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_段汉明_第1页
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_段汉明_第2页
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_段汉明_第3页
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_段汉明_第4页
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_段汉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章编号】1002-1329(200112-0042-05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段汉明张刚【摘要】通过分析西安城市的历史与现状,指出西安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大西安的主体框架并从城市之间、关中城市群带、中国中西部北方地区等多个层面,探讨大西安发展机制和发展目标。【关键词】主体框架;发展机制;发展目标;大西安AP ROP O SE DFR AME WO RKAN D TH E DE VE LO PME N T ME CH -AN ISM FO R THE G RE ATE R XI 'AN RE GIO NDUAN H anming ,ZHANG Gang AB STRACT :T

2、 his paper analyses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Xi 'an ,pointing out the negative fac -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Xi 'an .It also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target of Xi 'an at multi -levels of the tow ns and cities in the mid -west part of China by ra ising the framew ork

3、 of the Greater Xi 'an Region .KE YWORDS :G reater Xi 'an Re -gion ;development mechanism ;de velopment target【中图分类号】T U984:F291【文献标识码】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金批准号:59778011。1历史、现实与理想1.1历史与现实西安是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西晋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91年,做为华夏统一的首都,经历了西周、秦、西汉、隋、唐五个朝代。作为城市生成场的关中中部,有

4、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屏秦岭,北连北山,沃野千里,从考古资料可知,这个区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密集的地区,今天位于这里的所有村庄和城镇,几乎都建在古代遗址上。在地理形势、经济基础、交通条件等方面,均具有生成特大城市的条件,结合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建都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社会状况,造就了西安这个辉煌灿烂的文明古都。从周文王修建丰京至今的3000多年中,城市在西至大王镇,东至马额镇,北至泾河,南至秦岭北麓的地域内移动着,经历着一次次生成发展兴盛衰亡的过程,描绘着城市自身的时空曲线。今天这个区城内有特大城市一座(西安,中等城市一座(咸阳,小城市二座(长安、临潼。从城市的分布状况和发展形态来看,咸阳

5、、长安已与西安城市相连,距离稍远的临潼在1997年撤消县的建制,改为西安市直辖的临潼区,成为西安市的组成部分。从城市历史延续的角度分析,无论是秦都咸阳,还是汉、唐长安,都是西安城市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不用说城市外围的秦陵、汉陵和唐陵。咸阳作为秦代的国都闻名于世,秦汉之际,毁于战火,唐置咸阳县,仅是京城长安旁的小县,并非秦咸阳旧地1。今咸阳城址,始建于明嘉靖26年。明建咸阳,同样是长安旁的一个小县,仍是西安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西安、咸阳同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只是分别代表同一城市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划分(如明咸阳,不利于展示城市发展历史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继承性。西安、咸阳在空间联系

6、上,仅是一水之隔,经济交流十分频繁,但作为陕西城市规模序列中前两位的城市,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方向、性质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未能形成整体的规模效应,在各自行政区划之中,呈分离的、各自独立的发展状态,从产业配置、结构调整、两个城市的规划布局,到建立西北地区国际性城市等多个层面,都处于不利的境地。尤其是两个城市的接壤地带,本是我国城市中古遗址、古墓葬等文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极大,也是两城市间交通最为繁忙的地区,是西安与西北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但现状却是土地利用类型复杂,用地布局混乱,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导致农业用地急剧减少,文物保护更加

7、困难,实际保护范围不断缩小,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社会问题突出,未能形成良性有序的发展。长安县城紧靠西安市界,乃袭西汉、唐长安之旧名,历代县址均设在长安(西安城内,1944年迁驻大兆镇,解放后迁至今址(丰曲。县城位于西安城市南北中轴的南端,从西安城市现状形态看,已与县城南部文教区相连。尤其是近几年教育2001年第25卷第12期42图1西安城市区结构分布资料来源:西安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力度加大,发展迅速,由于地价、发展空间等因素,高校在西安市区内已难以找到良好的发展用地,部分高校依托西安市南部文教区向长安县拓展。长安作为西安下属的县城,虽已部分纳入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但城市建

8、设与发展未能与西安市同步,如各高校在长安县的征地建设,仍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没有将高等教育及相关服务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来发展。1.2从理想到现实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沙里宁的“有机疏散”、十人小组(TeamX的“丛簇模式”到今天的“山水城市”“生态城市”,无不追求人与城市、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力图消解城市的混乱、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城市规划和人类进步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安排布置城市的结构和形态,有效地控制大城市无序的扩张和蔓延,力求保持城市发展的活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西安城市发展现状来看,一环之内(旧城区无论是建筑密度或人口密度均较高。一环二环之间已被填满,唐大明宫、小雁塔等

