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 要本设计是从信阳到襄阳的某段高速公路的设计,该段路线总长为3050m。本设计中设计车速为120km/h,双向八车道,路基宽度为45m,设置中央分隔带,行车道宽3.75m,硬路肩3m,土路肩0.75m。在平面设计中,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最终线路,此线路中有三个平曲线。纵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竖曲线的设计。横断面设计中,确定路面横断面的形式,土石方的数量的计算和调配。在路基设计中,主要是确定路基的横断面形式和边坡的形式。路面设计中,确定了路面的结构层次。专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盖板、基础、台身和洞口建筑的设计。最后利用工程造价软件得出对比方案和选定方案的工程预算。关键词:
2、高速公路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涵洞;工程预算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a section of a highway from Xinyang to Xiangyang.The sec-tion of route is 3050m.In this design,the speed of design is 120km/h,two-way eight lane,subg-gade width of 45m,setting up the central separtion belt,lane width 3.75m,hard shoulder
3、3m,soil shoulder 0.75m.In the graphic design,there are three horizontal curve in this line,determined by the sche-me comparison.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ree vertical curve.Thecross-section design,determine the road cross section form,calc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earth-wo
4、rk quantity.In the design of roadbed,mainly determine the embankment cross-section andthe form of the slope form.The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pavement was determined.Themain contents of design project include the design of the cover,foudation,abutment and thebuilding.Finally draw project budget
5、of the comparison scheme using the engineering costproject software. Keywords:highway design;roadbed design;pavement design;culverts;project budget专心-专注-专业目录第一章 总论1.1 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地形图、沿线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等,选择适合路线起终点,结合公路等级、交通量、路线段地形地貌等,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尽量满足“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环保”的设计宗旨,同时充分考虑沿线环境保护,综合各项指标。完成江南高速第一
6、合同段K0+000-K3+050标段设计。设计应包括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路线横断面设计、路基防护工程及排水设计、路面结构设计等。为使行车舒适安全,各项指标尽量不采用极限值。1.2 技术标准根据路段预测交通量,结合项目的功能作用以及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条件,设计时全线采用完全控制出入的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设计为车速为120km/h,路基为整体式宽度为45米,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选用各项指标时,取一般值或大于一般的值,避免取极限值,使设计在经济和技术指标上都占优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D20-2006)及公
7、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各项具体指标见表1.1:表1.1 技术标准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行车速度km/h1203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004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6505不设超高平曲线半径路拱2.0%m55006路拱2.0%m750 7不设加宽平曲线半径m>2508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m170009凹m6000表1.1技术标准(续)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指标10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凸m1100011凹m400012竖曲线最小长度(m)m1001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10014平曲线长度m一般值1000最小值20015最小纵坡长度m30016最大纵坡
8、坡度317最大纵坡长度(纵坡为3%时)m90018路基宽度m4519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20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1.3 本次设计技术指标本设计标段,路线长3050m。具体使用参数如表1.2,表1.3,表1.4。表 1.2 技术标准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km/h)120平面交点数3纵面变坡点4路基宽度(m)45路拱(%)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路面结构沥青路面表1.3 平面线设计参数交点数据参数起点JD1JD2JD3终点坐标N(X).94.80.09.40.65左边E(Y).92.83.58.49.3846半径-1050m1300m1500m-转角值28°2129.216&
9、#176;3909.521°2151.7直线长度-134.0967m242.8904m189.0137m25.1559m-表1.3 平面线设计参数(续)交点数据参数起点JD1JD2JD3终点切线长-432.754m357.691m450.963m-缓和曲线-330m335m335m-圆曲线-186.6895m43.8362m294.3175m-外距-37.528m17.46m29.624m-表1.4纵断面设计参数变坡数据参数起点变坡点1(JD1)变坡点2(JD2)变坡点3(JD3)边坡点4(JD4)终点地面高程(m)53.105557.458951.760954.608540.562
10、448.9538竖曲线类型-凸凹凸凹-半径-16000m7000m13000m10000m-直坡段长(m)-374.432381.590335.831472.035473.362-坡率(%)-0.837-0.9820.527-1.81.332-切线长-145.568m52.841m151.328m156.638m-外距-0.662m0.199m0.881m1.227m-1.4 设计总体情况本次设计路线总长3050m,共设置12个控制点,3个交点,小桥2座,涵洞5个(其中混凝土箱涵3个,圆管涵2个)。纵断面设置有4个变坡点。设置有挡墙以保护路堤。各个设计细节具体参见以下章节。第二章 平面设计2.
