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布置调整规划_第1页
中小学布置调整规划_第2页
中小学布置调整规划_第3页
中小学布置调整规划_第4页
中小学布置调整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南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122018 年)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 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2012 -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 规划方案。一、中小学教育资源概况2011年全县有高级中学 5所(民办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1所,初中教育学校3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4所),小学277 所(其中乡镇中心完全小学 31所,片区完全小学 57所,村级完 全小学81所,村初小32所,教学点76个),幼儿园64所(其 中民办59所),小学附设学前班 127个;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 15297人,中

2、职在校生 4844人,初中在校生 40966人,小学在 校生67253人,幼儿园(班)在校生17013人(其中幼儿园12596 人);有普通高中教职工 838人(含民办65人),中职学校教职工 147人,初级中学教职工 1971人,小学教职工 3485人,公办 幼儿园教职工81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 449人;学校占地面积 2268272 平方米,其中:小学 1168324 平方米,初中 677183 平方米,普通高中 214619平方米,中职学校 141469平方米, 幼儿园66677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 803007平方米,其中: 小学315741 平方米,初中 228292 平方米,普

3、通高中 156693 平方米,中职学校 68556平方米,幼儿园,33725平方米。与2001年相比,普(职)高中在校生从6242人增至20141 人,净增13899人;初中在校生从 24272人增至40966人,净 增16694人;小学从407所调整为277所,减少130所,在校生 从75371人减少到 67253人,减少 8118人,校均规模从 186 人增至243人。通过积极豉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教育,幼儿园由6所增加到64所,在园幼儿从8223人增至17013人,净增8790 人二、中小学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近10年的布局调整,全县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得到进一 步扩大,集中办学的优势日渐

4、明显。在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下, 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迈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基本满足了 “普九”需 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受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人口分 布状况变化的影响,全县中小学布局由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目前,小学校均规模243人,班均学生39人,其中村初小和教学点 108所,占 小学校点数的39%,而在校学生却仅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5.9% ;100人以下的学校104所,占小学学校数的 37.55% ; 50人以下 的村小教学点78个,占小学学校数的 28.2% ,校均学生数 21 人,20人及以下的教学点有 44个,占全县小学校数的16% , 10 人

5、及以下的教学点有 22个,占全县小学校数的 7.9% ;全县小学 班均学生最多的有 73人,最少的仅有2人。初中校均规模1170 人,其中400人以下的学校4所,占初中学校数11.4% ,中小学 校普遍存在有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的问题。二是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由于投资有限,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校舍及其配套设施较差,教师调配困难,部分校舍建筑 破旧,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教具、图书、体音美器材短缺,图书室、阅览室、实验仪器室、器材保管室、电教室、会议室等 专用教室奇缺。学生宿舍、厨房等后勤生活用房严重匮乏,教师 的住宿、生活问题难以解决,国家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难 以实施。加之教学点多数

6、是转正的代课教师任教,年龄结构老化,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村小学生源逐年递减,初中生源逐年递增。由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之城镇化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生源逐年递减。据 2007至2011年五年的统计显示,全县农村 小学入学人数以年均12.8%的速度递减,在校生人数以8.4%的速 度递减(见表一)。农村初中招生数以年均 7.04%的速度递增, 在校生人数以7.3%的速度递增(见表二)。四是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向县镇转移,城镇学生逐年增长,城镇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 的矛盾日益明显,城区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有校园占地面积小,生 均校舍面积与国家

7、规定标准差距较大,大班额现象严重,学校发 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择校现象较为突 由等问题。五是普通高中容量不足, 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初中毕业生入 学需求和高中教育发展的需求。目前全县高中平均班额已达70人,随着我县初中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逐年增加,现有 普通高中已不能满足高中教育发展招生计划扩招的需求。六是学前教育布局和数量极不合理。全县5所公办幼儿园中,除县城区有3所、许家坝镇和塘头镇各有1所外,其余24个乡镇均没有公办幼儿园。59所民办幼儿园中,分布教多的有思唐镇9所、邵家桥镇7所、板桥乡5所、塘头镇4所、兴隆乡 4所、孙家坝镇4所、瓮溪镇4所,还有东华乡、文家店

