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_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研_第1页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_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研_第2页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_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研_第3页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_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研_第4页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_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基于S WOT分析框架的研究王如忠朱拓(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200020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渐在一些主要城市如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大城市集聚,从而在国内逐渐形成总部经济。本文首先对总部经济的内涵及其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S WOT分析框架,对影响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总部经济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0910-0077-0

2、09一、理论探讨:总部经济的核心内容及其基本条件(一总部经济的核心和本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并没有“总部经济”这一概念,因此,目前国内学者对“总部经济”概念的理解也都不尽相同。在国内比较早从事总部经济研究的赵弘(2003提出,“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并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王军(2007认为总部经济是一国内外经济、非经济、官方、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统称。从战略资源角度来理解,总部

3、经济可以认为是以自身战略优势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有益于自身战略资源的过程(王凤洲、孔丰,2006。高洪深(2005认为总部经济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它截取了产业链的高端,以办公、研发、商务作为具体的功能形态,具有明显的内聚功能和扩散功能。本文试图从总部经济的表象入手,抽象出其内在的核心和本质,并通过对核心和本质的扩展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从上述各个学者对总部经济的定义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总部经济的产生是由于各个大型企业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决策或管理总部搬迁到具有相对商务优势的区域,而将自身的生产基地布局在一些生产资料或者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区域,以此来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这

4、样的迁移,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绩效的提高,也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从基本加工制造的价值链的低端向研发与售后服务的两个价值链高端过渡,收稿日期:2009-06-10并且也为区域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上面的描述是通过表象结果(或者效应的方式来对总部经济进行总结归纳,但是却没有说明推动各个企业进行部门分工与布局的背后原因。有学者认为,总部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企业总部的集群分布和合理的价值链分工(高洪深,2005。张鹏(2007认为,总部经济是人类在单一产业价值观指引下的经济活动中,高端智能的大规模极化与聚合。本文认为,上述阐释有益于我们对总部经济的

5、核心和本质的理解。本文从企业总部需求的角度出发,部分地吸取了“产业价值观”的思想来提出总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当然,这里所指的“产业价值观”并非是“单一”的,而应该是“独特”的。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总部对城市特有的资源优势需求与对城市独特的产业发展趋势的认同才是总部经济产生与发展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总部经济的核心内容作一些更为具体的扩展:(1总部经济表现为总部企业对区域所特有的资源的需求,包括对信息的易获得性、信息溢出和商务成本的比较优势等方面。(2总部经济是总部企业与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的认同,区域未来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发展的联动与凝聚效应。(3总部经济将带动高素质人才之间知识与技术的互

6、补,从而产生1+12的溢出效应,反过来,人才的互补性也对总部经济的发展产生催化与推动作用。上述三点基本概括了总部经济发展的特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二发展总部经济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根据上述的总结,我们可以将总部经济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并扩展出一个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从而得到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图1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1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完备的商务服务设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总部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做出最优的生产、销售、战略的决策。同时,良好的商务设施可以降低企业在该领域商务成本,健全的法律、

7、会计、金融、物流等服务体系则可以为企业总部提供专业一体化的服务。(2良好区位优势与城市基础设施。Yeung 等人(2001通过对新加坡如何能够吸引大量跨国张鹏:总部经济时代,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42页“信息溢出”指金融机构的聚集可以使区域内企业与信息量倍增中受惠。引自赵晓斌、王坦,跨国公司总部与中国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与应用,2006年公司来这里设立全球总部或地区总部的研究发现,新加坡本身的区位优势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接近消费者、接近本地企业、商业服务质量和低商务成本等。此外,王军(2007对纽约、新加坡、香港等城市的总部经济实践研究也表明,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

8、企业总部的首选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它们良好区位条件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3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总部企业而言,人才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因此,大量高素质人才与优质科研资源的存在或可获得性,往往是不少大型企业选择设立总部基地的重要考量。(4区域内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完整的产业链。政府在产业规划与产业链协调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政府还能通过政府投资来催化总部经济的产生。王军(2007在总结比较了国际大都市总部的发展历程后,认为总部经济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产业基础决定着城市的产业选择方向,功能决定着企业的选择方向,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总部

