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名词解释_第1页
方剂学名词解释_第2页
方剂学名词解释_第3页
方剂学名词解释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一、总论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常用治法 “八法 ”: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

2、、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

3、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 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二、章节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

4、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祛暑剂: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的作用,治疗里寒的方剂,统称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 安神剂:凡以安神药为主组

5、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甚至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的方剂,统称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的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的病证的方剂,统称治风剂: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 治燥剂: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 祛湿剂: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痰剂: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

6、,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消食剂: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统称驱虫剂:凡以安蛔、驱虫药物为主组成,用于治疗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简答题一、总论1 、方剂的配伍目的是什么?答:药物通过配伍,可以起到下述作用: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扩大治疗的范围,适应复杂病情;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2 、举例说明方剂有哪几种变化形式?答:药味加减的变化。例如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症; 若在此症候基础上, 兼有宿疾喘息, 则可加入厚朴以下气除满、加入杏仁降逆平喘

7、,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药量增减的变化。例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两方都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组成。前方姜、附用量比较小,主治阳微寒盛而致四肢厥逆、恶寒蜷卧、下利、脉细微或沉迟细弱的证侯,有回阳救逆的功用;后方姜、附用量比较大,主治阴寒极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的证侯,有回阳逐阴、通脉救逆的功用。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是用治脾胃虚寒的方剂,若改用汤剂内服,则作用快而力俊,适用欲证情较急重者;若证情较轻或缓者,不能急于求效,则可以改汤为丸,取丸剂作用慢而力缓。二、解表剂1 、桂枝汤中配伍桂枝,白芍的意义答: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

8、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桂、芍合用: 1、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2 、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滋而能化;3 、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2 、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异同点答:共同点: 1 、在组成上,两方均用有桂枝、甘草;2 、二方均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3 、二方均能治疗外感风寒表证。不同点:麻黄汤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以麻黄为君药,发汗之力量强。主治外感风寒,腠理闭塞,肺气不宣所致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以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以桂枝为君药,发汗力量较弱,侧重于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所致的外感风寒表

9、虚证。3 、桂枝汤的方证已有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汤发汗?答:本方证之自汗,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 “发汗 ”,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4 、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如何?生地、黄芩的配伍意义如何?答:配伍特点: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体现了“分经论治 ”的思想。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5 、小青龙汤中干姜、细辛、五味子的配伍意义如何?答: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

10、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防肺气消耗过多。6 、银翘散中为什么要用辛而微温的荆芥穗和淡豆豉?银花、连翘的配伍意义如何?全方的配伍特点如何?答: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配伍特点: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7 、

1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君药是什么,它们的剂量比例是什么,配伍意义又如何?答: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君药是麻黄,石膏。麻黄与石膏( 1: 2)的剂量意义: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相制为用。配伍意义: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共成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功。8 、败毒散人参的配伍意义是什么?答:方中人参亦属佐药,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三、治风剂川芎茶调散:1. 分经论治:川芎(少阳、厥阴经)羌活(太阳经)白芷(阳明经)细辛(少阴经)2. 清茶

12、:服用时以茶清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亦为佐药之用。消风散: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佐。镇肝熄风汤:1. 主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2. 为何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答: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四、祛湿剂1 、藿香正气散以何者为君药?主治什么病症?答:以藿香为君药,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2

13、、藿香正气散与平胃散在组成、主治、配伍、功用如何区别?答:.'.组成主治配伍功用藿香正藿香、半夏曲、陈皮、白术、外感风寒,解表化湿同解表化湿,气散茯苓、大腹皮、厚朴、紫苏、白芷、内伤湿滞证用,兼以行气化脾理气和中桔梗、生姜、大枣、甘草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湿滞脾胃证燥湿与行气并燥湿运脾,生姜、大枣用,而以燥湿为主行气和胃3 、茵陈蒿汤的配伍特点?答:三药合用,利湿与泄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自退。4 、三仁汤以何者为君药?君药的配伍意义是什么?三仁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答:以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为君药。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畅中焦脾气,薏苡仁渗湿利水

