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止血按压法_第1页
医学止血按压法_第2页
医学止血按压法_第3页
医学止血按压法_第4页
医学止血按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 药 高 等 专 科 学 校毕 业 设 计(论文)    经足背动脉采血,不同按压方法对止血效果的影响    作者姓名 专业班级 研究方向 护理 指导教师 论文字数 2100 答辩时间 2012年4月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毕业设计(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毕业设计(论文)做出的贡献均已在论

2、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3、;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有权保存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公开本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对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4、; 日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经足背动脉采血,不同按压方法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经足背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法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经足背动脉采血的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采血后用手拿两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上方。对照组用胶带纸黏两根并排的棉签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上方粘贴按压。结果:采血完毕后,按压至规定时间后,试验组发生按压失败的总列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足背动脉采集血气标本

5、穿刺后,采用人拿两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可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关键词 足背动脉 血样采集 护理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常用足背动脉,但由于按压方法不当导致患者穿刺部位发生出血,血肿和皮下出血等并发症并不罕见。压迫止血常用棉签,在使用棉签止血时,又根据棉签与血管方向的不同按压方法。有研究报道,止血效果较好的是棉签直压法。但因直压法要求拔针后快速、准确按压穿刺点的要求较难掌握,并且因棉签体积较小,按压过程中棉签易偏移穿刺点反而导致出血。横压法拔针后及时准确的按压法要求不高,但缺点是棉签头直径较小,导致按压面积不足,棉球法克服了棉签本身的缺点,其体积大按压范围广,显著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6、但缺点是操作上不如棉签方便,如用手直接接触穿刺点,容易造成穿刺点污染。为此,在结合临床实际和充分利用临床资源的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更适合足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按压法。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选择2011年11月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者且情况良好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060岁。所有患者均排除血小板底,凝血功能不好者,均由同一护士操作。1.2 分组与抽样方法将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1.3 操作步骤和方法1.3.1 用物准备备齐用药 治疗盘内盛碘伏、消毒棉签、胶带、无菌软木塞、消毒镊子、针管2支;药物:肝素钠1支

7、1.3.2 采血  1 采血前的准备     1.1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操作1.4 用物准备注射盘1套, 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橡皮塞,抗凝剂(肝素1ml含12 500U) 。1.2穿刺前侧支循环试验穿刺前需了解胫后动脉供血情况,即压迫足背动脉后,压迫拇趾甲数秒钟,使大拇指变苍白,解除对趾甲的压迫,若颜色迅速变红,表示侧支循环良好。如侧支循环不佳,不宜行足背动脉穿刺。    1.3足背动脉定位足背动脉通过处

8、即足背内外踝中点,是胫前动脉的延续,一般在第1、2跖骨之间通过,少数偏向内侧或外侧。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指腹沿其走行轻轻触摸。如果在第1、2跖骨之间没有摸到,可以在足背内、外侧仔细寻找。    2  足背动脉穿刺操作方法2.1 采血 根据进针角度分为垂直法和斜刺法。2.1.1垂直法 消毒左手食、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采桡动脉时,食、中指在挠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纵向两侧,相距约1cm固定桡动脉,示、中指应都能摸到桡动脉的搏动,中间是搏动最明显处;采右手持注射器,在两间垂直进针,如无回血,可缓慢退针,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的深度及方向,左手

9、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血液。2.1.2 斜刺法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拿持针器与皮肤呈近40度,针尖斜面朝上,逆血流方向在桡动脉搏动明显处进针,刺入动脉,若无回血,可稍退针,左手食指摸着动脉搏动后,使针头向搏动方向,稍深处穿刺约1cm,然后边缓慢退针边观察有无回血,见有鲜红色回血后,余同垂直法。2.1.3足背动脉穿刺具体操作    护士在操作前要保持平静、稳定的情绪,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注射器抽取2ml抗凝剂湿润管壁,并排净空气,推掉注射器内的抗凝剂(仅余注射器乳头处少量的抗凝剂即可) 。采血时常规消毒穿刺区皮肤和操作者的手指消毒面积

10、要大,直径>5cm,选择、固定血管的食指、中指,消毒面积达2个关节以上。右手握注射器,左手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感最强处,找准穿刺点,两指分开绷紧皮肤固定血管,穿刺时应将针头与皮肤呈15°-20°角进针,且针尖斜面向上。当观察到动脉血液在注射针柄内的乳头处波动时,即可轻拉针栓抽血。取血后拔出穿刺针,迅速将针头插入胶塞内防止血液与空气接触,将注射器在两手间搓动4-5次,使肝素与血液混匀可立即送检。3  穿刺注意事项  3.1针管选择:针管以选择7号为宜,太粗病人会感到很疼;太细,取血速度慢,影响血气结果。3.2无菌操作:危重病人抵抗力低,频繁穿刺易造成感染

11、,所以采血过程一定要无菌操作。3.3用玻璃注射器穿刺时血液可以靠动脉压自动流入注射器内,注射器内芯随动脉血进入注射器而自动上升,取2ml全血即可。拔针后注射器不能回吸,只能稍外推,使血液充满针尖空隙,用橡皮塞封住针头,隔绝空气,再把注射器来回搓滚5-15次,混匀抗凝血,立即送检。3.4采血时注意不要用负压去抽取血液。一次穿刺失败,切勿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从采集标本到完成测定,时间最好30min。3.5采血拔针后应用无菌棉球重压穿刺点5-10min,勿揉,直至不出血为止。试验组失败6例,对照组失败14例。  1.3.3拔针按压法 1 两种拔针按压法 用手拿两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棉签

