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_第1页
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_第2页
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 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 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 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

2、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1传播途径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1.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 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 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1.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 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 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 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 性在6%-30

3、%L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 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 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 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 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1.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 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 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 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1.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

4、 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 研磨、超声以和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2.危害因素2.1血源性危害: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 3种:1) 乙型肝炎: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 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 者血液中HBV勺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HBV2)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103/ml左右,主要经血液传播,因此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

5、染的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有时会造成比HBV更严重的后果。3)艾滋病(AIDS):近年来我国AIDS的流行对检验人员造成了日益严峻的职业性感染威胁oHIV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在100-104拷贝/ml,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比率为 0.3%。2.2呼吸道、接触和节肢动物叮咬危害因素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特别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操作的任何疏忽、 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常见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肠道致病菌等。3 防护措施3.1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检验工

6、作人 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关于 HBV HCV HIV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 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 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3.2规范操作程序: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和时消毒。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和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检验科应制定一套有关卫生防护的规章制度,人人都应自觉遵守。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接听手机;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要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各种液体 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

7、染应和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在离 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3.3避免锐器损伤,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 玻片等用后和时放在专用容器内;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避免刺伤。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 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或橡皮手套), 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 使受伤者和时得到监测和治疗。3.4重视手部清洁:院内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戴医用乳胶手套可以 为医务

8、人员提供很好的保护。乳胶手套尽管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而且,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乳胶手套还可以起到一种阻挡、封闭 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从而降低感染。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 1000倍, 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15s以上,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s,手表面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洗2分钟可降低85%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更好,搓洗12s便可去除 92%洗2分钟可去除97.8%。3.5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非常重要,若黏膜暴露应用 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

9、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被 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 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带手套等,发生意外伤害暴露后要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受伤者和患者 进行HBV HCV HIV和梅毒等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尽快米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感染率的发生。4、实验室风险评估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评估的范围是科室所有涉和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和对化学、物理、辐射、电气、水灾

10、、火灾、 自然灾害和噪音等进行风险评估。4.1生物因子危害评估:依据2006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医 院检验科可能接触的病原体进行评估。编号病原微生物分类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大量活困操作样本检测1.炭疽芽抱杆菌第二类BSL-3BSL-22.布鲁氏菌属第二类BSL-3BSL-23.结核分枝杆菌第二类BSL-3BSL-24.霍乱弧菌f第二类BSL-2BSL-25.鼠疫耶尔森菌第二类BSL-3BSL-26.大肠埃布困第三类BSL-2BSL-27.肺炎克雷伯困第三类BSL-2BSL-28.沙门菌属第三类BSL-2BSL-29.志贺困属第三类BSL-2BS

11、L-210.肠杆菌属第三类BSL-2BSL-211.奇异变形菌、普通变形菌、普罗威登斯菌第三类BSL-2BSL-212.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第三类BSL-2BSL-213.铜绿假单胞菌第三类BSL-2BSL-214.不动杆菌属第三类BSL-2BSL-215黄杆菌属第三类BSL-2BSL-216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三类BSL-2BSL-217肺炎链球菌第三类BSL-2BSL-218化脓链球菌第三类BSL-2BSL-219肠球菌属第三类BSL-2BSL-220嗜水气单胞菌第三类BSL-2BSL-221蜡样芽胞杆菌第三类BSL-2BSL-222淋病奈瑟菌第三类BSL-2BSL-223脑膜炎奈瑟菌第三类BS

12、L-2BSL-224流感嗜血杆菌第三类BSL-2BSL-225嗜肺军团菌第三类BSL-2BSL-22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第三类BSL-2BSL-227星状诺卡菌第三类BSL-2BSL-228丹毒丝菌属第三类BSL-2BSL-229非分枝杆菌第三类BSL-2BSL-230肺炎支原体第三类BSL-2BSL-231沙眼衣原体第三类BSL-2BSL-232梅毒密螺旋体第三类BSL-2BSL-233酵母菌第三类BSL-2BSL-234丝状真菌第三类BSL-2BSL-235乙型肝炎病毒第三类BSL-2BSL-236艾滋病病毒第二类BSL-3BSL-24.2可能存在生物危险的工作活动:(1)米集过程中被针

13、头所刺;(2)米血管混合时血液检测标本溢出;(3)血袋热合和血 袋辫热合发生血液飞溅;(4)血液和检测标本运送过程中的包装破裂、液体渗漏;(5)血 液和检测标本交接和储存过程中的破裂和血液溢出;(6)血液制备离心过程中的血袋渗漏和破损(7)检测标本在开启过程中的血液溅出和气溶胶形成;(8)检测标本在离心机或加样设备使用过程的血液溅出。4.3仪器设备:(1)热合机、离心机、加样器等设备使用中发生的血液污染;(2)热合机、离心机、加样 器等生产设备和检验制备产生的气溶胶;(3)血液对空气、用品、桌面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4.4废弃物销毁:(1)使用后采血器材的销毁;(2)不合格血液和检测后标本的销毁

14、;(3)沾有血液的 物品、实验废弃物和废弃液的处理;(4)咼压火菌装置如不符合要求火菌不彻底造成的环境 污染。4.5个人防护装备:(1)破损手污染造成感染;(2)与破损皮肤和眼睛的接触感染。4.6人员安全状况评估:包括人员健康和人员资质2个方面的内容。 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健康状态以和针对不同操作 的特殊健康要求,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指标还要进行不间断的监测。5、常规岗位风险预测和预防措施5.1标本运送、处理岗位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因素预测风险等级风险控制和预防措施残余风险1.容器破裂、标本泼撒等中1. 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防措施的培 训;在免疫低下和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实验室;2. 应使

15、用密闭工具箱运送标本。3. 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用玻璃容器;4. 做好个人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等;5. 工作结束后,摘除手套立即洗手;低2.容器表面污染中低3.强酸腐蚀或损伤中低6.定期对运送标本的工具箱进行消毒5.2免疫、微生物检测岗位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因素预测风险等级风险控制和预防措施残余风险1.容器破裂、标本泼撒;中1. 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防措施的培训;在免疫低下和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实验室;2. 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用玻璃容器;被血低2.标本污染台面;中低3.血液、体液飞溅 到医务人员的面部中液污染的台面应用咼效消毒剂处理。3. 按SOP文件操作,离心机停稳后30秒开盖;4. 做好个人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帽子、防护眼镜 等,并保证防护用品质量;5.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