8、乡、三 道水乡等7个乡镇没有一所幼儿园。七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偏远地区缺编严重,中心地区浪 费较大。由于小学校点多,校均规模小,教师分布不合理,许多 村初小和教学点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工作量大。八是保障水平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虽然提高了生 均公用经费标准,但按学生人数拨付经费的办法,许多规模小的 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收入与支由严重倒桂,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氛围不浓。这些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3 -配置,缩小区域内教育差距,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表一:思南县2007-2011年小学学生变化统计表年份招生数在校生数合计县镇农村合计县镇农村2007151

9、19236912750848101579169019200812844197810866817361540566331200912196228599117924915917633322010111572492866573509175535562620111002226957327672531969147562表二:思南县2007-2011年初中学生变化统计表年份初中招生数在校生数合计县镇农村合计县镇农村2007123917865452634708218321287620081289978875012355672248213085200914183896352203794323935140082

10、010145529191536139895251271476820111439184485943409662410516861三、布局调整条件分析(一)有利因素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颁发 契机,国家扩大内需和向西部基础教育投入倾斜的措施,群众重 教意识的增强。(二)不利因素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发展基础条件薄弱, 城区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学校拆迁整合难度较大,近年来新建社 区教育资源配置缺失,群众对学校撤并的接受程度等制约因素。四、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中小学布局调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

11、 育为宗旨,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 效益和教育质量为目标, 以国家向西部基础教育的倾斜投入为契 机,推进学校教育“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努力实现“条件优越、队伍优秀、质量优良”的办 学目标,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五、布局调整的原则按照“政府统筹,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因地制 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既着眼长远规划,又考虑现实需要,围 绕“调优、调大、调高”的总体目标,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 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关心特殊 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六、布局调整规划内容(一)总体目标在今后的六年内

12、,采取 撤、并、桂、建”等措施,优化资源 配置,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学校分布更加合理, 办学效益明显提高。至U2018年,全县撤并中 小学校232所,新建学校14所,学校总数由现有的318所减少到198 所叶小学校总数减少37.7% o根据我县城镇扩容、“撤县建市”的需要和城区教育资源严重 不足的实际情况,新建邵家桥教育园区和双塘教育园区,实现教育布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为全县教育的持续性健康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育园区规划1.邵家桥教育园区共设置高中3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2 所。(1)河东园区新建5000人规

13、模的国家级示范性寄宿制高级中学1所,5000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寄宿制高级中学1所,5000人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1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初级中学2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小学1所,360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1所。(2)河西园区新建5000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寄宿制高级中学1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初级中学1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小学1所,360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1所。2.双塘教育园区共设置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 幼儿园2所。新建5000人规模的国家级示范性寄宿制中等职业学校1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初级中学1所,

14、300人规模的特殊教育学校1所,将双塘小学改扩建为1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 将双龙 中小学合并改建为1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将石院坝小学改建为1 所公办幼儿园,将黄河小学改建为1所公办幼儿园。(三)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着力解决高中学校占地面 积小,容量严重不足,大班额现象严重,发展不均衡的矛盾,2015 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1年全县有高级中学5所(含民办高 中1所),在校学生1529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844 人。通过布局调整,到 2018年,新建并整体搬迁高中阶段学校 5 所,搬迁扩建高中阶段学校1所,保留扩建高中阶段学校1所,共 设置

15、高中阶段学校7所,其中5000人规模的高级中学3所,4000 人规模的高级中学1所,3000人规模的高级中学2所(含民办高中1 所),5000人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1所(见附件1)。搬迁县中等职业学校进双塘教育园区,将其建设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学校。搬迁思南中学、第六中学、许家坝中学进邵家桥教育园区, 县民族中学搬迁至县中等职业学校原址,完成塘头中学的校园扩建任务,督促民办高中梵净山中学完成整体搬迁,进一步完善普 通高中学校寄宿制条件,加大师资和实验设施配备力度,将思南 中学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将塘头中学、民族中学、第六 中学、许家坝中学全部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三)初级中学布局