11、1沿线地质工程条件及评价2.1.1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该标段位于信阳市潢川县内,潢川地处大别山测洪积扇向淮北平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属淮阳古陆边缘的一部分,地貌为剥蚀类型,地势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境内淮凤岗、七里岗、黄寺岗与寨河、潢河、白露河、春河“三岗四河”相间分布,淮河沿县北侧东流,将全县地貌分为三个类型:南部为低山丘陵,面积占11.4%,中北部为垄岗,面积占65.7%,沿河为平原洼地,面积占22.9%。路线经过的地方主要为垄岗和平原洼地。潢川位于亚热带北部的边缘,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092小时,太阳辐射量118.25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26天,全年平均
12、降雨量1039毫米。潢川县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共有三个土类、7个亚类、17个土属、61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占68%,黄棕壤土占26.4%,潮土占5.6%。2.1.2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东段南支。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由于受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影响,区内主体构造在延伸方向上发生偏转,呈北西西向展布。断裂构造具多期性、继承性、复合性、等间距性。褶皱构造仅发育太古界与元古界区域变质岩系地层中。褶皱构造分布于图幅南部,为桐柏大别复背斜,复背斜翼部发育一束背斜、向斜相间且轴向相互平行的次级褶皱构造。如涂家大湾背斜、李家垅背斜等。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级别、
13、不同序次、不同构造体系的断裂构造均较发育。现仅对区内主要代表性断层分述如下:桐柏商城断层,西起桐柏东至商城,是本区最大的区域性断层。它控制着苏家河群与信阳群的分布,桐商断层呈280 o方向展布,倾向以西南为主,倾角陡。宽度1001000m不等。糜棱岩化和白云母片理化带发育,局部充填粗晶石英,南侧往往伴随辉长岩。桐商断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性质具明显压性特征。航磁图上为线性正磁异常,反映了断层挤压带及辉长岩带的带状分布。平行于桐商断层的次级断层较为发育。 龟山梅山断层,西起龟山东至梅山,呈290o300 o方向展布,倾角55 o -65 o。断裂面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舒缓波状。断裂宽数十米至数百
14、米,在地貌上呈现明显陡阶。断裂两侧形成规模较大的挤压片理化带,构造角砾岩带。断裂构造充填物为糜棱岩、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断层泥。构造性质具压张压扭特征。柳河断层分布于武胜关至李家寨一线,呈东北向展布。断层倾向270 o300 o,倾角40 o80 o,厚度510m,长度大于22km。断层内充填物主要是粗中晶石英脉与细晶石英脉。构造结构面具锯齿状追踪张的形迹,也具扭性部分特征。它明显的将东西向或近东西向断层切断,扭动方向早期东盘向北扭,晚期向南扭,造成岩体向北错断,脉体向南错开的现象。构造性质属于以张为主的张扭性断层。涩港断层分布于涩港至三里城一线,呈东北向展布。断层倾向130 o -140
15、 o,倾角50 o -70 o ,厚度520m,长度大于23km。断层切断区内诸地层与岩体。断层充填物,中粗晶石英脉、硅化碎裂岩、糜按岩。构造性质为张扭性。派生的次级构造颇为发育。杨店断层分布于杨店倒座一线,呈北西向展布。倾向40 o50 o,倾角50 o80 o,出露宽度5100m,长度25km。断层上盘为中元古界信阳群,下盘为燕山晚期侵入体。断层充填物为蚀变碎裂花岗岩、石英斑岩、花岗岩。断层白云母片理化带发育,构造性质以压性为主的压扭性断裂。 2.1.3 地质水文评价区内水系主要为淮河水系。路线通过区域,主要由于沟渠渗漏、农田用水及大气降水形成,分布不均,无统一水位,会造成不良地质。2.1
16、.4 筑路材料评价 沿线花岗岩储量丰富,开采方便,岩质坚硬,料、块、片石材料非常丰富。此外,淮河及沿线天然河流中,卵碎石和天然砂储量较丰富,便于采购。砂砾石主要用于混凝土细骨料和路面底基层,能满足线路建(构)筑物要求。水泥,钢材,木材可在当地区县物资公司采购。筑路材料采挖和采购方便,在沿线的护坡、挡墙及石拱涵的施工时,可以从沿线就进的采石场购买块石、片石等石材。便于合理利用沿线的材料,也可降低工程费用,节约资源。2.2 选线2.2.1 布线原则路线位于垄岗和平原洼地,在布线时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因素,进行布线。(1) 应针对路线所经地域的生态环境、地形和地质的特性与差异,按拟定的各控制点,由面到带
17、,由带到线,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具体,进行比较、优化与论证。同一起终点内有多个可行方案时,应对各个方案进行同等深度比较。(2) 影响选择控制点的因素多且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应根据公路功能和使用任务,全面权衡、分清主次,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并注意由于局部难点的突破而引起的关系转换给全局带来的影响。(3) 应对路线所经区域、走廊带及其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调查勘测,查清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遇到有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不良工程地质的地段应慎重对待,视其对路线的影响程度,分别对绕、避、穿等方案进行论证比选。当必须穿过时,应当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切
