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1页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2页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3页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4页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一、庄子中的几则故事引入1逍遥游中的几只小鸟嘲笑大鹏。小鸟为什么会嘲笑大鹏而贻人笑柄?就是因为它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没有大境界、大眼光,当然不能理解大鹏的理想和行动。2逍遥游中惠子对庄子说葫芦大而无用,一无是处;庄子却说葫芦之大,乃可作桴,浮游江湖。3应帝王篇说混沌之死的故事,为混沌能享人间声色美味乃凿七窍,七窍成而混沌死,混沌并不需要这样的关爱,“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二、相关知识介绍思想是无限丰富而多样的,限于一个层面,发现的就会很有限;不要为思想设置盖子,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考虑,天地会变得很宽。对一个问题或一种现象,有自己的思考,产生了一些看法,把它说出来

2、或写出来,就是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是要说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就有一个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问题。从思维的方向来看,有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从思维的方式来看,有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从思维的质量来看,有常规思维和辨证思维。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的获得,应该建立在对学校生活、对教育现象、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追问和辨析上。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三种:原因分析:由事物表层现象到深层本质的探索,所谓由果探因。背景分析:思考某种社会、人事现象产生的大背景、大气候,发现这种大背景、大气候与社会、人事现象之间的隐性因果关系。功能分析:现存某种社会和人事现象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影响、作用、意义。比

3、如不久前长江大学一些教授在政府门前下跪请愿,要求搬走学校旁边污染严重的企业。对此应怎么看?可从不同角度追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下跪?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怎么可能自残尊严?可见这不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种弱者的抗争。这就是原因分析。那么,在他们选择下跪的行动中会有什么更加普遍而深层的原因吗?可以发现下跪的背后是臣民意识,是希望政府为民做主,而非寻求法律和舆论帮助,显然这是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存留。这就是背景分析。还可以追问,选择下跪能否彻底解决问题?或许可能官府开恩,或许可能依然如故,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依赖于公民意识的加强,依赖于法治和舆论监督。这就是功能分析。三、举例分析(一)顺向思考:寓

4、言“滥竽充数”。1从南郭先生冒充吹竽的角度立论,批判不懂装懂、假充内行的现象。2从齐宣王不加挑选、喜欢听大乐队演奏的角度立论,批评大锅饭制度,没有激励机制,让水货浑水摸鱼。3从齐缗王不同于父王的兴趣、喜欢听独奏的角度立论,肯定不墨守成规,厉行改革,让无能者没有藏身之地。4从其他吹竽者明知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而无人指出的角度立论,批评没有原则,充当好好先生,任凭无能者混迹其中而不作揭露的现象。(二)反向思考:寓言“滥竽充数”。就南郭先生最后选择逃走的行为立论,肯定他尚有自知之明,没有继续硬占着位子。四、课堂练习(一)初中学习过邹忌讽齐王纳谏,思考一下这个历史故事有哪些立论的角度?1从邹忌明知自己不如

5、城北徐公美,没有因他人的奉承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的角度立论,肯定自知之明的可贵。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特别是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普通人难,名人、高人、贵人尤难,从这个角度来说,邹忌的清醒和理智难能可贵。2从客、妻、妾明知邹忌不如城北徐公美,却因为不同的动机而不约而同地赞美他的角度立论,批评不顾客观事实,只考虑自身利益,丧失做人的原则和立场的现象。有人说,英雄的出现需要有适合英雄生长的土壤,那么,当一个社会那种不顾事实和原则、只计较利害而任意褒贬的现象盛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毒化社会的空气,助长不正之风?3从齐王接受邹忌的讽谏改变治政之风的角度立论,肯定正确对待批评意见的宽容作风和虚心接受批评

6、的宽阔胸怀。普通人要有这样的雅量,领导者更要有,拥有了这样的雅量,才会进步,才会发展。“过也,如日月之食焉,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4从邹忌向齐王提意见的方式角度立论,提建议,特别是批评式的建议,也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虽说“良药利于病”,但是如果一味地“苦口”,有时也会让人难以接受。(二)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的反向思考练习。1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人会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所以历史上有“孟母三迁”。/有坚定的操守和崇高信仰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会洁身自好,独立不改。2知足常乐/不知足常乐对名、利应有淡泊之心,知道满足,会常有快乐心境。/在学问、事业方面应不懈进取,永不满足,追求的人生

