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_第1页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_第2页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_第3页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_第4页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 南 大 学毕 业 论 文(设计)题 目: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 学 号: 20110402310001 姓 名: 陈广平 年 级: 2011 学 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 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塑料) 指导教师: 赵富春 完成日期: 2014 年 11 月 23 日 8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摘 要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类很重要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随着08年政府大力发展可降解塑料政策的出台,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淀粉与高分子材料复合方法,淀粉的改性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着重介绍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的一些基本知识: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的结构与性

2、质、生物降解的定义及原理、降解性能的影响因素、应用与发展等。关键词:淀粉 生物降解 降解性能 应用与发展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与钢铁、木材、水泥并列成为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1。然而,在合成高分子材料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改善生活品质的同时,其使用后的大量废弃物也与日俱增,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2。另外,生产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原料一一石油也总有用尽的一天,因而,寻找新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发展非石油基聚合物迫在眉睫,而淀粉基可生物降解材料正是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有效途径。1、 淀粉的基本性质淀粉以葡萄糖为结构单元,分子链呈顺式结构,一般分为直链

3、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直链淀粉是以一1, 4-糖苷键连接D一吡喃葡萄糖单元所形成的直链高分子化合物,而支链淀粉是在淀粉链上以一1, 6-糖苷键连接侧链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通常要比直链淀粉的大很多。通常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占28,分子量大约为(0.3×106-3×106),占72% 的支链淀粉分子量则可以达到数亿3、4淀粉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每个葡萄糖单元上均含有三个羟基。分子链通过羟基相互作用形成分子问和分子内氢键,因此淀粉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淀粉与水分子相互结合,从而形成颗粒状结构4,因此淀粉具有亲水性,但不溶于水,从而大量存在于植物体中。淀粉是一种高度结晶化合物,分子问

4、的氢键作用力很强,淀粉的糖苷键在150时则开始发生断裂,因此其熔融温度要高于分解温度。2、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定义及降解原理降解材料是指在材料中加人某些能促进降解的添加剂制成的材料,合成本身具有降解性能的材料以及由生物材料制成的材料或采用可再生的原料制成的材料。其在使用和保存期内能满足原来应用性能要求,使用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在较短时间内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性能损失的材料5。生物降解材料,亦称为“绿色生态材料”,指的是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能降解的材料。具体地讲,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细菌、霉菌、藻类等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用下,导致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6。理想的生物降解材料在微生物作用下,能

5、完全分解为CO2和H2O。生物降解材料的分解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因而,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即材料被细菌、霉菌等作用消化吸收的过程。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水解酶与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表面的高分子链,生成小分子量的化合物,然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人体内,经过种种代谢路线,合成微生物体内所需要的物质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转化成CO2和H2O7。在生物可降解材料中,对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霉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8:(1) 生物的物理作用,由于生物细胞的增长而使材料发生机械性毁坏;(2) 生物的生化作用,微生物对材料作用而产生新的物质;(3) 酶

6、的直接作用,微生物侵蚀材料制品部分成分进而导致材料分解。3、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普通淀粉粒径为25um左右,既可作为制备降解复合材料的一种填料,又可以通过一定改性处理制备降解塑料。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分为破坏性生物降解塑料和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前者主要是指将淀粉与不可降解树脂共混,研究开发较早,是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研究的第一代产品。后者则包括淀粉与可降解聚酯共混材料和全淀粉塑料两种,这两种材料在使用后均能实现彻底降解,目前是国外生物降解材料开发的主流。由于淀粉的成本比普通塑料要低很多。普通食用淀粉的价格为每吨2200元,而通用塑料的价格为每吨13000元,因此开发全淀粉降解塑料是今后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

7、的大趋势9。3.1破坏性生物降解塑料破坏性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指淀粉填充型降解塑料,将淀粉或变性淀粉作为填料,与聚烯烃等热塑性塑料共混并加入一定添加剂制备的部分降解塑料10。制品在使用后,淀粉部分首先降解,制品崩裂为碎片,因此又称为崩溃性生物降解塑料。材料破碎后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树脂部分的进一步降解。这类降解塑料研究较早。早在1973年英国Griffin就以淀粉为填料,直接与聚烯烃进行共混。此后一些国家以这一方法为依据开发出淀粉填充型生物降解塑料。但是填充量一般只有5%-30%,增大淀粉含量会导致材料性能无法达到要求。这是由于天然淀粉分子内含有大量的羟基,属于强极性物质,而聚烯烃的极性较小,两者