18、实可行的工程措施。(4) 应当充分利用建设用地,严格保护农用耕地。(5) 国家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路线应尽量避让不可移动的文物。(6) 保护生态,并同当地生态景观相协调。(7) 高速公路、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同作为路线控制点的城镇相连接时,以接城市环线或以直线连接为宜,并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8) 路线设计是立体线形设计,在选线时即考虑平、纵、横面得相互间组合与合理配合。2.2.2 选线步骤(1) 选线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的方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2) 选线应在广泛收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相关部门的个中国地形图、地质、气象等资料
19、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勘测,并运用遥感、航测、GPS、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确保其勘测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以免遗漏有价值的比较方案。2.2.3 选线过程在电子地图上整体观察,记住基本的控制点,然后进行选线。(1) 选好控制点,以备选线时考虑。(2) 记住需要绕避的河流,大型厂矿,山丘等。(3) 开始选线,根据预先选好的控制点根据规范要求进行选线。(4) 选线好了之后,再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选择备选路线,以备考虑更改路线。(5) 在选好的路线上,设置平曲线,根据地形地貌和需要绕避的构筑物和自然状况,根据规范选择合适的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回旋线)长度。(6) 初步选线确定后,再根据地图上的地形地貌、地
20、貌作方案修改以达到在规范范围内与地形、地貌相融合。选择合理的路线,控制造价,节约资源。2.2.4方案比选该地区地形起伏不大,设计车速为120km/h,考虑道路等级和沿线地质水文情况,结合道路线形设计的技术标准和基本原则进行选线。本地区的池塘、沟渠比较多,应尽量避免,此外还有尽量避开村庄,减少拆迁的费用。因此本次设计选线的过程主要是处理好路线与沿线建筑物,按照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原则,本设计总共选用了两条路线,以便进行方案的比选,从而选出最优路线。方案一:从点(.936,.154)开始,到达点(.653,.3846),线路总长为3050m。该线路高差相对较小,所经区域大部分是农田,池塘,土石方工程
21、量相对较小。该线路设置三条平曲线,第一条平曲线起点(.244,.498),终点(.160,.229),圆曲线转角为28°2129.2,R=1050m,缓和曲线长度为330m;第二条平曲线起点(.10,.645),终点(.258,.719),圆曲线转角为16°3909.5,R=1300m,缓和曲线长度为335m;第三条平曲线起点(.756,.574),终点(.049,.518),圆曲线转角为21°2151.7,R=1500m,缓和曲线长度为335m。方案二:从点(.936,.154)开始,到达点(.653,.3846),线路总长为3102.007m。该线路高差相对较
22、小,所经区域大部分是池塘,由于过多的经过池塘会加大路基处理的成本,其中经过村庄附近时,纵断面设计时,由于避免拆迁,不能满足平竖曲线组合的原则。该线路设置三条平曲线,第一条平曲线起点(.307,.499),终点(.793,.614),圆曲线转角为25°4524.2,R=1100m,缓和曲线长度为160m;第二条平曲线起点(.189,.946),终点(.056,.352),圆曲线转角为30°0149.1,R=800m,缓和曲线长度为165m;第三条平曲线起点(.789,.343),终点(.700,.166),圆曲线转角为24°0405.9,R=900m,缓和曲线长度为
23、160m。综合考虑设计成本和设计线性的安全性,方案一为最终选定方案。2.3 平面线形要素及设计原则道路是带状的三维空间结构实体,一般由线形、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等组成。为了研究和设计上的方便,通常把它分解为路线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者既需要分别进行设计,又需要综合考虑。道路平面设计就是在平面图上研究确定路中线几何形状的原理和方法的工作。直线是最简单的平面线形。然而从道路的起点到终点之间往往不能用一条直线将其连接起来。由于受到地形、地物等因素的制约,路线在平面上往往出现很多的转折,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喝平稳性,在转折处需要用圆曲线加以连接。如果圆曲线的半径较小,
