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A案教学过程一、初识大象,揭示课题1播泰国风光,简介泰国。同学们,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泰
2、国的国名泰语意思为“自由之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感受它的风土人情。泰国整个版图形如一头威武的大象,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象之国。”的誉称。(图片定格在大象图上)2谈论泰国的象。3揭示课题:泰国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泰国,“与象共舞”!板书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象”的“舞”的写法。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导语: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读书又产生了什么疑问3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认读。熟视无睹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彬彬有礼松弛按摩尴尬绅士气氛芭堤雅4交
3、流一下,通过读书,你们读懂了“什么叫与共舞”“谁与象共舞”了吗?5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归纳:象和人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和谐友好?板书:和谐融洽三、集体研读1研读第一自然段。导读:仅仅因为象是泰国的国宝,就能让人与象的关系这样融洽吗?我们先到泰国的公路边树林里看看大象吧!自由读第一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人与象的关系和谐友好呢?体会“熟视无睹”“悠闲沉着”“不慌不忙”。竞赛读,读出大象的悠闲沉着。2研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引读法,师生同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泰国人对象的亲切之情。3研读第三自然段:导读:我们再走近一点看大象好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中可以体
4、会出人与象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呢?理解“拍”“喷”“平静坦然”“松弛”“晶莹温和”。利用换词法来体会“拍”与“喷”的用词精当。竞赛读,读出与大象靠得很近,读出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的感觉。4学法小结: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间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大象的可爱温顺,实际上是在赞美人与大象之间的和谐融洽。我们刚才体会人与象的关系和谐友好,用的什么方法来学的?抓关键词品读。5过渡:你们想不想自己去看看大象表演呀?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各组所拿到的学习单,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进行合作学习吧!四、合作研读:1出示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单,学生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合作学习
5、单:(1)小组成员齐读第四自然段一遍。(2)个人学习:为人按摩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_”画出描写大象为人按摩时的句子,读一读。(3)小组成员交流: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学习:从哪些词语可以读出人与大象的关系和谐友好?第五自然段的合作学习单:(1)小组成员齐读第五自然段一遍。(2)个人学习:舞蹈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_”画出描写大象跳舞的句子,读一读。(3)小组成员交流: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学习:从哪些词语可以读出人与大象的关系和谐友好?2交流互评:(1)第四自然段的交流小组推荐交流:自己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友好。心理活动的想象: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
6、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此时,这头大象心里在想();当大象用鼻子挥舞完皮鞋,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边,把皮鞋还了她。如果大象会说话,当他面对受到惊吓的女士行屈膝礼时,他会说()再读课文,欣赏大象为人按摩表演。(2)第五自然段的交流:小组推荐交流: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友好。再读课文,欣赏大象跳舞。看到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此时,你也正在与大象跳舞的人群中,你会想此什么?会说些什么?3小结:我们通过读书,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融洽,相互信任。让我们一起再与象共舞吧!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四、总结拓展:1看到这样一个热情奔放的舞蹈场面,你还认为人与大象的关系如此和谐友好仅仅因为象是国宝
7、,仅仅因为象的可爱、温顺、聪明有灵气,还会跳舞吗?这么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是谁创造的?板书:人象相互信任2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五、作业:1朗读课文。2摘抄优美的语句。(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梁书荣)B案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
8、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1)象是泰国的国宝。(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9、。3.随机指导。(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说话训练: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
10、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出示三句话: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3.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泰国的大象十
11、分热情。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4.课堂交流。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在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了解“吆喝”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2、学习文章合理安排结构、注意语言的衔接过渡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难点:体验作者在写“吆喝”中的内在情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接头吆喝录音带【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学生自由发言,表演)这是老师收
12、集的吆喝声,我们来听听,看谁学得最像,最有蕴味。(教师播放街头吆喝声录音带,学生品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街上每天都有“民间艺术家”免费演出。那或悠长或短促或生动或沙哑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这不,在萧乾的笔下,街头吆喝就有了动人的意蕴。吆喝声,是“生活的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常常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的无尽
13、遐想,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4、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5、教师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并演示,全班共同讨论解决。老师提出问题
