10.3 1.92 20.2 7.5 28.17 16.2 10.2 云景计 23.41 11.8 10.7 12

13、.96 28.1 9.0 3.06 17.2 11.9 26.23 17.8 9.5 云和 12.04 12.1 5.5 7.94 41.7 5.5 1.37 23.7 5.3 14.32 17.8 5.2 景宁 11.37 11.4 5.2 5.02 11.0 3.5 1.69 12.5 6.6 11.91 17.9 4.3 遂松计 38.81 15.0 17.8 19.79 63.8 13.8 4.56 27.0 17.8 50.33 29.2 18.3 遂昌 21.64 17.0 9.9 11.7 65.0 8.2 3.06 28.0 11.9 35.16 35.4 12.8 松阳 17

14、.17 12.5 7.9 8.09 62.1 5.6 1.50 25.2 5.9 15.17 16.8 5.5 庆元 11.80 12.0 5.4 5.11 44.7 3.6 0.96 26.7 3.7 11.04 15.0 4.0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该经济发展较快,但县际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心在铁路沿线的缙、丽、青经济三角区,2003年度缙、丽、青“二县一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市的63.3、国内生产总值占55.5、工业总产值占57.9、财政总收入占59。     2、区域金融资源的差异分析   

15、  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发展差异的结果是金融资源差异。总的来说,近年来某市金融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县际之间的金融资源差异进一步拉大。近年来该市金融资源区域差异情况如表2所示: 某市金融资源区域差异分析表 表2         计量单位:亿元、 项目 本币各项存款余额 本币储蓄存款余额 本币对公存款余额 本币各项贷款余额 2003年末本币存款构成 外币储蓄存款余额 2003年 同比增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同比增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同比增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同比增率 储蓄存款

16、占比 对公存款占比 2003年 占全市比例 全市 299.7 25 100.0 168.3 27 100.0 131.4 23 100.0 230.8 45 56.1 43.9 46376 100.0 城区 95.0 15 31.7 44.7 20 26.6 50.3 12 38.3 95.6 44 47.1 52.9 6042 13.0 县支行 204.7 30 68.3 123.6 29 73.4 81.1 31 61.7 135.2 47 60.4 39.6 40334 87.0 青田 63.1 55 21.1 46.2 69 27.4 16.9 28 12.9 30.6 50 73.2

17、 26.8 38893 83.9 缙云 37.5 24 12.5 22.5 18 13.4 15.1 34 11.5 28.3 57 59.9 40.1 645 1.4 龙泉 24.8 18 8.3 14.2 14 8.4 10.6 23 8.1 19.3 49 57.3 42.7 202 0.4 云景计 27.3 25 9.1 12.1 15 7.2 15.1 34 11.5 18.5 33 44.5 55.5 0.0 云和 14.3 24 4.8 6.5 18 3.8 7.8 31 5.9 9.8 37 45.2 54.8 0.0 景宁 13.0 26 4.3 5.7 13 3.4 7.3

18、 39 5.6 8.7 29 43.6 56.4 0.0 遂松计 39.1 19 13.0 20.5 8 12.2 18.6 33 14.1 31.8 51 52.4 47.6 594 1.3 遂昌 22.4 21 7.5 10.7 7 6.4 11.7 38 8.9 18.5 52 47.7 52.3 311 0.7 松阳 16.6 16 5.5 9.8 11 5.8 6.9 25 5.2 13.2 50 58.8 41.2 283 0.6 庆元 13.1 21 4.4 8.1 12 4.8 5.0 39 3.8 6.7 16 61.9 38.1 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该金融业务发展较快,但

19、县际之间的金融业务发展差距较大。金融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在铁路沿线的缙、丽、青经济三角区,2003年度缙、丽、青“二县一市”的本币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市的65.4,其中本币储蓄存款占67.4、本币对公存款占62.7,本币各项贷款余额占67,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占98.3。也就是说,占全市三分之一的县市拥有全市三分之二左右的金融资源。全市83.9的外币储蓄存款集聚在青田。同时,存款结构区域差异也较大,城区、遂昌、云和、景宁“三县一市”人民币储蓄存款均明显小于对公存款,占全部人民币各项存款的比重储蓄存款比对公存款低4.6个百分点至12.8个百分点;青田、缙云、龙泉、松阳、庆元“四县一市”人民币储蓄存款均明显大

20、于对公存款,占全部人民币各项存款的比重储蓄存款比对公存款高14.6个百分点至46.4个百分点,其中青田县人民币储蓄存款占全部人民币各项存款的比重高达73.2,也就是说全部人民币各项存款中有近四分之三为储蓄存款。     3、行际经营状况差异分析     区域金融资源是支行经营活动的主物质基础,是决定支行业务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重因素。在把握区域金融资源差异程度的同时,通过行际经营状况差异分析,并将其与区域金融资源差异程度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可以检验和发现各支行的竞争力强弱、我们的经营绩效考核机制是否对头以及

