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8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教学目标1、读读背背,记住5句名言。2、读懂短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4、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二、教具准备:插图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读一读,背一背1、自由读名句,自悟,每个句子写的什么?是什么意思?2、指读名句,讨论交流每句写什么,谈理解
2、。 (1)人要立下高远的志向。 (2)人要立志,才能成就事业。 (3)要做到言行一致,才是人崇高的美德。 (4)人死不可惜,但可贵的是在历史上留名,光照后人。(二)阅读短文1、出示阅读提示 (1)读短文了,把短文的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天和地传说中是怎么样创造出来的?盘古死后,他的身体都变成了什么?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读)、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指读短文,说说短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盘古开辟了天地,他独自支撑天和地,最后累死了。) ()思考题(学生回答,师生评议) (受到的教育:学习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总结,扩展。 ()说说从这个故事联想到哪些人,哪些事
3、?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我们从中获取了很多知识,今天,我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在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从中领略古诗的韵律美。四、明确要求 自读“要求”,交流。、朗读自己选定的诗歌,读出诗人应表达的感情。、评一评,看谁朗读的最有感情。3、组内朗读交流,互相评议。4、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 。5、评一评:看谁朗读的最有感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去括号法则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2
4、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美育渗透点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2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复
5、习引入,创设情境师:前边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与 ; 与 ; 与 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1) ; (2) ; (3)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2)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师提出问题:多项式 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 合并同类项呢?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22课丰碑第2课时。2、教材简析:这是讲读课文。记叙了红军
6、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3、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丰碑是第七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详写与略写”。学懂了这篇课文,落实了这一训练重点,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单是从文章的内容去理解文章,还懂得从材料的安排来理解文章的结构,从而也使学生知道在写作中详略得当地进行写作,安排材料。4、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学大纲,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个方面全面考虑,而且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1)本课时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弄清课文中哪
7、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因此,可确认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2)在教学时,我围绕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领悟了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质重点的语段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3)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这是本课时的思想的教育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8、(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5、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三、说学法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
9、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学习讨论,从描写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的词句中品词、析句,从而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课文写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语段,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伟大,在教学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去分析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他的心情,让学生在想一想、划一划、议一议、读一读的过程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
10、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教学程序设计(一)由题入文,设置悬念。一上课,让学生齐读课题后,便让学生回答课题“丰碑”是指什么?让学生知道丰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紧接着我问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学生从课文中便能找出答案,这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这时我让学生知道军需处长在军队中是负责管理什么的?这为体现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于是我又问道: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这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思。这样设置么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二)剖析课文,理解中心。文章
11、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也是教学中需要学生领悟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抓住了最能体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语段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描写军需处长的课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我首先利用媒体展现了被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画面,以画面来感染学生,再找出有关自然段让学生学习讨论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的?并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学生不难找出“安详”“镇定”“单薄破旧”这些词语用得好,然后我进一步诱导学生去分析。我问道:“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这么单薄?”这样一点拨,使学生明白到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他们最缺的是棉衣。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我紧接着说:“这么严寒的天气
12、,军需处长的穿着这么单薄,他明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可他的神态为什么这么镇定,这么安详呢?这一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所以,他十分镇定、安详;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便让学生体会到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配乐朗读,并进行配乐范读,在读中进一步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一股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文章对将军的描写,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在教学这一重点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哪