14、,学生小组讨论,大家共同明确。 文章重点是写北京街头的吆喝声,为什么要从洋人对北京街头吆喝的文章写起?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北京街头的哪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作者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事物介绍得有条不紊的? 作者为什么能对吆喝内容、声调、韵律进行概括归类?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你喜欢哪些描写?为什么?四、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1、教师提示: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教师可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可播放现实作品中有关吆喝的片断供学生观摩。学生自由表演,其余同学评
15、点。教师也可选课文中的例子示范,如“混沌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唉)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塔。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语言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学生自选例品评。【课堂小结,迁移拓展】同学们,听冯骥才先生这么一介绍,还真让我们咂摸出吆喝声的一些味道来。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查阅文献、摄影录像等。以四人一组为宜,以论文的形式上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布置作业】1、把文章改写成一个相声脚本,然后在班内表演。2、课后搜集
16、整理街头吆喝声,体味“吆喝”的韵味。【板书设计】吆喝(13)引出话题(59)从早到晚(10)一年四季(1114)对吆喝声进行评价、品析教学设计方案 篇3使用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设计思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商店购物、寄贺卡、义卖等三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采取分组活动教学,个同学分为一组,分为组。教学准备
17、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面装着人民币; 每个组准备一个存钱罐,每个里面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几张外币;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套; 每个学生准备好元钱,用信封装好; 货架及价格分别为元角和角分的物品各种; 表格,每个学生两张(表,表);7 动画一分钱; 义卖活动记录表,每个参加义卖的小组两张,文具店表格如下,其他店可自定,格式一样(表); 根据个义卖点义卖的内容准备物品,每个点准备种,用塑料篮装好,张工作牌及个义卖店的店牌; flash课件,视频展示台,电脑,投影仪等。活动过程一、 在分类中初步感知人民币师:(出示一个盒子),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生:糖。生:纸斤。师:到底是什么呢
18、?请个小朋友来摸摸看。这是什么?生:钱。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看来你们对钱还是挺熟悉的。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生:我们把纸币放在一起,把硬币放在一起。生:我们把所有是的钱放在一起,把不是的放在一起。生:我们把见过的钱分成一类,把不认识的钱的钱分成一类。师:我们来看看这一组同学分的,他们把我们平时常用的钱分到了一类,把没有见过的钱分到了一类。分地非常好。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做什么呢
19、?生:人民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呢?(出示课件:所有面值的人民币,见图一)生:我认识元的,元的,元的,和元的。生:我认识角和角的;生:我认识角和分的。生:我认识分的。师:看来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今天我们先研究小面值的,大面值的我们下节课再研究。(出示课件,小面值人民币,见图二)二、 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师:我们看到屏幕上有这么多人民币,那么你们会不会区别它们呢?会不会把元的当成元来用呢?请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区分的,交流完以后,老师要考考你们。(分组讨论)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人民币了。你
20、们看看这张是多少面值的?(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面值是元的人民币)生:元。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因为上面有阿拉伯数字,还有汉字圆。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
21、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评:本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采用预习、自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生生互助的学习交流。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评:由学生自己拟订自学提纲,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2分组交流学习情
22、况。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评:此环节重在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要点
23、: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注意引导学生旨在意会,并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评与思:本课的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预习自学、小组交流扫清了字词障碍,课堂上学生自己拟订自学提纲,然后自学、交流,教师作为教学的倾听者,当然在学习中作些许指导,完完全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教学设计方案
24、篇5一、教材分析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而且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教材。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小组同学共同交流解决问题。3.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感悟寓意。三、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目
25、光短浅。四、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已有经验,体会大海的辽阔与深远。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大海的资料。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同学们,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课前咱们一起交流交流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又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大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学们在阅读当中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出错?来提醒提醒大家。跃出攀缘倚井栏旱涝(有这样两个词大家注意了没有?什么意思?)浸没没有没过夏禹时代,十年九涝