24、还要进行曲率过渡,即加设缓和曲线。所以,道路的平面线形要素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的,通常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是曲率为零的线形,圆曲线是曲率为常数的线形,缓和曲线是曲率逐渐变化饿线形。三要素是道路平面线形最基本得组成,在道路上各要素所占比例难以量化规定,但只要各要素使用合理、组合得当,均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平面线形。2.3.1平面线形要素 (1)直线作为平面线形要素之一的直线,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使用最为广泛,当地势平坦、地物障碍较小时,定线人员往往首先考虑使用直线通过。汽车在直线上行驶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容易;同时,路线测设简单、方便。直线同时具备缺点:直线线形灵活性
25、差,难以与地形、地物等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过长的直线易使人感到单调、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直线路段上难以目测车辆之间的距离;长直线容易导致高速行车,引发交通事故等。因此,在运用直线线形和确定其长度时,需要谨慎对待,尽量不采用过多过长的直线线形。(2)圆曲线 圆曲线也是道路平面设计中最常见的线形之一,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在转折处均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是平曲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圆曲线具有易于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优点,故使用十分广泛。(3)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两个圆曲线之间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线形。标准规定,除四级公路可
26、不设置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在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缓和曲线得到了广泛运用。2.3.2 设计原则(1)直线宜采用直线路段 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 长大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为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直线路段的注意事项 长直线上的纵坡不宜过大,因为长直线与下陡坡相重合的路段更容易导致高速行驶。 长直线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一些,以保证线形的连续性,除了保证曲线超高、视距等符合相应的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必要的安全措
27、施。 为了缓和长直线带来的呆板,长直线宜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 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用不同的植被条件或设置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各种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直线长度原则 直线的最大长度。我国在道路设计中参照国外的经验,根据德国和日本的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单位为20v)(v设计速度,km/h)。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追求过长的直线指标。 直线的最小长度。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相邻两曲线间具有一定的直线长度。这个直线长度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缓直HZ或圆直YZ)到后一曲线起点(直缓ZH或直圆ZY)之间的长度。对于最小直线长度: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同:设
28、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同向圆曲线的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时速(以km/h计)的6倍为宜;反向圆曲线间的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时速(以km/h)的2倍为宜。设计时速小于或等于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2)圆曲线 各级公路平面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在选用曲线半径时,应与设计时速相适应。 圆曲线半径应按设计速度规定来选用。在设计时速为120km/h时,一般最小半径为1000m,极限最小半径为650m。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极限值是条件受限制时采用的值。 圆曲线半径不宜超过10000m。(3)回旋线 除四级公路外,各级公路在规范要求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