9、遗址及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日趋困难。除环明城墙的绿化、道路绿化外,城市公共绿地数量少,面积小,5个公园仅兴庆公园面积较大,我们在继承古代城市文脉的同时,也继承了公共绿地少的缺憾。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加上1950年代始建的城东城西两大块,现二环路外侧已被基本填满,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迅速向外拓展。今天三环北线已经建成,城市建设面临新的决择:我们是否继续城市的拓展和蔓延?是否像包围、侵蚀唐大明宫、小雁塔一样,去包围、侵蚀秦阿房宫、汉长安城等众多古遗址?10年之后三环之内被填满后,我们是否准备去修一个更大的四环?是否继续去包围、侵蚀丰镐二京等更多的古遗址?西安城市

10、发展在地域空间上有以下不利因素:(1城市建成区西侧已与咸阳地界相连,三环公路部分地段已在咸阳境内,距离咸阳市建成区仅一河之隔。而且三环内外分布着大量的古遗址,如汉长安城、阿房宫、建章宫遗址等。丰镐遗址面积特别大,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因此,无论是行政地域还是古遗址的保护,均不利于城市在现状的基础上向西蔓延。受行政区划及地域空间的限制,西安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2,纪杨组团紧贴镐京、阿房宫遗址,六村堡组团紧贴汉长安城遗址,并与建章宫遗址、太液池遗址等混合布置,是否科学合理无疑是值得商榷的。(2城市南侧目前已与长安县城相连接,且长安县城位于西安城市南北轴上,按西安市区行政区划,已没有向南发

11、展的空间。(3城市东侧为狄宅塬、白鹿塬、灞陵塬阻挡,不利于城市的发展。(4城市正北方向为渭河,渭河对岸为咸阳市和高陵县地界,目前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建设速度明显增快,城市迅速向渭河边草滩镇拓展。城市唯一的发展空间仅是东北方向的陇海线以北、渭河以南地区,新规划的新筑组团即在此范围内。在这样的地域空间限制下,无论是“有机疏散”还是“丛簇模式”都无用武之地,只能是不断连片填充的“摊大饼”模式。西安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的城市总体布局,无疑是城市规划师们、城市管理者们的良好愿望,狭小的地域空间使西安城市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需要,难以达到可

12、持续发展的要求,难以实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图1。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西部城市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目前,国家对西部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已陆续出台,尤其是在交通、通讯、资源开发、高新技术、生态重建等方面,国家的投资比重逐步加大,实施步伐加快,为西部社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政策环境。关键在于西部各省、市政府能否跟上中央的战略调整步伐,不失时机地把握好自身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发展目标,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途径。如果仅限于旧有的发展模式,局限于行政区划的框框,只看到各城市自身的利益,要想达到跨越式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面对西安城市发展中的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

13、实的问题与矛盾,我们提出大西安的城市框架,并探讨其发展的机制。2大西安的框架2.1“一主三辅”的城市主体框架大西安应以现状城市格局为基础,形成“一主三辅”的主体框架,一主是指以西安城市为主体,三辅是指以咸阳、长安、临潼为辅助。在这个主体框架的基础上,打破行政界线,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历史文化、土地等资源,加强城市规划、文物遗址及环境保护等立法工作,杜绝西安城市“摊大饼”式的城市蔓延,432001年第25卷第12期段汉明张刚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真正做到疏解城市中心区,积极发展外围城镇,优化外围城镇的体系结构,有效防止中心市区与外围组团联成一片,形成布局合理,发展有序,有效保护文物遗址,注重生态建

14、设的簇状城市结构。2.2以明城为中心明城里指明代初期重建的城墙围合的西安市旧城区,历史上也是隋大兴城、唐长安城中的皇城,在西安城市发展史上,在现存的城市格局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既是省、市政府的驻地,也是西安旅游、商贸最为繁荣的地区,在大西安的框架中,其中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正如国务院在西安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所指出的:“在规划与建设中要认真保护好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延续古城风貌特色,要重点保护周、秦、汉、唐代的重大遗址和明城的格局,明城内的规划与建设必须体现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按照规划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并完善建筑环境设计。”图2大西安城市主体框架示意2.3以二环

