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值系列之瓜豆原理在辅助圆问题中,我们了解了求关于动点最值问题的方式之一一一求出动点轨迹,即可求出关于动点的最值.本文继续讨论另一类动点引发的最值问题,在此类题目中,题目或许先描述的是动点P,但最终问题问的可以是另一点 Q,当然P、Q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从 P点出发探讨Q点运动 轨迹并求出最值,为常规思路.一、轨迹之圆篇引例1: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 AP, Q为AP中点.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分析】观察动图可知点 Q轨迹是个圆,而我们还需确定的是此圆与圆O有什么关系?考虑到Q点始终为AP中点,连接AO,取AO中点M,则M点即为Q点轨迹圆圆心,半径 MQ 是
2、 OP一半,任意时刻,均有 AMQsAOP, QM:PO=AQ:AP=1:2.【小结】确定 Q点轨迹圆即确定其圆心与半径,由A、Q、P始终共线可得:A、M、O三点共线,由Q为AP中点可得:AM=1/2AO.Q点轨迹相当于是 P点轨迹成比例缩放.根据动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圆心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动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轨迹圆半径数量关系.引例2: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 AP,作AQLAP且AQ=AP. 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分析】Q点轨迹是个圆,可理解为将 AP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Q,故Q点轨迹与P 点轨迹都是圆.接下来确定圆心与半径.考
3、虑APXAQ,可得 Q点轨迹圆圆心 M满足AMLAO;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 M满足AM=AO,且可得半径 MQ = PO.即可确定圆 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 AAPOA AQM .引例3:如图,那PQ是直角三角形,/ PAQ=90°且AP=2AQ,当P在圆O运动时,Q点轨 迹是?【分析】考虑 APX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 M满足AMLAO;考虑AP:AQ=2:1 ,可得 Q点轨迹圆圆心 M满足AO:AM=2:1 .即可确定圆 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 AAPOsAQM,且相似比为 2.【模型总结】为了便于区分动点 P、Q,可称点P为主动点”,点Q为从动点此类问题的必要条件:
4、两个定量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是定量(/ PAQ是定值);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 AP:AQ是定值).【结论】(1)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等于两圆心与定点连线的夹角:ZPAQ = ZOAM ;(2)主、从动点与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两圆心到定点的距离之比:AP:AQ=AO:AM,也等于两圆半径之比.按以上两点即可确定从动点轨迹圆,Q与P的关系相当于旋转+伸缩.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圆得圆, 种”线得线,谓之 瓜豆原理【思考1: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 AP,以AP为一边作等边 评PQ. 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Q【分析】Q点满足
5、(1) /PAQ=60° (2) AP=AQ,故Q点轨迹是个圆:考虑/ RAQ=60° ,可得 Q点轨迹圆圆心 M满足/ MAO=60° ;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 M满足AM=AO,且可得半径 MQ = PO. 即可确定圆 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 AAPOA AQM .【小结】可以理解 AQ由AP旋转得来,故圆 M亦由圆O旋转得来,旋转角度与缩放比例 均等于AP与AQ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思考2】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以AP为斜边作等腰直角 那PQ.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如何作出 Q点轨迹?【分析】Q点满足(1) /PAQ=4