29、径接连处,应设置回旋线。 半径不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应设置回旋线。但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以不设置回旋线:小圆半径大于规范规定时;小圆半径大于规范规定,且符合小圆按最小回旋线长度设置回旋线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小于0.1m,设计时速大于或等于80km/h,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小于1.5,设计时速小于80km/h,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小于2。 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长。圆曲线按规定需设置超高时,回旋线长度还应大于设置超高过度段长度。2.4 平面线设计2.4.1 平面线形总体设计江南高速第一合同段K0+000-K3+050标段设计,全线总长3050m。全线共设置3个平曲线,每个曲线
30、均设置有缓和曲线。路线设置4段直线,从起点开始,分别长134.0967m,242.8904m,189.0139m,25.1559m。所设置的曲线,缓和曲线,前后缓和曲线和后缓和曲线长度设置相同,分别为:交点1,半径1050m,缓和曲线长330m;交点2,半径1300m,缓和曲线长335m;交点3,半径1500m,缓和曲线长335m。2.4.2 平面线形各参数数据直线段1:134.0967m;直线段2:242.8904m;直线段3:189.0137m;直线段4:25.1559m;JD1:;JD2:;JD2:;2.4.3 具体设计过程在选定了选线方案,确定了路线交点后,进行曲线要素的计算,本设计按
31、新建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120km/h,极限最小半径为650m,一般最小半径为1000m,根据实际地形,结合地质条件、规划等各方面情况,同时结合平面路线设计标准,本段共设了3个交点,取值分别如下:JD1处平曲线半径为1050米,缓和曲线长330m,平曲线长度为852.689;JD2处平曲线半径为1300米;缓和曲线长335m,平曲线长度为711.836m,JD3处平曲线半径为1500米;缓和曲线长335m,平曲线长度为894.318m,均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然后在CAD图上量取两相邻交点的直线距离,同时结合起终点的坐标,可算出交点的坐标,然后计算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进而计算出转点处
32、的转角值,具体如下:具体结果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1)切线角公式: (2)曲线要素公式:内移值: 切线增值: 切线长: 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 (3)旋曲线参数公式 (4)主点桩号的计算公式:直缓点: 缓圆点: 圆缓点: 缓直点: 曲中点: 交点(校核): 在方案比选后,已选择了最佳方案。故此处路线要素校正,只计算最佳方案之路线要素,即方案一之路线要素:(1)平曲线已知条件起点 JD0: X=.936 Y=.9154JD1: X=.798 Y=.828JD2: X=.089 Y=.5779JD3: X=.399 Y=.4876终点 JD4: X=.653 Y=.3846交点间的直线长度:J
33、D0 -JD1():566.851m JD1-JD2():1033.335mJD2-JD3():997.667m JD3- JD4():476.119m(2)各交点的转角及其曲线要素的计算:JD1的转角及其曲线要素的计算: JD1转角的计算由平面图的几何关系可得出JD1的转角 左偏取=1050m缓和曲线长度:=1:2:1设计速度120 km/h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00m所以缓和曲线长度取5的整数倍,缓和曲线可取175m。为使线形连续协调,最终缓和曲线取=330m。 JD1曲线要素的计算:取=330m>=100m ,则JD1的曲线要素为: 切线长:曲线长:外距: 切曲差: 回旋曲线参数计算
34、:A= , 满足R/3AR的关系 主点桩号计算: 已知JD1桩号: 起点桩号+= K0+560.441直缓点: = K0+134.097缓圆点: = K0+467.097圆缓点: = K0+653.786缓直点: = K0+986.786曲中点: QZ=HZ= K0+560.441交点(校核):JD=QZ+= K0+560.441(校核无误) JD2的转角及其曲线要素的计算: JD2转角的计算由平面图的几何关系可得出JD1的转角 右偏取=1300m缓和曲线长度:=1:2:1设计速度120 km/h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00m所以缓和曲线长度取5的整数倍,缓和曲线可取125m。为使线形连续协调,最
35、终和缓和曲线取=335m。 JD2曲线要素的计算:取=335m>=100m ,则JD2的曲线要素为: 切线长:曲线长:外距: 切曲差: 回旋曲线参数计算:A= , 满足R/3AR的关系 主点桩号计算: 已知JD2桩号: 起点桩号+-= K1+585.595直缓点: = K1+229.677缓圆点: = K1+563.677圆缓点: = K1+607.513缓直点: = K1+941.513曲中点: QZ=HZ-= K1+585.595交点(校核):JD=QZ+= K1+585.595(校核无误)JD3的转角及其曲线要素的计算: JD3转角的计算:由平面图的几何关系可得出JD1的转角 左偏
36、取=1500m缓和曲线长度:=1:2:1设计速度120 km/h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00m所以缓和曲线长度取5的整数倍,缓和曲线可取190m。为使线形连续协调,最终和缓和曲线取=335m。 JD3曲线要素的计算:取=335m>=100m ,则JD3的曲线要素为: 切线长:曲线长:外距: 切曲差: 回旋曲线参数计算:A= , 满足R/3AR的关系 主点桩号计算: 已知JD3桩号: 起点桩号+-= K2+577.685直缓点: = K2+130.527缓圆点: = K2+465.527圆缓点: = K2+689.844缓直点: = K3+024.844曲中点: QZ=HZ-= K1+577.
