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_第1页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_第2页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_第3页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_第4页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年初三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普陀区(3)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9题。(8分)【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乙】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著的聊斋志异。(2分)9、 甲文与乙文都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甲文描绘了老虎队驴的观察,所用的动词有“”、“”;乙文描绘了屠夫“”狼的过程,表现了屠夫的形

2、象。(6分)(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8黔之驴(1分)蒲松龄(1分) 9见窥(“近”亦可,三选二)毙勇敢(机智)长宁区(3)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3、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 甲文选自,乙文选自醉翁亭记,作者都是(朝代)的文学家。(2分)9. 翻译文中的划线句(3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 甲文追求“先忧后乐”崇高境界,乙文则表达的思想情感。乙文“乐”与甲文加点的“乐”字,含义最接近的一句是( )A. 游人去而禽鸟乐 B.禽鸟知山林之乐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D.醉能同其乐8岳阳楼记宋 9(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0.与民同乐 D徐汇区(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

4、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上文选自课文_,作者是_朝的欧阳修。(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晦明变化者,

5、山间之朝暮也。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而往,暮而归”写出了作者纵情山水,无心朝政的状态。B滁州四季变化无穷的山水之景让作者陶醉其中,感到无限地乐趣。C选文第二段的内容突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D本文与小石潭记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心境。(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 -10题(8分) 8(2分)醉翁亭记宋 9(3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10.(3分)A松江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6、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8.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人名)。(2分)9.甲乙两文都描绘了百姓的生活现状,前者是“”;后者最能表现百姓生活惨状的四字短语是“”,而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6分)(三)(8分) 8(2分)陶渊明柳宗元 9(2+2+2分)怡然自乐死者相藉残酷的横征暴敛虹口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

7、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 选文的作者是_,写出一位同属“唐宋八大家”的唐代散文家_。(2分)9选文第段描写了“太守宴请”的场景外,还描写了三个场景: (3分)(l)(2)(3)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3分)A太守为丝竹之声美而陶醉。 B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C太守宴请行者宾客而陶醉。 D太守为游山且宴请

8、而陶醉。(三)(8分) 8欧阳修柳宗元(韩愈) 9(1)涂人游玩(2)众宾欢乐 (3)太守醉酒 10B(3分)浦东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題(8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 本文的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的其他作品,如等。(2分)9、 作者夜寻张怀民同游承天寺,一方面是因为,另一方面是因为。(3分)10、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中“欣然” -词,说明作者夜访张怀民心里很是兴奋。B.“

9、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写出了庭院的空旷明亮。C.文章结尾以“两问一答”,诉说了“闲人”洒脱中的无奈。D.末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因独赏美景而深感遗憾之情。(三)课内文言记承天夜游(8分) 8苏轼(1分)黠鼠赋(1分)(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 9两人有共同的志趣(或:两人都是“闲人”);都是不汲汲于名利的人。(3分) (只写闲人,未加引号,得1分) 10. C(3分)金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甲】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10、!”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8【甲】文选自课文_;【乙】文选自课文狼,出自著名短篇文言小说集_。(2分)9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甲】文中的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_;【乙】文中的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的狼吃掉,是因为他_。(6分)(三)课内文言文(8分) 8黔之驴(1分)聊斋志异(1分) 9外强中干(虚有其表)(3分)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3分)

11、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选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人名)。(2分)9、“峰回路转”在文中既照应前文琅琊山的“”,又引出醉翁亭坐落于。再由醉翁亭引出“”字,并以此贯穿全文。(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8(2分,各1分)宋欧阳修 9(6分)蔚

12、然深秀(2分)酿泉之上(旁侧边)(2分)乐(2分)宝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D指物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8.文中最能表现仲永颇具才华的语句是( )(2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3、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9联系文中加点词语,根据提示,完成下题:幼年时仲永才华显露- - (3分)。10. “伤仲永”之“伤”,表达出作者对感到哀伤。告诫人们应该(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8- 10题(8分) 8(2分)D 9(3分)才华(才能)衰减 成年时仲永才华平平 10.(3分)神童仲永“泯然众人”重视后天教育(要不断学习)嘉定区(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

14、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8. 本文的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2分)9. 用现代韩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_ _10.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3分)A.赞叹老虎的谨慎。 B.讽刺外强中干者。C.惋惜驴子的轻敌。 D.鼓舞人们的斗志。(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题(8分)8(2分)唐(1分)柳宗元(1分)9(3分)虎因此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件事:“驴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10.(3分)B(3分) D(l分)崇明县(三)

15、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8、上文节选自课文 ,文中的“太守”是宋代文学家。(2分)9、 从本段来看,“太守醉”表面上是因 而“醉”,本质上则是因 而“醉”。(6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8醉翁亭记欧阳修(2分) 9(6分)酒(喝多了酒) 百姓生活的安定富足(自己能与民同乐)闸北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

16、0题。(8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8.上文作者(人名),是(朝代)桐城派古文家。(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_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3分)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17、。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意思是“石阶”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三)(8分) 8姚鼐清朝(2分,各1分) 9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3分) 10.D(3分)杨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 10题(8分)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

1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8. 本文作者是时期的。选文中“先帝”是指(3分)9. 选文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和。(2分)10. 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要点。(3分)(三)课内语段阅读(8分) 8三国诸葛亮刘备(3分) 9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两个即可)(2分) 10.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指出有利和不利条件,提出“开张圣听”建议(3分)闵行区(3)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19、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 选文甲选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是 ;选文乙选自课文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0、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3分)A、 选文甲“忧”字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B、 选文乙“乐”字贯穿始终,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C、 选文甲

20、、乙均为作者被贬谪后所作,甲文消沉,乙文豁达。D、选文甲以议论抒情直抒胸臆,选文乙以议论描写含蓄言志。(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 8范仲淹(1分)醉翁亭记(1分) 9醉了能同他们(一起)欢乐,醒了能(将这段经历)用文字记述下来的人,(就是)太守了。(3分) 10.C(3分)静安(青浦)区(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