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的临床观察_第1页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的临床观察_第2页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的临床观察_第3页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的临床观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水针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31998年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中极、足五里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型患者47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1,并根据中医辨证符合血瘀证型的病例。其中前列腺液(EPS)白细胞数10个/HP2,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少腹及会阴等部位的固定不移的疼痛;有尿频、尿痛、尿液混浊等症状;舌质偏暗或有瘀点;以及前列腺B超检查有

2、前列腺肿大,有的病例肛检能触摸到前列腺硬结或硬化等改变3。发病年龄2462岁,平均38岁。病程5个月17年,平均5.2年。在47例患者中,腰骶部有固定不移疼痛者31例,少腹部疼痛者35例,有尿频、尿痛、尿液混浊者47例,舌质偏暗或有瘀点者33例,前列腺“B”超检查有肿大或硬结者47例,前列腺液PH值及前列腺液Zn4改变者38例。另外选20名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病人作对照组,做EPSPH值及Zn测定和临床观察。年龄2452岁,平均34岁。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方法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中极、足五里,并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辨证取穴治疗。前列腺液白细胞增高的加鱼腥草注射液水道

3、穴穴位注射,舌质有瘀点者加当归注射液血海穴穴位注射;前列腺有硬结或硬化的加当归注射液次?穴穴位注射。治疗时病人取仰卧位,予穴位处进行常规皮肤消毒后,用装有7号针头的5ml注射器抽取药液,快速垂直刺入穴位,得气后抽无回血,再将药液徐徐注入穴中。每穴1ml,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休息5天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全部病人均经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病人治疗取石门、三阴交穴,用1.5寸针灸针针刺穴位,得气后动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均经2个疗程治疗。3观察方法分别记录临床证候所见,触诊前列腺质地,EPS白细胞数,PH值,Zn含量,并做治疗前后比较。统计学方法,治疗前

4、后差异的显著性采用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Ridit检验。4治疗效果4.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血瘀证候及体征消失,连续2次以上镜检EPS白细胞数10个HP,触诊前列腺质地恢复正常,“B”超检查前列腺肿大明显改善,局部压痛消失;显效:血瘀证候消失或减轻,镜检EPS的细胞数10个/HP、20个/HP;有效;血瘀证候减轻,镜检EPS的细胞数有减少;无效:血瘀证候及镜检EPS白细胞数均无改善。4.2综合疗效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及总有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4728113589%对照组200051525% &#

5、160;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4.3两组患者EPS白细胞数比较。治疗组EPS的细胞恢复正常者40例,占85%;对照组EPS白细胞恢复正常者3例,占15%。治疗组EPS白细胞数恢复正常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4两组患者临床证候改善情况。治疗组疼痛症状改善为45例,占96%;对照组疼痛改善为4例,占20%。治疗组尿频、尿痛症状改善为43例,占94%;对照组为3例,占14%。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4.5前列腺质地改善情况。慢性前列腺炎血瘀证候的局部体征为“B”超检查肿大及触诊前列腺

6、呈硬结改变。治疗组“B”超检查肿大变小者为36例,占77%。4.6两组EPS值及Zn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EPS-PH值及Zn含量比较(<"0 (881 bytes)" src="/med/cano/201003/20100318181846597" 12 14>±s)组别n时间EPS-PH值EPS-Zn(mg/L)治疗组47治疗前7.28±0.08267.85±30.07治疗前7.16±0.05对照组20治疗后6.71±0.04?380.46±18.67?治疗后7.

7、03±0.07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EPS-Zn含量明显增加,而EPS-PH值明显降低。5讨论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见病,属中医“淋浊”、“腰痛”等范畴。由于本病病因、病理、解剖等有关因素复杂,以及抗菌药物不易向前列腺内渗透等,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Weidner等1991年总结了1461例患者,认为至少有90%患者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更说明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而多达不到预期的疗效。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虽繁杂,但在病理方面都有其共同特点,即多种病因均可导致前列腺腺管

8、、腺泡及间质充血水肿、腺管阻塞、腺液滞留、炎症累及间质纤维化,出现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增生硬结。有些病例在临床上症见下腹、少腹、会阴等部位固定不移的疼痛、尿频、尿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等,均提示本病因属中医血瘀证的范畴。根据“血实宜决”的治疗原则及下腹为肝经所过之处的中医经络理论,我们选用中极、足五里等穴用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中极穴属任脉经穴,是膀胱之募穴,经脉与足三阴交会,本穴具有清热利水、通经活络、祛瘀止痛的功能,是泌尿生殖系疾病的常用穴。足五里为肝经穴位,当气冲穴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和下方,长收肌的外缘,能主治前列腺炎、小便不通、睾丸痛、小腹胀痛等疾病,具有清利下焦湿热、活血通

9、络止痛的功能。配以当归注射液,当归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在前列腺炎病变的周边用药,穴药合用,起到活血化瘀、导滞散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纤维化程度,从而起到较好的疗效。本临床观察还提示,在治疗过程中,对各类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对减轻临床血瘀证候如下腹、少腹、会阴等部位的疼痛疗效明显,对尿频、尿急、尿痛等症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症状缓解高峰多在1个疗程以后出现。另有部分病例在治疗后对性功能也得到改善,这与治疗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腺体分泌作用有关。临床观察中治疗具有增加EPS-Zn含量及降低EPS-PH值作用,这也有助于增强药剂的抗感染能力,有利于前列腺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及增进痊愈。王樟连(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53)张光霁(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53)杨永平(浙江大学医学院)参考文献1,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283302,刘猷枋,杨永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华外科杂志,1980,(8)2502513,Weidner w schiefer HG,Krauss H,at el chronic prostatitis,a thorough search f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