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_第1页
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_第2页
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_第3页
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_第4页
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青少年创造力的研究综述摘要 目前,青少年创造力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近今年来有关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内容主要涉及到创造力的概念,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有关青少年创造力方面的研究现状及问题,最后在总结其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化的问题。关键词 青少年、创造力、研究综述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研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界的一个重点课题,相关论著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更进一步的推动其研究,本文尝试着就近几年来有关我国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作简单的综述,内容包括:我国青少年创造

2、力的发展研究;青少年创造力的的影响因素;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对策建议。一、研究状况(一)创造力的概念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性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二)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针对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研究,研究者对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其次,创造力发展的性别差异是另外一个基本问题。有学者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大维度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测查研究。采用分层整体取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全国六个地区10所中小学为被试,研究结

3、果表明:第一,青少年的创造力整体呈阶段性发展,在同一阶段内其发展呈连续性。青少年中学阶段的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小学阶段,其中小学四年级和初三分别为其发展的低谷期和高峰期,小学六年级到初一为发展的关键期。其次,创造力发展存在性别差异。从研究结果可知,女生整体的创造力水平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流畅性和变通性两个子维度。而在实际生活中男生具有比女生更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三)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1)国内研究观点文化是一切的根源。有学者认为,从文化的观点来看,中国的文化是延滞的文化,结果往往落后。可以说某些中国传统文化因素阻碍了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首先,自足、自夸的人生态度对青少年创造力起阻

4、碍作用。中国汉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中心,也是其高峰,这使得中国人常常容易自足自满自夸,这容易使中国文化易于停滞,这种态度也使得中国人常常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陷于自夸境地,缺少学习动力,从而也缺乏创造意识。其次,群体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然而,从另一方面看,群体认同不利于青少年独立意识、团体协作精神和独特个性的培养。独立、自由是创造性的“源”,可以说群体认同对创造力发展起到了根源性抑制作用。第三,中庸之道强调中行、不争,人们重节制,求平稳,结果导致人们老成持重、世故圆滑、妥协折中。这种文化氛围使得青少年缺乏竞争意识。同时,也阻碍了青少年创造力的正常发展。第四,自古以来,封建保守是中国文化的

5、重要特征。封闭保守使得中国人不重视交流,不愿与他们进行探讨,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个体的性格、能力及主体的自由发展。总之,封建保守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创造思维。(2)国外研究观点在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这份杂志中,今年年来连续的刊登了几篇有关于亚洲青少年创造力教育的文章。在The blossoming of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Asia: Changing views and challenging practices一文中,作者介绍了有关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处的创造性教育的几篇文章的成果。在国外研究者的眼中,

6、亚洲的青少年常常会发现自己正处于“剥夺式教育”的学习环境中,它将教育绩效进行计算并用标准化等级来进行评测。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争议性的剥夺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自身发展潜质。正如教育改革一开始在亚洲进行时,很多教育者发现,他们面临由个人及传统文化教育观点转变所引起的困境与难堪。孔子的“中庸之道”始终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在这种教条的束缚之下,青少年特别突兀的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这种行为是不受鼓励的。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学生被要求遵守各种准则规范,而不是被鼓励进行各种创造性行为。2、环境因素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

7、同的外界环境将会促进或抑制创造力的获得。影响青少年发展的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环境。(1)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者普遍认为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的关键。通过对1999-2011年33篇学术论文的解读和分析得出以下观点,第一,传统的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缺乏民主性,学生的创造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其次,教育方式、评价体制的制约。我国学校教育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创造性活动,更不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三,约束性的课堂。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之中

8、,学生在课堂里对于教师的畏惧心理,学生对于规整制度的严格遵守等等都阻碍了学生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我国历来严格的学校纪律,扼杀了学生想象创造的勇气与能力。第四,学校创造力活动的较少。由于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也很少,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力活动很少。 (2)家庭环境家庭则是影响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心理学家Baumrind将家庭教育方式分为权威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养成依赖、服从的习惯,创造力水平低。只有权威型(即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才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学术界也多认同这一观点。就家庭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

9、这一问题,学者们的研究观点总结如下:第一,家长对孩子过分监督控制,从而抑制了儿童的创新欲望。第二,青少年学业压力大,自由活动时间少,导致孩子的缺少创造性活动。第三,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分强调学业,对孩子的兴趣和活动进行选择约束,从而抑制了青少年潜能的充分发挥。3、认知因素关于智力是否会影响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就目前而言,依旧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认知特点却是影响创造力的一个主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HAWitkin(1979)提出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特征是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一个,研究显示场独立性特征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关于领域知识和技能与创造力的关系

10、,自80年代以后,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领域知识和技能是影响创造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一定的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在该领域取得创造成果的。虽然领域知识和技能构成在该领域创造的基础,但研究者发现,创造力与知识并不成线性关系,而是具有倒“U”型关系(Simonton,1983)。4、人格因素在人格因素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上,我国研究者进行的比较少,有学者针对国外学者对人格因素的研究,得出该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式,一是试图用人格理论解释创造力(Taylor,1976);二是研究著名人物的人格特点(Bahrron,1969;Mackinnon,1970。)Tardif&Sternberg(198

