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测试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测试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测试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测试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 .论语 述而: 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D当仁不让于师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2 .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 2560周年,电影孔子于2009年3月30日在北京隆重开机。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 礼”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C.孔子主张 宥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乐易春

2、秋论语3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 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主要体现了孔子()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4 .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 师从苏格拉底被认为是最博学多才的科学天才之一其很多自然科学成就后被证明是错误的A.1B.C.1 D.5 .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却没被接纳。这主要是由于A.孔子在各诸侯国缺乏政治影响力"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诸侯国的需要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

3、无力()。6 .下图两人分别是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孔子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人治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D.创办学校,重视教育柏拉图7 .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家王”来担任,主要是因为哲学家()。最富有智慧最富有财富最具正义感 最富有理性A.B.C.8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A.都有中庸思想,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B.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主线以礼治国,为政以德C.都热衷于教育事业,创立学校,广招门徒D.都对知识孜孜以求,著书立说,在文化上

4、颇多建树9 .亚里士多德说: 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体现了他对真理的尊重。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相比较,亚里士多德坚持的真理”是()A.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C.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蛤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川D.中庸之道是明知的态度和方法10 .下列关于孔子 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B.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C.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D.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11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

5、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A.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B担任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C.创立阿卡德米学院D.提出中庸之道12 .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师从苏格拉底被认为是最博学多才的科学天才之一其很多自然科学成就后被证明是错误的A.B.13.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孔子兴办A.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C.使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C."D.私学”这种形式B.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川D.形成了官学”与 私学”竞争的氛围14 .孔子说: 牛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

6、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15 .柏拉图认为:神在孕育人类时已区分了等级,为了城邦和谐,各等级的人要各司其职、安分守己。这说明柏拉图()A.主张维护等级秩序B.认为神高于一切"C.主张城邦高于一切 D.推崇阶级平等相处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16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 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

7、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祭孔的由来材料二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中国民俗史民国卷(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当今,我国每年都定期组织全球祭孔”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的看法。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极为倡导仁

8、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3)上述

9、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18.于每一组我们认为是众多的事物都有一个单一的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体,我们把它称为真正的存在。国家篇材料二方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一一这个活动一般叫学习 一一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由此可见,所有的学 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曼诺篇(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什么哲学主张?(2)请评价这一哲学思想,并指出其现实意义。答案解析部分、单选题1 .【答案】B【解析】【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 不能完善表

10、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反映孔子倡 导的教学理念是启发式教学,故选 Bo【点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师 和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继承三代学校教育,并进行创造性改革,对人类教育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伟大 贡献。孔子教育思想的智慧,在今天也是值得人们去汲取的,它对于改革现代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教育 内容和方法,都有启迪作用。2 .【答案】C【解析】【分析】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故A错误;孔子思想汉代以后才成为主流思想,故B错误;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乐(今佚)、春秋,而易并非孔子著作,

11、论语是其弟子整理而成,也非其著作。故选C项。【点评】此题的命题意图是以孔子诞辰为切入点,来考察学生对与孔子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查,涉及范围广 及涉及到其思想又涉及其著作,还涉及其影响。解决此类知识只能靠平时的积累,对史实的扎实掌握3 .【答案】B【解析】【分析】冉雍的父亲是个 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说明孔子不在意弟子的出身,因此体现出的是一种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A.因材施教的原则;D.循循善诱的说教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这一说法错误,故选 B项。【点评】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较有代表性的有: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学习方法

12、:反复温习;学思结合;坚持真理;等等。4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可知, 都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正确表述,项表述不符合亚里士多德生平实际,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因此答案选C项。【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 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 法即是排除法。5 .【答案】B【解析】【分析】各诸侯国之所以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

13、思想本身的局限,关键是春秋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故选Bo A项明显错误,并非孔子本人的问题,而是孔子的思想是否符合各诸侯国的需要;CD项明显错误。考点:孔子思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但是也重视等级秩序;哲 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孔子思想并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 的各诸侯国的实际需要,因此不被重视。6 .【答案】C【解析】【分析】 劳心者治人”是孟子的观点,而非孔子的,同时该观点也不适合柏拉图

14、。故选Co【点评】考查孔子柏拉图的共同点7 .【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哲学家富有的是理想、正义和智慧,但不一定拥有大量的财 富。故选Q【点评】考查柏拉图的主张8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东西方的先哲。B项只符合孔子,不符合亚里士多德,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二者的共性,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9 .【答案】B【解析】【分析】亚里士多德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肯定客观事实的 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他的唯物论并不彻底,常董摇摆于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所以选项 B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点评】亚里

15、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 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 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10 .【答案】C【解析】【分析】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礼”是奴隶社会的统治规范,用来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孔子的中庸”要求将几种原则或思想调和,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行礼”时考虑到 仁”的制约,行 仁”时考虑到 礼”的制约。A、B、D

16、表述正确,故选Co【点评】 仁“礼“中庸”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 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11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说明亚里士多德在真理和老师面前,坚定了站在真理的一方,即亚里士多德对老师的教导并不盲从而是善于思考敢于坚持己见;而结合备选项内容, 只有A项能体现亚里士多德上述特征;B、

17、C、D三项不能支撑材料主张,故本题选Ao12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可知, 都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正确表述,项表述不符合亚里士多德生平实际,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因此答案选C项。【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 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 法即是排除法。13 .【答案】C【解析】【分析】从材料的约束信息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

18、角度讲”看,孔子兴办私学”这种形式使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故选Co孔子之前,是贵族兴办教育,但是随着西周的政权的灭亡,文化有可能发生断裂,孔子办学即可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A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并未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D项说法错误,西周和春秋时期并未出现这样的竞争局面。【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 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通过办私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14 .【答案】C【解析】【分析】表达了针对学习的人的

19、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故选Q【点评】考查孔子的教学方法15 .【答案】C【解析】【分析】据材料为了城邦和谐,各等级的人要各司其职、安分守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主张各司其职的目的是城邦和谐,体现了城邦高于一切的思想,故C选项正确;各司其职、安分守己不等于维护等级秩序,故 A选项错误;柏拉图的核心思想是城邦的利益,不是神的地位,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阶级平等相处的主张,故D选项错误。故选 Co二、材料分析题16 .【答案】(1)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原因: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提出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

20、设太学,传播儒学。(2)问题:辛亥革命及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风俗习惯的改变;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3)当今祭孔有利于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继承优良传国民素质;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宣扬我们的文化价值 观,增进了解,共建和谐世界。【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 ”公元59年,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 动”可以看出孔子及儒学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及儒学地位的提高,主要因为: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提出 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学

21、。(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风俗习惯的改变;而材料“191弃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说明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待儒家思想要采取批判地继承;对待当今祭孔”有利于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继承优良传国民素质;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宣扬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增进了解,共建和谐世界。17 .【答案】(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