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2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3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字稚圭(u),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匡(kun)衡:西汉经学家。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凿洞。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衡乃穿壁引其光。_2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哪则成语故事?(选一选)( )A.囊萤映雪B.凿壁借光3你认为匡衡是一个怎样的人?_2. 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 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3、/跌没水中。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A.miB.m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A.把脚伸进了水里。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的孩子。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

4、度,无自信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而置之其坐_忘操之_遂不得履_宁信度_2翻译下面的句子。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3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_5. 阅读短文。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剪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选自墨客挥犀三)(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付:交给 矢:箭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付子已_2翻译下面的句子。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_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_4请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_6. 文言文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

5、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加点的字。其子曰 其:_。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而疑邻人之父 之:_。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_4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过许多寓言故事,如:_、_;学过许多神话故事,如:_、_;学过许多历史故事, 如:_、_。7.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

6、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为”字的解释:A因为 B同“谓”,说 C是 D认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2)孰为汝多知乎?(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标三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最好用文言文回答)_4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曰:“_。”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盘古开天地

7、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1结合上下文,“其”所表示的意思。盘古生其中,其:(_)盘古在其中,其:(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日”.一日九变日:(_)天日高一丈日:(_)3从这则神话看,盘古有那些特征。_4文章中哪句运用了修辞手法?_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

8、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段讲的故事_2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作者是(_)3请为这本名著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词。_10. 阅读短文。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我欲之楚(_)此数者愈善(_)2翻译下列的句子。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11. 文言文阅读。王戎早慧王戎早慧,七岁尝与诸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9、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王戎早慧(_)七岁尝与诸儿游(_)2翻译下列的句子。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_3王戎是通过什么推理出李子是苦的?_1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折竹父欲令诸子合群。乃捡取小竹多枝,如其子指数,坚束而令折之。诸子悉力莫折。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父:“尔能同心合群,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乃拣取小竹多枝(_) 诸子悉力莫折(_) 试之皆折(_)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_3写出你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_13.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学

10、弈 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翻译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第一句中“善”字说明什么问题?_4文中刻画的两个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_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一个道理?_14. 阅读理解。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穷:尽,完 遂:于是 辞:告辞 弗止:没有劝阻 郊衢(q):城外大道旁 抚节:打着拍节 遏:阻止 谢:道歉 反:通“返”,返回。1给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