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法基础教学大纲一、说 明适用专业美术学专业先修课程无总学时48总学分2(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书法基础是美术学(师范)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通过对古代书法理论的介绍和基本技法的讲解及训练,使学生对书法艺术有所认识,能够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流变。同时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对运笔的控制能力和字型结构的处理能力有所提高。(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48课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点带面,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简单介绍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及相关书论。实践部分分为两大块:楷书部分和隶书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师作必要的示范教学,坚持由浅入深,由简
2、到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积极体验,鼓励并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讲授理论时,要能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提供涉猎广泛的多媒体教育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及电化教学手段,实施学生互动、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作必要的课堂示范并有选择地借助名师名家的教学录像,介绍书法技法。学生在作业练习时,教师应进行辅导、答疑,及时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四)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为主,根据不同阶段的作业综合评定。(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备 注1绪
3、论22楷书基础知识与楷书鉴赏33隶书基础知识与隶书鉴赏34楷书技法205隶书技法20二、大 纲 内 容 绪论书法的抽象性质要求: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对运动感、力度感、空间感加以体验并充分发挥想象力。 学习的基本方法: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体验相结合,对形式语言的分析与形式感的体验双管齐下。临摹的方法:临摹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是否可以深入字帖,决定了对书法语言把握的程度。不正确的临摹方法,往往导致浮在字帖表面,形成抄帖的现象。正确的临摹必须确立视觉、审美的立场、采用“目无全字”的观察方法,对线质、线律、线构、线形加以分析、体验。工具、材料的选择:根据所写书体,正确选择工具、材料,不能陷入“伪功力”的误
4、区。第一章 楷书基础知识与楷书鉴赏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到汉末,已出现了非隶非楷,亦隶亦楷的“隶楷书”,从钟繇、王羲之等人的楷书看,其时楷书已相当成熟而且定型化。显然,楷书最初产生于民间,其后再由文人整理,使之规范,从而达到成熟的。 晋楷: 成熟的楷书与隶书的主要区别是: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楷书横画改隶书之波挑为顿笔回收,在隶书中非横划而右出的波挑,楷书则为横钩、斜钩等。左出的掠笔,在隶书中为上轻下重,楷书成熟后则变为上顿而下出锋(即上重而下轻)笔,较忠实地反映了书家手书原貌,故亦当包括在这一系之中。 这类楷书多为小、中楷,笔法成熟而具有笔意,用笔朴实而少顿挫华饰,既
5、异于南北朝铭石书的简率,也异于中唐后用笔多顿挫而有华饰之风的大楷。代表书法家当属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 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 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 墨迹可以让你对“精彩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 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
6、,整体而论,无出其右。其后能继承其衣钵的智永,其流传的墨迹本真草千字文,亦堪称晋楷的代表作。后代书家中学习晋人楷书并形成个性风格的重要书家还有元代的赵孟頫。 魏楷一系主要指北魏铭石楷书,亦包括从汉末到唐代的保留着隶书笔意,在艺术风格上与钟王楷书一系不同的南北铭石楷书,以及民间经生和抄书手的楷书。早在汉末的简牍上,即已有非隶非楷的作品。魏晋时期的铭石书承继了汉代铭石碑刻的许多特征而形成特有的铭石书程式,而一些民间书手(包括工匠、经生、抄书手等)的书法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保留着隶书笔意的书写程式,它主要反映在碑刻、造像、墓志、佛家经文的遗迹中。这一系亦世代师徒相袭,与文人书法相对峙,最明显的例子就