16、调整规划按照合理布局,效益最大的原则,初中向县镇集中,逐步撤 销教学质量低、生源相对较少的农村薄弱学校和九年制学校。2011年全县有初级中学 3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4所),在校 生40966人。通过布局调整,到 2018年,全县新建初级中学 5 所,新设置初级中学 3所,撤并初级中学22所,保留初级中学 13所,共设置初级中学 21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1所),初级 中学学校数减少40% ,设置寄宿制初级中学 19所(含九年一贯 制学校1所)(附件1)。1 .思唐镇:设置初级中学5所。保留第五中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初级中学,保留第三中学迁至原思南中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初 级中学,保留第四中学迁至原

17、第六中学(思南师范)设置为非寄 宿制初级中学;在关中坝新建 1所寄宿制初级中学, 在双塘教育 园区内新建1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撤销思林中学,学生合并至撤销鹦鹉溪中学和双龙中撤销东华中学,学生合并至1所。保留并扩建张家寨中学所。保留并扩建宽坪中学设置撤销胡家湾中学,学生分撤销亭子坝中学,学生合2所。将原许家坝中学改建为2 .邵家桥镇:设置初级中学 3所。在教育园区新建标准化 寄宿制初级中学3所,撤销邵家桥中学,学生合并至教育园区中 学。3 .凉水井镇: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凉水井中学和关口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学生合并至思唐镇关中坝中学。4 .大河坝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大河坝中学、泥溪育才学校初中部

18、,学生分流至双塘教育园区中学和邵家桥教育园区 中学。5 .思林乡:不设置初级中学。 邵家桥教育园区中学。6 .鹦鹉溪镇:不设置初级中学 学,学生合并至双塘教育园区中学。7 .东华乡:不设置初级中学。 双塘教育园区中学。8 .张家寨镇:设置初级中学 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9 .宽坪乡:设置初级中学 1 为寄宿制初级中学。10 .胡家湾乡:不设置初级中学 流至张家寨中学和许家坝中学。11 .亭子坝乡:不设置初级中学 并至宽坪中学。12 .许家坝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寄宿制初级中学,保留三溪中学并缩小办学规模设置为寄宿 制初级中学,部分学生流到许家坝中学。13 .枫芸乡:不设置初级中学。 撤销枫芸中学

19、,学生合并至 许家坝中学。14 .合朋溪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合朋溪中学-8 -撤销兴隆中学,学生合并至撤销天桥中学,学生分流至1所。保留孙家坝中学设置为1所。保留并扩建文家店中学 所。保留并扩建瓮溪中学设置1所。保留并扩建三道水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青杠坡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15 .长坝乡:不设置初级中学。 撤销长坝中学,学生合并至 合朋溪中学。16 .香坝乡:设置九年制学校 1所。撤销香坝中学,学生分 流至合朋溪中学和许家坝中学,保留瓦窑初中部设置为寄宿制九年制学校。17 .塘头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唐乔中学设置 为寄宿制初级中学;撤销尧民中学,学生合并至邵家桥教育

20、园区 中学。18 .板桥乡:不设置初级中学。 撤销板桥中学,学生分流至 唐乔中学和邵家桥教育园区中学。19 .大坝场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大坝场中学 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撤销官寨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学生合并 至大坝场中学。20 .兴隆乡:不设置初级中学。 大坝场中学。21 .天桥乡:不设置初级中学。 大坝场中学和邵家桥教育园区中学。22 .孙家坝镇:设置初级中学 寄宿制初级中学。23 .文家店镇:设置初级中学 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24 .瓮溪镇:设置初级中学 1 为寄宿制初级中学。25 .三道水乡:设置初级中学 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26 .青杠坡镇:设置初级中学 设置为寄宿制初级