26、,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没因缺雨而降低。瞠目结舌(1)找找这个词在课文中的哪个地方?一起读读。 (2)在句子中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来表演表演吗? (3)我们在田忌赛马中学过一个词,也是这个意思。(4)浅井之蛙听了谁的话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觉得自己非常渺小?3.我请同学读读课文,了解青蛙和海鳖之间在谈论什么?板书:快活渺小小结:这只井底之蛙开始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快活啊,当它听了海鳖的介绍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三)读书感悟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青蛙的快活?画出这样的句子。与同位交流交流你划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全班一
27、起来交流交流。随机出示课件(1)你从哪句话体会出了青蛙的快活?课件出示指导读,读出快活。重点指导1、2句(2)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除了“快活”少点儿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夸耀指生读。(3)出示青蛙图片,感受青蛙的快活及炫耀自己的得意神情。(4)谁想读青蛙的话?想读的同学一起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其他同学仔细听。2.青蛙这么快乐,后来为什么又觉得自己渺小了呢?让我们来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不懂的词语或难理解的句子,先 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待会儿在全班提出来。随机解决哪个小组有不懂的问题?哪个组解决了这个问题?(1)仞:7尺或者8尺为1仞,用“千仞之高”是来形容什么?(大海很深)夏禹时代
28、:夏朝禹做君王的时代。(2)海鳖对青蛙说了什么?指生读听了海鳖的话你对大海有什么了解?(大海是那么的辽阔、那么深。)(3)你对大海的辽阔和深还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小结:的确,大海是一片辽阔的天地,生活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这就是海鳖所谓的大快乐吧。3.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青蛙和海鳖说的话,大家注意听,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指生分角色读。听了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对青蛙夸耀的话又有什么新的感受?板书:井 浅、小海深、辽阔4.所以,听了海鳖的话,青蛙才会?最后一段:(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5.学习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收获:不仅知道了大海的广阔
29、、深远,而且也明白了做事不能够目光短浅、盲目自大,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要知道走出去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6.老师这儿有一段小古文,大家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谈谈读古文的感受。(1)学生自由读(2)谈谈读古文有什么感受?(3)那怎样才能把古文读好呢?课件出示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学习古文就要经常抑扬顿挫地诵读。注意停顿、语气的高低变化,课后多读相信一定能读好。(四)布置作业这儿还有一篇古文寓言小故事夜郎自大,课件出示老师已经将这篇文章发到了校园网的宝贝书屋中,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上网学习,看看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当然,有兴趣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更多的寓言小故事也
30、发放到校园网上,供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教学重点: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教学难点: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黑板: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
31、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3师介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3理解“奇特”奇特
32、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板书:奇特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4板书课题:*15、黄山奇石(奇特)二、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用“”划出,交流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奇特)五老奔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三、自学课文1自学生字;2标序号,读通课文;3完成课后2、3题。四、检查自学: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交流课后2、3题。“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五、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1小
33、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交流:第一句:地理位置。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3齐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词并家默;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2交流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奇特)五老奔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二、学习课文(一)第二节“仙桃石”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每句话的意思。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
34、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归纳板书:形状像桃子;巨大;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4齐读
35、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二)第三节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板书:形象逼真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三)第四节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板书:特别有趣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
36、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4引读:“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板书:变)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5齐读第4节(四)第五节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三、总结三、布置作业1背诵第四节;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
37、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
38、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四、想想
39、说说,课外延伸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火烧云教学设计思路火烧云是一篇状物物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人们看到火烧云时欣喜的心情。全文描写细致动人,情趣横生,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熏陶,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上乘之作。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色,抓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寓美育于读讲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高尚情操。一、 抓住一个“奇”字,想象情景美课文1-2两节写火烧云
