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ttps:/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视角下议论文体教学路径研究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视角下议论文体教学路径研究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说理文不多。其文体定位为以议论说理的方式来阐明观点或批驳谬论常用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即议论文体。而整体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方式,它强调用整体的、联系的、动态的观点去研究并实践教学过程。两者的细腻无痕对接将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主张与风格,这对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视角下的议论文体教学发挥其重要功能。关键词 整体教学;议论文体;明理;写法对于议论文体的教材教师如何在整体教学视角下进行教学呢?我们知道议论文文体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说理以及怎样以理服人,从中揣摩具体
2、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如今,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文一般都运用了例证法,即用事例来进行议论说理。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学生发现课文是如何“就事说理、以理服人”的。那么,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视角下的议论文体教学路径是如何实施的呢?一、整体感知 知事例,明道理整体感知,是指读者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最初的心理直觉,是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大体上的整体把控。就整体感知的内容而言,主要是感知议论文中的具体实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能认识到事例究竟是什么,一般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叙述,而后,引导学生发现事例所表达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强调了学习主体的意义,反对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自
3、己教的行为,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上。它的主要阅读要义是了解文体,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文说勤奋为例。课文引用了两个人物勤奋学习成才的故事:司马光勤奋写作出巨著和童第周勤奋学习实验成功的故事。故事内容一读就懂,所讲道理也一看就明白:想要成功需要勤奋。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在通读初读的基础上,感知全文内容,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 4 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师生交流感知,形成了一个整体印象,
4、构成了文本最初的感性构思。二、局部研读 析事例,悟写法一般而言,感悟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本身意义的正确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文本所隐含的意义的自我感受,这种感受是多样的。就整体感悟而言,学生对文本获得感受难以是整体的,但学生能否正确解读文本是可行的。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获得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后,就要对作品的核心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跟踪。然而,议论文体的事例多以叙述型呈现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对事例进行分析,就分析事例方法来说,我们一般采用探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归纳https:/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为主。在说勤奋一课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事例的构段方式似乎有惊人的相似,即“叙事+议论”的段落结构,这种写法有
5、别于一般的叙事文体,它是一种概述,有一定的教学价值,而这恰恰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写事例的构段方式。我们的教学如何基于局部研读事例而展开教学的呢?板块一、借助关键词,感知事例“强化初读,延迟开讲”,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后,教师呈现课文事例的词语,要求学生读准领会,并借用其中的词语简要说说事例。呈现两组词:(1)史学家 高声朗读 滚瓜烂熟 更加勤奋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2)生物学家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经过努力 远渡重洋 完成手术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再要求学生借助呈现的词语进行整合说说司马光的故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后明白: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司马光的故事,这是一种叙事的方
6、法。再让学生用这种叙事的方法对童第周的事例做完整的表述。这个过程的教学实则对课文事例有一个大致了解,既是运用学法又是为后面叙事的段式结构的通明做一个 铺垫。板块二、分析事例,感悟事理1.借助学习单,提取信息。教师用学习单帮助大家学习课文第二段:司马光小时候和长大后是怎么勤奋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提取有用的信息简要概括下来。2.交流反馈,归纳学法A.交流反馈,感悟勤奋(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
7、枕头叫“警枕”。B.数字激趣,了解巨著C.联系实际,自主交流:你读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用一个词来评价他。这么有天资的人还这么勤奋学习,勤奋写作编成名传千古的史学巨著,https:/说明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谈谈看法。学生从读到悟明白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D.小结学法: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并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事例的以理服人。3.运用学法,放手自学学生反馈,交流,通过视频播放,了解相关的青蛙卵剥离的手术资料,最后激活学生内心,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明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个版块借助了文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后迁移学法,最后明了人物与勤奋的关系,通览了文本
8、的写作 意义。板块三、对比阅读,学习段式(1)对比这份内容,找找这两个事例写法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需提示学生要关注事例“怎么写”的秘密。经过比较之后,学生不难发现两个故事中隐含了“侧重表述”的叙事方法,在构段的方式上文本采用“先叙事后议论”的说理方式。故事表述的内容又恰恰呈现更细致的段式构架:称号 事例 成就。板块四、提取信息,学用结合借助本册第二单元第 6 课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内容,从中提取与叙事结构有关的信息,根据叙事的构段方式,以“一事一议”的方法,浓缩成百字文。这种整合重组的训练方式融阅读重构、深度思维、归纳概括于一体,能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学生习得了议论文中事例叙述的构段方式及
9、“一事一议”的文本结构,对今后阅读相似的文本不仅能结构化解读,也学会了议论文文体中事例表述的写作方法。通过深度研读,了解两个人物事例的阐述,组合其与全文整体的关系,利于对文章的主旨中心和文脉的深入理解,最终发挥文本是例子的最大功能。三、整体把握 把文脉,清层次有了基点与路径的实施,整体教学就可以走向终点 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简单说就是对文本的初步的、大体的理解与认识。这显然是一个过于概括化的表达。从理性层面来讲,它强调读者对文本脉络的掌握。在这个层面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了解行文的脉络。我们知道文本的思路是怎么表现在文字里,那就是文脉。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的整体思路,理清文脉,才能形成教学的整
10、体。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我们还必须懂得议论文体在文脉与层次上如何凸显其中的“理”。详查小学课本说理文,其“理”的呈现方式不外乎借用景观引发、引用古训揭示、由常识追问,或从故事展开,提出观点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几乎都是众所周知的“常理”。如说勤奋一课在梳理层次上的教学以提问题https:/入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自学后很快提取了需要的信息。开头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是“常理”。教学时还必须让学生细细读一读,议一议文本结尾下的结论:“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感悟到生活和学习条件与勤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中也未曾体现条件的好坏对他们勤奋的影响,在生活条件改善的时代,我们仍不忘“勤奋”,可见,勤奋的存在之重要。回顾全文,文本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广告季度结算合同范本
- 服务合同协议怎样写范本
- 施工合同选址委托协议书
- 施工合同与投资合作协议
- 民办幼儿园转让协议合同
- 正规小产权合同协议模板
- 租地打井合同协议书模板
- 招聘厂长协议书合同模板
- 疫情防控供餐合同协议书
- 新入职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 2025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 绿色矿山培训课件
- 纪念抗美援朝队会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96)
- 2025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供销合作联社招聘基层供销社负责人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
- 成人反流误吸高危人群全身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初二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及实施
-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聊城市、菏泽市、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解读
-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10月自考00227公司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