21、中学。27.杨家坳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杨家坳中学,学生合并至青杠坡中学。(四)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按照巩固 普九”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对基础设 施薄弱、办学规模小、生源少、办学效益差的学校,实行撤并; 对布点合理、基础设施好、发展具有一定潜力、教育质量较高、 群众反映较好的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或将其他学校并入其中。 通过布局调整,要达到改造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 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原则上小学向乡镇集 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自然村不再设置教学点,教学点只包 含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单班设置,不再搞复式教学。2011年全县有小学277所(其中乡镇中心完全小学 3

22、1所,片 区完全小学57所,村级完全小学81所,村初小32所,教学点76 个),在校生67253人;通过布局调整,到 2018年,全县共撤并 小学204所,其中撤消非行政村教学点67个,新建小学4所,小学学校数由现有的277所减少到169所(不含九年制学校小学部, 其中完全小学82所,初小2所,教学点85个),小学学校数减少 45.85% ,设置寄宿制小学63所(见附件2)。1 .思唐镇:设置完全小学 7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 学点3个。保留实验小学、龙江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在原 三中设立思唐镇第二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思唐小学并与原四中合并扩建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并扩建城

23、北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双塘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城 东小学并迁至原民族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远东小学、映山小 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城东小学;江 星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城北小学; 田家坝小学、大同小学撤并入城北小学,山星小学、但家寨教学 点撤并入双塘小学,白沙井小学、万圣教学点、河东小学撤并入城东小学。2 .邵家桥镇:设置完全小学 5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4所), 教学点2个。在教育园区新建2所寄宿制小学,保留邵家桥小学 并迁至原邵家桥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毛坝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赵家坝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双

24、丰小学 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邵家桥小学;王 家寨小学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毛坝小学; 先锋小学、上头坝小学、关坡小学撤并入邵家桥小学; 雷坪小学、 官庄小学、坪原小学撤并入教育园区小学。3 .凉水井镇:设置完全小学 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3所), 教学点5个。保留凉水井小学并搬迁至原凉水井中学改建为寄宿 制小学,保留磨石溪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关口九年 制学校小学部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谷威小学、胡家庄初小保 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凉水井小学;泡木 寨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磨石溪小 学;磨溪

25、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凉 水井小学和关口小学; 息乐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 年级学生分流至凉水井小学和思唐镇城东小学;水晶小学撤并入关口小学,蒿枝坝小学 1-2年级撤并入思乐溪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凉水井小学和思唐镇城东小学。4 .大河坝乡:设置完全小学 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3所), 教学点3个。保留大河坝小学并搬迁至原大河坝中学改建为寄宿 制小学,保留酸汤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泥溪九年制 学校小学部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咎岩初小、鹅溪初小设 为教学点,擦耳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酸汤小学;桂花小学撤并入

26、泥溪小学,马安小学撤并入大河 坝小学,联山小学、马河教学点、桃山教学点、猿山教学点撤并 入酸汤小学。5 .思林乡:设置完全小学 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教 学点1个。保留思林小学并搬迁至原思林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 保留四角小学、民军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 合联小学保留1-2 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思林小学,金龙小学撤并 入思林小学。6 .鹦鹉溪镇:设置完全小学 4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4所), 教学点1个。保留鹦鹉溪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双龙小学并与原双龙中学合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狮子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仙坝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马 河民族小学保

27、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鹦鹉 溪小学;大头坡小学、箱子溪小学、蜘蛛坝教学点撤并入鹦鹉溪 小学,黄河小学、石街水小学、罗家坝小学、山羊植教学点、城 落宅小学撤并入双龙小学,宋家坪小学撤并入狮子小学,团山小 学撤并入狮子小学和思唐镇龙江小学,温塘小学撤并入仙坝小 学。7 .东华乡:设置完全小学 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 学点2个。保留东华小学并搬迁至原东华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 保留沙沟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堰塘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燕子阡小学、林松茂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沙沟小学;沙溪坝教学点、老林教学点、紫 黄沟教学点撤并入东华小

