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试验装置_图文_第1页
谐振试验装置_图文_第2页
谐振试验装置_图文_第3页
谐振试验装置_图文_第4页
谐振试验装置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谐振试验装置分件图 应用性:便携式 DFVF3000谐振试验装置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6kV-500kV高压交联电缆的交流耐压试验2、6kV-500kV变压器的工频耐压试验3、GIS和SF6开关的交流耐压试验4、发电机的交流耐压试验5、其它电力高压设备如母线,套管,互感器的交流耐压试验。DFVF3000谐振试验装置广泛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适用于大容量,高电压的电容性试品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行业现状:绝缘耐压试验分为直流耐压试验和交流耐压试验两种。过去在进行电缆耐压试验时都采用直流耐压试验。在1980年左右,国外电力部门发现直流耐压试验对橡塑绝缘是无效的且具有危害性。我国在九十年代

2、开始研究和实践交流耐压试验技术。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世界各国纷纷采用交流耐压试验代替直流耐压试验。国内外有关标准机构也对于高压电缆的试验方法作出了更改和修订。1997年CIGRI国际大电网工作会议对目前采用的直流耐压试验方法提出疑议,并推荐使用工频及近似工频(30-300HZ的交流试验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我国的华北电力集团,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电网已先后颁发试验规程,强制规定用交流耐压试验代替直流耐压试验。在我国电网相对发达的省份,交流耐压试验已经成为强制性标准。其它地区的试验规程也在起草和酝酿中。交流耐压试验取代传统直流耐压试验已是大势所趋。产品分析:在工频条件下,

3、由于被试品电容量较大,或者试验电压要求较高,对试验装置的电源容量相应的也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工频耐压装置(交流耐压试验变压器往往单件体积大,重量重,不便于现场搬运,而且不便于任意组合,灵活性较差。相比,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体积与重量约为传统试验变压器的1/101/30体积小,重量轻,易搬动,而且是分件式设计,便于根据现场需求灵活配置电抗器的个数,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别称:变频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变频串联谐振、变频谐振装置、串联谐振、调频串联谐振、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串联谐振试验设备、电缆耐压试验装置、工频耐压试验装置、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设备、交流耐压试验装置、调频串联谐振

4、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变频谐振,变频串联谐振谐振试验装置,变频谐振耐压装置,串谐试验装置,串谐耐压装置,GIS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发电机耐压试验装置,变频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等原理:我们已知,在回路频率f=1/2LC时,回路产生谐振,此时试品上的电压是励磁变高压端输出电压的Q倍。Q为系统品质因素,即电压谐振倍数,一般为几十到一百以上。先通过调节变频电源的输出频率使回路发生串联谐振,再在回路谐振的条件下调节变频电源输出电压使试品电压达到试验值。由于回路的谐振,变频电源较小的输出电压就可在试品CX 上产生较高的试验电压。 (以上原理图摘自上海大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主要技术特点:* 全国少数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电

5、力工业电气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武汉高压研究所严格的型式试验鉴定,质量可靠,确保试验人员、被试品和试验设备本身的安全;*以卓越的品质和专业的服务获得众多专业客户的肯定(如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呼伦贝尔电业局、齐齐哈尔电业局、中国水利水电十六局、中国化学集团等等*在东北电力科学院组织的2008年度全国设备大比武中一次性通过所有检测项目,唯一一家达到包括60Min温升在内的各项国标要求,比武成绩再次名列前茅;* 体积小,重量轻,特别适合现场使用;* 产品稳定可靠,质保三年(主机保用十年,终身维护;* 过压,过流,放电,过热及零启动保护全面可靠,动作时间1微秒;* 符合国标要求:有监测峰值/2功能,可实时监测试验波形;*所有主要元器件均由世界知名企业原装进口,包括美国德州仪器,英特尔,德国西门子,施耐德,日本东芝,富士等,确保性能稳定可靠; * 按军用标准抗振和防尘设计,耐长途运输和严酷使用环境;* 一键鼠标式旋钮“傻瓜式”操作,大屏幕液晶显示;* 独有软件校准功能,方便用户校准表计,确保高电压值准确度* 德国威图设计全铝合金机箱,立卧两用,轻便美观,大大方便现场使用; * 信守承诺,服务专业及时,尽最大努力为客户需求服务;*设备自带微型打印机,可及时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