37、641交点(校核):JD=QZ+= K2+577.685(校核无误)(3)反向曲线之间直线长度的反算过程已知,交点间的直线长度:JD0-JD1():566.851m JD1-JD2():1033.335mJD2-JD3():997.667m JD3- JD4():476.119m =432.754m = 357.691m =450.963m故:曲线1和曲线2之间的直线长度为:1033.335432.754 357.691242.89m>240m(2V)满足要求。曲线2和曲线3之间的直线长度为:997.667-357.691-450.963>2v满足要求。(4)逐桩坐标的计算主点桩号
38、: 的桩号: 的桩号: 的桩号: 的桩号: 的桩号: 计算每20米整桩号及特殊点坐标 直线段:K0+000K0+134.097,每20m一个桩号,方位角为。 K0+000处坐标:(.936,.9154)因为: 得:K0+020坐标为(.986,.7754)。依例可计算得每20米的桩号坐标:。同理相加得其它坐标值,得JD1:K0+560.441坐标为(.798,.828)。转角值。得: ZH坐标(.498,.0154)HZ坐标(.458,.8449)前直线上(L ZH),以K0+100坐标为例计算: K0+600坐标(2853.217,5221.462)后直线上(L HZ),以K1+100坐标为
39、例计算: 则K1+100坐标(.731,.0806) 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横距:第一缓和曲线任意点坐标:ZH 桩号K0+134.097,计算K0+300坐标l=300-134.097=165.903m R=1050m Ls=335m经计算x=30.6377m,X=.699,Y=.783K0+300坐标(.699,.783)同理可计算其它桩号的坐标。圆曲线(HYYH)任意点坐标: HY坐标(.955,.704),计算K0+550的坐标经计算x=9.653 m,X=.437,Y=.159即K0+550的坐标为:(.437,.159)同理可计算其它桩号的坐标。第二缓和曲线(HZY
40、H)任意点坐标: 因HZ点(K0+986.786)坐标为(.160,.230)计算K0+750的坐标:经计算:x=116.35,X=.062,Y=.131即K0+500的坐标为:(.062,.131)同理可计算其它桩号的坐标。2.5 平面设计的整理通过线路初选的比对后,选择好最佳方案。通过平面线形要素的验算合格后,用CAD在电子地图上确定平面线形。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3.1 纵断面设计原则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1)纵断面线形设计应对地形、地质、水文、地下管线、气候和排水等进行综合考虑,线形应平顺而圆滑。2)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做填方,以降低造价、节
41、省用地,减轻对自然地面横坡与景观的影响。3)相邻纵坡之代数差较小时,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4)位于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公路,应避免采用陡坡。3.2 纵断面设计标准3.2.1纵坡设计标准(1)最大纵坡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直接影响路线长短、线形的好坏、使用质量的好坏、工程数量和运输成本。制定最大纵坡的依据是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车辆安全行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制定的。设计车速120km/h,最大纵坡为3。(2)最大纵坡长度长距离的陡坡对行车不利,连续上坡发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使行驶条件恶化,下坡则因制动频繁而危及行车安全,故应对纵坡最大长度有所限制。可知可知,在本次设
42、计车速(120km/h)情况下,纵坡为3时,最大坡长为900m。 (3)最小纵坡长度从汽车行驶平顺性要求,如坡长过短,使边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的路段产生的增重与减重变化频繁,导致乘客感觉不舒适,车速愈高表现愈明显;缓坡太短上坡不能保证加速行驶要求,下坡不能减缓制动;从路容美观、相邻竖曲线的设置和纵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应有一定最短长度。本设计车速的最小坡长为300m。(4)缓和坡段在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时,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不大于3的纵坡,称为缓和坡段,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本次设计无需设置缓和坡段。(5)合成坡度它是指在有超高的路段上,由路线纵坡和超高横
43、坡或路拱横坡组合所构成的坡度,其值用下式计算: 其中,I为合成坡度%; 为路线纵坡%; 为超高横坡%本次设计的最大合成坡度为10.5。(6)最小纵坡为使道路行车安全、快速和畅通,纵坡小一些为好,但在长路堑、低填方和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保证行车安全和排水要求,为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起稳定性,最小纵坡设为0.3。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7)平均纵坡是指由若干坡段组成的路段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衡量线形质量的重要指标: 式中连续陡坡路段的平均纵坡, %坡度的实际坡长,m3.2.2 竖曲线设计标准(1)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有凸形和凹形两种,在本设计车速下,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
44、小值为1700m,极限最小值为11000m;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为6000m,极限最小值为4000m。(2)竖曲线最小长度规定汽车在竖曲线上3s的行程时间控制竖曲线最小长度,本设计车速下,为100m。3.3 平纵组合设计3.3.1 平纵组合设计原则(1)应保持线形在视觉上连续性,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使之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能安全舒适地行车。(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和心理方面保持协调。(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3.3.2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1)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组合从视觉心理分析