40、上来时,地面和天空的景象。作者描绘了火烧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驰神往!教学这两节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奇”字,启发学生思考:1、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2、人们的心情怎样?3什么是火烧云?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二、 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课文的第三节主要描写火烧云的颜色纷繁艳丽,变化万千,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2、“还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说出来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的色彩?三、 抓住一个“快“字,体味形态美课文的第4-7节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万千姿态及其无穷变化。教学时抓住三幅画面动静相间的美,启发学生理
41、解火烧云少纵即逝的神奇变化。四、 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课文一直在“变“中描写火烧云,由霞光之美写到色彩美,再到姿态美,而这三种美都是美在变化中,有静态美,有动态美,从而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片段,做到读写迁移,激发美好情感。教学设计方案 篇8【活动目标】1、尝试学唱广东话歌曲,初步对广东话、广东歌曲感兴趣。2、能有节奏地边唱歌曲,边玩猜拳游戏。3、体验和同伴一起歌唱、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乐曲准备何家公鸡何家猜,幼儿会演唱歌曲大公鸡。2、歌曲图谱6张,公鸡图片2张,母鸡、小鸡图片各1张,房子图片8张,石头剪刀布图片4张。3、多媒体课件。【
42、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大公鸡进场。二、范唱歌曲,激发兴趣。1、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和“鸡”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提问:这首歌曲跟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一样吗?你能听懂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吗?2、介绍广东。师:这是一首广东歌,是用广东话唱的。你们知道广东在哪儿吗?小结:广东在我们祖国的南方,那可是一个发达、富裕的地方。广东人说话很有趣,广东歌听起来也特别有味道,所以大家都喜欢学说广东话、学唱广东歌。你们想学吗?三、出示歌曲图片,并范唱、学习歌曲第一部分。1、师:你们能不能猜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意思?2、教师把歌词用普通话念一遍。3、看课件,学习用广东话说“真奇怪”,“望
43、望公园里”,“鸡”,“谁家”。4、教师带领幼儿看着图谱,用广东话把歌词连起来念一遍。5、教师加上动作范唱第一段。6、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演唱歌曲。四、范唱、学习歌曲第二部分。1、出示图片,学习用广东话说请公鸡、母鸡、小鸡三个词。师:广东话“鸡”叫“该”,“公该”、“母该”、“小该”。2、学做公鸡、母鸡、小鸡的动作。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第二段。4、完整演唱歌曲。五、学习音乐游戏何家公鸡何家猜。1、看视频,介绍游戏规则,幼儿体验探究。(石头剪刀布游戏,规则: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赢的人做公鸡的动作,输的人做母鸡的动作,如果两个人同时出一样的话就同时做小鸡的动作)2、讨论:在游戏中,你
44、是唱到歌曲的哪里是时应该出拳?3、体验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教学目标1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板书设计劳动的开端生活所迫 第一次挑煤 走上艰难
45、的生活道路决定挑煤旧社会的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穷孩子也被迫从事艰苦劳动的悲惨教 学 活 动 设 计设 计 意 图第一课时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录音,思考:(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
46、道路。(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2
47、、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有感情的朗读。(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变换说法。工人进出连腰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12个,会写10个字,在学文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迷人,积累词句,培养表达、想像能力。3
48、.在读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一、导入:1.师:同学们先吟唱一遍古诗小池。(生唱)2.师:你们说说小池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板书:夏天)“夏”字哪儿容易写错?(中间两横描红,学生说笔顺时用重音把两横强调出来。书空后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1、说到夏天,你首先会想到什么?(热、吃冰淇淋、吃西瓜、游泳、捉蜻蜓)2、大家的感受真丰富!有位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文章就叫迷人的夏天,(板书课题,有感情地读),想读一读吗?3、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不认识的字圈起来,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认识它。4、把生字条里的字读给你同桌听,不会的请同桌教一教。看谁读
49、的最响亮,学得最认真,能够得到同桌的表扬。5、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还能学许那些生字,读好那些句子。6、看来,大家学得都不错了。我们检验一下学习效果。7、分组比赛朗读。要求:注意听,认真想。小作者眼中的夏天是怎么样的?用波浪线画出来。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1、反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小作者的眼中,夏天是什么样的?板书:多彩、有趣、炎热、悠闲迷人2.你喜欢什么样的夏天?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在这一自然段后面写上你喜欢的理由。3.反馈:(学生任选一段说)(1)第二自然段多彩:夏天是多彩的,你们能从这段中画出描写颜色的词吗? 除了这些词,还从那些词语中读出美?欣赏写夏天的美景图。这么美的夏天,你想怎么读这一段?(指导朗读)如果去掉写颜色的词语,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对!好词的运用能使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码头维修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
- 生产安全培训50条禁令课件
- 关于设立“XXX企业奖学金”的合作协议书7篇
- 安全施工培训例会记录课件
- 安全方针培训会议内容课件
- 安全文明驾驶培训讲座课件
- 理性主义课件
- 电缆工程加速推进方案(3篇)
- 蒙山远卓兴全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玲铃的画完整课件
- 2025-2026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 DB11T 2441-2025 学校食堂清洁和消毒规范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 医院诊断证明书word模板
- 人力资源部安全责任清单、履职清单
- 女性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
- 《童心向党欢度国庆》-国庆节主题班会课件
- 监理整改回复单(模板)
- 嗜血细胞综合症护理查房ppt
- 果蔬加工工艺学:果蔬汁
- 英美报刊选读考试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