9、经济。(5城市文化的包容性。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往往体现于经济发展成熟的阶段,城市文化中所体现的包容性与多元性逐渐成为一个城市活力的象征。这样的包容并蓄的文化能够吸引来自各地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能够满足企业总部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一点在以往大多数的研究文献中往往被忽视。二、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 WOT框架下的研究在这里,我们运用管理学理论中的战略分析方法S WOT分析框架来展开对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S、W分别代表Strengths和W eaknesses,表示目前上海所具备的总部经济发展优势与不足之处,主要从上海自身的基本状况出发,主要分析现实状况的维度。O、T分别代

10、表Oppor2 tunities和Threats,表示上海在当前或者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状况变化对其发展影响的维度。(一Strengths: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分析1、不断成熟的产业链与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对企业总部的入驻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最近几年,上海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升。根据2008年的上海统计年鉴,2007年末,上海前三大支柱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增加值分别占上海当年生产总值的13.4%、9.9%、8.8%。表1上海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 DP比重年份200

11、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G DP比重(%91010.81212.913.4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市G DP比重(%10.810.17.67.489.9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上海市G DP比重(%9.89.19.29.198.8三项增加值占上海市G DP比重(%29.629.227.628.529.932.1上海第三产业业占上海G DP比重(%52.950.950.850.450.652.6全国第三产业占全国G DP比重(%41.241.540.440.039.4n/a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收集整理。上海第三产业占比连续五年保持在50%

12、以上,高于全国近十个百分点,金融、通讯与商贸流通成为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信息产业比重从2002年的9%到2007年的13.4%,2007年末三项产业增加值占上海整体G DP比重的近三分之一,表明了信息技术与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商贸体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开始逐渐与传统制造型行业相互渗透与融合,很好的推动了上海目前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为目前制造业发展由原先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过渡提供契机。目前在上海的地区总部以制造行业为主,而不断成熟的服务性行业,为企业总部对其产品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提供了更为专业化的指导,包括融资、会计、行业咨询以及市场决策等方面。近年来,大型的跨国

13、企业制造商纷纷向上海设立地区总部,逐渐在长三角经济圈形成总部-制造基地的生产布局模式,信息化技术大大缩减了这样的布局模式的沟通成本,它可能对城市产业的聚集产生非集中化的压力,但目前仍有很多企业总部经济功能保留在大城市,对此一种解释是信息化水平还是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另一种解释是对先进的现代服务需求(银行、会计、保险、广告、法律咨询及管理部门等和这类现代服务业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使城市内的各类企业产生的聚集效应。2、日渐完善的交通、通讯及其它基础设施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香港大学学者赵晓斌(2006通过对内地4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四千多家企业调查发现,上海的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

14、成为吸引各个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入驻的最重要因素。根据2008年上海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82亿吨,增长3.6%,连续第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在陆地交通方面,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建立“长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预计到2010年长三角区域内,能够建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三小时都市圈”。在城市交通方面,上海目前已经建成9条轨道交通,到2010年还将增加4条,发达的轨道交通网已经遍及了整个上海城区,运营里程将从2006年末的140公里(不包括磁悬浮到2010年扩展为400公里。同时在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的带动下,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及进一步

15、提升。2007年末,全市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8.1%,远高于全国平均互联网普及水平。另一方面,近年来上海市政府不断提高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投资,城市的人居环境不断完善(表2。2006年,上海对公用设施投资额250亿元,2007年底这达到360亿元,公共设施投入额的增长幅度为44%,而2006年广州市的公用设施投资额为222亿。同时,上海的人均生活设施拥有量也在不断提高,万人拥有排水管道长度、人均道路拥有长度和面积、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均在短短的七年之间翻了一倍,基本上每年保持1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7年上海城区人均拥有的住房使用面积到达了32.3平方米,同期在北京只有20.3平方米,这在很

16、大程度上体现了上海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最近几年来,上海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居于前列。表2上海人均公用设施拥有量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人均年自来水生活用水(立方米86.992.293.0n /a 每万人拥有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公里2.865.105.435.89人均拥有道路长度(公里5.848.9910.6911.21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7.1715.4015.7016.38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辆14.3013.2212.6312.29每万人拥有出租汽车(辆32.4935.1435.1035.26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4.6011.

