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_第1页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_第2页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加点词和语法二,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带点词得词性、意义或用法(共 20 分,每小题 2 分) 1,丞相亮其悉朕意。2,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 3,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4,舜其大知也与! 5,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6,来,予与尔言。7,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得意义(共 20分,每小题 2 分) 1,祸将作矣。齐将伐晋,不可以不惧。2,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 3,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4,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 5,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

2、意。6,每一令处,平伐其攻。7,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 8,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9,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10,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特殊得语法现象(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 1,既入焉,而示之璧,曰: “活我,吾与女璧”。 2,今郑人贪懒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3,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4,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 5,齐景公谓子贡曰: “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6,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 7,憻父亡走歧下,而豳人悉从憻父而邑焉。共 20 分)一,解释加点的词,有特殊用法的请说

3、明是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 1,蒯通说不听,已佯狂为巫。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3,庄共寤生,惊姜氏。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5,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9,彼且奚适也?10,权使其士,虏使其民。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有特殊用法的请说明试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 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2,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3,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5,小国寡民。6,封书,谢孟尝君。7,上下相愁,民无所聊。8,亟请于武公。 七,解释下列句中加

4、点实词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3,师进,次于泾。 4,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5,晋不可启,寇不可魭。 6,大伯不从,是以不嗣。7,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8,弃命之官,不信。9,臣不才,不胜其任。10,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德词性、词意及语法功能 1,海女知之乎?2,是乃仁术也。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彼秦者,弃礼仪而尚首功之国也。5,吾乃梁人也。6,余收尔骨焉。7,君子病无能焉。8,如或知尔,则何以哉。9,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10,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九,指出下列句中()内得

5、语法特点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3,(武丁朝诸侯)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5,舜勤于民事而(野死)三、解释下列例句中带点的词语(每词 1 分,共 17 分)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3、俄而,柳生其左肘。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舜有诽谤之木。6、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7、楚罢于奔命。8、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君子引而不发。四、请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每小题 2 分, 10 分)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2、君子

6、远庖厨也。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五、请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法(每小题 2 分,共 8 分)1、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2、大宛闻漠之饶才,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德词性、词意及语法功能1、海女知之乎?2、是乃仁术也。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4、彼秦者,弃礼仪而尚首功之国也。5、吾乃梁人也。6、余收尔骨焉。7、君子病无能焉。8、如或知尔,则何以哉。9、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10、虽

7、有粟,吾得而食诸? 九、指出下列句中()内得语法特点 1 、居则曰:“(不吾知也) 。”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3、(武丁朝诸侯)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5、舜勤于民事而(野死)一、古代汉语部分(共5题,75分):(一)解释下列术语(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甲骨文 2、本义 3、偏义复词 4、声训(二)根据“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字形结构和本义(共6个字,每字2分,共12分)斤 阶 刃 戒 取 闻(三)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共17个词,每词1分,共17分)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2、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3、一之谓甚,苏可爭乎?4、发图,图穷匕首见。 5

8、、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6、贫穷则父母不子。 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8、吴公子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 9、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四)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每例2分,共14分1、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2、能富贵将军者,上也。3、不如吾闻而药之也。4、狂者伤人,莫之怨也。5、盗者孰谓?谓阳虎也。6、贤哉,回也!7、姜氏何厌之有?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共21分,每小题3分)1、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否则斯鸟胡为而至哉!2、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3、宦官惧其毀己,皆共目之。4、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肉骨之惠也。5、且秦行师千里,固战是求,何不

9、战之有乎!6、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J传曰"楚则失之矣,而齐亦为未得也”,其此之谓欤!三、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并指出它在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 义或假借义。(15分,每小题1.5分)1、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2、犹不改。宣子骤谏。3、今财亡民翠,莫不怨恨。4、节其流,开其源。5、石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6、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J进不入以姦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8、吹笙鼓簧,净筐是将。9、这种纸烟牌子很誉了。10、广种蒲收。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共21分,每小题3分)1、君人者,将祸是务去。2、稷勤百谷而山死。3、况有怠惰,苴何以避辟?4、今民

10、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5、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6、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寞,其咎安在?7、欲强兵者,务富其民。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共15分,每小题1分)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姜氏何圾之有?3、百姓皆以王为爱也。4、云髻半偏新睡党。5、是冥人之过也。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 25 分)1.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三,国2.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适,会3.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什一,已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举,劝 '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劳,无

