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探讨_第1页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探讨_第2页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探讨_第3页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探讨_第4页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探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子宫切除后常因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液 供应或保留的卵巢发生扭曲、粘连,使卵巢血供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减退。为了克服上述弊 端。我院自1997年5月始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三角切)8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自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间有子宫次全切除指征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 患者165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三角切组)83例,对照组(次全切组)82例。所 有病例术前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月经紊乱者做分段诊刮以排除恶性病变。1.2一般资料研究组年龄2647岁,平均(422.8)岁

2、;对照组年龄3448岁,平均(4 32.4)岁。两组病种均以子宫肌瘤为主,占90%;其次是子宫腺肌病占10%。两组病人的 年龄、病种、手术前子宫大小无显著差异。1.3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和麻醉选择同常规子宫次全切除术,于耻骨联合上23c m处横弧形切开皮肤48cm,正中横行切开脂肪层3cm,钝性分开脂肪层暴露腹直肌前鞘,横 行剪开腹直肌前鞘,分离腹直肌暴露腹膜。在膀胱顶上方35cm处横行撕开腹膜,探查后将 子宫尽量提起,使子宫体暴露在腹腔外。用橡皮条扎紧子宫峡部,在两侧子宫角内侧1cm处 向子宫峡部方向三角形切除子宫上段如1。 1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示意下界在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上方0.51cm,如病灶切

3、除不满意或子宫腺肌病患者下界可适当 向下延伸,保留的子宫两侧壁厚度约12cm。出血处钳夹或电凝止血,仔细检查两侧壁有病 灶可剔出,特别要注意切净子宫上段内膜。用1号可吸收线由三角切的下界开始,连续U字形 对应贯穿缝合子宫创面,注意随时提紧缝线,在子宫底部缝合结束打结,缝合后自然形成小 子宫形状。松开并拿掉止血带,查有无活动出血,如有活动出血用可吸收线加固缝合至血止 。不缝腹膜,常规操作逐层关腹。1.4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手术时间(分钟)。出血量:术中用负压吸引和纱布称量法测量 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小时)。下床活动时间(小时):指手术结束至第1次下床活动时 间。术后病率:术后第一个24小时至

4、10天内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有2次38者为术后病率。 1.5术后随访情况1.5.1随访时间所有病人要求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2年各随访1次,超过 2年者不定期随访。其中三角切组有3例,次全切组有1例失访,余坚持随访。随访时间为 术后3个月2年。1.5.2随访内容月经情况、腹痛、性生活下降(性欲减退、阴道干涩)及更年期症状(潮 热、出汗、情绪波动、心悸、失眠等)。1.5.3血清性激素含量测定手术前在3545岁年龄段中分别随机抽取两组病人各30名 ,做血清性激素含量测定以备术后观察。采血时间是术前一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 分离血清后冷藏。于一周内测定FSH、LH、E2。在手术后半

5、年、一年各抽血复查一次,药 盒由中美合资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公司提供。1.6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2检验。2结果2.1两组术中、术后五项指标比较(见表1)。表1三角切组与次切组五项指标比较组别三角切组次切组P值1)手术时间(min)632262270.05出血量(ml)86820.05术后排气时间(h)19.6020.200.05下床活动时间(h)21.222.80.05术后病率(%)6.348.600.05注:1)为经t检验后P值 表1可见两组术中、术后五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2两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见表2表2三角切组与次全切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项目三角切组次全切组P值1)例数

6、(%)例数(%)有少量月经71(88.75)2(2.5)0.01下腹隐痛2(2.5)12(14.8)0.01性生活下降015(18.52)0.01更年期症状018(22.22)0.01注:1)为经2检验后P值 表2显示三角切组多数患者术后有少量月经。两组在性生活质量及有无更年期症状方面 有极显著差异(P0.05LH(IU/L)18.531.1019.201.110.05E2(pmol/L)268.401.13282.371.180.05注:1)为经t检验后P值 表430例次全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比较(S)项目手术前手术后(2次测)P1)FSH(IU/L)15.481.1469.451.

7、120.05E2(pmol/L)313.401.11106.301.230.05)。表4显示 次全切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有显著差异、术后FSH明显增高,E2 降低(P0.05),部分病人FSH、E2达绝经水平。3讨论3.1本术式不切断子宫周围的血管和韧带,所以卵巢功能不受影响。东条指出:从子宫侧 方供给卵巢的血液占50%70%,须川在术中测定子宫被切除后供应卵巢的血液减少50% 1,以上足以说明切除子宫后保留的卵巢功能减退的原因。Siddle等研究认为,子宫 切 除可以加速卵巢功能衰竭,使这一进程提早4年2。国内有许多研究认为子宫肌层 可合成前列腺环素PGI2,而PGI2有扩张血管等作用,

8、切除子宫,体内PGI2合成减少, 导致冠 心病的发病率升高及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的提早出现3。由于本术式保留 部分子宫体,不影响卵巢血供,所以可防止子宫切除后卵巢早衰及上述疾病的发生。本文资 料三角切组术后随访2年无一例出现更年期症状,而对照组出现18例,占22.2%(P0.0 1) 有极显著差异。血清性激素含量测定结果,三角切组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而次全切组手术 前后差异显著,FSH增高,E2下降,也证实了上述论点。3.2近代研究认为,子宫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且有内分泌功能,是维护妇女身心 健康的重要器官,不能轻易切除4。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要求保 留子宫的病人逐渐增多

9、,本术式保留了子宫颈和部分子宫体,术后多数患者仍有少量月经, 对年轻妇女生理上保持了正常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心理上也得到了安慰。本术式减少了因子 宫切除 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症状的发生,满足了患者即去除疾病又保留了子宫的心理和生理要求。3.3子宫体三角形切除后,子宫形成两个剖面,子宫壁间及内膜的病变一目了然,可以彻 底的切除病灶,克服了子宫肌瘤剜除术术后复发的缺点,由于创面整齐,缝合也比较容易, 与多发性子宫肌瘤剜除术比较,降低了操作难度。3.4本术式切除了子宫体中间部分,创面对应缝合后保留了原有子宫的形状,盆腔正常的 解 剖关系没有破坏,由于手术创面小,盆腔粘连机会大为减少,术后腹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10、, 患者性生活不受影响,术后随访已证实此点。3.5本术式适合于子宫体各种良性病变、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除本文资料中适应证外,对 子宫粘膜下肌瘤、功血的患者,本术式有其特有的优势:术式简单、保留子宫而且术后有 少 量月经等。但由于保留了子宫两侧壁,所以手术适应证也受到一定限制,如:子宫大于妊娠 16周或子宫腺肌病病灶弥漫整个子宫肌层时,手术操作困难,不可勉强施术,术中宜酌情更 改术式。由于我院使用宫腔电切镜处理一部分子宫良性病变的患者,所以本文资料病种只有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两种。子宫腺肌病的病例较少,其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3.6由于本术式无宫旁操作,所以切口小,盆腔污染少,术后恢复快。总

11、之,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副损伤,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为子宫良性 病变的术式选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尚短,长期疗效有待观察。本文承蒙香港周基杰教授指导,特此致谢。作者单位:鲁海燕(鞍山市妇儿医院114014)张文华(鞍山市妇儿医院114014)巴福荣(鞍山市妇儿医院114014)李赛(鞍山市妇儿医院114014)陈颖波(新民市妇婴医院110300)参考文献1,蒋味根.妇科良性肿瘤手术时卵巢去留问题.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7;3(5) :2302,Siddle N,Philip S.The effeet of hysterectomy on the age at ovarian fai lure identification of a subgroup of women with pre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