17、0111.5012.01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座1.672.672.743.93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08。周振华: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8年。孙福庆:上海产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1页。3、高效率的政府运作机制与合理的政策导向为总部经济创造了适宜的投资软环境。在任何一个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于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地方政府的态度始终是跨国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最近几年来,上海市政府一直在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沪设立各类总部。特别从2008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政府针

18、对本市高档商务楼宇尤其是甲级写字楼供不应求、租金上升问题,专门提出相关政策,准备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几个重点区域集中推进一批高档商务楼宇项目建设。2008年7月7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2008年12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的若干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措施涉及财政资助与奖励、出入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货物进出口通关便利等方面,这进一步优化了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环境,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上海的发展提供了更便利的运营环境。4、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吸引了各类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高端

19、人才,从而使总部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上海近代以来的非上海籍外来人口始终占城市居民的绝大多数。据历年统计,最高的年份是1885年和1950年各占85%,最低的年份是1935年和1946年各占79%,这一特点使上海城市文化的异质程度较高,往往是主随客“变”,而不是客随主“变”,形成了上海独有的海派文化,她在上海这片国际化的土地上不断成熟。文化的独特性往往能吸引来自各地高素质人才,文化的互补性能产生智慧的交融,从而形成上海独特的城市活力。上海将越来越多的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总部与人才,因为他们在上海可以找到各自的合作伙伴与所需求的物质资源。(二W eaknesses:上海发展总部经

20、济的劣势虽然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也是发展总部经济条件最优越的城市之一,但毫无疑问的是,与国内外其它同类城市相比,上海的总部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劣势或不利因素。1、商务成本日渐上涨。目前上海的商务成本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土地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上。据世邦魏理仕“全球租金最昂贵市场”报告显示,上海已经跻身全球五十大写字楼租金最贵排行榜。报告显示,上海浦东目前写字楼租金水平为58.55美元/平方英尺/年,浦西的租金稍稍低些为52.3美元/平方英尺/年,大大高于广州与北京这两座城市,其中北京为43.9美元/平方英尺/年,而广州写字楼租金仅为上海浦东的一半。国际房地

21、产联盟主席Jean Marc Levet 曾对媒体表示,房地产的投机泡沫使上海总的租金加上维修费用和每平方米的税收,比巴黎、伦敦和新加坡要高50%左右。不断攀升的写字楼租金成本让国内很多民营企业总部对上海望而却步,而对外资地区总部来说,虽然上海不断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使得外资地区总部在国内发展获利不少,但日渐上涨的土地租金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总部所能获得的收益,从而对上海企业总部的汇集产生离散效应。人力资源的价格上涨成为了推动上海商务成本上升的另一大动力(见82页,表3。2007年末上海职工的平均工资将近3.5万元,而在2004年末时职工平均工资不到2.5万元,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工资水平上涨将

22、近40%,历年来全国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只近似于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的工资水平也无形中抬高了上海各大企业总部入驻的门槛,企业总部倾向于雇用本地的员工,而这一批被雇佣的本地员工往往处于上海整体工资结构的顶端,他们对工资水平的要求会远远高于目前上海平均工资水平,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在上海发展的商务成本。优化上海总部经济政策环境跨国公司落沪奖千万,东方早报,2008年12月5日。袁华明:上海陆家嘴优势显衰引发产业梯度转移,市场导报,2008年3月25日。 上海经济研究 2009 年第 10 期 3 表 2004 上海人均收入水平 2005 26823 18645 18364 2006 2956

23、9 20668 21001 2007 34707 23623 24721 上海职工平均工资 (元 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全国职工平均工资 (元 24398 16683 16024 资料来源 : 上海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 、 2、 总部经济所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仍处于稀缺状态 。我们认为 ,目前上海发展总部经济不乏许 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而欠缺的一是缺少具有全球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是缺少熟悉中外文化 并具备较好沟通能力的经营类人才 。有研究表明 ,在上海地区设立地区总部的企业 ,虽然其中的大 多数都采用招聘本地化人才的方式 ,但对于核心部门的高级管理者 、 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还是更多

24、的来自外部企业的核心总部 。这说明上海目前还是无法满足跨国企业对于高端技术型与管理型人 才的需求 。这实际上也是上海未来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三 O pportun ities:上海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这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 一是 上海建设“ 四个中心 ” 国家战略所带来的历史机遇 , 二是上海承办中国 2010 年世博会所带来的发 展契机 。 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 、 、 金融 贸易和航运中心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 2009 年 3 月底 ,国务院 审议并原则通过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