6、5° (2) AP:AQ=J2: 1,故Q点轨迹是个圆.连接AO,构造/ OAM=45°且AO:AM=72 : 1. M点即为Q点轨迹圆圆心,此时任意时刻均有AOPsAMQ.即可确定点 Q的轨迹圆.QA【练习】如图,点 P (3,4),圆P半径为2, A (2.8,0), B (5.6,0),点M是圆P上的动点, 点C是MB的中点,则AC的最小值是.C点轨迹:【分析】M点为主动点,取BP中点O,以O为圆心,OC为半径作圆,即为点 C轨迹.ACOkv当A、C、O三点共线且点 C在线段OA上时,AC取到最小值,根据 B、P坐标求O,利用 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 OA,再减去OC即可
7、.,PO【2016武汉中考】如图,在等腰 RtAABC中,AC=BC=2j2,点P在以余边AB为直径的半圆上,M为PC的中点,当半圆从点 A运动至点B时,点M运动的路径长为【分析】考虑 C、M、P共线及M是CP中点,可确定取AB中点O,连接 CO取CO中点D,以D为圆心,M点轨迹:DM为半径作圆D分别交AC、BC于E、F两点,则弧EF即为M点轨迹.当然,若能理解M点与P点轨迹关系,可直接得到M点的轨迹长为P点轨迹长 半,即可解决问题.【2018南通中考】如图,正方形 ABCD中,AB 2通,O是BC边的中点,点E是正方形内一动点,OE=2,连接DE,将线段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
8、DF ,连接AE、CF.求线段OF长的最小值.【分析】E是主动点,F是从动点,D是定点,E点满足EO=2 ,故E点轨迹是以 O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考虑DEDF且DE=DF,故作 口”,口0且口”二口0, F点轨迹是以点 M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直接连接0M,与圆M交点即为F点,此时OF最小.可构造三垂直全等求线段长,再利用勾月定理求得 0M,减去MF即可得到OF的最小值.【练习】 祥BC中,AB=4, AC=2,以BC为边在4ABC外作正方形 BCDE , BD、CE交于点O,则线段AO的最大值为【分析】考虑到 AB、AC均为定值,可以固定其中一个,比如固定AB,将AC看成动线段,由此引发
9、正方形 BCED的变化,求得线段 AO的最大值.根据AC=2 ,可得C点轨迹是以点 A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ED接下来题目求AO的最大值,所以确定O点轨迹即可,观察ABOC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锐角顶点 C的轨迹是以点 A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所以 O点轨迹也是圆, 以AB为斜边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 M即为点O轨迹圆圆心.ED连接AM并延长与圆M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O,此时AO最大,根据AB先求AM , 再根据BC与BO的比值可得圆 M的半径与圆A半径的比值,得到MO,相加即得 AO.此题方法也不止这一种,比如可以如下构造旋转,当A、C、A'共线时,可得AO最大值.或者直接利用托勒
10、密定理可得最大值.二、轨迹之线段篇引例:如图,P是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 AP,取AP中点Q,当点P在BC上运 动时,Q点轨迹是?【引例】如图,祥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AQ=90°且AP=AQ,当点P在直线BC上运动时,求 Q点轨迹?可以这样理解:分别过 A、Q向BC作垂线,垂足分别为 M、N,在运动过程中, 因为AP=2AQ,所以QN始终为AM的一半,即Q点到BC的距离是定值,故Q点 轨迹是一条直线.【分析】当AP与AQ夹角固定且AP:AQ为定值的话,P、Q轨迹是同一种图形.当确定轨迹是线段的时候,可以任取两个时刻的Q点的位置,连线即可,比如 Q点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连接即
11、得Q点轨迹线段.Q2Qi【模型总结】必要条件: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是定量(/PAQ是定值);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AP:AQ是定值).结论:P、Q两点轨迹所在直线的夹角等于/PAQ (当/ PAQ<90°时,/ RAQ等于MN与BC夹角)P、Q两点轨迹长度之比等于 AP:AQ (由9BCsAMN,可得AP:AQ=BC:MN)A .【2017姑苏区二模】如图,在等边 那BC中,AB=10, BD=4, BE=2,点P从点E出发沿EA方向运动,连结 PD,以PD为边,在PD的右侧按如图所示的方式作等边 DPF,当点 P从点E运动到点A时,点F运动的路径长是
