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和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了提高我市全域城市化水平,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实施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学校项目,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环境,发挥实验(实践)区、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以“应用”为
2、核心,通过实验和实践的方式,不断总结与提高,使实验(实践)区和实验(实践)学校成为我市不同层次发展水平地区应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示范单位,进而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示范单位。具体目标如下:(一)2010年在全市建城区设立2个实验区;在全市完善区与发展区设立1个实践区;在没被确认为实验区的建成区中每区设立4个实验学校;在没被确认为实践区的完善区与发展区中每区设立4个实践学校。在这些实验(实践)区和实验(实践)学校中,推进项目的实施。(二)建立全市统一的资源建设平台,统领教师、学校资源开发与建设,形成教育资源全市共建共享的格局。探索构建大连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教师、家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基
3、础教育信息环境。(三)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市、区、校三级管理水平。实现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教师综合管理、学生综合管理等功能;实现基于网络的教师的备课、教学、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等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网上互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的整合。(四)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在现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按需求的教育技术培训,以提升校长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研人员教研方式的转变,提高研训水平;提升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城市与农村学校间信息
4、化应用的校际协同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三、组织管理市教育局成立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下设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校项目推进工作办公室,项目推进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专家小组负责项目的指导和技术思路支持;项目推进工作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的区市县和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实施项目的推进和管理。四、实施策略结合实验(实践)区、校的实际情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研引领,塑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建
5、立良好的项目监控机制与配套机制;市区校联动,实施管理与指导层面业务整合;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校际间协作与区域推进;善于运用政策和行政手段,积极寻求外部资源的支持。五、内容和要求实验(实践)区、校的要求分为 “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实验(实践)区、校必须完成“规定内容”,有条件的实验(实践)区、校可有选择地完成“自选内容”。(详见附件:2)六、实验(实践)区、校的确认及验收(一)实验(实践)区、校确认由区市县和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提出申请,上报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校申报表和实验(实践)区、校项目推进方案(一式3份),经市级评估机构审核、推荐,报市项目领导小组审批、确认
6、后开展实验(实践)。以后根据实验(实践)结果,逐年增加实验(实践)区、校的数量。(二)实验(实践)区、校的验收实验(实践)区、校确认一年后,由市项目领导小组组织验收组按评估标准进行实验(实践)成果验收。实验(实践)校先由所在的区市县、先导区初评,再由市抽评;实验(实践)区直接由市评估验收。通过评估验收,分析总结经验。对于在实验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区、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并从区、校中评选出应用示范区和应用示范学校,被评为应用示范区的市教育局给予奖励,并优先推荐参加“辽宁省教育强区”的评选;被评为应用示范校的市教育局给予奖励。对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实验(实践)工作的区市县、先导区和学校,限期整改,对不能完
7、成整改任务的,取消其实验(实践)区、校资格。附件:1、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校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名单2、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校的实验(实践)内容及要求3、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校申报条件4、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申请表5、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校申请表附件1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校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和专家小组名单一、领导小组成员组 长:骆东升(市教育局局长)副组长:宋吉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王冬凌(大连教育学院副院长)成 员:陈春林(兼项目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市教育信息技术
8、中心主任)崔冬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处长)王学刚(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处处长)孙宝玉(市政府督导室主任)各区市县和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二、专家小组成员顾问:陈庆贵(中央电教馆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谢幼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兆军(辽宁省电教馆馆长,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组长:王冬凌成员:刘歌颂(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士国(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刘世斌(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主任)李凤荣(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主任)曲士昶(大连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崔清涛(大连学苑教育信息网络有限
9、公司总经理)王永丹(大连东方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附件2 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校实验(实践)内容及要求一、实验区校的实验内容及要求(一)信息环境在日常教学和教研中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的变革,提高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教研和科研中的应用水平。1、规定的实验内容(1)开展网上个体和集体(教研组)备课实验,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总结出各自的网络备课模板。(2)教研员组织网络教研活动,研究网络教研的方式、方法和绩效,找到一条方便、实用、有效的网络教研之路,形成实验成果。(3
10、)开展信息环境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变革的研究,找到提高信息环境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的水平的方法,形成成果。(4)开展网上校本研修,找到可行、高效、实用、适应发展的网上校本研修的方法,形成实验成果。2、自选的实验内容(1)开展教师个人空间在教学、专业发展、学生指导和教研中应用的研究,在各学科、学段树立典型。(2)开展虚拟学校、班级建设试点,记录学校、班级和学生个性成长过程;探索学校、班级、学生成长档案建立的原则和内容,积累数据,形成阶段性成果。(二)区域资源统筹建设区域资源统筹建设实验研究在学科资源和管理数据两个方面进行。1、规定的实验内容(1)开展区域学科资源统
11、筹建设,研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教学理论下资源建设的标准。建设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使用并支持知识建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的资源。学科资源统筹建设重在过程与应用。(2)强化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建设区域管理数据库,研究区域和学校工作评价的方法;建设教师、学生基础数据库,研究数据在学生和教师评价、成长中的应用。2、自选的实验内容(1)建立教师个人学科教学综合应用空间,在空间开展资源建设、备课、辅导、成长和网络交流等活动,找到有利于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空间、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方法。(2)设计一些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综合活动,建设好活动所需求的资源。(3)探索区域教育管理