25、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 运中心的意见 这是继浦东开发开放重大决策以来 ,国家对上海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文件 , 所提出建设上海的两个中心 ,会对未来上海在金融与航运发展带来重要的政策性支持 。加快“ 四 个中心 ” 的建设会带动资金流 、 信息流 、 物流与人才流的集聚与流通 , 这些要素正是总部经济发展 的重要依托 ,为提高目前上海总部经济发展层级 ,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存互动的总部经济发 展态势 ,进而形成总部经济区域集聚发展的效应 。 另外 ,我们认为 2010 年的世博会为上海未来几年的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据 上海市政府公布的数据 , 2010 年上海世博场

26、馆建设资金将达到 180 多亿 , 而世博会的整体投资将 达到 300 亿元 。世博会结束后将永久保留大部分国家场馆 ,这将会成为中国与外部经济 、 文化交流 的平台和中心 。除文化 、 交流方面的便利外 ,世博场馆周边的生活 、 办公配套和交通网络已经相当 完善 ,非常适合跨国公司职员办公和生活 ,这些国家的企业可能会优先考虑在世博园周边设立跨国 企业 ,或许这将成为上海地区新的总部企业聚集带 。 (四 Threa ts:上海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 面临来自国内其它城市的竞争压力 (见 83 页 , 表 4 。对于一种初生的经济模式 , 其内部存 在适当的竞争是对其将来发展是有利的 。

27、在赵弘 ( 2008 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 , 认为上海 、 中 北京和广州这三个城市不仅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而且还都具备总部经济发展的软条件 ,如日渐成 熟的商贸服务体系 ,高素质人才的汇集地 ,发达的教育体系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因此处于总部经济 发展的第一能级 。而在处于第二能级的城市中 ,杭州 、 、 、 、 、 天津 南京 成都 青岛 武汉都是具有相当的 竞争力 。从地理位置上距上海比较近的城市中 ,杭州与南京基本上都在上海的两小时交通圈内 ,但 这两个城市的商务成本如土地 、 写字楼租金 、 人力资源成本 、 商贸物业费用更为低廉 ,所以两个小时 的交通成本对于商务成本的差距来说相

28、对小得多 。实际上 ,这几年来我们看到已经有部分大中型 企业将企业总部从上海迁出 。 82 2009 年第 10 期 上海经济研究 2008 年第三季度上海与杭州 、 南京的商务成本比较 上 海 杭 州 150 200 20 30 10 15 4 表 南 京 100 150 30 40 10 15 优质写字楼租金 (元 /月 /平方米 优质零售物业租金 (元 /日 /平方米 物流设施租金 (元 /月 /平方米 250 300 40 50 25 30 资料来源 : CBRE 市场研究报告 - 市场指数简介 中国市场 香港作为总部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中国城市 ,目前已经汇聚了将近 2000 家各类企

29、业总部 ,香 港目前所具有的国际化 、 自由港 、 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使香港在国内总部经济的竞争中具有独 特的优势 ,这使得上海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方面面临来自香港等亚太城市的激烈竞争 。 更值得重视的是 ,目前国内不少大城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而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各 类企业总部入驻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手段 。 2、 国外各大城市对于上海产生的竞争压力 。周振华 ( 2006 从功能主义角度总结全球现代化 大城市演化过程 ,认为以企业总部数量来界定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只是国际化城市发展 的初级阶段 ,现在更应该将国际化城市作为全球网络节点来理解

30、, 强调城市作为全球网络的连通 性 。目前国际上已经存在相当一部分与上海经济发展程度相当的国际化城市 ,在 Taylor, P. J , Docl, M , A ( 2000 等人对环太平洋地区的世界 /全球城市分类中 ,上海被划分在第三层级 ,处于同一层级 的有雅加达 、 墨尔本 、 、 、 、 大阪 台北 曼谷 吉隆坡等 ,同时还有一批城市具备成为世界 /全球城市的条 件 ,如奥克兰 、 胡志明市 、 温哥华 、 西雅图等 。这些城市的全球化 、 国际化过程中都在经历着以企业 总部数量来界定城市在全球体系中地位的过程 。在第三层级城市中 ,大阪吸引了日本国内的世界 500 强企业来设立企业