13、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将军看到老红军牺牲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划出这些词语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我让学生填表分析将军的情感变化。我问学生,当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将军为什么叫军需处长来?当没有人回答他时,他为什么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这时将军认为军需处长没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以至冻死。这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的严重后果。他要叫军需处长来追究责任,这也为下文体现军需处长的伟大作了个埋伏;当将军知道这位牺牲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为什么向这位军需处长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这一个军礼,包含了将军复杂的感情。他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而内疚。这一无声的军礼,表达了
14、将军的千言万语和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学生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从中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使同学们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这些句子的同时,我让学生比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么区别;“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训练,也学会在特定的句子中体会词义。在分析清楚将军的'情感变化后,我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学生在读中再一次被军需处长的伟大感动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澜。为了落实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我紧接着问道:“课文为什么详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衣着和详写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这一问让学生知道:这都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也让学生知道和文章中心
15、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应详细些,为学生今后习作作铺垫。(三)、深入体会,强化中心。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能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时我便问: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问题,这时学生都能说军需处长的外形,确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他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远铭记在战士们心中,解决了这一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便由表及里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坚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为树立了军需处长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充满了
16、胜利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因为受到军需处长的鼓舞,战士们一定能经受严峻的考验,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这样,也使同学们从中受到鼓舞。(四)、总结课文,熏陶情感。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不仅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我便对学生说:“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为了巩固堂上所学的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两题作业:(1)用“湿润”“晶莹”造句;(2)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学设计方案 篇4学习目标:1认识
17、“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B案课前准备:学生:放一次风筝第一课时回忆趣事,激情导入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
18、读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读中悟情 以情促读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19、(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当堂作业。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2书写生字和词语。第二课时以读为凭,读中悟情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
20、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
21、,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朗读启发,拓展活动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课堂练习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教学目标:1
22、.能仔细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4.知道变异也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体会变异的神奇与奇妙。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2.了解变异有两种,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三、教学准备:图片、照片。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长得不大一样呢?变异也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变异现象。2.揭示什么是变异。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孪
23、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你怎么找出?的依据是什么?升学仔细观察她们差异的地方并交流。初步了解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比较同学之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什么是变异。3.观察比较动物植物等个体见的差异。仔细观察金鱼、康乃馨、玉米的不同之处。学生观察图片探究动物植物的变异的特征,可以从颜色、外形特征去观察。让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兴趣。4.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5.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学生阅读并讨论三叶草发生了什么变异。6.巩固遗传和变异都是生命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发生差异。 什么是生物体的变异?有哪几种类
24、型。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2、朗读课义,能照老师的样子,读出狐狸说话的语气。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抬导朗读。教学难点:理解狐狸说的三次话及乌鸦受骗上当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丑,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的乌鸦。一只好吃懒做,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让我们未看一看板书课题 5 狐狸和乌鸦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名读,思考:狐狸和乌鸦往在哪?乌鸦:住在 大树上面的窝里。孤狸:住在 大树底下的洞里。指导朗读:这一段要用叙述的语气。第二段:齐读,思考:这“段上要写了准