7、是东晋王兴之夫归墓志,其书法程式与以二王楷书为典范的晋楷一系迥异。 这一系代表作品可追溯到东汉永和二年简,晋人写本诸物要集经、妙法莲花经,晋人写本三国志、吴谷朗碑等。而最典型的作品则是南北朝时代的石刻, 如广武将军碑入嵩高灵庙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龙门造像记二十品、姚伯多碑、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铁山摩崖、云峰摩崖、石门铭、瘗鹤铭以及许多质朴、率意、稚拙的石刻。直到唐代的一些墓志、抄经、乃至宋、元、明的民间铭刻书法,都可窥这一系延续的痕迹。由于这一系以北魏碑刻最典型,故称之为魏楷一系。 当然,任何分类不可能有绝对的界限,比如北魏墓志中的部分作品就受到南朝文人楷书的影响,张黑女墓志即是一例。但这类
8、作品在北魏铭石书中不具代表性。 唐楷:中唐楷书一系指中唐以后产生的与前述二系风格不同的楷书,虽然其渊源仍在晋楷一系,并受到魏楷一系的影响,但在笔法以及审美意味上与此二系均有所不同。这一系可以颜真卿楷书为典型。从颜真卿楷书直接派生出的晚唐柳公权楷书是主要代表,他的楷书是楷书走向颠峰期的作品。其特征是字形变大,强化起笔,落笔顿挫,在横、竖画的两端,在点钩的顿挫挑剔上,都明显地丰富于以往的楷书。这是中国书史上各体文字演化至高峰阶段特有的美化倾向,我们将之称为“华饰”现象。然而这种华饰不同于过去官体文字的华饰现象,并没有减弱书法的艺术趣味,其代表书家颜真卿、徐渭、柳公权等均是娴熟掌握笔法的文人艺术家,
9、所以他们的代表作品在华饰之中又具有自己的个性,并表现了一种雍容、宽博的时代特征。颜柳一系楷书的华饰特征被后来宋代人活字印刷的字模所固定化、程式化(宋体字即由颜柳书而来,并一直沿用至今天)。但其初在唐代书法家手中,这种华饰是具有艺术意蕴的。 中唐楷书以颜真卿为代表,其楷书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诸碑各有特色,但也有着笔法、结字的致性。柳公权的楷书学颜真卿,并在颜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起笔收笔、转折暗过以及钩点出锋的提按,使华饰现象更为强化规整。在结字上,柳字中宫紧敛,体势开张,与颜字中宫疏朗、体势稳重有所不同。但颜、柳书在基本风格上却有着一致性,二者都是中唐楷书系最典
10、型的代表。明代冯班钝吟书要说:“颜书胜柳书,柳书法却甚备,便初学。”因此柳公权的楷书也是学书入门的佳帖。其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颜真卿颜真卿,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书法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神彩飞动。他以端正劲美,气势雄厚开楷书新风,为后世所宗。代表作品: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元结碑、郭家庙碑、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传)自书告身。柳公权柳公权,世称“柳少师”。其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遒健。较之颜体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代表作品: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第二章 隶书
11、书基础知识与楷书鉴赏一、隶书基础知识隶书是“篆之捷也”的结果。汉代留存下来的大量汉碑,在书法风格上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面貌。清代书法家王澍就说过:“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指出了汉碑在书法风格上的多样性。西汉的碑刻不多,隶书碑刻有五凤刻石、麃孝禹刻石、菜子侯刻石、霍去病墓石刻字中的隶字。西汉碑刻隶书,较多地受了篆书的影响,篆意很浓,笔画少有俯仰之势,是向成熟隶书过渡的形态,有方劲古拙和质朴浑厚的风格。东汉的碑刻隶书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东汉碑刻隶书之美堪称一绝。汉碑的风格大致可分为:其中属于遒丽秀美一类的有: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骏发疏展一类的有:孔宙碑、韩仁铭、朝侯小子残石;茂
12、密雄浑一类的有:鲜于璜碑、郙阁颂、张迁碑;古朴稚拙一类的有:西峡颂、讳三老忌日记、安阳残石;端庄典雅一类的有:华山碑、尹宙碑、王舍人碑;丰腴厚重一类的有:衡方碑、鲁峻碑、校官碑;刚健劲拔一类的有:礼器碑、郑固碑、张景碑;奇肆放纵一类的有:石门颂、杨淮表纪、冯焕阙;平正规整一类的有:赵宽碑、熹平石经、尚博残碑;高古超逸一类的有:开通褒斜道刻石、梁祠画像榜题、刘平国刻石。上述归纳了十种类型,每种类型举出了有代表性的三件汉碑。其实是很难做到全面和准确的。对于“每碑各出一奇”的汉碑说来,这样归类也难免有些牵强。对于隶书的爱好者说来,在结构和运笔极尽变化、风格多样的汉碑面前,只能自己去心领神会了。隶书的
13、主要特点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隶书是小篆的省易写法,正如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所说:“隶书者,篆之捷也。”隶书的捷是改篆书圆转的笔画为方折,变弧线为直线,并截断了篆书的笔画,行笔中有停顿和换笔。这些原因造成了隶书方正的体势,为方块形的汉字奠定了基础。隶书还由于点画俯仰呼应的产生和波势挑法的确立,产生出了一波三折、蚕头雁尾的横和分张外拓的撇捺,成为隶书最有特征的笔画。隶书由篆书的纵势逐渐转向横势;形成了中宫紧密,重心偏低,字形宽扁的特点。在隶书对篆书的简化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讹变,造成隶书一个字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写法,这种现象称为异构。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异构丰富了字形的变化。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隶书