15、路为主城区内部交通枢纽二环路始建于1993年,1997年建成,是西安市“八五”期间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也是西安市城市建设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3。整个二环路, 除北环部分为新建道路外,其余均为建成区内部道路的改造扩建工程。二环路的建设,结束了过境车流穿越城市中心区的历史,有效地缓解了莲湖路、环城路等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成为城市内外车流、物流的主要通道和城市新的绿色环带。由于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临着更大的交通压力,今天二环路仍是西安城市中最为通畅便捷的对内、对外交通干道。随着大西安的建设和三环路的开通,二环路将成为主城区内部交通枢纽,城市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高。2.4以

16、三环路为城市主要交通枢纽西安市三环公路是横贯我国大陆的310国道和二连浩特至河口的GZ40国道的一部分,是陕西省“米”字型公路主骨架框组,是国家“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在陕西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成对于强化西安作为我国中西部北方地区交通枢纽的功能,完善西安的对外交通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2000年10月28日,西安三环北段通车,南段工程于同日开工,预计2003年建成通车。三环路不仅是大西安对外交通枢纽,而且也是主城区与三个辅城之间的主要交通干道,建成后将有效沟通主城与辅城之间、辅城与辅城之间的空间联系,改善大西安主体框架的道路网络结构,有力促进城市的发展。2.5以三个辅城为建设重点从西安城市现有

17、规模、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文物古遗址的分布状况等诸多方面分析,西安中心城市的规模应立即进行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城市西部的汉城遗址、建章宫遗址、阿房宫遗址及河、沣河两岸,城市东部河、灞河两岸,城市南部大雁塔周围及唐明德门址等与城市历史、发展格局相关的古遗址和水系,应当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大西安的建设,应以咸阳、长安、临潼三个辅城为建设重点,在“一主三辅”的城市主体框架基础上,结合道路交通的规划,重新安排和布置城市组团。在建设时序上,当咸阳、长安、临潼三个外围城市得到充分发展后,进一步向咸阳西、南方向,长安以南方向,临潼以西方向,泾河以北方向的城市组团发展,形成簇状城市发展模式(图2。3大西安的发展

18、机制3.1从城市的层面分析大西安的建设,将改变西安城市的结构与形态,从单中心城市转向多中心城市,从“摊大饼”式的发展困境中走出来,转变为以“一主三辅”为主体的舒展自如的发展格局。宽阔的城市发展空间,将有利于古遗址的保护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并将有利于西安、咸阳、长安、临潼四座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确定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避免城市职能缺乏明确分工、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各自为政等诸多问题。通过社会、经济、城市基础设施等统一规划,将增强城市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等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有助于共同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增强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从经济上将进一步形成聚集效益和整体优势,有利于主导产业及

19、工业上的优化组合,避免经济结构、工业结构的雷同;从资源上,将能更好地集约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地发挥文物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避免为各自局部利益,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从基础设施上,尤其是交通、供水、污水处理等方面,通过统一规划、有序建设,形成科学合理、便捷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在环境方面,增加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并与城市众多的文物遗址保护结合起来,更大范围地对城市污染进行综合整治,营造优美的城市2001年第25卷第12期44段汉明张刚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环境。3.2从关中地区城市群带的层面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的区域内域镇联系日趋紧密,呈现出群组化、网络化、整体化的发展特征。在区域与

20、城市的关系上,区域不再是城市发展的背景,而是由多个城镇组成的、由各类网络相联接的庞大的发展实体,更突出体现城市就是区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实。关中地区是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由于西安特大城市的聚集与辐射作用,吸引着关中地区的人口、物质、能量、信息,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西安至关中地区的边缘不会超过3个小时,速度的提高,大大缩小了该区域的空间尺度,使特大城市对周围城镇的辐射与吸引更为直接。从关中地区44个城市的规模等级序列看,西安第一,咸阳第二,临潼第八,长安第九。1987至1997年,西安市非农业人口增加了43.58万人,接近咸阳市1997年的非农业人口44.81万人;咸阳市增加了13.58

21、万人,但仍未迈进大城市的行列。1997年,西安、咸阳两城市GDP增长率分别为23.47%、10.75%,显然咸阳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西安不在同一层次。由于城市性质、职能的不同,1997年西安市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2.66、52.63,咸阳市为64.69、27.43,表明为两个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4。大西安的建设,将使咸阳、临潼、长安与西安处于同一发展层面,并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大西安外围兴平、泾阳、高陵、渭南、户县、蓝田等城镇的发展,并将有力的带动整个关中城市群带的发展。3.3从我国中西部北方地区的层面分析从西安至周围各省区的铁路、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状况和交通规划可知,

