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_第1页
《小石潭记》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 的能力;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掌握课文移步换景、侧面描写等写景手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2.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实词以及虚词“以” 、“为”等词的不同含义。3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结合注释自学,然后教师点拨,在提问中解决相关问题。【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 江雪,大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从这首诗里 你体会到了柳宗元的什么感情

2、?这种感情是不是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小石潭记 所符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 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 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 记下了其中的八 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 永州八记是他 的代表作,小石潭记是其第四篇。三、关于题目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

3、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相 当于现在的散文。 如: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满井游记 醉翁亭 记。四、走进课文一)辨音篁竹(huang)清冽(lie )卷(quan)石底以出为坻((chi )为嵁 (kan)佁然(y?)参差(cen ci)披拂俶(chu)而远逝悄(qi ao)怆(chuang)幽邃(su1)翕忽(xi)差互(ci)隶而从者(1i)(二)理解关键词语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4、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三)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注意节奏的划分。(四)翻译全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环佩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掉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 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 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

5、树木, 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 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 不可以长久停留,就题字离去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

6、, 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五)总结1古今异义词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2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特殊句式1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一“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翻译:以整块石头为底2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翻译: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4.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成为_潭西南而望表修饰乃记之而去表承接P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明灭可见可以,能够卷石底以出而以其境过清因为五、深入课文(一)研读课文第一段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你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7、,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作者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者同一对象观察的角度、 距离 不断变化。动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2动词作名词:如鸣佩环3意动用法:心乐之4使动用法:凄神寒骨西:向西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犬牙:像狗牙一样鸣:佩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乐:以为乐(感到快乐)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2.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同时又点出了小石潭怎样的 特点?发现小谭:隔f闻f伐f取f见小石潭人迹罕至

8、,幽静荒僻,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 “其境过清”埋下 伏笔。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水清、石怪、树青5.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心情是什么?心乐之(二)研读课文第二段1.在本段中,作者又描写了哪些景物?潭水、游鱼2.潭水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 来写,没有直接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像在空 中浮游。阳光下, 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 这就写出了水清

9、到仿佛透明的 程度。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 可是通过对鱼儿、 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景物的描 绘,写出了水的清澄。3.游鱼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活泼。 动静结合,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 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 地窜往远处,这是活动的画面。4.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似与游者相乐。 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 实是人看到游鱼而乐。 从中可联想到作者 的欢悦心情。(由情入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三)研读课文第三段1.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 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2.运

10、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 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 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四)研读第四段1.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氛围和特点?凄清,幽静2.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寓情于景,由景及情,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 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 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 映。(五) 第五自然段记录同游者;这是游记的一种常用格式。(六) 合作探究1纵观全文,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游览 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源头一一潭中气氛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孤寂悲凉)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 解?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 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前面的乐是短时间的,是作者为眼前美 景所陶醉,暂时忘却了心中的郁闷而已。而忧愁郁闷是作者贬谪生活中感情的主 调。所以,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那种深藏心底的忧伤与悲凉又会自然流露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