28、学。8 .张家寨镇:设置完全小学 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 教学点3个。保留张家寨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并扩建溪底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林家寨小学设置为教学点,罗 卜神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张家寨 小学和溪底小学;桥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张家寨小学和宽坪乡香家湾小学。9 .宽坪乡:设置完全小学 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4个。保留宽坪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香家湾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良田坝小学设置为教学点,飘扬小学、 张湾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年级学生撤并入宽坪小学; 江山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

29、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香家湾 小学;五一教学点、和平教学点撤并入宽坪小学。10 .胡家湾乡: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3所)。 保留胡家湾小学并迁至原胡家湾中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竹园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南盆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 学;灯塔教学点撤并入胡家湾小学,洪江教学点、江丰教学点撤 并入竹园小学,沙子坎教学点撤并入南盆小学,青坪教学点撤并 入许家坝镇坝竹教学点。11 .亭子坝乡: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2所), 教学点1个。保留亭子坝小学并与原亭子坝中学合并改建为寄宿 制小学,保留冉司都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幸福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

30、学生撤并入亭子坝小学;新江小学、 麦华贞玲小学撤并入亭子坝小学,青龙小学、巴塘山教学点撤并 入幸福教学点,冉家堰小学、大河边小学、盆峰小学撤并入冉司 都小学。12 .许家坝镇: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3所), 初小1所,教学点6个。保留许家坝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 保留许家坝第二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双坝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枫坝小学保留 1-4年级设立初小,5-6年级学生撤 并入许家坝小学;蒲家寨小学、三汇小学、堆上小学保留1-2年级设为教学点,3年级学生合并入许家坝二小;代家山小学保留 1-2年级设为教学点,3年级学生合并入许家坝小学;坝竹小学 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

31、,3-6年级学生分流至许家坝小学和许 家坝第二小学;田家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双坝小学;兴隆场小学、胡家寨小学撤并入许家坝小学。13 .枫芸乡:设置完全小学 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 教学点4个。保留枫芸中心小学并迁至原枫芸中学改扩建为寄宿 制小学,保留木芸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樱桃小学、望山小 学、河坡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枫 芸小学;高原初小保留 1-2年级设立教学点,3-4年级学生合并 入香坝乡瓦窑九年制学校小学部。14 .合朋溪镇: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 教学点4个。整体搬迁合朋溪小学并新建为寄宿制小学,

32、保留王家沟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凉桥小学、院子小学、盐井小学 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合朋溪小学;秦 家寨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合朋溪 小学和王家沟小学。15 .长坝乡:设置完全小学 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 教学点4个。保留长坝小学并迁至原长坝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 保留坡顶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水塘小学、周坝小学、三合 场小学、余溪小学保留 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 入长坝小学;尖山教学点、张家湾教学点撤并入长坝小学。16 .香坝乡:设置完全小学 2所(不含九年制学校小学部, 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教学点5个。保留香

33、坝民族小学设置为 寄宿制小学,保留瓦窑九年制学校小学部,保留场坪小学改扩建 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流水小学设为教学点,碗水小学、尖峰小 学、白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香 坝小学;长河小学保留 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 入瓦窑九年制学校小学部;麻匡坝教学点、一碗水教学点撤并入 碗水教学点,冷溪教学点撤并入场坪小学,南山小学撤并入青杠 坡李家沟教学点。17 .塘头镇:设置完全小学 6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4所),教学点5个。整体搬迁塘头小学新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尧民小学并与原尧民中学合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仁和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风清小学改扩建为