11、乃6.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肆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 御,旬8.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揭,客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鄙二、解释句中带下划线的字,并翻译全句: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剩,将袭郑2、师进,次于陉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赫之,以劝事君者7、苟无岁,何以有民8、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9、(阳货)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世而往拜之二 解释加点字的词义,词性,用法,并翻译句子。 20 分1 汝为我唤入,吾得兄事之 兄:2 河东凶亦然 然:

12、3 秦师遂东 东:4 教女知之乎? 女:5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以:6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7 其是之谓乎? 其:8 父母唯其疾之忧。 之:9 晋侯饮赵盾酒 饮:10 秦王车裂商鞅以徇。 车:二、解释加点词 10 分 (实词说明词义,虚词说明词性及语法功能)1、今京不度非制也2、后秦稍蚕食魏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5、王其庶几召我三、分析句子成分(任选一句,要求分析到词) 分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而贰于楚也。2、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书写的词语应怎样理解( 10)(1)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

13、产润色之。 (论语 ;宪问)(2)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之心。 (屈原离骚)(4)臣欲封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李密陈情表)(5)(上官)桀、(上官)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刘侯尚公主者, (霍)光不许。(汉书霍光 传)3、句中“以”的义项和词义(1)终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离骚)(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左传僖公四年)(4)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僖公五年)(5)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楚策)(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

14、也。 (战国策赵策)(7)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楚辞卜居)(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论语微子)4、句中“与”的义项和词义(1)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孟子滕文公上)(2)天与弗取,反受其殃。 (史记信陵君列传 )(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耳。”( 论语先进)(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5)晋未可与争。(左传成公三年)(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7)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 (左传宣公二年)(8)因人之功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武,不整。 (左传僖公三十年 )一、解

15、释词1、(什佰)之器而不用2、强自取(柱)3、纷披(风什)4、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二、解释句法现象1、为之斗斛而量之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仁以为己任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词性、用法、今译) (10 分)(1)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2)乃生女子,载弄之瓦。(3)赦之,以劲事君者。(4)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5)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6)尔供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洒,寡人是征。(7)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9)案剑瞋目,声如乳虎。(10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词性、用法、今译 ) 。

16、(10 分)1、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2、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杞伯于是骤朝于晋。5、靖诸内二败诸外,所获几何 ?6、父母唯其疾之忧。7、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医疮,手注善药。8、才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词性、用法、今译) (10 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4)不如吾闻而药之也。(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7、8)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9)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10)默而识之,学而不大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一、解释句中带【 】的词的意义,答案写在括号内( 10 分)1、【亟】请於武公,公费许。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君【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4、穆公【访】诸蹇叔。 ()5、犹不改,宣子【骤】谏。 ()6、(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8、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 必危矣!”( )9、【趋】而辟之,不得与之

18、言。 ()10、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 )(二) 解释题(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每小题 0.5 分,共 4分)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左传·隐公元年 )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池,虽众,无所用之。 (左传·僖公四年)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点:人名)也。 ”(论语·先进)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秋) 生所为者与所期者 ,甚似而几矣。

19、(韩愈答李翊书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腾王阁序)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书写的词语应怎样理解( 10)(1)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2)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之心。 (屈原离骚)(4)臣欲封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李密陈情表)(5)(上官)桀、(上官)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刘侯尚公主者, (霍)光不许。(汉书·霍 光传)3、句中“以”的义项和词义(1)终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离骚)(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 (孟子·梁惠王上 )(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左传·僖公四年 )(4)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僖公五年)(5)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楚策)(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战国策·赵策)(7)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楚辞·卜居)(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论语·微子)4、句中“与”的义项和词义(1)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孟子·滕文公上 )(2)天与弗取,反受其殃。 (史记·信陵君列传 )(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21、耳。”(论语·先进)(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5)晋未可与争。(左传·成公三年)(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7)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 (左传·宣公二年 )(8)因人之功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武,不整。 (左传·僖公三十年 )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词性、语法功能、今译) (10 分)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 沛公起,如厕。6. 族秦者