31、总部 ,墨尔本成为澳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曼谷的农产品以及珠宝钻石交 易中心在南亚逐渐显现 ,吉隆坡吸引了大量的东亚中小企业总部 ,还有处于第一 、 二层级的世界 /全 球城市 ,如东京 、 新加坡 、 、 悉尼 洛杉矶 、 首尔 ,这些城市在总部企业的数量上远远超过上海 ,同时在 吸引与催生总部经济方面 ,即城市的软硬件设施上 ,上海也存在很多不及之处 。 3、 企业总部区位偏好的变化对于上海的影响 。区位偏好的变化日渐成为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 一个制约因素 。区位的概念主要有两个层次 ,区位首先指事物的空间位置 ,其次是指事物当前所在 位置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 ,企业总部的区位偏好

32、首先是企业总部对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 偏好 ,包括交通位置 、 空港条件等 ,再者是企业总部所在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互动与联系 ,这可以体现 在产业的互补 、 人居生活与创业的互补 、 地区政策的协调等方面 。纽约 、 东京等成熟的国际化大都 市 ,原来驻扎的大量企业总部都曾出现扩散或外迁的趋势 ,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纽约 60 年代末 ,全美 500 家最大企业中 136 家将总部设在纽约 , 到 70 年代后期 , 这一数字锐减使得纽约市总部经济发 展态势大大削弱 。而通过纽约市政府的积极政策引导 ,使得很多原来迁出的企业又回到纽约 ,并且 又吸引很多新兴产业的企业总部入驻 。这个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

33、关注 , 如何将企业总部留住应该 成为未来总部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 (五 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 ,我们认为 ,虽然最近几年来上海的总部经济发展比较快 ,企业总部入驻的 数量一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每年新增三十到四十家的地区总部 。但总体上 ,上海的总部经济 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 ,特别是在入驻的总部企业数量与产业层级上与其它国际大城市存在 一定的差距 。商务成本的日渐上升 ,高端人才的缺失以及城市生活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成为了阻 碍企业总部入驻上海的直接因素 。当然 ,未来几年里 , 建设上海“ 四个中心 ” 的国家战略以及即将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 2010 年世博会也给上海发展总部经

34、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 总部经济的发展作为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也是上海城市能级提升和城市功能 83 上海经济研究 2009 年第 10 期 转换的主要推动力 。因此 ,扬长避短 ,大力发展与上海目前的主导产业相适应总部企业 , 积极探索 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方向 ,以自身的产业优势来助推入驻的企业总部 ,用已有的经济规模与产业完整 性来扩大上海对周边地区企业总部的吸引力 ,应该成为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 四 、因地制宜 、 扬长避短 ,大力推进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 完善政策环境 , 以上海总部经济为发展龙头 , 与整个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 。 企业总部一般履

35、行投资中心 、 结算中心 、 营销中心 、 研发中心等职能 ,对总部所在区域的税收政 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因此 ,针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集团实行税收优惠 , 尤其是对于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企业来说 ,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其次可设立总部经济发展基金 , 对一些具有发展前途的总部经济项目在建设初期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和资金支持 ,给予入驻的公 司总部或区域性分公司的公司高管人员子女就读区内优质学校提供便利 。同时 ,政府应该引导市 场建立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形成一套中小企业投融资制度 。 另一方面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 ,要对上海周边的一些城市的相关产业发展予以一定

36、的技 术或政策支持 ,因为总部企业的入驻 ,相应的需要配套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而对于这些上下游产 业链中的企业 ,仅在上海地区布局可能无法完成 ,因而可以将产业链向周边一些城市延伸 ,从而形 成以上海总部经济为发展龙头 ,带动周边城市相关的制造业发展这样一种产业合理分工 、 良性互动 的长三角产业融合趋势 。 (二 从集约化的角度来对总部企业区位分布进行统筹规划 。 目前上海的主城区内的各个区块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总部经济聚集带 ,并且在还有一批正在筹 建的总部经济区 。鉴于上海目前各个区块的总部经济的发展态势 ,政府应进行统一规划 ,避免各个 区块在总部企业的资源竞争中过于激烈 ,而忽视了目前

