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共10页)_第1页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共10页)_第2页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共10页)_第3页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共10页)_第4页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关于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实行)、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快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及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建设完善地方煤炭主体企业所属煤矿和单独保留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总体规划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确保我公司“六大系统”建设目标如期按标准建设到位,特对我公司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做出总体规划如下:一 、成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六大系统”建设完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电科, 任办

2、公室主任,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每周向“六大系统”建设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办公室主任及时把反映的问题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六大系统”建设完善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协调解决,确保如期完成。 二、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方案1、监测监控系统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建设完善标准及时间要求:严格对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进行排查,针对不符合标准的必须在2010年6月15日前整改到位。(1)目前状况:各类传感器的安装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各类传感器的安装到位。甲烷传感器的安装地点符合要

3、求,采煤工作面安装位置:采煤工作面(采面回风巷距采煤工作面5至10米范围内)、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煤工作面回风流(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外此距回风上下山10至15米处)、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回风巷中部增加一个甲烷传感器。掘进工作面安装位置:掘进工作面窝头5米范围内、掘进工作面回风流(掘进工作面外侧距采区回风巷10至15米处),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掘进巷道中部增加一个甲烷传感器;采煤机、掘进机;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测风站内;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专用排瓦斯巷。回风流中的机电硐室的进风侧;其它地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采区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测风

4、站内分别安装一个甲烷传感器,采区绞车处安装一个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安装到位:采区进、回风巷,总回风巷测风站内、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测风站内必须安装风速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到位: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米处开关量传感器安装到位: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必须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矿井和采区主要风门必须设置风门传感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必须设置馈电传感器;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风筒末端掘工作面窝头10至20米范围内设置风筒状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到位:采区变电所、中央变电所内安装温度传感器。(2)完善内容:公司要加强监测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5、管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2、人员定位系统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建设完善标准及时间要求: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补充、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公司将于2010年5月24日组织验收。(1)目前状况:目前我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已经建立,井下分站和基站设置合理,能够实现对入井人员全员覆盖,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所有入井人员按规定携带识别卡,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巷道分支处、预留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等地点设置分站,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

6、条件(AQ6210-2007)的要求。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地面系统具有数据储存功能,主要工作地点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分站存储数据时间不小于2小时;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打印等功能;还应具有人机对话、自诊断、双机切换(切换时间不大于5分钟)等功能和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监控时间不低于2小时)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在矿井调度室,配备显示设备,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2)完善内容:对照标准补充和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强对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3、压风自救系统主管领导:负 责 人:建设完善标准及时间要求:压风自救系统建设完善标准要严格按照安监总局发布的煤矿井下避险

7、六大系统建设规范中关于对压风自救系统的基本要求。公司要求于2010年5月15日前完成。(1)目前状况:空压机设置:目前我矿空气压缩机为单螺杆式,空压机设置在地面。安装空压机2台,单台容量20立方米每分钟,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能够满足需要,符合规范要求。管路铺设:根据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应按矿井需风量、供风距离、阻力损失等参数计算确定,但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毫米,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毫米。供气阀门设置及自救装置安装:原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压风管路设置的供气阀门间隔大于200米。要求每隔100米设置供气阀门,并在水平、采区、上山巷道最高处敷设压风

8、管路,设置供气阀门。在间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增加压风自救的设置组数。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应敷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压风自救装置满足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路供气压力、供气量、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均符合要求。压风自救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要求于2010年5月15日前到位。4、供水施救系统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人: 建设完善标准及时间要求:供水施救系统建设完善标准要严格按照安监总局发布的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中关于对供水施救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1)目前我矿供水

9、施救系统状况:目前井筒、主要运输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均敷设有防尘供水管路,并每隔100米安设支管和阀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每隔5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供水施救系统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井下采区避灾路线上敷设有供水管路,但在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风气阀附近供水阀门安装不到位。为此要求在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风气阀附近安装供水阀门,并在紧急避险设施处预留供水阀门。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2)完善方案:针对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风气阀附近供水阀门安装不到位问题。要求于2010年5月15日前到位。5、通

10、信联络系统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人: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要严格按照“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规范进行,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井下电话机应使用本质安全型,宜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和无限通信系统,安装的无线通信系统应与调度电话互联互通。(1)通信联络系统目前状况:目前公司通信联络系统符合“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在规定的场所和区域安装有有线电话,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采掘工作面、据采煤工作面两端10米20米范围内、据掘进工作面端头30米50米范围内;采区和水平最高点、顺槽中部;井下避险设施内、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等地点均安装有有线电话。(2)整改方

11、案:按照规范要求,我矿决定应急广播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应急广播系统计划2010年6月24日前建设到位,无线通讯系统计划5月底前建设到位。6、紧急避险系统 主管领导: 具体负责人:(1)要求:1、矿井必须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建立采区避难硐室。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多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救生舱。2、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优先建设避难硐室。3、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

12、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4、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并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5、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密闭门结构,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过渡室内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平方。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平方。

13、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2米,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2米,每人应有不低于1平方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说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1.85米,每人应有不低于0.9平方的有效使用面积,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6、在安装救生舱的位置前后20米范围内煤(岩)稳定,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通风良好,无积水和杂物堆积,满足安全出口的要求,不得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通风。7、救生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气密性,过渡舱结构,不设过渡舱时应有防止避险人员进入救

14、生舱内时有害气体侵入的技术措施。选用抗高温老化、无腐蚀性、无公害的环保材料。过渡舱的净容积应不小于1.2立方,内设压缩空气幕、压气喷淋装置及单向排气阀。生存舱提供的有效生存空间应不小于每人0.8立方,应设有观察窗和不少于2个单向排气阀。8、建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应保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检查。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三年对高压气瓶进行一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每

15、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试。每年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的功能测试。(2)建设和完善方案及时间要求:按照以上要求,我矿已委托郑州设计院,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哲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要求,针对紧急避险系统制定整体设计,设计方案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建立永久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初步计划在东翼采区安装一个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计划于2010年12月前完成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二、相关要求(一)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各系统主管领导及负责人要在建设完善“六大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根据我矿实际,严格按照建设完善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管系统的建设完善任务。在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中切实发挥好组织规划、督促指导、监督检查等职能作用,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确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