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司马光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司马光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司马光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司马光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司马光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单元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 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表现 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应对故事的结局,有助于学生图文对 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掌声一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 事中的英子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表现了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含的强大的力量。课文插 图表现的是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讲故事的情形,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体会同学之间互 相鼓励

2、、互相关爱的情感。灰雀一文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表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 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课文插图上三只灰雀在枝头扑棱着翅膀,显得自 由、欢乐,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了解灰雀的样子,感受灰雀的可爱。手术台就是阵地 讲述的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 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课文配有白求恩大夫聚精会神地给伤员做手术的照 片,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品质。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篇章页上呈现了诗一般的人文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

3、和力量。配合手拉手的插图,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2 .单元重点:(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学习默读,要求学生在读书中尝试着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更高的要 求,即带着问题默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掌声一文的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 解英子前后的变化,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一文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探究人物对话背后丰富的内心活动;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 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2)学

4、习书面表达,学写简单的事。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过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真实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学情分析】随着语文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默读能力却不尽人 意。目前有的课堂上虽然经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基本上看不到学生静悄悄地读书、思 考,以至于有的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会默读文章。学生升入三年级后,要进行有目的、有计 划的默读训练,重视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完整、写真实。【教法建议】1 .要重视培养学生带

5、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没有语音刺激,学生容易分心,所以在默读训练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默读 ,能充分调动心 智机能,提高默读质量和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 .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司马光一课可引导学生通过与现代文比较,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声一课可通过比较,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灰雀一课则可通过比较发现,同样是喜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有不同的喜爱方式,彰显了不 同的人物特点。3 .本单元的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 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中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

6、对课文内 容的深人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4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24.司马光2-3课文25.掌声226.灰雀227.手术台就是阵地1口语交际清教1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2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2合计12-1324司马光(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 .认识“司、跌”等 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 7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 .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必备品格关键能力4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5

7、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一简单说出文言文 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 .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一、导入新课(2)导入类型:谈话导入。展示图片(一): 你知道这是谁吗?展示图片(二):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

8、了什么故事?(古时候,有个孩子叫 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 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 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 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生动有趣的故事, 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提示:其实,上面的故事是从文言文译来的,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的文章有很大的区别。文言文代表着短小精悍的语言问世了,现代文代表着

9、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诞生了,他们之间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各自的短板:第一,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而现代文刚好相反,长篇大论的写一篇作文, 文言文用不多的字数就可以描述出作者所写的内容。比如题西林壁,这七言绝句写出了一个动人的诗,画出了一幅逼真的山景画。但是,翻译成现代文,就比较 多,像一篇小日记。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强,那几行话,就可以抒发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就能 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而现代文就没有这个特殊的功能,无论怎样写,总要有几百字,才可以将文章写的细致。这就是文言文的好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代文也有自己的闪光点,那就是一听就懂,而文言 文不好懂。文言文中的奥秘似乎深不可测,但是经典短

10、小,现代文中的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的能力。(3)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24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司”,读准平舌音。)教师解题: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传。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 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1t 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二、介绍人物(5)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 夏县流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 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 字君实

11、, 号迂叟,世称流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三、初读感知(6)1 .教师导语: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 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比如“去”,古义是离开。例句:“众皆弃去”(司马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现在的意思是:到去。又如“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现在的意思是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7)(8)2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3 .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4 .检查初读情况(1)学习生字小声读课文,画出生

12、字和不懂的词。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 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c.看注释理解词语。按要求自学生字、词。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看注释理解词语.(2)认读生字(9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悉皆人人皆知皆大欢喜(重点指导生字 “持”为翘舌音;“司”为前鼻音。)(10 )(3)学习多音字:得(dWi de)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水迸,儿得活。(11)(12)(13-19得(d W i de)dei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

13、得空、得便、得力、心得;2适合,如得劲、得当、得法、得体; 3满意,如得意、洋洋自得;4完成,实现,如 得逞、得志;5可以,许可,如不得随地吐痰;d百1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2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读一读:a.得(d百)亏司马光反应快砸破水缸,掉进缸里的孩子才得( d 6 )救了。 (4)理解词语(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5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 小伙伴的故事。)/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四、学习"会写字”/ 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司

