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谈“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在蓬勃展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是这样阐述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

2、;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美术的学习是从观察、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

3、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由于美术课特有的性质,使体验式学习作为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强调了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制作、绘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默契程度,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 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要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突出“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生活,精心创设,探讨情景,涉及思考问题等,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如在上原色与间色一课时,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首先指导欣赏,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丰富多彩的色

4、彩世界中,最主要的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接着是橙、绿、紫三种。接着让学生观察实物:进一步对红、黄、蓝三种色相的认识,点破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并让学生在自己的颜料中,找出以上三种颜色。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惊喜地发现原色中每两种色彩调配,就会得到一个新的色彩,说出名称。进一步认识体验橙、绿、紫的成因及三原色和这三种色彩的关系。并利用色纸拼图,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橙、绿、紫三种色彩就是“三间色”。最后实际应用,让学生将自己调出的颜色,把自己的简笔画以色彩装饰,训练学生大胆地用色、调色、涂色的能力。体验使学生们轻松进入色彩的世界,在体验中种种疑惑迎刃而解。在这节课中

5、突出了“体验式”的学习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得真实的感受,让学生们在整节课中都处在对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理解色彩世界”的探究中及浓厚的兴趣之中。这些体验使学生们感受自己与色彩是如此的接近,生活中离不开色彩的存在。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自主学习诱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课上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特别高,有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欲望,对用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的课印象深刻极了。学生们从体验中得到了学习的快乐,从体验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滋味,从体验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所以我们说,学习必须是积极体验的过程,只有积极地体验,才会成为学习的

6、主体。尤其在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看谁涂得好看”是对色彩、线条的体验;“蚂蚁和蜜蜂”、“找妈妈”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多样的小饼干”是对橡皮泥可塑性的体验;“剪剪、撕撕、画画、贴贴”,“多彩的秋天”,“美丽的天空”,“让我的飞机上蓝天”,“纸盒玩具”,“我们的节日”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教学实践中从体验性学习的主客体交融性,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7、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汽车的联想”教学中,创设学生把玩玩具汽车的机会,体验各种车型的手感;通过观看各种各样不同功

8、能的汽车的视听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各种美丽的功能多样的车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漂亮的功能多样的大汽车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二、体验性学习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

9、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早餐”教学中,学生在把玩、抚摸做饭工具及各种食物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各种食物的实体,表皮的细嫩、纹理或光滑或粗糙的质感,通过鼻子对食物的嗅觉体验,闻到了食物的甜香;通过滚动食物中对水果的观察、视觉体验,不但认识了圆,而且发现滚动的水果与静止的水果的区别;通过动手制作体验,才发现立体制作的圆与生活中的圆既有很大的差别又互相联系。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

10、愉悦的体验。三、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盒子里的小精灵”的教学,教师

11、利用送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礼物给学生的悬念,吸引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礼物的体验,学生从声音中辨别是小精灵,于是进行了动手制作小精灵的体验,小精灵能从盒子里弹出来。在和谐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成功的喜悦,当和小伙伴一起游戏时,不难想象孩子们的身心是多么的愉悦,神物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体验。体验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互相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手感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各个器官的学习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无法割裂分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具有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低年级美术教育在新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