7、是充实快乐的。3言者无罪/言者无罪吗?真实地表达内心、说出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要认真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有根据地乱说,甚至捕风捉影,污蔑造谣,进行人身攻击,这样的言者也无罪吗?4后生可畏/后生真的可畏吗?那些积极进取,有雄心抱负,有道德感,有创新意识,又能够脚踏实地的后生前途无量,这样的后生是可畏的,可尊敬的。/那些墨守成规,胸无大志,庸庸碌碌,老气横秋,毫无闯劲的后生,尽管年轻,又有什么可畏的呢?5艺高人胆大胆大常翻船,胆大常心粗,所以有的时候,艺高也要心细。/胆大会妄为,“艺高”也要胆小,要有敬畏之心。6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应时俗,放弃应有的原则和立场,那也是俊杰吗?那只能是圆滑或

8、者平庸。我们的社会就是有一代又一代不识时务者,尽管少,却显示了社会的良知,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三)几则高考作文题的立意训练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满十万枝从结果的角度思考,立下军令状要借满十万枝,现在果真没有借满,怎么办?只有两种处理的可能:第一,诸葛亮再智慧,再地位高贵,也必须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必须要按军法处置,法律是庄严神圣的,不容情面;第二,诸葛亮因为智慧和地位高贵,尽管他没有兑现他的承诺,但是于情可恕,总不能因为冷酷的法律而临阵斩将自乱阵脚,当情、法矛盾时,我们可以牺牲法律的尊严,顺从情面。从原因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周瑜偏偏要规定十万枝,有什么目的?怎样做才能让他不能如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

9、箭枝已经很难,而且还要一枝不能多,一枝不能少,这样的军令是比较苛刻的,是不是有故意刁难的成分在?是不是由此看出主帅周瑜心胸的狭隘?“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内心有对诸葛亮的嫉妒,不能容忍诸葛亮的存在。一个人心胸要宽阔,要宽容,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样才能成大事,一个领导者更要这样。作为诸葛亮,能接受这样苛刻的军令,当然要有充分的自信和把握,才会不让对方的企图得逞。2戈多来了戈多就是一种希望,一种等待或者追求的结果。当这种希望终于实现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现实和心情?欣喜若狂,从此过上美好的生活,还是惘然若失,发现得到之后也并不觉得有多宝贵?比如,王子和灰姑娘终于结了婚,谁能料定他们婚后的生活一

10、定美满幸福?又比如,历尽艰辛,考上了一所理想的重点大学,却会感觉到无边的空虚和寂寞,忍不住要问,难道这就是自己耗费了十几年光阴整天书山题海、补课培训、没有游戏和娱乐,丢失健康所得到的结果吗?人们常常有一种心理,将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无限的美化,殊不知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结果,这结果本身就是一种现实。所以,当戈多终于来了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现实的不如人意而失落怅惘。其实,出了问题的并不是“戈多”,而是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生命来看,我们要作的是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人生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调整。“戈多”终于来了,我们很高兴,但是我们也很冷静,这“戈多”仅仅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阶段的结果而已。一种希望的实

11、现,不证明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万能的主,所以没有必要得意忘形;也不证明我们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所以我们还须努力。留一点空白什么是空白?空白有什么作用?艺术上的空白引人联想和想像,“此时无声胜有声”,言外之意永远比言内之意要丰富;人生中的空白有时也能彰显性情和人格不说有的时候要比说好,对名、利永远保持一颗淡然和超然的心态,是一种可贵人格的表现;无字碑任人评说,不张扬,不喧哗,千秋功罪留与时间,是一份笑对历史的坦然和大气,一份敢于担待的自信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智慧。为什么是一点呢?全留下不行吗?虚与实、隐与显是辨证统一的,没有实和显无所谓虚和隐。给维纳斯复原手臂不妥,将她的四肢全部截去也不行,没有

12、那娇媚的容颜、婀娜的体态所展现出来的富于青春气息的美,不可能让我们对她失去的双臂有如此美好的丰富的遐想。同样,一个毫无追求和作为的人生,留下的是完全的空白,又怎么可能让人为之流连?只有在事业上永不止息,不断超越,在名利上又如此淡泊,这样的人生才值得人反复地咀嚼和评说。怎么样为人生留下一点空白呢?阅读大无大有周恩来会给人以启示。为什么要留空白?不留空白不行吗?人生圆满一点不好吗?(四)课本中几则题目的立意训练P75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立意举例:山的静止,水的流动,人生当然可以选择如山一样的

13、执著,但也可以选择如水一样的飘逸,“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水提供了另一种人生选择的可能。水至柔也至刚,水滴石穿,贵在坚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水随物赋形,看起来没有原则。但只要阻挡它的前进,它不但不退缩,反而会冲破阻碍,四处漫溢。水是有原则的,它的原则就是在阻碍面前会激发更大的声势。水流浩荡,东归大海,那是它的自由的天堂,任何东西也无法阻挡,追求自由是它的天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生命的常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要忽视水的威力。无论历史和现实,民众的力量永远不可轻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白发渔樵江渚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志者应惜时如金。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

