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_第1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_第2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_第3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9、湖心亭看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二、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2、熟读背诵课文。 三、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四、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言教文,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清淡之笔,创设了一种深杳而朦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孤高自赏,消极避世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抒情了自己深深的故国之思。五、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初中一年多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

2、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当堂背诵。六、教学设想:阅读浅易文言文,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八、 教学媒体:多媒体 九、 课时安排:一课时 【补充资料】 张岱简介张岱(1597-1679),(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居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见长。张岱出身仕宦之家,曾漫游苏、浙、鲁 、皖等地区,家里藏书丰赡,自30岁左右,即钻研明史。明亡后,披发入山,静心著书。张岱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

3、,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其著名的著作有石匮书 、 琅环文集、陶庵梦记、西湖梦寻、夜航船等【课前预习】1.给下列字词注音。(1)更( )定(2)拥毳( )衣(3)崇祯( )(4)雾凇( )(5)沆砀( )( )(6)与余舟一芥( )(7)铺毡( )对坐(8)强( )饮(1). (2) (3) (4) (5) (6) (7) (8) 2.解释下列加加方框的词,翻译划线的句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 )矣,余挐( )一小舟,拥毳( )衣炉火,独往湖

4、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此。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消失初更以后,即晚上8点左右 通“桡” 撑,划 鸟兽的细毛 独自 冰花一片弥漫 哪能 痛饮 指酒杯 客居 等到3.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西湖图片,以关于西湖的诗句引入本课二、走近作者,介绍背

5、景, 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相关情况,教师简介,强调作者的故国之思,沧桑之感。三、感知文意:1、 听配乐朗读。 2、检查预习, 四、品读文本:(一)一读:走进作者心中的湖心亭。 理解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字词(二)二读:体味美景(结合图片,讲解白描)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天地苍茫,人物渺小,这种对比,创设出一种悠远脱俗的意境,透出一种白昼看不到的梦幻般的朦胧美。也反映出他不同流俗的审美趣味。(与众不同之处,痴之所在)(三)三读: 学生思考,张岱是怎样的一个人?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张岱形象的一个字。痴:作者痴迷与天人合一

6、的山水之乐,痴迷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2、分析作者“痴”的具体表现及思想感情(1)痴行:(天寒地冻,夜深人静时跑到湖上看雪实是怪异) 表现他不愿看见人,不愿人看见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孤独避世的忧愤。(2)痴景:天寒地冻,夜深人静,茫茫一片,作者钟情这样的景色,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孤寂无依、伤感茫然的思想感情,这时,天地人情已完全融为一体了。情景交融,景成了情的载体,成了情感寄托的对象了。(3)痴心:作者不愿见人,不愿人见,却为何在亭上大喜“同饮”“强饮”? 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和他一样有雅兴、脱俗、孤傲清高之人,当引以为知己 3,作者为何临别时才问客人的姓氏,也不留下联系方式?君子

7、之交淡如水,同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见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契合。这反映出作者不同流俗,只以得莫逆为快的作风和性格。正可谓痴心一片啦。五、小结: 作者张岱就是这样的一个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痴迷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文人雅士。六、【课外练习】 1、背诵全文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能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应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请你也写一段话(200字左右),试着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寄托在某一景物描写中,让我们

8、在景物描写中感受你当时的思想感情。同步检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铺毡( )对坐强( )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更定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挐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及下船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

9、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

10、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一、1.n cu zhn sn hn dn ji zhn qin2.完了,结束 消失 撑,划 鸟兽的细毛 独自 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哪能 指酒杯 客居 等到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