8、相容性较差,很容易发生相分离,难以形成连续相11。多年来,很多科学工作者致力于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证明采用淀粉与非极性树脂进行共混,必须对淀粉进行预处理,改变其表面性质和结构特征,才能使两相界面结合很好,从而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产品。改性处理淀粉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1)物理改性物理改性12是指将淀粉进行机械化处理(气流粉碎等),并通过采用偶联剂,表面活性剂和增塑剂等助剂进行改性处理,降低淀粉的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两相间的相容性。同时改性剂本身与淀粉的羟基发生作用,破坏淀粉本身的结晶性,使其刚性减弱,塑性增加,从而改善了淀粉的加工性能。该方法研究最成功的是加拿大的St

9、.Lawarnce公司制备的Ecostar母料。2)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指通过在淀粉中加入一定单体,在引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单体与淀粉发生接枝反应,在淀粉分子链引入疏水化基团,在淀粉与合成树脂间起到增容剂的作用,而且接枝淀粉也可进行填充。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有酯化,醚化,接枝共聚或交联改性等方法13此外还有其他对淀粉进行改性的方法,例如等离子体法,微波辐射等方法。Ismael E.Rivero14等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将淀粉与辛烯丁二酸酐以不同比例进行反应,然后将其作为淀粉和L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剂,通过结构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加入10%的相容剂能够明显减少淀粉相的大小,同时改进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10、。淀粉/聚烯烃共混制备工艺简单,对生产条件的要求低,加工设备不需要作太大的改进,在工业化生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15,而且对于及时缓解目前严重的废旧塑料污染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复合材料中淀粉填充量较小,复合材料中不可降解部分仍占很大比例,难以实现完全降解,因此该方向对塑料降解的作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3.2完全生物降解塑料1)淀粉/可降解聚酯共混塑料淀粉/可降解聚酯共混塑料是将淀粉与可降解聚酯如PCL, PVA, PHB或天然高分子纤维素等共混制备,由于聚酯类化合物本身具有生物降解性,因此产品可以完全降解,更有利于环保。作为降解材料,聚酯类化合物如聚乳酸等己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等领域。然而其力学

11、性能差,成本高的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如果在聚酯中添加一定量的淀粉,不仅可以使共混塑料的成本降低,而且淀粉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聚酯的机械性能16。但是淀粉和聚酯类化合物都是极性化合物,具有很强的亲水性,长时间暴露会导致其性能的下降。另外淀粉与聚酯之间也同样存在相容性的问题,因此在共混之前添加一定改性剂进行处理也十分必要的。2)全淀粉塑料全淀粉塑料是指以淀粉作为材料的基体,在淀粉中添加少量的助剂制备而成。淀粉本身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以顺式排列,结晶温度高,难以直接加工成型。因此必须在淀粉中加入一些增塑剂等助剂,破坏淀粉与原有的分子结构,使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生一定改变,从而能够应用生

12、产生活17。例如淀粉在塑化状态下表现出很高的强度和韧性,但是在重新冷却结晶后,则表现为脆性很高,难以进行实际应用。因此制备全淀粉塑料中,需要对淀粉进行一定变性处理,破坏其高度结晶的结构。另外全淀粉塑料吸水性很强,在空气中吸收大量水分后,材料难以保持很好的性能。全淀粉塑料是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发展的最新方向,实现全淀粉塑料的应用,对于缓解目前石油能源医乏,解决塑料污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4、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降解性能的自身影响因素1)聚合物改性为了使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在降解前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需要将复合材料组分中的聚合物进行化学改性。Demirgoz等18研究了3种淀粉基降解复合材料:玉米淀粉/乙

13、烯-乙烯醇共聚物(SEVA-C)、玉米淀粉/醋酸纤维素(SCA)和玉米淀粉/聚己内酯( SPCL),通过链交联对这3种复合材料中的聚合物组分进行化学改性,研究了复合材料在盐溶液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经过交联改性后,共混物的失重率比未改性的聚合物共混物要小,说明交联改性延缓了共混物的降解。对于淀粉和PLA共混复合材料,将PLA进行改性比如共聚作用,产生酸性物质,使得微生物侵蚀材料,从而可加快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19。2)淀粉改性原淀粉由于亲水性太强而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材料,通过淀粉改性可使淀粉的疏水性增强,这些改性必将影响到淀粉的降解性能。通过比较原淀粉和淀粉醋酸酯挤出共混物的酶降解性能2

14、0,可知当共混物中淀粉醋酸酯的含量增加时,共混物的降解性能下降,因为淀粉醋酸酯是共混物中疏水的部分,比较难与酶解近,故降解速率在初始阶段有所下降。Kim 21通过比较原淀粉(NS) /PE和羟丙基淀粉(HPS) /PE共混物的降解性能,发现HPS/PE共混物更易被热氧化降解,而NS/PE共混物较难被氧化,因为在加热过程中其羟基指数没有增加。并且HPS/PE较NS /PE共混物更易被微生物降解,因为HPS/PE的拨基能够进一步参与氧化降解,氧化降解协同微生物降解一起加快了HPS/PE共混物的降解。3)增溶剂土埋法淀粉/LDPE共混物降解性能显示22,与未加增容剂相比,加入增容剂MA g PLDP