25、,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乌鸦给它的孩找到一片肉,非常高兴,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乌鸦为孩了找食的动词:飞 找 叼 站想一想,飞已这儿个次能个能颠倒?为例么?乌鸦只找到一片肉,可它为什么高兴呢?(它非常辛苦地哺育它自己的孩子,尽管只是一小片肉,也是它辛苦找来的。,所以很高兴。)指导朗读:这一段要读快一些,读出高兴劲儿来。第三段:想一想: 当乌鸦找到食物时,狐狸也出来找食,她看见了什么?它心纵会怎么想呢;诣名读,思考:狐狸那么想吃到那片肉,干脆人跟乌鸦要,行不行?(鸟鸦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一定不给)那狐狸去硬抢乌鸦嘴里的肉,行不行?(树高,狐狸不会爬树,乌鸦又不会给,就抢不到肉了。)那么,狐狸要想得到
26、肉,乌鸦又不会给,想去抢又够不着,它会怎么办呢?(想办法骗到手。)第四七段:狐狸既不能去向乌鸦要,又不能去硬抢,可它又很想吃那片肉,于是它想出了个办法让乌鸦开口说话?这样,那片肉就会那狐狸到底是怎样把肉片到手的呢?自由读,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说了些什么?用“”画出来。每一次乌鸦怎么表现的?用“”画出来。集体讨论:第一次狐狸的话是随口说的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想了想”狐狸在暗暗打主意(怎么才能得到肉狐狸这么热情的和乌鸦打招呼,目的是什么狐狸这么热情的和乌鸦打招呼,目的是什么?假惺惺地表示亲热、讨好,用假装尊敬地问候语气。乌鸦这时什么表现?说明什么?“不作声”头脑清醒,保持警惕。第二次
27、狐狸看到乌鸦不作声,又说明了什么?它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那它为什么要这样问候呢:关心乌鸦的孩子,是为了讨好乌鸦,让它放松警惕开口说话。想一想,狐狸的话该怎么读?要用亲近、关心的语气和感情来读。乌鸦的反应与第一次一样吗?为什么会有变化?听到狐狸问候色的孩子,觉得挺顺耳,心里有所动,觉得狐狸还不算坏,但又怕张嘴掉了肉。还是不作声。第三次狐狸看到乌鸦看了它一眼,心里怎样想?知道乌鸦喜欢听奉承话,心想:有门儿,还得好好夸夸它。狐观夸乌鸦“羽毛漂亮,嗓子好”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狐狸是故意奉承,就是想让乌鸦开口,好得到那片肉。想一想,狐狸这次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读出赞美的语气,再说麻雀的话
28、是要用瞧不起、奚落的语气。乌鸦还从来没有听到过有谁如此称赞它,这时它有什么反应?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结果怎样?心里一高兴,真的唱起歌来,结果,肉掉下来,狐狸叼走了。想一想,乌鸦的叫声怎么读?“哇”的一声,声音适当放低,拉长。听老师范读后练习,再分角色朗读。小结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乌鸦明明知道狐狸假意问候它,讨好它,是为了得到它嘴里的肉如果它飞回窝就不会丢掉那片肉,但它还想听狐狸的奉承话,所以上了当。、你学完这个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平时个能光爱听别人的好话和夸奖。课后练习:、造旬:一就教学方法:先在课文中找出联词。想一想什么时
29、候用这个关联词?自己练习说一句话,再写下来。、按课文内容填空:乌鸦( )给他的孩子找东西吃,它找到( ),( )回来,( )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 )。狐狸抬起头看见乌鸦嘴里的肉,馋得( )。笑着说:“( 。”它见乌鸦不作卢,又说:“( )。”接着又说:“( )。”、给句子加标点符号,再有语气地读一读:乌鸦的嗓子好吗乌鸦的嗓子不好亲爱的乌鸦您唱几句吧、读一读,写一写:乌鸦 做窝 狐狸 底下 山洞 一片肉旁边 一直 羽毛 漂亮 句子 差不多板书设计 狐狸 和 乌鸦第一次 您好,亲爱的乌鸦! 不作声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吗? 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第三次 羽毛真漂斋嗓子真好 得意极了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
30、、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图画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二、教学过程1、提题谈话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
31、,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4、检查自学情况。(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r b táo y qiàn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luò yì xún chóu络 绎不绝 年过六 旬 报 酬
32、(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熹( ) 暮( ) 绎( ) 歉( ) 冶( )喜( ) 幕( ) 译( ) 谦( ) 治(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根据每个自然段
33、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9、范读课文。10、作业 练习(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二、教学过程一、引言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二、讲读课文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
34、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
35、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作者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哺育来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过渡谈话:故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作者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
36、格的例子。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讨论:村里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长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报酬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
37、们要过报酬。)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帮助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榜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帮助老人不要报酬,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从乡亲们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说明了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5、齐读课文最后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格,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贡献。最后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格。)提问
38、:作者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该怎样做人)6、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格,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榜样,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7、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第二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第三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迪。8、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课堂练习(1)用启迪、络绎不绝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温情的母亲 甜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廉政教育课件
- 沙水区大城堡课程故事
-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 2025年山东省工艺品出口合同
- 2025装修工劳动合同样本
- 2025年华南农行柜员劳动合同及劳务派遣面试
- 2025搅拌机租赁合同书范文租赁合同
- 2025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践题目
-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设计
- 2024-2025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 河流专题复习-重点课件
- 企业风险管理-战略与绩效整合(中文版)
- 2022年全国职工书屋推荐书目
- 哈萨克斯坦铁路车站代码
- 装配式建筑设计设计专篇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绥满公路大庆黄牛场至齐齐哈尔宛屯段扩建项目B4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 身体红绿灯课件
- Pentacam白内障应用(第二版)
-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与联合应用
-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培训讲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