12、 .【分析】根据4DPF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可知 到A点路径长为8,故此题答案为 8.F点运动路径长与 P点相同,P从E点运动【2013湖州中考】如图,已知点 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 2避的一个定点,ACX x轴于点M,交直线y=-x于点N,若点P是线段ON上的一个动点,/ APB=30 °, BAXRA,则点P在线段ON上运动时,A点不变,B点随之运动.求当点P从点O 运动到点N时,点B运动的路径长是 .【分析】根据/ PAB=90°, /APB=30°可得:AP:AB=#:1 ,故B点轨迹也是线段,且P点轨迹路径长与 B点轨迹路径长之比也为 V3:1 , P点轨
13、迹长ON为2J6 ,故B点轨迹长为2瓶.【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3,0),点B是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C、D在x正半轴上,以AB为边在AB的下方作等边 AABP,点B在y轴上运动时,B点在直线上运动,故可知 P点轨迹也是直线.取两特殊时刻:(1)当点B与点O重合时,作出P点位置P1; (2)当点B在x轴上方且AB与x轴夹角为60°时,作出P点位置P2.连接P1P2,即为P点轨迹.根据/ ABP=60°可知:PP2与y轴夹角为60°,作OP,,所得OP长度即为最3小值,OP2=OA=3,所以 OP = 3.2【2019宿迁中考】如图,正方形 ABC
14、D的边长为4, E为BC上一点,且BE=1 , F为AB边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为边向右侧作等边 AEFG ,连接CG ,则CG的最小值为 .【分析】同样是作等边三角形,区别于上一题求动点路径长,本题是求CG最小值,可以将F点看成是由点B向点A运动,由此作出 G点轨迹:考虑到F点轨迹是线段,故G点轨迹也是线段, 取起点和终点即可确定线段位置,初始时刻G点在Gi位置,最终G点在G2位置(G2不一定在CD边),G1G2即为G 点运动轨迹.CG最小值即当 CG, G1G2的时候取到,作 CH,GiG2于点H, CH即为所求的最小值.根据模型可知:G1G2与AB夹角为60°,故G1
15、G2 ± EGi .过点E 作 EFLCH 于点 F,则 HF=G1E=1,CF = 1CE2所以CH=5,因此CG的最小值为5G2三、轨迹之其他图形篇所谓瓜豆原理”,就是主动点的轨迹与从动点的轨迹是相似性,根据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形成的夹角以及主、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可确定从动点的轨迹, 而当主动点轨迹是其他图形时,从动点轨迹必然也是.2【2016乐山中考】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 2的图像上有一个动点 A,连接AOXAC=BC,当点A运则k的值为()并延长交图像的另一支于点B,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 C,满足动时,点C始终在函数y k的图像上运动,若tan/CAB=2, xC. 6A
16、. 2【分析】/ AOC=90°且AO:OC=1:2,显然点C的轨迹也是一条双曲线, 分别作AM、 CN垂直x轴,垂足分别为 M、N,连接 OC,易证祥MOs ONC,CN=2OM , ON=2AM , ON CN=4AM OM ,故 k=4 X2=8.【思考】若将条件 tan/CAB=2”改为 BBC是等边三角形”,k会是多少?【练习】如图,A (-1,1), B (-1,4), C (-5,4),点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OP,以OP为斜边在 OP的右上方作等腰直角 OPQ,当点P在那BC边上运动一 周时,点Q的轨迹形成的封闭图形面积为 .【分析】根据4O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Q点运动轨迹与P点轨迹形状相同,根据OP:OQ=J2:1 ,可得P点轨迹图形与 Q点轨迹图形相似比为 收:1 ,故面积比为2:1,那BC面积为1/2刈=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拔尖测评卷(含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卷(无答案)
- 空调消防改造合同范本
- 房租合同范本电子档
- 社区摄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上门讨要赔偿合同范本
- 店面出租消防合同范本
- 沥青储罐安装合同范本
- 食品原料oem合同范本
- 三视图及尺寸标注课件
- 混凝土配合比验证检验委托书模板
- 住房公积金投诉申请书
- 众辰变频器说明书3400
- 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表
-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课后习题答案
-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12生物分子网络ppt课件
- 手术室护士长工作手册-精品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