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_第1页
4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_第2页
4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_第3页
4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1.下列政府对工商业管理的措施或规定,没有对商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是()。A.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C.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D.唐朝仍然实行商人入市籍的规定【答案】A【分析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秦朝统一度量衡与货币对商业的发展、商品的流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B、D两项是对商人的限制政策,C项中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实行官营也对商业造成不利影响。 2.下列对甲、乙、丙、丁的分析不恰当的是()。甲:“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

2、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为本,工商为末”,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反对工商为末【答案】C【分析提示】甲、乙的观点为重农抑商,丙的观点为农商相互依存,丁的观点为反对工商为末,故选C项。 3.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A.(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B.(唐)“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C

3、.(宋)“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D.(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答案】D【分析提示】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D项中“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意思是士和商有严格的界限,商人永远是商人,不能入仕,体现了专制政府的抑商政策。 4.(2012·福建文综)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答案】B【分析

4、提示】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材料的意思。“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体现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材料中的“商贾流通”是关键词。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海外远征的原因是国力匮乏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从制度结构上把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C.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外推动力出现根本差别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答案】A【分析提示】本题考

5、查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根据“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说明了明朝时期推行“海禁”政策。明朝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中央集权加强,这是“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寻找市场;中西交流被阻断,使得中国落后于世界,曾经的大国地位不复存在,中西实力易位。故B、C、D三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6.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C.是小农经

6、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答案】C【分析提示】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闭关锁国下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故选C项。 7.15世纪前半期,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震惊世界的大航海伟业。然而令人叹息的是,明宣宗的一纸命令竟然令其戛然而止,而其后的西欧各国却争相开辟新航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在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权力

7、和声望保证了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实施的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第21章材料二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辈悉健有力,不肯缚手困穷,于是所在连接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综于外者,既触纲不敢归,又连接外夷,乡导以入。-(明)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材料三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明清时期,总数超过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美)杜朴、

8、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材料四明政府于1568年部分开放了海禁。1599年恢复广州、宁波二市舶司,正式开放了海禁,但随着明王朝的灭亡便戛然而止了。清初厉行海禁,统一台湾后,康熙帝一度弛禁,设立四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但20年后,又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帝开始,只许广州一地通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帝的一纸命令使得远航探险突然停止的制度原因是什么?中国商人的低下地位是什么政策导致的?中国为什么对外国产品没有强烈的需求?(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的海禁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瓷器外销黄金时期的特点。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瓷器外销繁荣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对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答案】(1)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断绝;沿海人民丧失生计,生活贫困;为生活所迫转为海盗;有的为倭寇做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