15、E和AAe g PLDPE后共混物的失重随着增容剂含量的增加而呈现无规律性的变化,表明增容剂对淀粉/LDPE的降解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MA g PLDPE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降解能力下降。Bikiaris等23研究了增容剂PE g MA对LDPE/热塑性淀粉(PLST)共混物降解性能的影响,失重曲线表明含有增容剂共混物的失重比未含增容剂共混物的失重要略小,说明增容剂对共混物的降解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微生物降解后力学性能显示,含有增容剂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比未含增容剂共混物的要大,从而也说明加入增容剂后共混物的生物降解性能略有降低。5、应用现状与展望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已有30年的研发

16、历史,是研发历史最久、技术最成熟、产业化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种生物降解塑料。在工业上可以代替一般通用塑料等,可以用作包装材料,防震材料,地膜,食品容器,玩具等。淀粉与PE, PP, PVA, PCL, PLA等聚合物共混粒料已批量生产。国外淀粉基塑料产品生产商主要有意大利的Novamont公司、美国的Warner-Lambert公司和德国的Biotec公司。我国积极研发并产业化的单位主要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比澳格(南京)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广东上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广州优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示

17、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京科林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绿环降解塑料有限公司、黑龙江绥化绿环降解塑料有限公司、烟台万利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等。国内最大的生产厂家是武汉华丽和比澳格(南京)。武汉华丽预计产销规模10万吨,比澳格(南京)现已形成数万吨淀粉基塑料规模。其他几个大型企业均达到年产万吨级生产规模,总产量占到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量的60%以上,并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欧盟等国家24。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圣应用前景。2008年1月11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为淘汰类产品,又禁止在全国生产、销售和使用。对于一次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给人们

18、敲响了警钟。在这种情况卜,开发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将会具有巨大的市场效益。然而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点和问题,例如共混型淀粉生物降解塑料比全淀粉塑料更易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然而淀粉/聚烯烃降解塑料只能部分降解,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未能根除,在国外已经濒临被淘汰的边缘;淀粉/可降解聚酯共混塑料由于生产技术仍存在一定问题,生产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因此未能大范围地进行工业化生产;全淀粉塑料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因此开发生物降解塑料任重而道远,如何开发成本更低,对环境污染更小的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参考文献1 俞文灿.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山大学

19、研究生学刊,2007, 28 (1) :22-23.2 洪一前,盛奎川,蓝天,等.生物叮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进展J .粮油加工,2008, 39 (5):127-128.3 工佩璋,工澜,李田华.淀粉的热塑性研究, 中国塑料,2002, 16 (4) : 39-43.4 刘娅,赵国华,陈宗道.改性淀粉在降解塑料中的应用.包装与食品机械,2003, 21(2)5 郑治.大豆分离蛋自质构化与其可降解材料特性研究D.郑州:河南上业大学,2006:4-5.6 周鹏,谭英杰,梁玉蓉,等.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05, 25 (1):24-25.7 胡晓兰,梁国正.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进

20、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2, 30 (3):7-9.8 孟凡磊,陈复生,姚永志.大豆蛋白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06,27(11):196-198.9 任崇荣,任风梅,周正发,徐卫兵.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综述及展望J.合肥工业大学,2008,86-8910 李慧,佘万能,刘良炎等.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与应用现状J.北学与生物工程,2006,23(5):3-511 丁生龙. 光/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制备工艺及性能D. 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3,5.12 刘娅,赵国华,陈宗道等.改性淀粉在降解塑料中的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3,21(2):20-2213 卢峰

21、,胡小芳,邓桂兰等.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4,32(3):1-414 Ismael E.Rivero,Vittoria Balsamo,Alejandro Jumbler. Microwave一assisted modification of starch for compatibilizing LLDPE/starch blends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09,75(2):343一350.15 黄强,熊键,何小维等.淀粉类生物降解材料研究进展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9):51-5316 邙志国,薛冬桦,迟惠等. 变性淀粉用于生物

22、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J. 长春理工大学报,2007,30(1):105-10717 张可喜,付新. 淀粉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北学工程师,2006(5):22-2418 DemirgoZ D, et al.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starch based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blends: effects on water uptake,degradation behaviou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J. Polym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00, 70: 16119 Shogren R L, Doane W M, Garlotta D, et al. Biodegradation of starch/polylactic acid/poly (hydroxyester esther) composite bars in soilj .Polym Deg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