34、寄宿制小学,保留龙江 小学、沙坝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坪兴小学设为教学点, 芭蕉小学、岩门小学保留 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 并入塘头小学;穿碉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尧民小学;太平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风清小学;坚强小学、沙都小学、白鱼小学、江口 小学、上寨教学点、青杠坝教学点、场兴小学撤并入塘头小学, 抱棚小学撤并入岩门教学点,蜂桶槽小学、下寨教学点、铜豉坨 小学、卢山小学撤并入尧民小学,修佬坝小学撤并入仁和小学。18 .板桥乡:设置完全小学 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2所)。 保留板桥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南盆坳小

35、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枣树坪小学、燎原教学点撤并入南盆坳小学。19 .大坝场镇:设置完全小学4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3所), 教学点4个。保留大坝场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桐梓园 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官寨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并改扩建 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青杠园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明星小学、德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大坝场 小学和天桥梧桐小学;光明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桐梓园小学; 尧上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 3-6年级学生合并入官寨小学;和平小学撤并入大坝场小学,小 德浩教学点撤并入明星教学点,东风教学点撤并入青杠园小学,

36、 筑山小学撤并入官寨小学和大坝场小学,星火教学点撤并入尧上教学点。20 .兴隆乡:设置完全小学 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2所), 教学点2个。保留兴隆小学并迁至兴隆中学新址改建为寄宿制小 学,保留涟江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陈家坪小学设置为-15 -非寄宿制小学;大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陈家坪小学;群英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兴隆小学小学;跃进小学、关坪教学点撤并入兴 隆小学,天山小学、合心小学撤并入涟江小学。21 .天桥乡:设置完全小学 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2所), 教学点2个。保留天桥小学并迁至原天桥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 保留梧

37、桐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河田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天桥小学;前进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大坝场镇官寨小学;大坪初 小学、耙都教学点学、黎明小学撤并入天桥小学,老木林教学点 撤并入梧桐小学。22 .孙家坝镇:设置完全小学1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 教学点3个。保留孙家坝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石门坎小 学、笔架山小学、牌坊小学设置为教学点。23 .文家店镇: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 教学点4个。保留文家店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六井小学 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大坪小学设置为教学点,龙山小学、 五星小学、沿沙小学保留

38、 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 并入六井小学;三七小学、青龙小学、堰塘小学撤并入文家店小 学。24 .瓮溪镇:设置完全小学 4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4所), 教学点6个。保留瓮溪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老店子小学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上坝田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 留三星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司都坝小学、桅杆小学、余林 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瓮溪小学; 场井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老店子 小学;富家寨小学保留 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 入三星小学;大寨小学保留 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16 -合

39、并入上坝田小学;胜利初小撤并入老店子小学,杉树坡教学点、联盟初小、山峰初小、竹山教学点撤并入三星小学。25 .三道水乡: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2所), 教学点4个。保留三道水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高坡小 学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柏杨小学改扩建为非寄宿制小 学;永兴小学、川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三道水小学;新民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柏杨小学;过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高坡小学。26 .青杠坡镇:设置完全小学5所(其中寄宿制小学 5所), 教学点4个。整体搬迁青杠坡小学并新建为寄宿制小学,

40、保留水田坝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陇水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 学,保留沙坝场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侯家坡小学改扩 建为寄宿制小学;李家沟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水田坝小学;元庄小学、茶溪小学保留 1-2年级设 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陇水小学;合同坝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沙坝场小学;老根茶教学 点、核桃坪教学点、周家沟教学点撤并入青杠坡小学,岩头洞教 学点撤并入水田坝小学,袁家坝教学点撤并入陇水小学,大井坝 教学点撤并入沙坝场小学,下寨教学点撤并入侯家坡小学。27 .杨家坳乡:设置完全小学 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 初小1