11、8)对不同心理学家关于创造性的人格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有19个方面:(1)情愿面对反对意见,甘愿理智冒险。(2)坚持不懈,不屈不挠。(3)具有好奇心,爱追根究底。(4)能接受新的经验,愿意让自己的观念不断发展。(5)严格要求自己,献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6)具有强烈的内部动机。(7)能集中精力完成任务。(8)拒绝别人强加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精神自由。(9)具有高度的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较少从众心理。(10)乐观面对挑战。(11)能够影响周围的人。(12)忍耐模糊。(13)兴趣广泛。(14)善于产生奇特的想法。(15)不因循守旧。(16)情感体验深刻。(17)寻找有趣的情形。(18)情绪乐

12、观。(19)在自我批评和自信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冲突。(四)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对策与建议创新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源泉。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学者们普遍认为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联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者们各抒己见,大部分都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教育(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相互尊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自主性,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2)教师素质大多数学者们认为教师的素质影响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身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创造

13、性行为进行肯定,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自身具有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有效地促进其创造潜能的发展。(3)校内开展创造性活动校园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表明:课外活动的参与对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起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意识的深化,而且更能营造创造性校园文化氛围。2、家庭教育(1)营造民主的家庭环境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自由、轻松,充满了和谐、温暖的氛围,是青少年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这种环境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的激发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2)尊重青少年的独立性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孩子

14、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孩子的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得到较好的发展。(3)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训练创造力对于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家长应该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要利用多种情景,积极训练孩子的创造思维,开发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国外研究者发现,对于青少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在他们的相关研究之中,在中国青少年的随手涂鸦之中涌现出了大量创造性的思维表现,这一点在西方文化的研究之中也被证实了。同样的,研究者们也认为,绘画有助于青少年组织自己的思维特别对于中国的孩子们来说,中文的学习过程是从象形文字转为抽象性文字的。因此,支持和鼓励青少年

15、使用文字和绘画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是促进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之一。3、社会研究者基于1998年7月至1999年3月,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的首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社会调查显示,具有初步创造人格以及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小,由此份调查报告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在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意识这一块上,我们还需要有很大的工作来做。学者呼吁全社会都应重视加强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政府应增加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投入,全社会共同营造有益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良好环境。一部分研究者研究认为,少儿图书馆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促进青少年的全

16、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能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完善的图书馆不但可以提供国内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等方面的纸质资料,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电子文献,其数献数据库中所包含的信息资料量不是一般的机构所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料信息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以少儿图书馆作为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基地,为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机构,因此,它在发挥其促进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不应单独的,孤立的发挥功效,而应该和学校,家庭等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 二、未来研究展望本文从创造

17、力的概念谈起,对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研究,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对策与建议等相关研究进了回顾和阐述。可见,关于青少年创造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而且逐步走向深入,就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特点有以下几点:1、研究的学科已从教育学扩展到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联合必将进一步推动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均从各自学科的理论视角出发,从不同的方面来探讨研究青少年创造力,从而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解释框架。2、研究的范围更加全面。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方面,覆盖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3、研究方法将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及理论分析相结合,学者们更加注重各种调

18、查方法的运用,并尝试作出更全面的解释。但是目前对青少年创造力的研究尚存不足之处:1、以往有关创造力的研究普遍是基于经验,或是运用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性研究,缺乏青少年创造力相关的理论框架和论证,比较少从青少年主体感受和需求出发。2、目前的研究很多还是停留在定性研究探讨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培养对策,虽有一些定量的研究成果,都无法确定各个因素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大小及其途径,应多进行一些实证研究进行具体说明。3、对青少年创造力的目前的研究、解释很多,但大多都是在进行重复的研究、探讨,对于其未来的趋势或走向研究不够,缺乏创新性的研究,由此所提出的解决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对策建议也由于过于书

19、面和抽象,而缺乏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方法,或是效果明显的对策。参考文献1 Vivian M.Y.Cheng. Infusing creativity into Eastern classrooms: Evaluations from student perspectives 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1,06:67-872罗晓路,俞国良. 青少年创造力、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相互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15-193 Vivian M.Y. Cheng. Tensions and dilemmas of teachers in creativ

20、ity reform in a Chinese context 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0,05:120-1374Anna N,N. Hui, Tom C.M.Yuen. The blossoming of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Asia Changing views and challenging practices 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0,05:155-1585Chu-ying Chine, Anna N.N. Hui. Creativity in ear

21、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s in three Chinese societies 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0,05:49-606Elzbieta Rudowicz, Aleksandra Tokarz, Andrzej Beauvale. Desirability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creativity: Through the eyes of Polish an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

22、ts 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09,04:104-1157郭晶. 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创造力的负面影响分析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9,02:90-938郭晶. 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J. Journal of Schooling Studies,2009,06(02):40-439 师林美. 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提高青少年创造力J.魅力研究,2009,11:155-15610沃建中,王烨晖,刘彩梅,林崇德. 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03):535-53911李燕芳,王莹. 影响儿童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4(02):80-8512刘芳. 青少年儿童创造性人格研究综述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01):82-8413周明霞,张勇. 浅谈教育变革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