14、造就了自己。成全他人也是对自我的成全。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可以不干涸,个人是渺小的,团结的力量无穷,要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应有容纳污浊丑恶的宽阔的心胸,容纳不是认同,而是正视,并且感化。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没有经历寒冷的考验,不可能凝结成晶莹的寒冰,一个人要有建树,也须经受严峻的磨练和酷寒的考验。水看似温柔沉默,却隐藏着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是威武而不张扬的境界,正如同文化的力量,深厚,博大,坚强而有力,却又朴实,平常,绝不张扬。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

15、去。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做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立意角度:泰勒斯为什么会掉进深坑中?是因为他仰望星空太专注(投入、痴迷)。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学问的进步,就要像泰勒斯那样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聚精会神。面对各种诱惑不能心神专一,目标恒定,一会

16、儿想这个,一会儿又想那个,朝三暮四,心浮气躁,只会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猴子一样,最后什么东西都不能获得。(成功贵在专注)泰勒斯为什么会专注于天上的事情?是因为他目标高远,野心蓬勃,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一点掉进坑中的挫折或危险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而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心中从来没有野心的人,一味只是低着头走路,小心避开深坑的人,尽管会平平安安,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人在世界上活着,还是要有一点仰望星空的野心和抱负的。(要有仰望星空的抱负)有些人为什么会嘲笑泰勒斯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掉进坑里,担心挫折和失败。因为这种担心,他们的心就为那个小小的坑所局限,在他们的头顶上就只

17、能看见坑口那么大一点天空,因而无法欣赏到美妙无垠的灿烂星空。不要老是担心和害怕自己会掉进坑里,我们面前的这个坑,只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因为这点困难和挫折我们就放弃探索真理的脚步,那人类的进步从何谈起呢?要勇敢地正视路上的坑挫折和危险,迎接一个一个的挑战!(不要害怕深坑)能不能既仰望星空,又避开路上的深坑,避开无谓的牺牲?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着眼于高处又把路走得更稳妥?执著于理想需不需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脚下?其实,在理想的路途上,我们是可以更谨慎一点,更细心一些的,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麻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专注事业与顾全小节谨慎细心,让事业的路途变得更平顺大处着眼,小处着

18、手)对泰勒斯掉进深坑的事有些人为什么取嘲笑的态度?是因为缺乏宽容和善良之心,看客心理,幸灾乐祸,对人求全责备。所以,对那些专注于事业的天才,我们要奉上尊重、理解,要容许他们犯错误,不要苛求小节,不要自己不做事,对认真做事的人却因为一点点失误就嘲笑挖苦。(不要苛求小节看客心态可以休矣)3.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请你从不同角度阐释这句话,然后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意思是说:狗,不因为它善叫就是好狗;人,不因为他能说会道就是贤人。庄子借这句话警示我们,不能把是否“善言”当作评判是否贤能的标准。庄子的话之所以是警示,是因为我们至今

19、仍然还可能在这方面犯错误,这就是人类的弱点。题目明确要求“从不同角度阐述”“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这句话的含义,然后从你所阐释的含义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你所写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要符合引句意思的观点。如果你认为引句所说观点是片面的或者是错误的,则要在文章中先阐述引句的意思,并指出其不够全面或错误的地方,然后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者与之针锋相对的见解,并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但是写反驳文句旨意的文章要慎重,要确保言之有理以说服阅卷者。所以,如果认同引句含义,可以用“言行必须一致”、“善言者务必善行、”“言必信者为贤”、“行先于言”、“善言不如善行”、“人以善行为贤”、“行大于言”

20、“贤者善行慎言”“言教不如身教”“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夸夸其谈者必败”等来立意。如果反其义而立论,可以说“人或(有的)以善言为贤”(如蔺相如以善言廷斥秦王,维护国家尊严;触龙以善言勇谏太后,确保国家安全。)。行文时,先阐述引句含义,再肯定其积极的意义,而后指出不足处,亮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但如果以“善言有益”、“说话需要技巧”、“讲究语言艺术”等为中心论点,那就可能离题。因为这些观点既不合引句的意思,也没有与引句产生矛盾的地方。引句并没有否认善言的作用,只是说不能以是否善言来判定人是否有德有才,即善言者未必贤,不善言者未必不贤,这个观点与提倡善言的观点不存在“非此则比”的对立关系或者互为补充的关系,你论证了你的观点的正确,也无法说明引句观点是错误的或是片面的。所以,你所论证的内容就偏离了材料。至于以“倾听,是成功的基石”为中心论点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