22、秦也,非天下也。7. 田忌亡齐而之魏,邹忌代之相。8. 我非爱财而易之以羊。9.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10.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二、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词性、用法、今译) 。(6 分)1、今京不度,非制也。2、晋侯饮赵盾酒。3、是以君子远庖厨也。4、是岁大旱,野无草。5、其后秦稍蚕食魏。6、沛公安在?10 分)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性、语法功能、今译)1、姜氏何厌之有?2、遂入见王,涕泣膝行。3、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4、吾尝三士三见逐于君。5、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6、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8、鲁欲将吴起。9、舜勤于民而野

23、死。10、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告也。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词性、用法、今译) (10 分)1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2 、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3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 、杞伯于是骤朝于晋。5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6 父母唯其疾之忧。7 即自取水洗耳恭听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8. 才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0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词性、用法、今译) (10 分)(1)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2)乃生女子,载弄之瓦。(3)赦之,以劝事君者。(4)王之所大欲可

24、得闻与?(5)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6)尔供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洒,寡人是征。(7)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9)案剑瞋目,声如乳虎。(10)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词性、用法、今译) (10 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4)不如吾闻而药之也。(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8)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9)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10)默而识之,学而不大厌,诲人不

25、倦,何有于我哉?一、解释句中带【】的词的意义,答案写在括号内( 10 分)1、【亟】请於武公,公费许。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君【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4、穆公【访】诸蹇叔。 ()5、犹不改,宣子【骤】谏。 ()6、(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8、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 必危矣!”( )9、【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0、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 )二)解释题(解释

26、斜体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每小题 0.5 分,共 4 分) 姜氏何 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左传·隐公元年 )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 池,虽众,无所用之。 (左传·僖公四年) 夫子喟然叹曰:“吾 与点(点:人名)也。”(论语·先进)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 生所为者与所期者 , 甚似而 几矣。(韩愈答李翊书 )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 崇阿。(王勃腾王阁序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27、。 (共 1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请语魏其侯帐具。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4、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我无尔诈,而无我虞。6、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7、寻蒙国恩,除臣洗马。8、天意怜幽草。9、为白尚书,出听我言。10、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四、简答题(共 5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50 分)1、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介词“於”的用例,归纳总结“於”的用法和特点,要求结合具体句 例说明。(1)子路宿於石门。(2)郤克伤於矢,流血及腹。(3)子贡贤於仲尼。(4)青取於于蓝。(5)小子识之,苛政猛於虎也。(6)东败於齐,长子死

28、焉。翻译一,标点、翻译下列古文( 21 分): 景公举兵欲伐鲁以问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公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着和伯禽之治寸焉故不可攻攻 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今君好 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而急使令政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 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待其君之乱也民离其君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公曰善遂不果伐鲁三,请为下面的短文打标点,并翻译为现代汉语。 (30 分)甘茂之亡秦奔齐逢苏代代为齐使於秦甘茂曰臣得罪於秦惧而豚逃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 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

29、有馀子可分我馀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 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馀光振之苏代许诺遂致使於秦已因说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其居於秦累世重矣自崤 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彼以齐约韩魏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王不若重齐 贽厚齐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秦王曰善即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於齐甘茂不往苏代谓齐泯 王曰夫甘茂贤人也今秦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甘茂德王之赐好为王臣故辞而不往今王何以礼之齐王曰善 即位之上卿而处之秦因复甘茂之家以市於齐三,请为下面的短文打标点,并翻译为现代汉语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攻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 诛若九牛

30、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 使然人固又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 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锤受辱其次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 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再牢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 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垂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此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 西伯伯也拘牖里李斯相也具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

31、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 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 不能引决自财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曷足怪乎且人不能蚤自 财绳墨之外已稍陵夷至于鞭垂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十,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译成现代汉语项王亡将钟离昧家在伊素与信者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昧闻其在楚诏楚捕昧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君将游云梦实欲 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昧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昧计事昧曰汉所以不击取

32、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毖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 持其首谒高祖於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 定我固当亨皆为迎客祖起六、把下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20 分)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 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 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 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 固 多 大 言 少 成 事 高 祖 因 狎 侮 诸 客 遂坐 上 坐 无 所 诎 酒 阑 吕 公 因 目 固 留 高 祖 竟 酒 后 吕 公 曰 臣 少 好 相人 相 人 多 矣 无 如 季 相 愿 季 自 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 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卒 与高祖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注:进,通赆,礼物。 诎,退让。三. 给下面古文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 (25 分) 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 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