21、改进方向。 某商业银行市分行本外币存贷款经营状况行际差异分析表 表3         计量单位:亿元、 项目 各项存款余额 储蓄存款余额 对公存款余额 各项贷款余额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全市合计 60.74 11.5 100.0 28.67 13.5 100.0 32.07 9.8 100.0 56.61 58.6 100.0 城区 25.77 4.9 42.4 10.87 7.7 3

22、7.9 14.90 2.9 46.5 32.15 56.2 56.8 县域小计 34.97 17.0 57.6 17.80 17.4 62.1 17.17 16.6 53.5 24.46 61.9 43.2 青田 12.59 27.4 20.7 7.86 34.9 27.4 4.73 16.8 14.7 6.16 75.0 10.9 缙云 6.72 16.5 11.1 3.54 9.8 12.3 3.18 24.9 9.9 5.03 62.6 8.9 龙泉 3.82 1.1 6.3 2.02 10.5 7.0 1.80 -8.0 5.6 3.24 44.8 5.7 云景小计 5.57 12.9

23、 9.2 2.17 6.1 7.6 3.40 17.8 10.6 3.87 69.5 6.8 云和 3.02 14.2 5.0 1.30 8.7 4.5 1.72 18.7 5.4 2.18 82.1 3.8 景宁 2.55 11.5 4.2 0.87 2.4 3.0 1.68 16.9 5.2 1.69 55.7 3.0 遂松小计 6.27 13.4 10.3 2.21 -1.4 7.7 4.06 23.6 12.7 6.16 54.9 10.9 遂昌 4.16 13.5 6.8 1.31 -4.8 4.6 2.85 24.4 8.9 4.23 62.4 7.5 松阳 2.11 13.3 3

24、.5 0.90 3.9 3.1 1.21 21.6 3.8 1.93 40.8 3.4 续表3 项目 2003年末本外币存款构成 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外币储蓄存款余额 储蓄存款占比 对公存款占比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占全部外币存款 全市合计 47.2 52.8 4125 10.4 100.0 3949 10.99 100.0 95.7            摘本文以某市商业银行分行为个案研究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改进方

25、向、路径。实行分类考核、分类引导,并与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城区 42.2 57.8 664 -19.1 16.1 498 -24.77 12.6 75.0 县域小计 50.9 49.1 3461 18.8 83.9 3451 19.16 87.4 99.7 青田 62.4 37.6 3259 18.4 79.0 3251 18.91

26、82.3 99.8 缙云 52.7 47.3 202 24.7 4.9 200 23.46 5.1 99.0 龙泉 52.9 47.1 云景小计 39.0 61.0 云和 43.0 57.0 景宁 34.1 65.9 遂松小计 35.2 64.8 遂昌 31.5 68.5 松阳 42.7 57.3 某商业银行市分行经营效益状况行际差异分析表 表4         计量单位:万元 项目 考核利润 人均考核利润 人均日均存款余额 人均日均存款增量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比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平

27、均比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率 占全市平均比例 2003年 占全市平均比例 全市合计 10726 62.0 100.0 12.6 62.2 100.0 698.0 25.3 100.0 140.3 100.0 城区 5288 29.4 49.3 16.0 25.5 126.7 784.6 15.0 112.4 122.9 87.6 县域小计 5438 114.6 50.7 13.0 124.4 102.4 792.8 36.0 113.6 187.0 133.3 青田 1592 139.8 14.8 16.3 144.7 128.5 1223.4 36.8 175.3 363.9 259.3

28、 缙云 1175 142.0 11.0 12.4 147.3 97.8 657.1 33.2 94.1 153.6 109.4 龙泉 688 97.8 6.4 9.7 103.2 76.6 531.4 22.0 76.1 83.4 59.4 云和 1004 85.8 9.4 14.3 109.9 113.4 770.5 34.7 110.4 125.1 89.2 遂昌 979 97.1 9.1 11.4 106.2 90.0 686.0 36.0 98.3 158.3 112.8 某商业银行市分行中间业务经营状况行际差异分析表 表5     &

29、#160;   计量单位:万元、万美元、 项目 中间业务收入 企业绩效管理的主导性、可操作性;通过“套档分配”,考核结果分档和贡献度分类相结合设立费用分配档次,提升经营绩效考核、费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的有机结合程度。 2、考核指标体系 (1)指标选择。衡量一个支行经营绩效水平,应当在充分考虑支行在特定区域的经营环境下,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绩效状况。因为特定区域的经营环境影响与制约着支行总体经营绩效能力和提升水平。支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发展速度、质量、效益为内容,由体现支行经营绩效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两大类具体指标构成。其中,现状指标反映支行当前经营绩效水平,为静态指

