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管线综合原则(初稿)_第1页
BIM管线综合原则(初稿)_第2页
BIM管线综合原则(初稿)_第3页
BIM管线综合原则(初稿)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IM管线综合原则根据甲方供给 BIM团队的施工图图纸建立模型,机电管线高度与图纸相对应,并按深化设计提的剖面位置进行初步管线综合,管线位置、高度尽量与设计院保持一致。并与设计方沟通解决过程中存在的碰撞问题。1 .在管线综合中,遇到管线交叉的位置时,首先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1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1.2 有压管让无压管。1.3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1.4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1.5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安装、维修空间为 500mm。1.6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1.7 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如汽

2、车库等),但有重力水管道,为尽最大可能抬高地下一层出户标高,便于减少室外埋深及与市政管线接驳,重力流管道必须作为汇总管线最大优先级。其他部位重力流管道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8 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走道、核心筒等),由各专业设计师与 BIM共同完成汇总,汇总结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9 地下车库管综时主车道净高大于2400mm,单层车位区最低净高要大于2200mm。如管线穿越防火卷帘分隔的区域时:在满足最低净高的前提下可以从防火卷帘上方的墙壁上通过(不影响防火卷帘的正常动作),如不能则进行避让。地上部分在满足净高的前提下可以从防火卷帘上方的墙壁上通过(不影响防火卷帘的正常动作),或

3、在其上方平行放置。1.10 可进一步确定地下室各位置及地上部分净高要求,明确 BIM与设计协调配合方向。2 .给排水专业2.1 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2.2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2.3 喷淋管离吊顶间间距应为管外壁离吊顶上部面层间距净空不小于100mm(有造型的装修面层可结合时间情况考虑 )。2.4 为节省空间,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复杂位置按设计单位要求进行。2.5 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排水管道弯头处采用带检查门的门弯,每层距地一米处设置带门直通。2.6 桥架在水管的上

4、层或水平布置时要留有足够空间。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并预留不小于 100的间距。2.7 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10mm ,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应按照管道尺寸确定净距并不宜小于250mm。管道距墙间距参考下表,如立管上安装有阀门,需安照阀门尺寸及操作要求调整。遇管线密集处,无法满足净距要求时,依据情况酌情考虑。管径范围与墙卸的净距(mrmDK DN32>120DN32c DW DN50>130DN75c DW DN100>150DN125c DW DN150>1802.8 参照设计施工说明,地下车库宽度大于1200风管

5、下方增设一排下喷喷淋头。2.9 管道碰撞需翻越时,不要采用龙门弯,而采用之字弯。3.0远距离运输主干管线根据情况贴梁底安装。3 .暖通专业尽量避免无压管与其它管道交叉3.1 应保证无压管(暖通专业仅冷凝水管)的重力坡度,并 及叠加,以控制层高。3.2 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安装母线桥架后,一般将母线穿好。风管 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 。3.3 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小00mm 。3.4 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 50-100mm 的间距。3.5 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断面尺寸改扁,管廊内改变其位置,便于

6、提K T.-* ,WjwiWjo3.6 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3.7 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3.8 空调冷冻水管、乙二醇管、空调风管、吊顶内的排烟风管均需设置保温,其厚度及空调水管实际管径见设计说明、施工说明。风管法兰宽度一般可按 35mm考虑。3.9 注意冷凝水排水管均有防结露层厚度为25mm 。3.10 蒸汽、空调水管道采用偏心大小头。蒸汽管道底平,以防积液;空调水管道顶平以防集气;循环水泵前后偏心大小头顶平建模。3.11 风机

7、盘管、吊装空调、新风机组安装高度应高于空调水平干管 (必要时安装在梁格里): 并从空调水平干管顶接驳, 以利于风机盘管处排气及风机盘管冷凝水排放;落地式组合空调机组从空调水平干管底接驳,以利于从组合空调机处泄水及节省管材。3.12 空调水管从主干管至末端支管尽量做到往上翻,而不是下翻,以减少管道放空时局部集水。4 .电气专业4.1 水平敷设的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0.2m ;在吊顶内设4.2 在没有吊顶的区域,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宜小于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100mm 的垂直净空,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mm 。4.3 两组电缆桥架的平行间距可按照不小

8、于 0.2m处理(方便金属线管从桥架两侧穿出) (如 线管从桥架下方引出,且现场采用可绕金属普利卡管普遍,则可暗0.1m处理)。桥架距墙壁或柱边净距100mm 。4.4 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0.15m ,电力电缆间不小于 0.2m ,当电缆桥架为不小于 30°的夹角交叉时,该间距可适当减小0.1m ,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5m ,如有屏蔽盖可减少到 0.3m ,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不小于0.3m。4.5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以及腐蚀性液体管道、各种水管的下方,且电缆桥架不宜与上述管道在走廊中同侧布置。4.

9、6 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300mm ,垂直距离至少300mm ,防止其它桥磁场干扰。4.7 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角度控制在45。以下,桥架与其他管道平行间距100mm 。4.8 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4.9 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 电桥架放在上方。4.10 为节省空间,可以合并的弱电线槽尽量合并安装。当强弱电分开设置桥架且同侧布置时,弱电桥架应在强电桥架上方安装。4.11 规范要求弱电线槽与强电桥架之间间距不小于300mm。(如强电采用接地金属线槽,弱电线槽与强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小于150mm

10、 )5.BIM管线综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1 与设计单位协商明确吊顶空间内各位置梁底标高及其吊顶高度。5.2 检查各专业是否有缺少图纸、模型的情况,了解各管廊复杂位置。5.3 按设计单位图纸要求明确风管底标高、水管中心标高、桥架底标高。5.4 按各专业要求分出各自在吊顶空间内的位置。一般施工情况从上至下为暖通专业、电气专业、水专业。(需设计单位确定)5.5 模型中管线的路由根据管综的结果需要发生改变时,要与设计方协调。遇到空间特别紧张又有吊顶净高限制的管廊,如需要改变某些管道的截面尺寸,应事先征得设计师的同意。5.6 充分考虑到管线外壁下方支吊架的安装空间。(圆钢、角钢高度范围在 10-100之间)5.7 有条件时给排水管线尽可能单独放置一处空间不与空调管道并行。但若空间紧张无法实现时,可与设计师协商个别水管穿梁,如果穿梁也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