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全册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全册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全册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全册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全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全册1、观潮练笔设计:1、填空:潮来前.江面;潮来时.只听见只看见 . 到 了近处.听见 . 看见 ; 潮头过去时.听见.看见.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2、书中的比喻句很多.请你把它摘录下来:3、请你仿写比喻句:西湖狂风乌云雨点4、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海涌云为郭.江横玉系腰”相对应的句子 .请摘录下来.5、作者通过听到的和见到的两个方面 .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钱江潮的气势 .写出了钱江潮的壮观.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使用建议:1、题1旨在使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从潮来前到潮来后钱江潮的壮观2、课文用了许多比喻句来描写钱江

2、潮的磅礴气势.题2至题4意在让学生摘录、积累文中的语句.并进行仿写.3、题5意在迁移情境.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之后.结合生活实际写写雷雨的气势与壮观.以达到积累运用的作用使用反馈:2*雅鲁藏布大峡谷1、概括课文内容填空.大峡谷的水 .大峡谷的山 .大峡谷的动植物让我们感到.2、运用课文内容仿写句子: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构成了构成了构成了构成了3、先填空.再仿写:科学家经过精确的测绘计算确认雅鲁藏布江峡谷长 .平均深度最深处.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上面这段文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清楚明白.你能根据提供的数字来说明长城的

3、特点吗?使用建议:1、题1的呈现宜放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 .让学生从山、水、动物、植物方面感受到雅鲁藏布 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题2、3也带有提炼文意.帮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 .2、题2的仿写有一定的难度:一要在形式上仿作.二是根据课文内容来写.关键是先理解内容 然后组织语言.具体练习在教学这一段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3鸟的天堂练笔设计:1、鸟儿的自述.我是生活在“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我在这里生活十分幸福、快乐 .因为2、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描绘一个场景3、用“似乎”写一个句子.使用建议:1、巴金先生在场景描写上手笔绝妙 .见闻与联想结合得恰到好处 .题3用“似乎”仿写就是让 学生恰

4、当地把见闻和联想结合起来 .练习时可结合这几个语句的教学进行 .2、题2的练习应放在学习文中群鸟欢腾的那个场面之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犹为重要既要有言语形式.又应提醒学生有符合言语内容的情境 .3、题1则宜在学完全文后.从鸟儿的角度出发.转换课文的叙述角度.整合文本内容.让学生进 行言语实践.使用反馈:4*火烧云练笔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火烧云是所以得名是因为 2、根据课文内容.用上“应接不暇”写一段话:使用建议:1、题1意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对课题、对文本内容一个最直接的提炼 .这也是本文学习的当务之急.2、题2的练习可在巩固“应接不暇”在这2课中的写法后进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以

5、及学 生想象的激发是仿写中应重视的 .使用反馈:5古诗两首练笔设计:1、读了游山西村这首诗.运用你的想象.把作者陆游在丰收之年.在农村做客的情景写下来.最好能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有一句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下来3、怪不得苏轼感叹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使用建议:1、想象意境、体会诗情向来是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题1、题3就要求教师根据诗文催生学生的合理想象.然后进行恰当的表达.都可放在诗文教学之后进行 .2、题2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包含的哲理.宜在题西林壁教学之后进行.使用反馈:练笔设

6、计:1、爬山虎的脚的自述.读课文3、4、5自然段.运用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想象 .想一想爬山虎的“脚”会怎么来介 绍自己呢?爬山虎是植物界的攀爬高手.我就是长在爬山虎身上的脚 .2、填一填.写一写爬山虎的叶子 .鸟的天堂里的大榕树的叶子 _.秋天的枫树的叶子 3、爬山虎常常被人们利用为垂直绿化的植物 .春天.叶子嫩红嫩红的;夏天.; 秋天.叶子又变成了橙黄色.均匀地铺在墙上.仿佛;到了冬天.叶子飘落下来. 墙上只留下纵横交错的细细的茎 .就像.使用建议:1、题2、题3要求学生在积累文本语言基础上 .熟练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在平时细致观察事物 . 并进行具体的描写.练习时都应在相应语段教学之后进行.