12、横压法,采血完毕后迅速拔针,在针头离开皮肤的瞬间,将消毒棉签梗对着受试者,棉签顶端对着操作者距离针眼远心端0.5 cm 处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嘱被采血者用未采血侧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拿两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的无菌棉签横压在穿刺点上方护士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被按压1,受试者采血部处于伸直状态,并告知不要按揉,按压5 min。胶带纸黏棉签垂直于血管方向棉签横压法,护士采血完毕,迅速拔针,拔针时针头与血管纵轴平行,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拔针后,立即用消毒棉签与血管垂直横压皮肤针眼上,嘱咐受血者用手扶着,而护士将已准备好的胶带纸黏两根并排的棉签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上方固定好棉签按压5 m

13、in。2 注意事项 所采用的棉签为无菌棉签;按压时用力适度以免造成出血;需按至5分钟1.4 评价标准1.4.1 采血完毕拔针后按压至规定时间后针眼处是否出现出血、血肿、皮下淤斑穿。       1.4.2 血肿及淤血评定指标:当拔针后血液由穿刺点流至皮下所形成的血肿或淤血直径大于或等于1 cm 时为血肿或淤血形成2。 1.5 统计学分析病例采血时间采血体位出现出血、血肿、皮下淤斑穿。       未出现出血、血肿、皮下淤斑穿。  

14、60;    足动脉不同止血组401.5-3无体位要求3人(6%)37人(93%)注:出现出血、血肿、皮下淤斑穿皆是使用胶带纸黏两根并排的棉签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所致。那么,根据所实验的数据采用统计学知识检验p值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止血效果的问题检验假设(出现出血、血肿、皮下淤斑穿现象)Ho: vs 由于 检验统计量为P=0.182=0.02而 , ,然而拒绝域为 所以p未落入拒绝域中,保持原假设,则认为它出现出血、血肿、皮下淤斑穿现象保持原比例,而p对给定的P0.05有统计意义,所以确定当使用用手拿两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棉签横压法有效。 3 2 结果体检者均有皮肤出

15、血、血肿、淤血现象,这与按压力度或按压时间有关,按压力度在临床上只是以体检者觉得施加的压力能忍受为宜,但有些人的忍受力比较低,使得压力不够引起出血。在按压时间上,一般是5 min。 4。经足背动脉采集血气标本穿刺后,采用人拿两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可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3 体会3.1 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采集标本均可。但理想动脉血管足够粗、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与神经离得较远,一般选择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等。桡动脉虽表浅易于触及,穿刺后易于压迫和防止血肿形成,但一般需取手背深部且动脉较易滑动。股动脉直径相对较粗,动脉搏动感强,且周围组织可起到固定针

16、头的作用。但股动脉外侧有股神经,斜刺易刺入神经,在膀胱充盈时斜刺过深,易损伤膀胱造成感染出血,且股动脉穿刺部位特殊,清醒患者羞于暴露不愿配合。足背动脉既表浅易触及,又不易滑动。3.2 有报道为避免误采静脉血,从足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优于桡动脉。足背动脉与肱动脉同属中动脉,其顺应性相同。平卧时足与心脏处于同高度,血液的压力相同;坐位时足背动脉水平低于肱动脉水平,足背动脉所受压力明显增高。行穿刺时既可卧位又可坐位,适用于动脉血气的采集。 5 3.3    人性化的现代医学服务模式要求我们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桡动脉穿刺的确是一种方便、简单、行之有效、快捷、安全、病人易于

17、接受的操作方法。 6 4 小结虽然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采集血气分析时注意保护患者是我们护理人员该做的事情。但据报道,约有4 %12 %的正常人先天无法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也有相关研究中发现有6 %的健康老年人无法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分析原因与血管走向畸形有关,亦可能与老年人动脉系统发生正常老化等生理性因素有关,故不适用于选择足背动脉行穿刺采血。7在采集动脉血后有效的按压方法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护理人员就该做对患者最有用最直接的护理方法。使用特制采血器或短而细的5号皮试针头创伤小,疼痛率较低,病人易于接受,并能很好配合,缩短拔针后的按压及整理时间,使操作时间进

18、一步减少。足背动脉位置表浅,较股动脉、肱动脉等皮下脂肪分布少,周围软组织少,活动度差,动脉管壁厚,弹性好,穿刺成功率高。即使穿刺失败,也不易形成血肿。而且穿刺处渗血少,止血容易,不易造成局部血肿。股动脉若长期穿刺,血管内壁易疤痕组织增生,影响血液的通过,从而影响了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足背动脉为末梢动脉反复穿刺对其下级动脉组织血液循环影响较股动脉小。足背动脉采血时间短,无体位要求,足背动脉表浅,病人对疼痛感不是很强烈,对于昏迷或镇静患者操作更方便,足背动脉穿刺时只需露出单脚,病人暴露少,尤其冬季有利于保暖8足背动脉与肱动脉同属中动脉,其顺应性相同,平卧时足与心脏处于同一高度,故 血液的压强相同,坐位时,足背动脉水平低于肱动脉水平,足背动脉内所受压强明显增高,行穿刺时既可卧位又可坐位,以便于血标本采集5足背动脉采血也无需特殊遮挡。综上所述,足背动脉采血后体检者穿刺部位是否发生皮下出血、血肿、淤斑与按压方法是否正确、按压面积、按压力度、按压时间、护士责任心、穿刺技术等有关。通过对两种按压法对皮下出血、血肿、瘀斑的影响的比较,提倡在临床动脉穿刺工作中,采用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