37、上海总部经济发展布局的整体规划 ,无法形 成各个总部区块的优势互补 。 而对于上述发展比较成熟的总部经济区 ,政府在予以适当的政策支持的同时 ,应严格把关 ,避 免地产商业炒作 。同时 ,对总部经济项目应该充分考虑该地区对于总部企业的承接能力 ,以及相应 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 ,对于发展条件不充分的项目应该及时叫停 。政府应该对各个核心产业进行 整体的区位规划 ,避免各个区的同质化现象 。对于市中心地段 ,由于有着较高的商务成本 ,因而可 以大力推进高端服务经济 ,如会计 ,法律 ,金融 ,咨询等行业的总部进入 ,上海的总部经济带中 70% 的总部企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 。而对于相对市郊的地区

38、,政府应主动引导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生 产研发中心 ,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 (三 适当控制商务成本的快速上升势头 从分析来看 ,上升过快的商务成本已经成为上海总部经济发展弱项 ,虽然从发达国家的横向对 比来看 ,上海的土地成本 、 写字楼租金 、 员工工资 、 配套物业管理等都还处于中游 。但是 , 我们也应 该看到 ,在成本差距的背后是服务质量与发展条件的差距 ,所以我们在控制商务成本的同时也应该 同步完善商务环境 。近年来 ,上海土地成本与写字楼租金的快速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对于 土地基本拍卖价的提高 ,造成开发商也相应抬高价格 ,使得租金价格也无法很好

39、控制 。最终使得租 金价格无法很好控制 。因此 ,我们建议 ,政府应当建立客观的土地评价体系 ,严防开发商对于地产 的恶意商业炒作 ,同时 ,在一些中心城区或者 CBD 地区 , 适当提高土地容积率 , 达到缓和土地供应 紧张局面的目的 。此外 ,不断提高法律 、 政策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 要进一步简化政府行政审批程序 、 精简合并各种收费 ,构造一个反应敏捷 、 高效率的政府服务体系 , 也可以起到有效降低商务成本的 作用 。更重要的是 ,这些无形商务成本的降低 ,相比于单纯地降低土地和劳动力成本 ,可能对那些 跨国公司来说更有吸引力 。 84 2009 年第 10 期 上海经济研究 (四

40、尽快完善上海生活环境的硬件设施 , 培育吸引人才的软环境 。 从理论上讲 ,总部经济效应的真正发挥有赖于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集聚 ,而这又对当地的 生活和居住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此 ,我们认为 ,上海应将生态环境的理念融入到总部聚集带 的统一规划中 。上海目前在总部聚集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绿化 ,实现交通系统生态化 、 水资源 系统生态化 、 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化等要求 ,建设一些环境优美 、 功能齐全的国际化生态社区 。同时 , 在一些总部经济聚集带 ,要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应的公寓 ,为年轻白领阶层提供一批单身人才公寓且 配套餐饮 、 、 网络 休闲等服务机构 。另一方面 ,为了进一步

41、吸引人才 , 留住人才 ,解决高素质人才落 户上海的问题 ,上海在户籍政策上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特别是应该向高素质人才适度倾斜 ,并解决 跨国公司总部中外籍高管和高级专业人才配偶 、 子女在休闲 、 、 社交 就学等方面的需求 。 (五 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应该逐步由指令型向服务型转变 , 同时改善目前行政制度环境 。 从总部经济的角度来看 ,政府能否对入驻的总部企业提供高效 、 便捷的服务对总部经济的发展 至关重要 ,而这其中的关键则在于政府职能导向的转变 。目前 ,上海应根据有效性 、 公开性和责任 性这三大原则 ,对现有审批体制进行系统的清理和改革 ,对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 ,应该明确程序

42、、 时 限和责任 ,增加透明度 ,健全监督机制 , 进一步精简政府行政机构 , 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同 时 ,可以为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总部提供绿色通道 ,如在办理项目立项 、 企业变更 、 设备和商品进出 口、 护照签证 、 税收缴纳等各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和专门服务 , 对总部在实际运营中 (如办公面积扩 张、 外区业务开展等 遇到的难题有关部门要给予主动的协调和服务 。 参考文献 : 1、 . 总部经济 . 北京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4 赵弘 2、 . 总部经济时代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07 张鹏 3、 . 2007 年 2008 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 . 北京 : 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 , 2007 赵弘 4、 周振华 . 崛起中的全球城市 - 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格致出版社 , 2008 5、 高洪深 . 总部经济 : 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5 (4 6、 . 国际大都市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逻辑及其应用 . 理论学刊 , 2007. 12 王军 7、 王凤洲 、 . 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 东南学术 , 2005. 5 孔丰 8、 周振华 . 现代化国际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