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_第1页
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_第2页
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及依据为规范和加强 教职工考勤管理,既维护学院正常的经营秩序,又 保障教职工休息休假权,根据劳动合同法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 例等法律法规(见附件 1),结合学院教职工考勤管理实际,制定 本办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学院全体在岗教职工。第三条 教职工考勤管理包括教职工出勤管理、 教职工休假管理等内容。第二章 管理职能第四条 学院办公室是教职工考勤的归口部门,职责包括:(一)制定学院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二)按照考勤制度规定,进行考勤奖惩;(三)保管教职工考勤记录。第三章 出勤管理第五条 出勤时间教职工上下班时间作为考勤依据。(一)正常

2、上班时间为夏季时间:上午 8:30 12:00 下午 14:00 17:30 ;冬季时间:上午 8:30 12:00 下午 13:30 17:00 ;(二)每周工作五天,每周工作 40 小时;(三)学院可视业务发展需要,参考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政策要求的 法定工作时间标准,重新调整工时制。第六条 加班管理(一)加班原则1. 应当严格遵照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国家及地方政府其它相 关政策中关于加班的相关法律规定执行;2. 因工作需要并经过部门相关领导审批,方视为加班;因个人技能 不达标导致工作时间延长的情形不计为加班;3. 教职工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法定加班时间上限。(二)加班申请1. 所有加班均应

3、事先填写加班申请单 (附件 5),按权限审批, 并于加班当日前交学院办公室;2. 所有加班申请单必须注明加班起止时间、小时数,并详细注 明加班原因;3. 因突发性事件而造成的加班,则需在加班当天向学院办公室报备 并于加班后第一个工作日前向学院办公室提交部门负责人审批的加 班申请单;4. 教职工每次申请加班,时间最少应为 0.5 小时,并从整点或半点 开始计算。(三)加班考勤规定1. 加班小时数以签到表上记录的时间和加班申请单之申请时间 相同部分计算,不同部分不计入加班时间;2. 教职工工作日加班不得超过 3小时/ 天,休息日加班不得超过 8小 时/ 天。(四)加班时间及补休安排1. 延长工作时

4、间包括正常工作日的加班、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的加 班,即每月工作日的加班、休息日和节假日的加班总时数不超过 36 小时;2. 休息日安排加班的,应优先安排补休,补休小时数等同于加班小 时数。确定无法安排补休的,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五)部门在休息日安排的拓展、文娱活动、会议、培训等不视为 正常上班及加班;(六)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及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出差路途不视为加 班。第七条 考勤统计 各部门设考勤员一名,负责按日对本部门的人员进行考勤登记,考 勤表内应记载的内容包括:被考勤人、请假、迟到、早退、旷工、加班 等。考勤员每月 26 日对部门的考勤进行汇总,于 27 日前随同考勤汇总 表及各类假条一并

5、报送学院办公室审核,作为工资发放的依据。第四章 请休假管理第八条 在岗教职工享有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病假、丧假、探亲假、 婚假、计划生育假、产假、陪护假、哺乳假等休假权利。第九条 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包括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 日,以及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学院根据国家规定安排休假。 第十条 寒暑假学院教职工享受寒暑假不再享受年休假。部分行政岗位工作人员寒暑 假无法正常休假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第十一条 病假管理教职工 患病(含非因工负伤)不能坚持上班者,凭医疗保险定点医 院(或学院指定医院)病历及加盖医院印章病休建议单,经审批同意后 休假,教职工就医的时间按病假累计计算。

6、第十二条 婚假教职工凭结婚证书给婚假 3 天;在结婚登记前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 在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假期十天。教职工婚假原则上应在一年内 (自领取结婚证之日起)休完。第十三条 丧假教职工的直系亲属(岳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休丧假 3 天。 如果教职工死亡的直系亲属在外地 , 需要教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 可酌情给予教职工路程假,但一般不得超过 7 天。 第十四条 探亲假凡在学院工作满 1 年的教职工,与父母或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 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亲假。(一)探亲范围和条件1. 学院工作满一年及以上的教职工,与配偶或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指