7、2、题1旨在让学生合理运用文中语言 .转换叙述角度介绍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 应结合这一段的教学进行练习 .使用反馈:7蟋蟀的住宅练笔设计: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随遇而安”的意思是.课文从.等几个方面写出了蟋蟀对住宅 不肯随遇而安.2、蟋蟀依靠柔弱的工具建造了有着 的门口 .有着 的隧道 有着 的墙壁.有着 的房间的住宅.这座住宅真算是.3、读了课文.你知道蟋蟀是怎样建筑自己的住宅的吗?请你以蟋蟀自述的形式写一写.使用建议:1、题1意在通过解析“随遇而安”这个词 .来统领全文.让学生对法布尔怎么介绍蟋蟀的住 宅有个概括的了解.可放在初读环节.2、题2的填空则让学生对蟋蟀的住宅有有

8、更鲜明的印象.可在研读课文小结时呈现.3、题3拟创设情境.语言转换.宜放在课文学习后.一可对蟋蟀怎样建筑住宅有更清楚的了解 二可提高学生运用、表达的能力 .使用反馈: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练笔设计:1、请你介绍一下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就是 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于是”等词语写一写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使用建议:1、题1可放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说话的条理性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有序性及缜密.可在教学这一段.让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后.再用上这些连接词先说后写 .使用反馈:9巨人的花园练笔设计:1、没有孩子的花园 有

9、了孩子的花园.2、课文中许多四字词语.如:“鲜花盛开 草翠花开 鲜果飘香 绿树成荫”等.请你选择3 个以上写一处熟悉的景物.3、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花园.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把这个童话写下去.使用建议:1、题1可放在学生初t课文之后.提炼文章的要旨.同时很好地凸现文章的对比特色.2、题2要求学生选择几个词语描写一处景物.可提议适当用上文中的有关语句.以使习得的 语言有鲜活的生命力.3、题3则属于文意拓展.可放在故事学完后进行.希望激发想象.让美好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笔下衍生.同时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 有孩子的花园才会生机勃发! 幸福要与人一起分享!使用反馈:10*幸福是什么练笔设计

10、:读了课文.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请你以“幸福是什么”为题写一首简短的诗歌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挖一口小井.让口渴的人品尝清凉的泉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尽自己的义务. 做对他人有益的事.使用建议:幸福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含义 .但是“尽自己的义务.做对他人有益的事能得到幸福 .哪怕 这个举动是多么微不足道”是肯定的.但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如何表达是此题的重点 .老师们宜 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段的写法.然后进彳T仿作.使用反馈:11去年的树练笔设计:1、课文写了鸟找树的故事.那么树在被砍前又是怎么记挂小鸟、等待小鸟的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2、读完故事.你肯定会有很多话想对小鸟、大门、伐

11、木人和树说吧.请你自选两个对象把想说的话写下来.(1)我想对 说:(2)我想对 说:能够使用建议:1、题1意在以补白的方式.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转换课文的主人公.从树这个人物出发.写写它对友谊的忠诚.要引导学生注意童话的特点.写出大树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宜放在故事学完后进行.2、题2则有较大的选择性.意借助练笔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应在故事读完后进行使用反馈:12*小木偶的故事练笔设计:1、人类的表情是丰富的.请摘录课文描写表情的词语 .并选用其中的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2、小木偶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之后 .继续在外面的世界闯荡 .他还会遇到怎样的经历呢?请你运用合理的想象.编写童话小木偶

12、的故事之二使用建议:1、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目的.题1旨在让学生运用文本语言.写写生活中人们的丰富表情 但一定要基于细致的观察.2、续编童话当然是放在文章阅读之后进行.这是让孩子们兴趣盎然的事.要提醒的是续写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 .抓住原文的精神主旨.使用反馈:13白鹅练笔设计: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丰子恺爷爷家的那只白鹅可真 .它的叫声;它的步态更;它吃饭时也架子十足.2、读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3、请你摘录描写白鹅高傲的词语 .选择其中的几个串成一段话.使用建议:1、题1的使用可分为两个步骤:

13、一是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感知白鹅的特点.从哪三方面来 写;二是在细读课文时.让课文感受到文章怎样具体从叫声、步态、吃饭写出鹅的高傲.2、题2、题3意在让学生精读课文之后.将文中的精妙语言吸收、整合 .然后表达出反映鹅高 傲的一个个生动画面.使用反馈:14*白公鹅练笔设计:1、白公鹅总是认为它是这条河的主宰.所以它2、丰子恺说“鹅的步态傲慢”.在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给了我们同样的感觉.只见使用建议:1、题1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对课文写白公鹅高傲的信息进行筛选、重组 .2、题2则意通过两位名家对鹅步态高傲这同一细节的不同描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宜放在学习课文这两个相应段