14、既有篆隶嬗变的痕迹,也受到了汉代草书的影响,还出现了楷书的萌芽,所以在结体和用笔上篆韵、草情、楷法都可以在汉碑中见到。汉碑隶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字最初经过书丹时是用笔写出,然后再由石工镌刻。即使是技艺十分精湛的石工,也不可能将原来的笔意完全表现出来。所以汉碑隶书的点画都有含蓄凝重之感,不像墨迹上的字笔画那样纤巧,笔锋的使转那样清晰。汉碑由于年代久远,因剥蚀而产生的特殊效果,形成了汉碑隶书独有的韵味。可是作为学习汉碑的人,还是应当透过刀锋见笔锋,探求其内在的运笔技巧和艺术风味。二、隶书名碑举要1.石门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隶书,22行,每行约30字。为摩崖刻石。此刻石书法率意天真,妙趣
15、天成,笔画不像一般汉碑那样横平竖直,而是遒劲圆浑,并呈现出弯曲和波势。章法也参差错落,天真烂漫。杨守敬平碑记以为“其行笔真如野鹤闻鸣,飘飘欲仙,六朝毓秀一派皆从此出”。可见此刻石不仅在东汉摩崖刻石中最有代表性,对后世的书法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隶书,18行,每行40字。碑在山东曲阜孔庙。此碑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笔画规矩而有法度,捺画沉着有力,用笔方圆结合。结体在谨严方整中又有跌宕之姿。其骨肉匀适和凝炼的用笔,已开唐隶的先河。清方朔枕经堂题跋评其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3.礼器碑东汉永寿二年(156年)隶书:16行,每行36字;碑阴3列,
16、各17行;左侧3列,各4行;右侧4列、各4行。碑在山东曲阜孔庙。此碑是著名汉碑之一。全碑书法的主要特点是笔画瘦劲挺拔,波磔肥厚,结体富于变化,字形有长、有方、有扁、有大、有小,极为生动。全碑的章法也时而端庄,时而放纵。所以前人研究此碑书法,认为是出自多人之手。清王澍虚舟题跋认为:“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比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4.张景残碑东汉延熹二年(159年)此碑又称张景造土牛碑。隶书,12行,每行23字(下残),末行存半字三。此碑1958年在河南省南阳市郊区出土,是建国以来新发现的著名汉碑之一。现在河南省南阳汉画馆汉碑亭。此碑虽已残损,但存
17、字较多,而且字口清晰。书法也颇具特色,字形宽扁,笔画劲健,碑中十行的府字右竖下垂很长,饶有情趣。5.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164年)此碑又称封笼山颂。隶书,15行,每行26字。碑在河北省元氏县。此碑结体宽博,通常汉碑中的波势挑法在此碑中并不显明,笔画多出尖锋,垂笔近似悬针,显得犀利劲健。清杨守敬平碑记认为:“汉隶气魄之在无逾此。”6.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曹全碑无疑是汉隶中的名碑,但历来就有争议。美之者誉之为“行书之兰亭”,诋之者之谓其纤秀柔靡,如女郎所书。所以历来学隶书,都不主张以曹全碑入手
18、,也不主张多习。说它如兰亭,是誉之过当;说它如女郎所书,是诋之过甚。我倒是觉得,它就像赵孟頫书,成就极大,贡献极大,秀美异常,通俗易入,但确实较为柔靡,临习者必须善学。即如后人评价学习曹全碑的清人万经一样。要“去其纤秀,得其沉雄”。7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运笔多采“方笔”,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笔道粗细介于二分笔与三分笔之间。波画的提按过渡不甚明显,有别于孔庙三碑的大撇重捺。“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学汉隶者
19、,都以此碑为最后范则。然而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盖其含蓄内蕴得之不易也。深望智者能得其兼。三清代隶书名家: 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兴起,结束了“帖学”近千年的统治地位,给靡弱的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书法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以篆隶为主流书体的时代。三百年的清代隶书创作,名家辈出,人才济济,是汉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中一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为代表。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南京人。行医为业,终生不仕。少时便矢志研习隶书,初学明末书法家宋比玉,一学就是二十年,至中年有所悟,遂探本求源,遍习汉碑,直至晚年。为访山东,河北汉碑,倾尽家资,收藏汉碑拓片,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孔尚任在
20、郑谷口隶书歌中道:"汉碑结僻谷口翁,渡江搜访辩真实。碑亭冻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是郑簠爱碑如痴的写照”。郑簠广习汉碑,曹全为其基本体势与风貌。在此基础之上,又溶入行草。夏承碑与其他汉碑的某些特征,晚年形成了奔逸超纵,神采奕扬的隶书艺术风貌,以异军突起之势,竖起碑学复兴的第一面旗帜,是清代三百年隶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郑簠的书风与艺术思想,对后来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对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如高凤翰,金农,高翔,郑板桥的影响,更为直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郑簠的隶书创作,影响了他之后的一个世纪!金农隶书风格,沉稳果敢,奇崛憨直,隐约有华山碑与天发神谶碑,衡方碑,夏承碑,郑簠的影子。这种影子又