7、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 和休息半个白天),可以依照本实施意见享受相关的探亲假及待遇;2. 教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 探望配偶的待遇;3. 教职工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 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4. 教职工与父亲或母亲同居一地,或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 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5. 学徒、见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见习、实习期间,不享受探亲待 遇。学徒、见习生转正后方可享受探亲待遇, 上半年转正的当年享受, 下半年转正的次年享受。(二)探亲假期1. 教职工探望配偶的, 每年给予其中一方探亲假一次, 假期为 30 天;教职工本人或配偶因

8、公派往国外工作一年及以上的,从第二年起,每年可享受探亲假一次,假期为 35 天;2. 未婚教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 20 天。如因 工作需要,学院当年不能安排探亲, 或者教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 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 45 天;3. 已婚教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 20 天;4. 探亲假期系指教职工与配偶或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 际需要给予探亲路程假(一般不超过 3 天)。(三)探亲假期的工资待遇和路费 教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教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学院负担。已婚教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基本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 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学院

9、负担。交通工具限定为:火车(硬 座)、渡轮(四等舱)及公共汽车。(四)其他相关问题1.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 国发198136 号)中所称父 母,包括父母死亡后,抚养教职工自幼长大,现仍由教职工直接供养 的亲属。不包括岳父母、公婆;2. 符合探望配偶或父母条件的教职工,因工作需要在当年或本四年 内不能安排探望配偶或父母时,经学院领导同意后,其不实行探亲制 度的配偶或父母,可以到教职工工作地点探亲,学院按规定报销其一 人的往返路费。教职工本人当年或本四年内则不应再享受探望配偶或 父母的待遇;3. 教职工具备探望配偶或父母的条件,但由于长期病休在家、因公 派驻外地(或国外)等其他各种原

10、因与配偶团聚满 30 天、与父母团 聚满 20天的,在当年 (指已婚探配偶、未婚探父母 )或本四年内 (指已 婚探父母 ) 不能再享受探亲待遇,但可分别按探亲的有关规定报销一次往返路费 (因公己报出差费的不再报销 ) 。(五)出国人员探亲:1. 教职工本人或配偶因公派往国外工作一年及以上的,第二年可以 享受探亲假;2. 其探亲假期比照以上各相关环节再增加 5 天,同时探亲往返路费, 在本人基本工资百分之六十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学院负 担。交通工具限定为:飞机(经济舱) 、火车(硬卧)、轮船(三等舱) 及公共汽车。第十五条 事假 教职工因事请假须提前安排好工作,按照权限审批后方可休假;

11、因 急事无法提前请假的,须及时向直接上级电话、短信请假,并通知部门 考勤人员,并及时补办请假手续。原则上事假一次不得超过 30 天。 第十六条 产假、陪护假、哺乳假、计划生育假教职工合法生育子女的,在法定产假九十八天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六 十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五天,夫妻异地居住的给予男方护理假二 十天。女教职工参加孕前检查的,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十天。 女职工生育孩子满一周岁前,部门应在每天劳动时间内给予其每天两次 哺乳时间,每次 30 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 时间增加 30 分钟,两次哺乳时间可合并使用。学院确因特殊情况无法保 证哺乳时间并提供哺乳条件的,经学

12、院与本人协商,可以给予三个月到 六个月的哺乳假。女教职工怀孕流产的, 妊娠小于 2个月流产的休 15 天,妊娠大于 2 个月小于 4个月流产的休 30天,大于 4 个月休产假 42天。 第十七条 非工伤医疗期教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学院工作年限, 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实际工作年限本学院工作年限医疗期累计病休时间10年以下5年以下3个月6个月5年及以上6个月12个月10年及以上5年以下6个月12个月5年及以上10年以下9个月15个月10年及以上15年以下12个月18个月15年及以上20年以下18个月24个月20年及以上24个月30个