14、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配伍特点: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5 、真武汤中配伍白芍的意义?答:为佐药: 1 利小便以行水气; 2 柔肝缓急以止腹痛; 3 敛阴舒筋以解筋肉 动; 4 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6 、独活寄生汤的配伍特点?答: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五、理气1 、越鞠丸的主治,辨证要点如何?答: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喛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等2 、 半夏泻心汤中苏叶的功用:答: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

15、宽胸、宣通郁结之气3 、苏子降气汤中用肉桂、当归的意义如何?答:肉桂: 1、温肾纳气,使气能归元;2、温阳化气,以利水化饮当归: 1、养血润燥,防肉桂之温燥;2、“治咳逆之上气 ”,以助平喘止咳;3、配肉桂温补下元4 、定喘汤中麻黄 &白果的作用:答: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社痰。一散一收,收不留邪,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5 、小青龙汤与苏子降气汤,定喘汤都能治咳喘证,如何区别应用?.'.答:小青龙汤:本方所致之喘咳证,乃因寒痰水饮壅肺,外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而致,属外寒内饮之证。故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立法,临证以发热恶寒而无汗,

16、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苔白滑等证为辨证要点苏子降气汤: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寒痰壅肺,肺失宣降(上实)为主,且有肾虚不纳气(下虚)而致,属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故以降气祛痰平喘, 温肾纳气立法, 临证以喘咳痰涎壅盛, 痰多清稀, 胸闷,呼多吸少,腰酸脚软,苔白滑,尺脉偏弱等为特征定喘汤: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素有痰浊蕴肺,郁而化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故以宣肺降气,祛痰定喘兼清肺热,散风寒立法。临证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伴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腻而黄,脉滑等证为特征论述题一、单味药在不同方剂中的作用一、黄芪补中益气汤:重为君药,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以治脾虚气陷、气虚发热证;玉屏风散:内可

17、大补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以透气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牡蛎散:益气实卫,固有止汗,为臣药。与牡蛎君臣相配,是为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治疗体虚自汗,盗汗证;补阳还五汤中:大补元气,使气量而促血行,瘀去通络,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二、桂枝麻黄汤:解肌发表,温通经脉,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为臣药,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小建中汤:为臣药,能温阳气,祛寒邪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治疗血虚寒厥证肾气丸:温通阳气,与补火助阳的附子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主治肾阳不足证苏子降气汤:温

18、肾纳气,使气能归元,治肾不纳气,且能温阳化气,以利水化痰桃核承气汤:为臣药,即能助桃仁,大黄治血祛瘀,又能防芒硝、大黄凝血之弊三、柴胡败毒散:解肌透邪,且能行气,与川芎同为臣药,助君药解表逐邪,又可化气活血加强宣痹止痛之功小柴胡汤:苦平入肝胆经,用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逍遥散: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以助肝用,为君药,以治肝郁血虚脾弱证龙胆泻肝汤:为佐药,能清泻肝火,疏畅肝胆之气,防骤用大剂苦寒降泄之品压抑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肝胆经.'.补中益气汤:与升麻相伍,一起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并引药上行血府逐瘀汤: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

19、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为佐药四、桔梗败毒散:辛散,宣肺利膈,与理气宽中的枳壳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血府逐瘀汤:与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佐药,且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杏苏散:与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为臣药参苓白术散:为佐药,能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通过补脾气而补肺气,治疗肺气虚证银翘散:桔梗开宣肺气,止咳利咽,为佐药霍香正气散: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二、不同方剂主治相同病症一、都能治疗发热的方有哪些?如何区别应用?方剂有:白虎汽,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当归四物汤,败毒散,银翘散区别:( 1)白虎汤治疗

20、的发热是由邪入阳明气分,里热炽甚,灼伤津液所致,临床见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有力等症,治以消热生津( 2)青蒿鳖甲汤治疗的发热由瘟热病后期、热伏阴分,阴液耗伤所致,属于阴虚发热的范畴,临床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治以用青蒿,鳖甲养阴透热( 3)补中益气汤所治的发热由脾虚气陷所致,属气虚发热,临床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大无力等。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4)当归四逆汤所治的发热由血虚所致,属血虚发热,临床见肌热通赤,烦闷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治以补气生血( 5)败毒散所治的发热由于气虚,外感风寒,风寒湿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所致,其发热为