21、不是那么的明显与突出,这是金农的过人之处。他一方面是好古痴古之士,仿佛是生活在清代的一个汉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近乎自负与自恋情结者。二者的结合,使其作品达到了无一笔不是汉人,无一笔不是自己的境界与高度。他的超前审美与定位,时人言其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杨守敬说:“冬心分隶,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以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对于一些徒师其形,东施效颦者来说,此话确为灼见。尤其是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作品,更是这样,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对齐白石艺术精神与风貌产生影响的书画家中,相比八大和吴昌硕而言,金农更加深刻,秉性与金农更契合。在艺术取向方面增加一些民间艺术成分和世俗化的关照。
22、因此,善学者夺人魂魄,庸史仅学表皮,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金农艺术给后人的启示。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因避仁宗琰讳,遂以字行,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他出身寒门,九岁便辍学谋生,后经梁闻山介绍,结识大收藏家梅,在梅家居住八年之久,期间,尽读所藏秦汉碑拓,金石瓦当等,心摹手追,笃志临习,每日早起,研磨盈盘,至夜晚墨尽始寝,寒暑无间,梅府八年,给邓石如艺术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其艺术历程的重要时期,后至京师,得大学士刘墉赏识,声名益振。其书兼善各体,隶书成就最大,作品结体严整,具金石气,篆刻刀法苍劲浑朴,成就斐然,影响甚广。就书法功力而言,邓石如是清代书家中用功最勤者
23、,笔能扛鼎.章法结字也很完善,然而由于学养和艺术天分的限制,其作品中不免流露出一些匠气和黑、大、光、亮时弊的痕迹。隶书面貌更多的是唐人气息.在汉人的精神把握上,不如其他诸家,种种缺憾,其作品不能说是高格,乃功力型书家,形而下的上品。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曾为广东惠州知府、扬州知府,喜绘画、治印、工诗文。著有留春草堂诗抄。伊秉绶的隶书给人如对高山,如仰大贤的感觉,其面貌可用正、大、简、拙四字概括。“正”即正格。一方面是隶书创作发展史的正脉与主流风尚,同时也有人格精神层面的因素。从伊氏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颜真
24、卿精神、风格面貌的隶书再现。人格的力量支撑着他的艺术风貌,磅礴壮严庙堂气的背后是一个磊落善政的廉史,书格即人格在其身上得到了最佳诠释。“大”不仅指作品体积,更多是指作者的气格与气象。“简”是伊氏书法的明显标志,也是他自觉的审美追求,结体方正,分布均匀,用笔平铺直叙,淡化了波挑,蚕头燕尾等等一些隶书的装饰用笔特征。作品给人以明朗、直截的印象。单纯而不单调,笔简而意足,这是伊氏的能耐。一种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的能耐。他的标志还体现一个“拙”字,用“成拙方为巧,入愚始见奇”这句话对应伊氏艺术再恰当不过了。这是艺术高层面的审美境界。第三章、隶书技法隶书基本笔画技法要领:逆入平出,藏头、护尾、盈中。隶书结构要领:体势扁方、燕不双飞、聚散开合有度、方中寓圆。曹全碑临摹要领:此碑娟秀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班开讲介绍
- 电话销售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第三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 脉管炎的临床护理
- 非性病性梅毒的临床护理
- 采购员试用期工作总结
- 消防安全培训动态
- 浴室消防安全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
- 英语b和计算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年中考物理综合复习(压轴特训100题55大考点)(原卷版+解析)
- -《经济法学》1234形考任务答案-国开2024年秋
- 2025上海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T-SCSTA001-2025《四川省好住房评价标准》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可持续飞机能源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TCGIA0012017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
- 西红门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及环卫停车场工程报告表
- 2025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题(附答案)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 车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与焊接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