30、标;发展趋势指标反映支行经营绩效变化方向(进步或退步),为动态指标。建立支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先从支行经营活动分析入手,依据主导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原则,找出影响和表征支行经营绩效管理成效的主因子,然后建立指标体系并加以量化和评价。 (2)指标体系。支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准则层、指标层构成的多层次结构模型。其中目标层由准则层加以反映,准则层由准则层加以反映,指标层是具体评价指标。目标层是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概括反映。目标层指标用支行经营绩效综合指数来表示,由2个准则层指标(支行经营绩效现状和经营绩效发展趋势)来综合评价。 (3)指标意义。 目标层。支行经营绩效综合

31、指数作为目标层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支行经营绩效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选择评估性指标评价支行经营绩效水平,以分析、比较、改善支行的经营绩效。 准则层。准则层分别反映支行经营绩效的现状、发展趋势。准则层分别反映支行发展速度的现状及进步水平、资产质量的现状及改善水平、经济效益的现状及提高水平。 指标层。具体指标是在上述框架设计的基础上,依照体系设计原则选取的。设立共同类考核指标,包括人均利润、人民币日均存款余额增长率、资产质量(1不良贷款率)3项指标。同时,根据各区域、各支行支行的特点设立个性类考核指标,对青田支行设立人民币储蓄存款月均增量同业占比、外币储蓄存款日均增长率、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对缙云、遂

32、昌、龙泉、云和4个县支行设立人民币储蓄存款月均增量同业占比、人民币对公存款月均增量同业占比、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对市分行营业部、处州2个城区支行人民币储蓄存款与对公存款日均增长率分开考核,并以对公存款考核为主;对莲都支行人民币储蓄存款与对公存款日均增长率分开考核,并以储蓄存款考核为主;对莲城支行加强个人类贷款的不良率和违约率考核。在设立评价支行经营绩效现状的基础上,设立评价支行经营绩效进步水平指标,主应包括人均利润同比增长率、本外币日均存款增量同比增长率、资产质量同比提高率。          &

33、#160; 摘本文以某市商业银行分行为个案研究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改进方向、路径。实行分类考核、分类引导,并与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3、指标标准值。共性类指标的标准值,根据区域类别,分类核定。例如,人民币日均存款余额增长率指标的标准值的确定方法,把全市9个支行分成市场发展空间大且重点项目较多的支行、市场发展空间大却没有重点项

34、目的支行、市场发展空间小且没有重点项目的支行三类,对市场发展空间大且重点项目较多的支行下达高于全市增长率指标,对市场发展空间小且没有重点项目的支行下达低于全市增长率指标,对市场发展空间大却没有重点项目的支行下达等于全市增长率指标。个性类指标的标准值,根据全市经营目标和支行实际,以该支行上期实际数为基础,结合本期发展趋势分析进行核定。 4、综合评价方法 (1)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指标权重:同一指标在不同支行的经营绩效指标体系中的重程度往往存在着差异性,因而其权重可以且应当有所不同。 (2)评价计算过程。 经营绩效考核总得分(各单项指标考核基准分加扣分)。 正向指标完成率指标完成值÷指标

35、标准值×100; 逆向指标完成率(2指标完成值÷指标标准值)×100。 达到标准值得满分,每多(少)完成1,加(扣)基准分的0.5。加分以基准分的0.5倍为上限,扣分以扣完基准分为止。 5、评价结果的描述。对评价得到的支行经营绩效综合指数,需建立一个分级表,并给出相应的分级评语,指出优、劣之处以及改进重点方向,以引导支行改善绩效管理。 (五)考核机制的优缺点分析 主优点:一是纯经营指标体系,可以避免非经营性指标对经营绩效考核的淡化效应,提高经营绩效考核的有力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实行内部管理专项考核奖惩机制,有利于提高内部管理考核奖惩的直观性和效力性。二是“一行一

36、策”的经营绩效考核指标、指标标准值、指标权重,可以更好地引领支行紧扣特色经营资源、重点产品市场加快业务发展,退出低效或负效产品、客户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或负效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促进全行资产质量的最优化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三是“直观计分”和“套档分配”,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支行加强绩效管理的主动性和市分行费用分配的可控性,并实现费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的有机结合。 主缺陷:一是指标计划值的设定存在一定的人为性;二是考核结果不能直接与费用资源挂钩分配。这些缺陷的弥补解决办法,将于本文的第三部分研讨。     三、支行经营绩效考核机制运作中需解决的几

37、个问题     (一)关于经营绩效考核结果与费用分配挂钩问题 费用资源分配应当与经营绩效考核结果和贡献相结合联动挂钩 1、工资性费用考核挂钩方法。依据考核得分、人均绩效贡献综合指数划分绩效考核费用分配档次(工资性费用为人均标准)。 人均工资性费用绩效考核分配标准表 项目 人均绩效贡献综合指数排名 前二名 第三至第七名 后二名 1200分及以上 (1 R1 R2)(P 14M) (1 R1)(P 14M) P 14M 1150-1200分 (1 R1 R2)(P 13M) (1 R1)(P 13M) P 13M 1100-1150分 (1 R1 R2)(P 12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