21、憎寒壮热,并见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治以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6)银翘散所治的发热由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所致,临床上见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治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7)麻黄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肺气失宣所致,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治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8)桂枝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以恶风,发热,汗出,脉缓浮为辨证要点。治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9)九味羌活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郁遏卫阳,闭塞腠理所致,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

22、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为辨证要点,治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10 )小青龙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风寒束表,卫阳被遏所致,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治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 1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由于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以发热,喘咳,有汗或无汗,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治以辛凉解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12 )小柴胡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所致,故见寒热往来,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

23、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治以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以及伤杂病而见少阳证。( 13 )大柴胡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少阳不解,初入阳明所致,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治以和解少阳,内泄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证。( 14 )清营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邪热内传营分,伏于阴分,入夜阳气内归营阴,与热相合所致,故见身热夜甚, 以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 斑疹隐隐,舌绛而干, 脉数为辨证要点, 治以清营解毒,养阴透热,主治热入营分证。( 15 )黄连解毒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火毒充斥三焦所致,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治以

24、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 16 )六味地黄丸所治的发热是由于肝肾阴虚导致阴虚发热,甚至虚火上炎所致,故见骨蒸潮热,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为辨证要点,治以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 17 )桃核承气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瘀热互结于下焦,热在血分所致,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治以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 18 )血府逐瘀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气滞血瘀,瘀久化热所致, 故见内热瞀闷, 入暮潮热, 以胸闷,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脉或弦紧为辨证要点,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 19 )清燥救肺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燥热伤肺所致,

25、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治以清燥润肺,养阴益气,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20 )茵陈蒿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邪热入里,与脾湿相合,湿热壅滞所致,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为辨证要点,治以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21 )三仁汤所治的发热是由于湿热留恋于气分,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所致,故见午后身热,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热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二主治泻痢的方剂有那些?如何区别应用?( 1)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是由于湿热毒邪,壅滞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

26、床上见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治以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疾。( 2)败毒散:主治外风寒湿邪,不能向外透达,而陷里所致的下痢,其表证必重,治以散寒祛湿,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为“逆流挽舟 ”之法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3)大承气汤:所治泻痢为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而成,表现为下利清水,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故用峻下,使热结得去, “旁流 ”可止,为 “通因通用 ”之法。.'.( 4)理中丸:所治的泻痢为脾胃虚寒,纳运升降失常所致,临床可见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脾胃阳虚

27、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或小儿慢惊等。( 5)补中益气汤:所治痢疾是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临床可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陷证和气虚发热证。( 6)半夏泻心汤:所治的泻痢是由于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所致,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治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7)四逆汤:所治的泻痢是由于肾阳衰微,不能暖脾,升降失调所致,以四肢逆冷,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治以回阳救逆,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8)参苓白术散:所治的泻痢是由于脾胃气虚,湿浊阻滞所致,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治以益气

28、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 9)平胃散:所致的泻痢是由于湿困脾胃,气滞不畅,湿邪中阻,下注肠道所致,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治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 10 )藿香正气散:所治的泻痢是由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所致,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治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三、治疗出汗的方剂有哪些?如何区别应用?(1 )桂枝汤所治的汗出为外感风寒,营正不和,营阴不能内守,所致,几天临床上见恶风、发热、汗洪、脉浮缓,治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湿证(2) 白虎汤所致汗出由于气分里热炽盛,逼津外泄

29、所致,临床上见身大热,汗大出,脉洪大,治以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3) 玉屏风散所治出汗是由于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以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治以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4) 牡蛎散所治汗出是由于气虚卫外不固,阴伤心阴不潜所致,以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治以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但以固涩为主,善治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5)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所治汗出是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内外所致。以发热、咳喘、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治以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6) 生脉散中出汗是由于暑伤肺气, 卫外失固, 津液外泄所致。 临床应用以体倦、 气短、咽干、舌红、脉虚为辨证要点。治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7) 归脾汤中盗汗是心血不足所致。 以心悸失眠、 体倦食少, 便血或崩漏, 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治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8) 六味地黄丸中盗汗是由于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所致。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治以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四治疗喘咳证的方剂有哪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