12、数据的应用,研究区域和学校工作评价数学模型。(4)开展区域资源统筹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跨越式发展的高级培训和实践。二、实践区校的实践内容及要求(一)信息环境在日常教学和教研中的应用实践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活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教研和科研中的应用水平。1、规定的实践内容(1)开展教师和教研组集体网上备课实践。(2)教研员组织网络教研活动。(3)提高信息环境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的水平。2、自选的实践内容(1)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总结出一些网络备课模板,指导学校开展网上校本研修,找到可行、高效、实用、适应发展的网上校本研修的方法,总结实践成果
13、。(2)开展教师个人空间在教学、专业发展、学生指导和教研中应用的研究,在各学科、学段树立典型。(二)区域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实践在学科资源和管理数据两个方面进行。1、规定的实践内容(1)参与实验区、校的区域资源建设,并注重资源建设的过程,重点应用好实验区、校已研发的学科资源。(2)应用市教育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区域管理数据库、教师和学生基础数据库。2、自选的实践内容(1)按教学理论建设学科资源,使其支持知识建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2)实践区域管理数据库、教师和学生基础数据库在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和评价及成长中的应用。(3)有能力的教师建设个人学科教学综合应用空间,在空间开展资源建设
14、、备课和网络交流等活动。附件3 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校申报条件一、实验区申报条件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并高度重视、支持实验工作。广大干部教师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有较高的教改实验积极性。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能为实验提供必要的保障;有相对稳定的教科研和教育信息技术机构,能组织实验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具有区域发展特色。信息化硬件设施环境:生机比达到7:1,师机比达到1:1。100%的学校按照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大连市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通知(大教200953号)要求建设完成了高水平的“班班通”工程,区域实现
15、网络视频互动功能。有比较完善的技术和应用支持服务体系,并有一定的经费保证。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并取得一定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估机制,科学地对教育信息化进程进行监控和调整。初步完成了大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大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培训,教师基本能够达到文件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信息环境应用基础。二、实践区申报条件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并高度重视、支持实践工作。广大干部教师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有较高的教改实践积极性。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能为实践提供必要的保障;有相对稳定的教科研和教育
16、信息技术机构,能组织实践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工作,并具有区域发展特色。信息化硬件设施环境:生机比达到10:1,师机比达到3:1。50%以上的学校按照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大连市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通知(大教200953号)要求建设完成了“班班通”工程。有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并有一定的经费保证。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并取得一定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初步完成了大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大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培训,教师基本能够达到文件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信息环境应用基础。三、实验校申报条件(一)所在区市县、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实验校工作,并
17、为实验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智力和财力支持,学校有一定的经费保证。(二)学校领导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意识、创新意识,主要领导勇于承担实验研究课题,并有较强的组织和研究能力。(三)学校有一支热心教育改革实验、较高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四)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环境:生机比达到7:1,师机比达到1:1,按照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大连市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通知(大教200953号)要求建设完成了高水平的“班班通”工程,配有音视频制作设备。(五)学校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备课、制作课件、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经常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小学四年级以上)。(六)学校具有开展
18、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尤其是教育信息技术实验研究的基础,并已经取得过一定的成果。(七)初步完成了大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大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培训,教师基本能够达到文件的要求。四、实践校申报条件(一)所在区市县、先导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实践校工作,并对实践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智力和财力支持。(二)学校领导有现代教育意识,有一定的组织实践能力。(三)学校拥有一支热心教育改革实验、有一定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四)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环境:生机比达到10:1,师机比达到3:1,实现“班班通”。(五)学校部分教师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备课、制作课件、进
19、行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附件4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申请表单位名称主管领导地址电子邮箱网址项目办主任电 话QQ号区内学校基本情况学校数中学申报实验校数中学小学小学当前信息环境建设情况网络环境网络规模是否能够支撑住区居民访问是( ) 否( )是否有网络中心有( ) 无( )“班班通”学校数和百分比学校数( ) 百分比( %)服务体系建设是否建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是( ) 否( )是否建立应用支持服务体系是( ) 否( )是否已经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普及培训是( ) 否( )培训内容:投入资金: 万元已经参加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比例参加培训教师数( ) 占全区教师总数的百分比( %)是否有课题引领有( ) 无( )课题名称: 课题级别:教育管理应用系统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是否使用市教育局电子教育电子政务系统是( ) 否()门户网站有()无()计算机配备学校类型生机比师机比初中小学资源建设现状是否建有课程资源中心有( ) 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山租赁仓库合同范本
- 玻璃幕安装合同范本
- 商业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 cfr的运输合同范本
- 盐城市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营销管理合同范本
-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残疾人保障体系的构建
- 漫画产业发展现状与文化影响分析
- 2025年八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阳泉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能源卡车修理知识培训课件
- 神奇的艾草教学课件
- 《耳念珠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共识(2025)》解读 2
- 2026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语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微量物证检验技术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中西医结合医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专家共识】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
- 《焊接结构生产》课件-第二单元 焊接应力与变形
- 智能行政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