41、所,教学点3个。保留杨家坳小学并与原杨家坳中学合并改 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大盆水小学并改扩建为非寄宿制小学;水 口寺小学保留1-4年级设立初小,3-6年级学生合并入青杠坡小 学;保留水丰小学设置为教学点,黄家山小学、小丰溪小学保留 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杨家坳小学;堰塘初小、岑头盖初小、邵家渡初小、王大坪初小、干家山初小、土井教学 点、栏杆初小撤并到杨家坳小学,安家沟初小、坪上初小、川塘-17 -教学点撤并到大盆水小学,桅杆坝教学点、忠诚初小、青年台初 小撤并到水口寺初小。(四)特殊教育学校布局规划2012年在双塘教育园区完成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工作,提高特教办学层次,成为

42、以义务教育为主的特殊教育示范性学校, 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残疾学生培训职能。(五)学前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本着“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素质提高” 的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每乡镇至少有 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 2011年全县有公办幼儿园5所,2011年 年底建设完工5所,只有公办在园学生1441人;通过布局调整, 到2018年,全县共新建公办幼儿园 14所,利用闲置中小学校舍 改建或扩建公办幼儿园19所,公办幼儿园学校数由现有的 10所增 加到37所,公办在园学生将达 9630人左右,增加8189人左右。 民办幼儿园中保留非租房举办、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民办幼儿

43、园,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向人口集中的乡村朝着标准化、规范化 发展(见附件3)。1 .思唐镇:设置公办幼儿园6所。新建关中坝幼儿园、城北幼儿园,新建搬迁第二幼儿园,保留实验幼儿园并与教育局原 址合并扩建,改扩建乌江艺术幼儿园;在双塘教育园区将原石院 坝小学改建成双塘幼儿园。2 .邵家桥镇:设置公办幼儿园3所。在教育园区新建幼儿园2所,将原邵家桥小学改建成邵家桥幼儿园。3 .凉水井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凉水井小学改建成凉水井幼儿园。4 .大河坝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大河坝小学改建成大河坝幼儿园。5 .思林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思林小学改建成思-18 -林幼儿园6 .鹦鹉溪镇:设置公

44、办幼儿园 2所。利用原鹦鹉溪小学改扩建鹦鹉溪幼儿园,将原黄河小学改建成双龙幼儿园。7 .东华乡:设置公办幼儿园 1所。利用原东华小学改扩建 东华幼儿园。8 .张家寨镇:设置公办幼儿园 1所。保留张家寨幼儿园。9 .宽坪乡:设置公办幼儿园 1所。新建宽坪幼儿园。10 .胡家湾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胡家湾小学改建 成胡家湾儿园。11 .亭子坝乡:设置公办幼儿园 1所。新建亭子坝幼儿园。12 .许家坝镇:设置公办幼儿园 2所。保留许家坝幼儿园, 新建许家坝第二幼儿园。13 .枫芸乡:设置公办幼儿园 1所。将原枫芸小学改建成枫 芸幼儿园。14 .合朋溪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合朋溪小学改建成

45、合朋溪幼儿园。15 .长坝乡:设置公办幼儿园 坝幼儿园。16 .香坝乡:设置公办幼儿园 香坝幼儿园。17 .塘头镇:设置公办幼儿园 沙都小学改建成塘头第二幼儿园。18 .板桥乡:设置公办幼儿园 桥幼儿园。19 .大坝场镇:设置公办幼儿园20 .兴隆乡:设置公办幼儿园 隆幼儿园。21 .天桥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长坝小学改建成长1所。利用原香坝中学改扩建2所。保留塘头幼儿园,将原1所。将原板桥中学改建成板1所。新建大坝场幼儿园。1所。将原兴隆小学改建成兴1所。将原天桥小学改建成天-19 -1所。新建孙家坝幼儿园1所。新建文家店幼儿园24.瓮溪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瓮溪幼儿园桥幼儿园22 .孙家坝镇:设置公办幼儿园23 .文家店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保留三道水幼儿园1所。新建青杠坡幼儿园1所。新建杨家坳幼儿园25 .三道水乡:设置公办幼儿园26 .青杠坡镇:设置公办幼儿园27 .杨家坳乡:设置公办幼儿园 七、配备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黔教基发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