14、庭登跌众弃持1 .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2 .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本课要求写的字,要注意归类总结。“司” “庭”等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注意笔顺规则为先外后内,可回顾二年级下册“书写提示”中关于半包围 结构的书写要点: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的舒展;上下结构的字“登”,写上边部分时撤、捺要舒展;左右结构的字“持”注意几个横画之 间距离要均等;“品字形”结构的字“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 三角形。还可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比如 :“庭”组成“庭院”, “登”组成“登山”,“众”

15、组成“众人”,“弃”组成“放弃”,“持”组成 “支持”。)(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登、持”和左右结构的 字“跌、弃”,学生练写。司: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的“”位置稍靠上。庭:“廷”左边是“JL”不是,右边“壬”上边是短平撇,中间一横 稍长。登:左上边的横撇横短撇长,右上边有两个短撇,捺要长。跌:左边窄小,右边高大,“止”下横变为提,“失”中间一撇要长。众:上边的“人”要宽大,下边两个“人”并排,左边“人”的捺变为一点。弃:上边要扁小,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一竖撇,右边是一竖。持:右上边“土”下横最长,中竖与“寸”的竖是两笔,“寸”的竖要靠右 一些。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16、。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写字指导时让学 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 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 美观地把 字写在田字格里了。】六、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20)(21-22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七、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八、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重点)3. 了解文章特点,

17、激发阅读兴趣,懂得关爱他人。(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课件页'| 码一、课前导入1 .课件出示:24司马光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1 .读课文,想一想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2 .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课文多读几遍。3 .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 .教师指导,读准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3) 之,水迸,儿得活。4 .至师范读,t是朗读二读

18、迹节茎5 .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6 .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7 .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方法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有的要进行调整, 有时还要增添,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通顺的讲述。运用:如课文第一句话,调整为:群儿于庭戏,(庭中有瓮)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8 .司马光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二|【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

19、,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三、品读释疑1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2 .小组交流。3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1)群儿戏于庭。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戏:做游戏。于:在。庭:庭院。群儿戏于庭。(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板书:原因 戏)(2)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0、。一儿:有个小孩。登瓮:爬到缸沿上玩。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板书:经过 登跌没)(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4)(5)(6)众:别的孩子们。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 救。)(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光:指司马光。持:拿。石:石头。击:击打。破:被打破。之:它,指水缸。迸:涌出。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板书:

21、经过 持击破 迸)(5)儿得活: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板书:结果 活)4 .简述故事。(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大家都丢弃失足者离 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 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5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6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7 .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

22、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7)现,为什么这样写?(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设计意图: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 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8 .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8)(1)小组交流。(2)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 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 从

23、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9.熟读成诵。(1)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 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 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 的看着书朗读。(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 的方法有看一一注释、联系一一上下文、查找一一资料书、遇到难句一一反复多 读几遍、还读不懂的一一做批注。相信同

24、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 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四、总结课文主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板书:沉着冷静 破瓮救人)方法指导:1 .怎样读好简短的文言文?(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停顿:一般指说话中话语的短暂停歇。在文章中指语意的断和连,分为句间停顿和句中短暂停顿。好处:正确停顿,能帮助理解课文意思,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朗读时富有 节奏。运用:本文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反复诵读后, 可以用“ /”画出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5、”这样都就 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五、学习写作方法2 .通过学习课文,你了解到什么写作方法?(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课文作者在描写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时,简洁的语言中还有对其他孩子的描述,“众皆弃去”反衬出“光持石击瓮”的难能可贵,突显出司马光的沉着冷 静,凸显出司马光机敏聪慧。3. 举例: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 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 躲藏在悬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 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这段文字用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慌衬托出海燕的勇敢,重点突出。(10)(11)(12)(13)(14 )4.练一练:你最喜欢什么人?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试着运用其他人的 表现,衬托这个人的特点。六、课堂小结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它以精练 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凸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 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七、主题延伸1.延伸交流:司马光热心助人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