13、月教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 在医疗期内满,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进行 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 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 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 补偿问题按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工伤停工留薪期教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 疗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 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以上各种假别,除教职工带薪年休假期间的国家

14、法定休假日、双休 日不计入休假期外,其余假别在休假期间的法定节日、假日均连续计算。第五章休假待遇第十九条教职工寒暑假、婚假、产假、计划生育假、哺乳假、丧假、探 亲假、工伤停工医疗期内等国家规定的假期,工资根据学院薪酬制度及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条 教职工事假按日扣减工资;日工资二教职工本人月工资(基础工资+岗位基本工资+工龄及专业 技术津贴)/21.75天。第二十一条非工伤医疗期待遇(一) 教职工在非工伤医疗期6个月内的,按照本人工龄、固定工资 的比例发放病假工资,标准为:工龄2年以下2-4年4-6年6-8年8年以上比例60%70%80%90%100%教职工获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

15、部门授予的劳动模范、市以上的专家称号,且仍保持荣誉的,病假期间的基本工资100%发放。(二)教职工在非工伤医疗期6个月以上的,支付疾病救济费,按照 本人固定工资的60%发放,但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80% 第二十二条 工伤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学院按月支 付。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教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 负责。第二十三条当教职工因休假扣发工资后,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时,停扣个人应缴社会保险部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付。第六章休假安排与审批 第二十四条 教职工休假前,均应向直接上级履行请假手续,由所在部 门考勤员汇总后提交学院办公室;因突发事项不能提前

16、履行请假手续的, 应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请假;难以第一时间请假的,应在第 一个工作日电话告知所在部门人事员。未能事前请假的,应在上班第一 周内补办请假手续。教职工履行请假手续时,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第二十五条 教职工请休假,按照如下规定履行请假手续( 一 ) 学院负责人 学院负责人的请休假按照集团公司的考勤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二) 学院部门负责人 学院部门负责人的请休假按照干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三) 其他教职工由本人填写请(休)假申请单 (附件 4),并按相关审批权限办理请假手续。第二十六条 教职工休病、事假,填写请(休)假申请单 ,请假 3 天 (含 3 天)以内的,由部门

17、领导审批;请假 3-7 天(含 7 天)的,报学 院办公室审批;请假 7 天以上的,报学院办公室的主管领导审批。第二十七条 教职工休假不办理请假手续或未经批准擅自休假的以旷工论处。连续旷工 3 天或累计 10 天,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学院有权解除 劳动合同,并要求教职工赔偿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七章 考核与奖惩第二十八条 经签发的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一经颁布,即刻生效执行, 成为本学院管理法规。全体教职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违反,违者 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对已确定的管理办法,在没有正式修订前,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搞“灵活变通”,不得借故不执行;第二十九条 各部门领导在日常管理中对违反

18、办法规定的本部门教职工 可直接进行批评教育或处分;第三十条 学院办公室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违反办法规定的教职工对其 进行直接批评教育或处分,并将相关情况报其主管领导。第八章 附则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院务会会议审议通过,院长签发之日起生效。第三十二条本办法委托学院办公室负责解释附件1:制度制定依据及参考文献附年2 :权责清单附件3 :申请请假/加班流程附件4:请(休)假申请单附件5:加班申请单附件 1制度制定依据及参考文献1. 劳动法2. 劳动合同法3.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4.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 514 号5. 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6.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7.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8. 工伤保险条例9.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国务院令第 174 号)、10.工 资支付暂行规定11.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12.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附件2权责清单骨口. 序号管理事项各部门学院 办公室分管副 院长院长 办公会院长集团13天以内的休假审批23-7天的休假审核审批37天以上的休假审核审核审批4加班申请审批报备附件3申请请假/加班流程图1. 控制目标规范学院教职工请假流程,提高全体教职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