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婚丧文化_第1页
湖南婚丧文化_第2页
湖南婚丧文化_第3页
湖南婚丧文化_第4页
湖南婚丧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主讲人:田野1葬丧文化葬丧文化婚嫁文化婚嫁文化2葬丧文化 葬礼: 土家族人常说:“生死生就的。”意思是老天爷自有安排。这对于有充分思维能力的土家族人来说,他们认为,一个人和死亡应该有其重要位置,不能草率办理,必须要让死者“入土为安”,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享受阴间快乐。可以说,这是土家族人生死价值观及宗教信仰,因而形成自身民族的传统丧葬习俗,既有它的复杂性,又有它的传统特色性。 葬礼的过程:(1)入殓:人死后,由死者的长子或长女(无儿无女者派其他晚辈),到水井取一茶罐或一竹筒新鲜水,烧热后给死者洗澡,然后穿上寿衣和大红寿鞋,腰上要捆一支白纱(按死者享年,一岁一根),用

2、门板放在火炕的房中,脸上盖张白纸,胸口压一个鼎罐盖,脚边点上清油灯。这时,把死者病中睡过的床铺草在屋外十字路口烧掉。死者病中睡过的被盖,穿过的衣服都要洗晒。将棺材放在堂屋正中,从七至九户邻居家中取来火坑灰撒在棺材内,铺上皮纸,就入殓,待亲人看过后再密封。入殓戴孝 (2)戴孝:死者的孝男孝女, 孝子孝孙,都要戴孝,近亲属要戴白麻布者白布头巾,要穿不钉扣子,以布条相结的白长衫,叫孝衣。孝帕要连续戴满三年。死者的亲生儿子在死者安葬后三个月内不剃头发,以表哀思。 (3)葬礼:在改土归流前,由土司举行葬礼。改土归流后改为道士开路和举行葬礼。死者一般要停柩三至七天才上山,在堂屋中设灵堂。这几天内选择一吉日

3、为火葬日举行葬礼,给死者杀猪宰牛作祭奠。白天要道士或土老司解结和超度亡魂。葬礼 (4)送葬:举行大葬礼的第二天早上是送葬。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好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地方为坟地。抬丧出门,要沿路丢买路钱(迷信纸),经过人家门口要放一个火把。灵柩边走边有人用子孙棍(竹杆上捆七至九节钱纸)打棺材盖,敲着锣鼓送葬上山。送葬(5)安葬:灵柩抬到墓井边,下墓井前,由道士先在井内用小米画上八卦,洒雄黄酒后,棺材方能入坑,先由孝子一只脚跪在棺材盖上挖三锄泥下坑,然后众人堆土搬岩彻好坟墓。坟上要插一把纸伞,一根子孙棍,倒放一只畚箕,插上已出嫁女儿和侄女们送的活乐伞(纸扎的如花圈)做好坟堆后,再放鞭炮,表

4、示安葬完毕。此外,死者家属们,要向新坟连送三夜火把,满三朝后,还要带上酒和刀头肉到新坟上捉魂,将蜘蛛和其他小虫捉来放进纸筒内封好,拿回家供神龛上,表示亡人已到家神龛上,同历代祖先们一起生活了。安葬赶尸:赶尸是把客死的人连魂带身一起带回家乡,尸体称为喜神。要在尸体最后一口生气没吐出之前用符封其口鼻,这是为了避免接触阳气造成喜神走煞变成僵尸。为了避免魂魄离体,还要用辰砂封其七窍。指引的灵器有摄魂铃、招魂幡、赶尸棍、引魂锣。另外每三步是一个阴点,喜神每步都要走在这个点,否则会走煞,所以基本是用跳的。真正的赶尸只是因为我们这边以前都是山路 没有大路可以通车 所以就有一些有钱人家里死了 要埋到很远的地方

5、有会雇佣一些人去把尸体背过去 也有一些来这边淘金的外地人 不幸在这边山里死了 把尸体弄出去也是请专门的人把尸体背出去 其实是背而不是赶 但是后面也有一些人利用中医的一些原理 和人身上的一些神经末梢来使其尸体会动起来 但是这些是不是真的 我也不清楚 也是听老人说起的特别介绍:赶尸婚嫁文化 婚嫁一、定婚前的礼仪 一、定婚前的礼仪:官府文告规定“百姓男女年纪相当,又无亲属制服,而男女父母情愿结姻者,必先央媒约,通知明白,一有不愿,即止。”民间也演渐成俗。男方托媒人,提亲讨口气;女方放话看人家。这个过程完全是由媒人牵线搭桥,在双方父母主持下进行。二、行聘订婚二、行聘订婚。女方“看人家”允许之后,男方择

6、期备台盒,即备绢帛,簪环,果酒等物,书写有第几男、姓名、某年、月、日出生的男家庚书生,礼物男用红全开具,后写姻眷弟某率男某顿首拜。请媒人随同到女家。女家收聘,用相同格式写好女子庚书,中帖红签上写“领谢”二字,交付媒人回复男家。举行定婚仪式之后,男方所送聘礼称之为打发。此后,男女双方即可走动,但主要是逢年过节时男方到女家拜年。三、择选婚期,预置衣饰,办置嫁奁三、择选婚期,预置衣饰,办置嫁奁。择期的讲究是按照男女双方“八字”找推定吉日,如女家许约,即行定期,定期之后,由男家用名帖开具婚礼单,另以红全开明迎亲日期,先告祖先,由媒人送往女家之后,男家开始制备衣饰,布帛,果饼等物,果饼称“茶食”,严格按