14、落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15猫练笔设计:1、读课文完成填空.老舍笔下的大猫是 的.它时而.又是有很.可是听到老 鼠的一点响动.它又是那么.老舍笔下的小猫是 的.你瞧.2、请你用第一自然段“说它吧.可是”句式写写猫的其他方面的古怪性格使用建议:1、题1统领全文.写出了成年猫和小猫的不同特点.宜放在初读之后练习.至于小猫的具体表现可放在学完小猫这一语段后进行背诵积累.2、题2宜在学完猫的古怪性格后.根据课文后面描述的“温柔”、“一声不吭”、“勇猛”、“胆 小”等内容为素材.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句式进行仿写 .既习得文中句式.又理解了课文内容使用反馈:16*母鸡练笔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我”印象

15、中的母鸡是 的.是因为后来我发现母鸡是 的.是因为2、请用150个左右的文字写一种你熟悉的动物.注意写出它的特点.使用建议:1、题1是对文章大意的概括.一般放在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意全面感知后进行练习.2、题2在学习本单元文章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写出某种动物的特点.强调要熟悉.因为只有熟悉才可能有仔细的观察.才可能有真实、逼真的描述.使用反馈:17长城练笔设计:1、读课文完成填空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城墙顶上是;城墙 外沿是;城墙顶上每隔三百米有 .2、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万里长城真是气魄雄伟.使用建议:1、长城的构造学生很难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题1就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平台.而且.这样一练

16、.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这一题可结合第2自然段的教学进行.2、题2则是让学生在学了 “气魄雄伟”这一段后进行具体描述.可运用文中语言.也可用学生 课外积累的素材.使用反馈:18颐和园练笔设计:1、读课文完成练习.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先描写了 ;再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 ;接着是登上万寿山 ;最后描述的是2、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想象.写一则“颐和园”的导游词使用建议:1、题1旨在帮学生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放在课堂伊始初读课文后 进行.2、在细细品味了颐和园的美丽之后 .让学生转换角色:整理自己脑海中留下的众多信息.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

17、介绍颐和园 .注意思路可以重新确定.但一定要清晰;而语言一定要有 吸引力.文中的大量资源不要浪费;适量的课外信息和例题的想象也可适当穿插使用反馈:19*秦兵马俑练笔设计:1、秦兵马俑位于.是 她的规模宏大.其中一号坑东西长 .南北宽.总面积.兵马俑的数量有 .每个兵马俑都是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再写一写.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模仿上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兵马俑的观察和想象 .也写一写:有的.好像有的.犹如.有的.仿佛.使用建议:1、题1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搜集信息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可放于初读环节.2、题2的设计则体现了学习语言的过程 .先让学生补充课文内容.进行积累;然

18、后模仿上 面的句式.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想象 .也来写一写你所看到的兵马俑 .教师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 中播放兵马俑的图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使用反馈:20古诗两首练笔设计:1、表达与友人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是中国古诗文学长廊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很多诗句也因此成为了后人吟诵的佳句.如本文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 另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高适的别董大中的“ .: 王昌龄的 中的“.” .再如.读 这些诗总会让人觉得 .请你结合当时的2、学完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送别诗历史背景.运用你合理大胆的想象.用现代文的形式来

19、扩写其中的一首使用建议:1、同类信息的汇集整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学习能力 .题1通过送别名诗白填空整理.旨在丰 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诗教学之后进行.2、把极精炼的诗句改写成现代文 .题2强调了学生对诗歌语言内化的重要性 .使用反馈:21搭石练笔设计:1、搭石就是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片断.通过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的美好情感 .当秋凉以后.人们会; 当.人们(谁); 当.(谁); 当.(谁); 当.(谁);使用建议:1、题1很难.因为课文关于搭石的信息很多 .但是如何组合?所以老师们应在学生初读感知后帮他们梳理信息.然后指导他们组织语言.

20、架构起关于搭石的相对完整的概念.2、题2其实也是对课文具体内容的梳理.意在通过填空.让学生明析以搭石为载体的.折射出家乡人们美好心灵的一件件小事.此题可结合课文的具体讲读进行.当然.想象的发挥也是应 该提倡的.使用反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练笔设计:1、由于历史原因.大陆和台湾被人为的阻隔已有5 0多年 .但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从来没有 间断过.课文写的就是大陆青年小钱因 ;台湾青年在 情况下.请李博士 .最 后.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那时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使用建议:1、题1的呈现可放在对课文进行全面了解后.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提炼 2、题2则放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两岸人民的骨肉深情. 使用反馈:23*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