45、来看,由于这种线形单调、枯燥、在行车过程中视景无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和超车频繁,因而在组合时一般应避免这种情况。(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只要路线有起伏,就不要采用长直线,最好使平面路线随纵坡的变化略加转折,并把平、竖曲线合理地组合,但要避免驾驶员一眼能看到路线方向转折两次以上或纵坡起伏三次以上。直线与凹形竖曲线组合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咱应避免采用较短凹形竖曲线,一般以采用大于最小竖曲线半径约34倍为宜,以避免产生折点。直线与凸线竖曲线组合线形视距条件差,线形单调,应尽量避免。3.3.3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1)平曲线与纵断面组合要素只要平曲线半径选择适当、平面的直线与圆曲线组合恰当
46、,在透视图上显示的视觉效果应是良好的。组合时要注意平曲线半径过小,直线长度过短等都将在视觉上产生折曲现象。(2)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使平曲线和竖曲线相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平包竖”。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底)点位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选择适宜的合成坡度最大合成坡度不宜大于8%,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平、竖曲线应避免组合: 避免凸形竖曲线顶部与凹形竖曲线底
47、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与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在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线,避免设置短的、半径小的竖曲线。避免在一个平曲线上连续出现多个凹、凸竖曲线。避免出现“暗凹”,“跳跃”等不良现象。 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小时不宜重合,此时应将两者分开,把二者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坡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3.4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道路登记、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高程等,确定路线合适的高程等,确定路线合适的高程、变坡点、各坡段的纵坡和坡长设计竖曲线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3.4.1 纵断面设计过程(1)根据平面地形
48、图上已知的等高线,每隔20m确定各个里程桩的地面高程。(2)绘制完地面线后,绘出平面直线,平曲线,以便之后的平纵的组合设计,结合区域内实际地形地貌,在路线纵断面图上选择控制点。(3)根据已选的控制点,结合纵断面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及平曲线形,在纵断面图上补充添加控制点,初步定出变坡点位置。(4)结合地面的起伏状况,本着填挖平衡的原则,在小范围内调整各个变坡点及控制点的桩号、高程及坡度等。填方地段应尽量选设凹形曲线的变坡点;挖方地段应尽量选设凸形曲线的变坡点,并结合平曲线的起始点,注意满足“平包竖”。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整桩号上。(5)根据各设计变坡点的桩号和地面高程,需设桥梁的路段,应使桥梁设在竖曲线起终点10m之外,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驼峰式纵坡。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纵坡坡度:ii(Yi+1-Yi)/X iii+1-ii 式中:ii第i纵坡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Yi第i变坡点高程;X第ii+1变坡点之间坡长;i变坡角当i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当i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6)结合地形、地貌,根据设计标准及规定,并结合平竖曲线匹配的原则,选定适当的竖曲线半径,然后利用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下肢淋巴引流》课件
- 委托购买理财协议
- 《高级医古文:词义》课件
- 创新驱动下的研究生培养新策略与实施路径
- 产教融合推动财经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 纺织工程师资格考试备战攻略试题及答案
- 工程合同挂靠协议书
- 采购合同合同协议书范本
- 续签家政合同协议书
- 办学合同协议书
- 反兴奋剂知识试题及答案
- 【非典型雇佣关系中众包骑手侵权责任人认定探究11000字(论文)】
- 业务拓展经理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移动应用与开发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湖北宜昌高新区招商局公开招聘3人(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劳务扩大框架合同范本
- DL∕T 703-2015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 田忌赛马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TD/T 1068-202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正式版)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研学课程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