7、照女家亲族辈分准备,不得差错。早期,男家置办的礼物和女家置办的嫁奁都是在正式婚期前送往对方,以后演变为迎亲出嫁的当天随带,这就增添了婚期的喜庆色彩,而且双方都可以在亲朋族友面前显示体面。四、喜期 四、喜期。有的地方称“过期”。举行婚礼,历时三四天,有许多仪式,显得十分繁杂和格外热闹,其间有:上头 1、上头:女了出嫁前一日,择族戚夫妻双全有德行的人,以两条线互相绞合勒去鬓边短发,拔去汗毛,曰“开脸”,亦曰“上头”,为分梳,此时始挽成高髻,又称“粑粑纂”。陪十姊妹 2、陪十姊妹:女儿出嫁前一日晚上,设素宴,请未婚女子九人和新娘围席而坐,称为“陪十姊妹”,又谓之“带花酒”。由两个陪姑娘先围席作四十八

8、个揖之后,请新娘坐席中间,牵亲者挨其左右而坐,其余按长幼而坐,由歌师傅或新娘自已开台“陪十姊妹歌”。哭嫁 3、哭嫁。新娘出嫁前半月乃至一月,自哭于室,其内容大多是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也有哭骂媒人的。哭嫁的形式有多种,有一人独哭 ,也有母女、姐妹、哥嫂、亲友同哭的;有低声哭诉,也有放声嚎哭 的,诉说自己不幸遭遇和离别之情。临嫁日母嫂同哭,妇女陪哭 ,谓之哭嫁礼。哭嫁,近已不见。 4、背新娘上花轿。发亲时,新娘更衣,脱下娘家衣,穿上婆家衣和露水衣,轿门向内,由兄或叔将新娘从闺房中背上花轿。新娘登轿,即撤食箸。俗谓箸为筷子,取其字音,寓快生子之意。由两 个送亲人(一男一女)相送,送亲人称“上亲”

9、或“高亲”,富户女上亲坐轿,贫户女上亲坐滑竿,男上亲骑马。男上亲在花轿前,女上亲尾随花轿后面,沿路六乐合奏,非常热闹。铺床 5、铺床。男家请两个夫妻圆满的妇女铺床,女家嫁奁到后,将男方原置铺上的被盖搬走,换上女方的被盖、枕头、谓之铺床。边铺床边说祝词。前乡为“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先得贵子,后生姑娘。”后乡为“一步踏进新郎房,新郎请我来铺床,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先得儿子进学堂,手拿笔杆写文章,后得姑娘进绣房,拿起花针绣鸳鸯。” 6、拜堂。花轿进门,由两个搀拜娘(又称圆亲人)搀新娘。由主婚人唱拜喜词引导,新娘新郎面对神龛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等。抢房 7、抢房。拜堂完毕,新郎新娘争先入洞房。新郎

10、新娘入洞房坐落床湛风吹草动,应以中心为界,男左、女右,各占一首。有心计的姑娘越界而坐,向新郎示意,你今后欺负不了我。新郎则用力把新娘挤过界,双方暗中用力,互不相让,最后相视一笑而了之。喝交杯酒 8、喝交杯酒。洞房设案,备酒燃烛。新郎 新娘行合卺礼,俗称“喝交杯酒”,前乡称“接纳”。表示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闹房 9、闹房。对新郎新娘的新婚祝福。夜晚,无论男女老少,聚于新人房中,祝贺新人或戏闹,肆意调笑,摆布新人取乐,皆无禁忌。有“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有的让新人同时吃用细绳吊起的水果,等两人同时咬去时赶紧将水果向上一提:有的让新人介绍自己的恋爱过程。客人的调笑,新人不能拒绝,任凭他

11、(她)们摆布。回门 10、回门。新娘偕新郎归宁,谓之回门。后乡在新婚第三日或一月回门,在女家住宿一夜,次日,由父母或兄弟送回。前乡在婚后三日 (今为二日)回门,当天去当天回,去时女走在前男走在后。有“新房三日不离人”之忌。一点关于土家族婚俗的名词冠婚:冠,男子成人。冠婚,这里概指土家族原始婚俗。姑表婚:指兄弟姊妹子女间通婚,俗称对开亲,或扁担亲,这是原始族婚所遗的落后婚俗。旧社会在土家族乃至少数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中均有,解放后,姑表婚已基本消失。交换婚:是两家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婚姻。为一平等的议婚形式,也有包办,节财的因素在内。转房婚: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的残留形式。兄亡已后,如其弟尚未婚,愿意和有权与其寡嫂结婚。俗称弟坐兄床,又作转茶。弟去后寡媳,若其兄愿意,也有权收弟媳为妻,谓;兄坐弟床。若兄弟皆不愿,寡嫂媳方可外嫁,但必须守孝三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