22、在未来10年内,西安将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我国国道密度最大的公路交通枢纽,并与周边省区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联网,形成西安太原、北京、郑州、武汉、重庆、成都、兰州、银川、包头等中心城市间的“日通圈”。从我国中西部北方地区的城市发展现状及区域经济流向等分析,大西安的建设发展,其吸引辐射能力,可达周围12省区。在科研教育、历史文化遗存、城市发展空间、高新技术发展基础等众多方面,有着周围省会城市难以攀比的优势,有着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北方地区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础。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方面,大西安应建立省际各大城市的分工协作关系,强化中西部北方地区中心城市对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售的主导作用和决策作用

23、,为达到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应逐步构成大区域的经济社会支撑体系,形成以大西安为龙头,带动我国中西部北方地区城市参与国际经济、商贸、科技的竞争和角逐,促进我国中西部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4大西安的发展目标大西安应在统一规划、综合布置、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下,重新确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目标,对社会经济、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迅速调整产业布局和主、辅城之间的职能与分工,明确三个辅城的功能、性质、与主城的关系、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以三个辅城为中心,合理布局“一主三辅”主体框架间的城市组团,以道路交通为骨架,辅城外围及组团之间,应有生态绿化用地围合,以保证良好的城市

24、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弹性。并注重开发建设的时序,做到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并重,力求达到整个大西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际科技竞争表明,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越多,谁就处于中心和支配的地位,要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首先应拥有大量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高等院校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主要源头,其派生的科技企业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生长点,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技园区是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也是城市中最活跃的创新基地。西安高等院校的数量较多,但有国际先进水平创新能力和上市公司的大学却很少。发展空间狭小,教学设施落后,教育经费不足,管理人员思想保守,没有良好的创新基地和发展

25、环境,是西安大多数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西安要建设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不仅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更要注重高技术产业“源头”的建设。大西安的建设,将以现有城南文教、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利用长安县以南良好的发展空间,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目标,以社会化的优良服务体系为基础,统一规划、综合部署,形成融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高技术产业一体的新的城市创新基地。在注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同时,注重相关社会服务体系的产业化建设,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发展环境,建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和促进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有序发展,建成大西安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在大西安的范围

26、内,由于遗址众多,面积甚大,应逐步将古遗址内农业生产用地向绿化用地过渡,争取在20年的时间内,全部过渡为景观绿化用地,既有助于古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又能促进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建设。在主城与三个辅城之间,建立以古遗址绿化保护、城市公共绿地、农业生产用地三者相结合的城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并以立法的形式,保证“一主三辅”之间的绿化用地的完整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城市发展的动452001年第25卷第12期段汉明张刚大西安的框架与发展机制力逐步从政府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投资主体转变。以行政区划确定城市聚集与辐射影响区域的传统方式已经弱化,现代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使大区域中的

27、个别城市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面对中西部北方地区各大中城市的现状,西安城市应从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信息中心、科学文教中心等现有的优势中走出来,从更高的层次去评价分析目前中西部北方地区的城市发展现状。大西安的建设,必将增强城市的空间容量、竞争能力、吸引辐射能力,营造优于周边其他大城市的投资环境,形成集科研教育、高新技术、商业贸易、金融证券、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中心城市,吸引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各大公司,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以更优厚的发展条件和基础,争取在10年内,将西安建设成我国中西部北方地区城市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城市,达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招聘启事上海市嘉定规划设计院是隶属于上海市嘉定区城市

28、规划管理局的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具有乙级规划设计资质。其主要业务是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大型项目选址论证、各专业规划等等。目前本院正积极拓展业务,并与欧洲著名建筑规划设计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为此,本院经上级部门同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诚聘城市规划专业或者相近专业技术人员3名。同时,本院欢迎城市规划专业的优秀应届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来我院工作。1招聘条件(1城市规划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规划设计工作经历。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年龄可适当放宽。(2适合从事城市规划或者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工作。(3具有一定技术水平,能够独立组织编制大中型规划项目,能够协调各专业部门工作。(4熟悉专业英语,熟练掌握Aut oCA D 、Phot oshop 等绘图软件的使用,并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2待遇经录用,即按照上海市有关政策执行。工资按照事业单位标准,其他待遇面议。3应聘者需提供资料(1本人简历及近期两寸照片一张(2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复印件(3本人特长及目前工作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